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要停”的信號還是又一個套路?法拉第FF91項目概述高級別洩底!

本文是駕仕派由作者 JENWAYZ 授權發佈, 同時刊發于作者知乎專欄「JENWAYZ 真的不懂車」與微信公眾號「JENWAYZ」中。 作者為Automotive PPT Format Engineer。

晚上正開著會, 突然看到手機裡一條消息,

某賈總在一個群裡發了一張模糊的PPT偷拍, 瞄了一眼後——

我!

被!

震!

驚!

了!

……項目代號「DF91」, 平均物料成本($96,583), 項目概述由於供應商放款問題停滯「on hold due to payment issues to suppliers」……

這還能是什麼!這是“為夢想窒息”專案的內部開發文檔專案概述!

揭秘FF內部評估報告:賈躍亭曾計畫FF91賣12萬美元一輛_科技_騰訊網

tech.qq.com(http://tech.qq.com/a/20180103/009671.htm)

騰訊《深網》的朋友發文之前, 好歹還是問問業內吧, 這都寫了“項目概述 / Executive Summary”, 這圖裡所謂「DF91」專案漏底, 這哪裡是內部評估報告啊——

這分明就是:專案概述

這是整車研發專案的節點報告概述頁, 一般僅有專案經理或專案管理組的核心人員才有許可權獲取或編輯——這次的洩密等級, 有點嚇人。

行文有點長, 概述一下就幾點:

•洩密級別很高;

•項目現狀停滯由於拖欠供應商款項;

•項目如重啟12月後可投產VP;

•車是真做了, 而且做得七七八八了, 重啟後四個月就能Final Engineering Sign Off;

•投資數字有可能估低了;

•財務狀況據描述惡化嚴重;

•目前專案銷量假設未根據專案時間推後更新;

•還有其他例如缺乏供應商支持、重新開模成本增加等潛在隱患。

先放大圖, 下面開始詳解這份PPT。

首先是抬頭:「Executive Summary」。 好, 再跟我念一遍, 「項目概述」。

Recommendations and Agreement Summary

這個PPT的目的其實已經很明確了:「Review Program status to Plan & Help Needed」, 審閱項目現狀擬定計劃與所需説明(語法好像不對)

Program Timing:專案時間

我們按順序來, 這頁專案Timing寫了接下來的關鍵時間點,

首先是「Re-Start Supplier / Engineering Support」: 重啟供應商與工程研發支援。

第一個重要資訊出現——目前該專案確實停滯了, 供應商與工程研發都停了。

時間點是“TBD (Jan?)”, 看來就連做這份APP的都不知道該項目能否在一月(Jan)重啟, 好這是第二個重點。

之前, 《證券日報》的獨家報導說某公司在12月13日拉到10億美元融資——如果真有這10億美元融資, 就算扣除之前另外幾家媒體所稱的“一筆超過4億美元、利息率為12%的可轉債”與“大約1億美元的未付帳款”, 該公司手上剩下的錢,

也肯定夠這個地球上的大部分汽車公司支撐一個全新平臺電動車研發進展至少一年以上的時間。

所以, 如果“仍然不知一月是否能重啟”, 那麼這份PPT製作的時間點將很關鍵——能證明該公司是否真的拿到了這麼多錢。

接下來第二個重要項目節點被設定為“FESO - Final Engineering Sign Off”(完成工程研發)”, 時間點是“Re-Start + 4 Months”——重啟四個月DF91項目就可以FESO, 嗯, 以這個進度如果不是犧牲客觀規律, 那麼DF91項目確實應該已經實現了60~80%以上的工程研發進度, 不過各家公司不同, 拿不准, 這可以說是這是第三個重點了。

第三個節點被設定為“Gamma Build - Design Validation / compliance”, 根據文字描述基本可以算作設計驗證車, 不過這目的又和後面的VP節點有點重了。 時間點是「Re-Start + 7.5 Months」——該公司從設計凍結到樣車試製的時間段看起來是比較保守的,

沒有大躍進。

第四個節點被設定為“VP Build , 樣車製造(product ready for first build in plant)”, 該公司將VP節點與工廠試生產節點直接關聯了, 跳過了VP驗證與生產線調試。

好了第四個重點, DF91專案的量產產線與VP樣車是一條線。 這與特斯拉之前Model 3的小批量交付概念應該是接近的, 小批量交付與驗證、調試同時走。 樣車也賣了, 驗證、調試流程“雲測試”。 時間點是「Re-Start + 12 Months」, 不過這個時間長度看起來倒又不算激進, 看來量產產線與VP直接共線也並沒有節約多少時間出來, 如果加上Model 3上特斯拉遇到的爬坡六個月, 倒又和傳統車企沒多大差別了。

Program Purpose :專案目的、闡述產品定位

「All new DF91 program is targeted at the luxury EV segment and will provide unparalleled refinement, performance and connectivity.」

第五個重點, 與當時某總的夢想很符合、很窒息——目標豪華電動車級別, 提供無與倫比的質感、性能與Connectivity——這與去年1月3日拉斯維加斯上展示的某品牌樣車挺符合的。

我們看下那台車(與該頁PPT有沒有關係鄙人不知道啊),由前寶馬i3與i8設計師Richard Kim操刀的當時FF91整體設計(目前已經離職,去了與FF鬧出大不愉快的Stefan Krause創辦的新公司),非常符合電動車本質的空間利用,科幻前沿又富有質感的設計,介於MPV與SUV之間的體型卻不顯臃腫,就連Lidar雷射雷達也很有美感地集成在了車體上,這是雷射雷達第一次裝在所謂“量產車”上、第一次比較美觀地出現在車上。

至於動力表現,在去年的發佈會也用另一台動態樣車展示了——1050馬力的電機蠻力之下,擁有2.39s的0-60mph成績。對於這樣的體型,達到當時三四年內的業界領先地位是不成問題,與特斯拉慣常使用的feature car創紀錄手法一脈相承。充滿續航里程達700km,當時的PPT資料是100kWh,如果是NEDC,那這個效率並沒有到嚇人的水準,當時有一份報導寫EPA可達到378 mile,這個資料還挺棒的。

Connectivity而論,面部識別為基礎的那套車機與中控巨屏我就不回顧了,我們繼續回到本頁PPT。

一整年前的拉斯維加斯有這麼一台樣車

故人已不在

雷射雷達居然能美觀,確實第一次見

當時的另一台樣車

這台動態樣車看著內飾確實是樣車狀態

動態樣車的內飾

對了專案代號也出來了——「DF91」。

「The DF91 will be the flagship CUV for FF and will define the brand. It will be sold in the US to start, China to follow quickly and will eventually be sold in the European market.」

這句信息量就是項目代號“DF91”將成為FF的旗艦,打造FF的品牌,目標市場以北美為先,中國跟上,最終到達歐洲。

算第六個重點吧,目標市場美中歐。

「The high level objectives of the vehicle line are to:

•Introduce / define the FF brand (品牌)

•Launch industry leading battery & propulsion technology (電池與推進技術)

•Showcase industry leading vehicle autonomy(自動駕駛)

•Introduce the LeEco ecosystem paired with a fully connected vehicle.」

本段也算有第七個重點,某總都這個節點了還想著拿DF91項目作為LeEco的Lead Program……(誒這裡的LeEco是什麼意思?我不太明白)

Significant Change Since last review

本格為空,我標出來就為了吐槽又和某司一樣的標題……

Key Financial Data:主要財務資料

好了切入真正的重點,這一格全是重點啊啊啊。

「Margin:

Average vehicle MSRP = $122,549

Average vehicle material cost status is ($96,583); ($15,069) worse than objective.

Average vehicle contribution cost status is ($19,500); 2,007 better than objective.

Average vehicle contribution margin - $339; ($16,404) worse than objective.

Average vehicle per vehicle PBT - ($9,445); ($24,132) worse than objective.」

“單車平均MSRP為12萬2千多刀”,什麼概念呢?這個均值基本在特斯拉Model X往上走兩萬刀的水準(100D的起價$98,500,P100D的起價$135,500),這個平均MSRP比北美全尺寸豪華SUV,也就是凱雷德、領航員、賓士GLS這個禽獸級別的平均成交價高出了近四萬刀——好了,大家可自行腦補了。

對了,一般項目概述不說Avg. MSRP,而說Avg. Revenue,因為經過優惠等因素的計入,平均單車Revenue要比平均官方指導價低不少,這個數字放這裡真是為了好看。

“單車物料成本現狀九萬六千多刀、目標值八萬一千多刀”,防止漏底我刪去了行業平均的豪華車成本,與各大車廠正在進行研發的電動車可能水準,你們自由發揮吧。

單車Contribution Margin(毛利)僅為339刀。

這個可憐的三百多刀Margin主要怪罪于物料成本壞掉的一萬五千刀。借用賓士公佈出來的一項估計,部分電動車型在初期利潤率將只有當前內燃機車的一半,這個資料我的猜測是接近10%,如果考慮賓士不在早期的電動車上採用高成本的Lidar雷射雷達而論,這個可憐的Margin水準大概情有可原。

單車平均PBT ($9,445),打了括弧是負的意思,PBT是稅前利潤的意思,好了我們記住這個數,我們接著看投資,文末我們再合計。

「Investment

ED&T & Prototype Status: ($354.3M), ($98.5 already paid)

Vendor Tooling Status: ($328.0M), ($13.1M already paid)

Incremental Risk: ($133.8M).」

某總啊,你這現金缺口有點大啊:

ED&T 工程研發測試費用,Prototype樣車試製費用,現狀三百五十多Mil,已付98.5Mil;

供應商模具費用,現狀近三百三十Mil,已付13.1Mil;

先算個缺口,($255.8M)的工程研發費用缺口,($314.9M)的供應商未繳款缺口;

新增風險還有一百三十多Mil,目前的最壞打算是($704.5M)缺口,也就是($0.7B)

以今天的匯率而論,總投資缺口還有45.8億人民幣。

先按照某總工廠租到了算吧,你們自由發揮。哦對了,這裡只有ED&T與樣車成本還有VT,大哥VO、Launch歸在哪裡呢?

這點錢加一起,一個從頭做起的新BEV(純電動車),三電技術全都自己來,還要加上Level 4的自動駕駛,這個項目總投資才($0.82B),我怎麼覺得有點少呢?

「Volume assumptions (changed due to product / manufacturing timing)

Current: 2018 - 6,000, 2019 - 30,000, 2020 - 50,000, 2021 - 50, 000」

量的第一個槽點,就按照前面一月的重啟timing來走的話(Re-Start at Jan),「Re-Start + 12 Months」也是在2019年一月才能有正式產線上的第一台車……2018年這生產6k台的量,難道是Gamma build之後的各種build嗎?

與 @侯社長 一合計,這大概是按照去年既定的計畫走的量,而目前法拉第租的工廠好像才剛剛打掃乾淨,而要在設備採購上線一年內出車,這好像不太符合自然規律——這是第二個槽點。

“後兩年的滿負荷5萬台”?就算是美中歐三地都上量了,那即便和特斯拉覆蓋的市場相近吧,去年前三季度Model S加上Model X的交付量為7.3萬台,保守估計全年10萬台——兩個便宜大幾萬美刀的車加起來全年10萬台,嗯,大概過幾年電動車市場會更成熟吧……(我覺得這也是槽點)

Program Summary:項目小結

這種欄目呢,一般就是開始訴苦了——

「The DF91 program is on hold due to payment issues to suppliers. Final timing through SOP is unable to be determined due to this issue. Relative timing is available and noted.」

本句主要訴苦專案進度。

專案進度目前停滯,由於供應商款項不到位問題。最終投產時間將由此問題(供應商款項)決定。相關時間進度可查並已在報告中呈現。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ncerns with incremental investment risk in ED&T, Vendor Tooling and Prototype categories due to uncertainty in:

•Re-engaging suppliers and potential renegotiations regarding terms

•Increased need of prototype tolling that was not in the initial plan

•Increased gamma prototype costs as evidenced by beta build

•Increased tool modification costs driven by early tool KO」

本段讀完,如果你是項目主管工程師,或是其他什麼大官,應該會做出以下一個要求,重新評估專案投資現狀。

主要反映問題投資在先前列出的三大類目中可能有增加的風險——

•供應商重新進入與潛在的重新談判

•增加的樣車模具成本

•增加的Gamma build成本(Beta build已證實)

•增加的模具更改成本(由於提前開始模具開模)

前幾條都容易懂,最後一條則是急吼拉吼初創造車公司縮短研發週期、嘗試軟模硬模一起來、CAE模擬測試後直接開模上產線朋友的通病。

Significant Issues:重大問題

居然專案小結還沒把重大問題說完……。。。這欄目在敝社可沒見過。

「1. Lack of support by majority of suppliers due to late / non-payment of invoiced work and challenges re-engaging them to continue program

2. Significantly degraded financials - Avg. vehicle PBT at $(9,445)

3. Other, specific technical issues noted in the significant issues summary slide」

第一句,依然是供應商問題,由於先前的欠款問題,缺乏大部分供應商的支持以繼續專案。

第二句,惡化嚴重的專案財務。平均單車PBT近負一萬刀,按照上面預估的銷量水準(未根據專案時間變化重新估計),18年至21年,136k的量,該項目總稅前盈利(1.28B),括弧內是“負”的意思——以今天的匯率計算,83.2億人民幣,負的。如果再計入總投資那欄聲稱的($0.82B),合計一下大概($2.1B),雖然理論上不應該這麼計算,但這裡加上示意一下:以今天的人民幣為計,136.6億人民幣,負的。

第三句則沒有實質內容。對了第二句有最後一個重點,「Avg.」縮寫下有Windows自動糾錯的紅色底線,這是在PPT編輯模式下的偷拍,不是列印件,不是PDF……大家自由發揮吧。

全文完

我們看下那台車(與該頁PPT有沒有關係鄙人不知道啊),由前寶馬i3與i8設計師Richard Kim操刀的當時FF91整體設計(目前已經離職,去了與FF鬧出大不愉快的Stefan Krause創辦的新公司),非常符合電動車本質的空間利用,科幻前沿又富有質感的設計,介於MPV與SUV之間的體型卻不顯臃腫,就連Lidar雷射雷達也很有美感地集成在了車體上,這是雷射雷達第一次裝在所謂“量產車”上、第一次比較美觀地出現在車上。

至於動力表現,在去年的發佈會也用另一台動態樣車展示了——1050馬力的電機蠻力之下,擁有2.39s的0-60mph成績。對於這樣的體型,達到當時三四年內的業界領先地位是不成問題,與特斯拉慣常使用的feature car創紀錄手法一脈相承。充滿續航里程達700km,當時的PPT資料是100kWh,如果是NEDC,那這個效率並沒有到嚇人的水準,當時有一份報導寫EPA可達到378 mile,這個資料還挺棒的。

Connectivity而論,面部識別為基礎的那套車機與中控巨屏我就不回顧了,我們繼續回到本頁PPT。

一整年前的拉斯維加斯有這麼一台樣車

故人已不在

雷射雷達居然能美觀,確實第一次見

當時的另一台樣車

這台動態樣車看著內飾確實是樣車狀態

動態樣車的內飾

對了專案代號也出來了——「DF91」。

「The DF91 will be the flagship CUV for FF and will define the brand. It will be sold in the US to start, China to follow quickly and will eventually be sold in the European market.」

這句信息量就是項目代號“DF91”將成為FF的旗艦,打造FF的品牌,目標市場以北美為先,中國跟上,最終到達歐洲。

算第六個重點吧,目標市場美中歐。

「The high level objectives of the vehicle line are to:

•Introduce / define the FF brand (品牌)

•Launch industry leading battery & propulsion technology (電池與推進技術)

•Showcase industry leading vehicle autonomy(自動駕駛)

•Introduce the LeEco ecosystem paired with a fully connected vehicle.」

本段也算有第七個重點,某總都這個節點了還想著拿DF91項目作為LeEco的Lead Program……(誒這裡的LeEco是什麼意思?我不太明白)

Significant Change Since last review

本格為空,我標出來就為了吐槽又和某司一樣的標題……

Key Financial Data:主要財務資料

好了切入真正的重點,這一格全是重點啊啊啊。

「Margin:

Average vehicle MSRP = $122,549

Average vehicle material cost status is ($96,583); ($15,069) worse than objective.

Average vehicle contribution cost status is ($19,500); 2,007 better than objective.

Average vehicle contribution margin - $339; ($16,404) worse than objective.

Average vehicle per vehicle PBT - ($9,445); ($24,132) worse than objective.」

“單車平均MSRP為12萬2千多刀”,什麼概念呢?這個均值基本在特斯拉Model X往上走兩萬刀的水準(100D的起價$98,500,P100D的起價$135,500),這個平均MSRP比北美全尺寸豪華SUV,也就是凱雷德、領航員、賓士GLS這個禽獸級別的平均成交價高出了近四萬刀——好了,大家可自行腦補了。

對了,一般項目概述不說Avg. MSRP,而說Avg. Revenue,因為經過優惠等因素的計入,平均單車Revenue要比平均官方指導價低不少,這個數字放這裡真是為了好看。

“單車物料成本現狀九萬六千多刀、目標值八萬一千多刀”,防止漏底我刪去了行業平均的豪華車成本,與各大車廠正在進行研發的電動車可能水準,你們自由發揮吧。

單車Contribution Margin(毛利)僅為339刀。

這個可憐的三百多刀Margin主要怪罪于物料成本壞掉的一萬五千刀。借用賓士公佈出來的一項估計,部分電動車型在初期利潤率將只有當前內燃機車的一半,這個資料我的猜測是接近10%,如果考慮賓士不在早期的電動車上採用高成本的Lidar雷射雷達而論,這個可憐的Margin水準大概情有可原。

單車平均PBT ($9,445),打了括弧是負的意思,PBT是稅前利潤的意思,好了我們記住這個數,我們接著看投資,文末我們再合計。

「Investment

ED&T & Prototype Status: ($354.3M), ($98.5 already paid)

Vendor Tooling Status: ($328.0M), ($13.1M already paid)

Incremental Risk: ($133.8M).」

某總啊,你這現金缺口有點大啊:

ED&T 工程研發測試費用,Prototype樣車試製費用,現狀三百五十多Mil,已付98.5Mil;

供應商模具費用,現狀近三百三十Mil,已付13.1Mil;

先算個缺口,($255.8M)的工程研發費用缺口,($314.9M)的供應商未繳款缺口;

新增風險還有一百三十多Mil,目前的最壞打算是($704.5M)缺口,也就是($0.7B)

以今天的匯率而論,總投資缺口還有45.8億人民幣。

先按照某總工廠租到了算吧,你們自由發揮。哦對了,這裡只有ED&T與樣車成本還有VT,大哥VO、Launch歸在哪裡呢?

這點錢加一起,一個從頭做起的新BEV(純電動車),三電技術全都自己來,還要加上Level 4的自動駕駛,這個項目總投資才($0.82B),我怎麼覺得有點少呢?

「Volume assumptions (changed due to product / manufacturing timing)

Current: 2018 - 6,000, 2019 - 30,000, 2020 - 50,000, 2021 - 50, 000」

量的第一個槽點,就按照前面一月的重啟timing來走的話(Re-Start at Jan),「Re-Start + 12 Months」也是在2019年一月才能有正式產線上的第一台車……2018年這生產6k台的量,難道是Gamma build之後的各種build嗎?

與 @侯社長 一合計,這大概是按照去年既定的計畫走的量,而目前法拉第租的工廠好像才剛剛打掃乾淨,而要在設備採購上線一年內出車,這好像不太符合自然規律——這是第二個槽點。

“後兩年的滿負荷5萬台”?就算是美中歐三地都上量了,那即便和特斯拉覆蓋的市場相近吧,去年前三季度Model S加上Model X的交付量為7.3萬台,保守估計全年10萬台——兩個便宜大幾萬美刀的車加起來全年10萬台,嗯,大概過幾年電動車市場會更成熟吧……(我覺得這也是槽點)

Program Summary:項目小結

這種欄目呢,一般就是開始訴苦了——

「The DF91 program is on hold due to payment issues to suppliers. Final timing through SOP is unable to be determined due to this issue. Relative timing is available and noted.」

本句主要訴苦專案進度。

專案進度目前停滯,由於供應商款項不到位問題。最終投產時間將由此問題(供應商款項)決定。相關時間進度可查並已在報告中呈現。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ncerns with incremental investment risk in ED&T, Vendor Tooling and Prototype categories due to uncertainty in:

•Re-engaging suppliers and potential renegotiations regarding terms

•Increased need of prototype tolling that was not in the initial plan

•Increased gamma prototype costs as evidenced by beta build

•Increased tool modification costs driven by early tool KO」

本段讀完,如果你是項目主管工程師,或是其他什麼大官,應該會做出以下一個要求,重新評估專案投資現狀。

主要反映問題投資在先前列出的三大類目中可能有增加的風險——

•供應商重新進入與潛在的重新談判

•增加的樣車模具成本

•增加的Gamma build成本(Beta build已證實)

•增加的模具更改成本(由於提前開始模具開模)

前幾條都容易懂,最後一條則是急吼拉吼初創造車公司縮短研發週期、嘗試軟模硬模一起來、CAE模擬測試後直接開模上產線朋友的通病。

Significant Issues:重大問題

居然專案小結還沒把重大問題說完……。。。這欄目在敝社可沒見過。

「1. Lack of support by majority of suppliers due to late / non-payment of invoiced work and challenges re-engaging them to continue program

2. Significantly degraded financials - Avg. vehicle PBT at $(9,445)

3. Other, specific technical issues noted in the significant issues summary slide」

第一句,依然是供應商問題,由於先前的欠款問題,缺乏大部分供應商的支持以繼續專案。

第二句,惡化嚴重的專案財務。平均單車PBT近負一萬刀,按照上面預估的銷量水準(未根據專案時間變化重新估計),18年至21年,136k的量,該項目總稅前盈利(1.28B),括弧內是“負”的意思——以今天的匯率計算,83.2億人民幣,負的。如果再計入總投資那欄聲稱的($0.82B),合計一下大概($2.1B),雖然理論上不應該這麼計算,但這裡加上示意一下:以今天的人民幣為計,136.6億人民幣,負的。

第三句則沒有實質內容。對了第二句有最後一個重點,「Avg.」縮寫下有Windows自動糾錯的紅色底線,這是在PPT編輯模式下的偷拍,不是列印件,不是PDF……大家自由發揮吧。

全文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