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央視又放大招!讓文物賣萌,文案秒殺杜蕾斯

要說最近最火的綜藝是什麼, 那就非央視的《國家寶藏》莫屬了——

誰知這檔節目還沒播完, 央視又放出了一個大招——

一部關於“國寶”的紀錄片,

比《國家寶藏》更令人感歎:

《如果國寶會說話 第一季》I 2018

豆瓣:9.2

實不相瞞, 君君第一眼看到片名中的“國寶”的時候, 以為這是一部關於大熊貓的紀錄片;

打開一看, 才知道它的主角都是中國古代的文物寶藏。

這裡的文物, 從新石器時代到戰國時期、從秦漢到三國兩晉南北朝、再到唐五代宋遼金夏、再到第四季是元明清的……

貫穿了六千年的文化歷史。

可以說這部紀錄片比中華上下五千年還要偉大。

不過整部片子並沒有因歷史題材而嚴肅悶沉——相反的, 央視還插入了很多“不正經”的文案:

比如在宣傳海報上把青銅人像比作奧特曼:

(蒜頭鼻、雙唇緊閉、下頜寬圓…

的確很奧特曼)

還製作了“國寶三連圖”:

這……這真的還是我認識的央視嗎?文案居然比杜蕾斯的腦洞還大(沒看過杜蕾斯文案的手動再見)

並且整部紀錄片的品質, 並沒有因為“不正經”的文案而變得低下——

它的畫面高清精緻:

還有很多後期製作的動畫, 來還原古時候的場景:

它的每一集,都是由一件國寶來“講述”自己的“前世今生”——

每一件寶物,都找到了自己的“說話方式”;

就是連“鬼畜”,也一樣hold得住:

雖然每集都只有短短的5分鐘,卻展現了中華文化之美——

我們可以通過呆萌呆萌的人頭壺,看到中國六千多年前的工匠,對面部神情的刻畫已然入木三分:

它微微揚起頭,眯著小眼,撅著小嘴,神態安詳,仿佛在以45度角仰望天空……

因此這一集的主題便是“最初的凝望”。

旁白解讀著:當水從人頭壺的眼睛流出,恰如淚水流淌,紀念著人類孕育的最初痛苦。

我們可以通過甲骨文,看到漢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非常符合生活形象:

通過這些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我們可以瞭解古人通常都會幹些什麼、什麼樣的事他們會記下來,他們寫日記的風格又是怎樣的……

當然,君君不認識甲骨文,看不懂幾千年前的人的文風——

但我知道他們很奢侈,因為他們能在刻的文字中鑲嵌綠松石!

這麼細溜的一橫一豎,還要把綠松石一筆一劃地塞進去,這做工的難度可想而知。

不只是甲骨文,這紀錄片中每一國寶,都是巧奪天工:

比如龍山蛋殼黑陶杯,杯身最薄處只有0.2毫米——再薄的大概只有岡本0.01的套套了吧……

這樣的薄度在製作過程中一有差錯整只杯都廢了……

誰也想不到古人是如何製作出這樣的杯身,也許古代也有黑科技吧。

還有淩家灘玉版玉龜,從製作來說它是圓弧形,兩邊各對鑽二圓孔,兩孔之間雕刻凹槽,背甲尾部對鑽四個圓孔……麻煩得很;

更神秘的是它刻有八角星紋等紋飾,是宇宙奧秘……(反正君君是看不懂,已經嚴重懷疑自己的智商)

這樣的“國寶”,一定是付出了數不盡的精力和心血才能製作而成。

每一件寶物的背後,都飽含著信仰與尊崇,都見證了歷史。

它們穿越了千年,才站到了我們的眼前;它們承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雖然靜佇,但它們無時無刻不在表達——

老祖先們在創造它們的時候,也一定傾入了很多思想和情感,甚至是傾盡一生;

就如同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會思考,如同君君在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也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一樣,那些古代文物,也都被注入了先人的情感和思想。

雖然幾千年前的風早已止息,但文物還保留著風中的姿態,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文物,看到當時的景象。

就如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所說:

文物是現代人與古人對話的有力證物,證明了中華文明獨一無二的輝煌和博大精深。

這才是真的刻骨銘心呐~

然而這樣的匠人精神,卻在慢慢地流逝——

現在君君經常會聽到這樣一些聲音:

為什麼中國現代沒有匠人精神?

那些出口到外國的商品,被很多老外吐槽價格雖便宜,但品質卻不盡人意。

就連電影《變焦》中,也把“中國製造”吐槽了一番:

當然不可否認,中國的匠人精神還是存在的,2016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就紀錄了極具工匠精神的國人。

他們修復一件文物,可以長達八個月:

就連割做漿糊的樹膠,也必須要在半夜上山割,因為太陽一曬就廢了。

這樣無疑代表著我們中國人的精神。

只是這種精神已經不普及了——甚至出現了很多的黑心商家,專門做一些低成本的劣質品出售,這無疑對中國精神造成影響。

再加上一些憤青一味貶低自己國家,誇獎他國,也就造成了“中國沒有工匠精神”這個局面。

如果可以黑心商家可以稍微收斂一點,如果我們更注重一點產品品質和精神,那中國的匠人精神一定是值得人們敬佩和敬仰的!

它的每一集,都是由一件國寶來“講述”自己的“前世今生”——

每一件寶物,都找到了自己的“說話方式”;

就是連“鬼畜”,也一樣hold得住:

雖然每集都只有短短的5分鐘,卻展現了中華文化之美——

我們可以通過呆萌呆萌的人頭壺,看到中國六千多年前的工匠,對面部神情的刻畫已然入木三分:

它微微揚起頭,眯著小眼,撅著小嘴,神態安詳,仿佛在以45度角仰望天空……

因此這一集的主題便是“最初的凝望”。

旁白解讀著:當水從人頭壺的眼睛流出,恰如淚水流淌,紀念著人類孕育的最初痛苦。

我們可以通過甲骨文,看到漢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非常符合生活形象:

通過這些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我們可以瞭解古人通常都會幹些什麼、什麼樣的事他們會記下來,他們寫日記的風格又是怎樣的……

當然,君君不認識甲骨文,看不懂幾千年前的人的文風——

但我知道他們很奢侈,因為他們能在刻的文字中鑲嵌綠松石!

這麼細溜的一橫一豎,還要把綠松石一筆一劃地塞進去,這做工的難度可想而知。

不只是甲骨文,這紀錄片中每一國寶,都是巧奪天工:

比如龍山蛋殼黑陶杯,杯身最薄處只有0.2毫米——再薄的大概只有岡本0.01的套套了吧……

這樣的薄度在製作過程中一有差錯整只杯都廢了……

誰也想不到古人是如何製作出這樣的杯身,也許古代也有黑科技吧。

還有淩家灘玉版玉龜,從製作來說它是圓弧形,兩邊各對鑽二圓孔,兩孔之間雕刻凹槽,背甲尾部對鑽四個圓孔……麻煩得很;

更神秘的是它刻有八角星紋等紋飾,是宇宙奧秘……(反正君君是看不懂,已經嚴重懷疑自己的智商)

這樣的“國寶”,一定是付出了數不盡的精力和心血才能製作而成。

每一件寶物的背後,都飽含著信仰與尊崇,都見證了歷史。

它們穿越了千年,才站到了我們的眼前;它們承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雖然靜佇,但它們無時無刻不在表達——

老祖先們在創造它們的時候,也一定傾入了很多思想和情感,甚至是傾盡一生;

就如同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會思考,如同君君在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也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一樣,那些古代文物,也都被注入了先人的情感和思想。

雖然幾千年前的風早已止息,但文物還保留著風中的姿態,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文物,看到當時的景象。

就如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所說:

文物是現代人與古人對話的有力證物,證明了中華文明獨一無二的輝煌和博大精深。

這才是真的刻骨銘心呐~

然而這樣的匠人精神,卻在慢慢地流逝——

現在君君經常會聽到這樣一些聲音:

為什麼中國現代沒有匠人精神?

那些出口到外國的商品,被很多老外吐槽價格雖便宜,但品質卻不盡人意。

就連電影《變焦》中,也把“中國製造”吐槽了一番:

當然不可否認,中國的匠人精神還是存在的,2016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就紀錄了極具工匠精神的國人。

他們修復一件文物,可以長達八個月:

就連割做漿糊的樹膠,也必須要在半夜上山割,因為太陽一曬就廢了。

這樣無疑代表著我們中國人的精神。

只是這種精神已經不普及了——甚至出現了很多的黑心商家,專門做一些低成本的劣質品出售,這無疑對中國精神造成影響。

再加上一些憤青一味貶低自己國家,誇獎他國,也就造成了“中國沒有工匠精神”這個局面。

如果可以黑心商家可以稍微收斂一點,如果我們更注重一點產品品質和精神,那中國的匠人精神一定是值得人們敬佩和敬仰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