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明皇幸蜀圖

*明皇幸蜀圖 唐.李昭道 絹本設色 縱55.9 X橫81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昭道, 生卒年不詳, 李思訓之子, 擅畫青綠山水, 與其父同享盛名,

畫史上稱為“小李將軍”。 此圖是其代表 作, 反映“安史之亂”時, 唐明皇避難入蜀的故事。 畫面右上角, 是直插入天的峭立岩壁, 頭戴帷帽的女子們騎馬魚貫穿行於山路。 馱負行李的駱駝和腰系弓箭的士卒為女子們前導。 畫面右下方, 身著紅袍, 騎三鬃馬的唐玄宗正要過橋, 逼仄的橋面和湍急的流水使得禦馬躊躇不前。 沿著山路看去, 一群挑夫卸下背囊, 有的坐下歇息, 馬兒也稍喘口氣, 臥地打滾。 再往前去, 牽著駱駝和騎馬的隊伍正踴珊登高。 畫面左上部, 雲霧繚繞的山峰腰間, 行旅的人馬從懸空突出的棧道逆向而來, 暗示雙方將會相逢迂回曲折的狹路, 難以開交。 畫中山石有勾勒無鈹法, 設色全為青綠, 是反映唐代山水畫的重要傳世作品。

歷史背景

唐玄宗統治後期, 爆發了“安史之亂”。 756年6月, 安祿山攻陷憧關, 唐玄宗被迫西逃。

在西逃路上, 天子一行人風塵僕僕, 在路上也經歷了不少艱難險阻。 據說, 在安祿山興兵作亂之際, 咸陽、金城等地的百姓和大小官員都先天子一步逃跑了。 天子所到之處, 既遇不到百姓, 也尋不見官吏接駕, 街上的店鋪家家禁閉, 一片蕭索、清冷的景象。 皇族們縱然帶足了金銀珠寶, 也換不來半點糧食。 為了安定軍心解決吃飯問題, 天子不惜殺禦馬充饑。 幸蜀的隊伍淩亂不堪, 人人無精打采, 似殘兵敗將。 經過一個半月的煎熬, 天子率領的大批隊伍才抵達成都。

同時, 唐朝作為山水畫的初興期, 色彩典雅華麗, 富有裝飾趣味的青綠山水作為其主要的表現手法,

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