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2295年前的今天屈原投江自盡,他給我們留下的只有端午節嗎?

西元前278年白起攻破了楚國的國都郢都, 那年的4月10日(那年農曆五月初五)屈原大夫懷著悲憤、絕望、不幹, 還有一塊大石頭投進了汨羅江, 以身殉國。

屈原大夫一生心懷國家社稷, 卻因為反對與秦國交好而屢遭權臣排擠和排斥。 在遭受流放期間他創造出了很多偉大的文學作品, 《離騷》就是那段時間寫成的。

在屈原投江後, 附近的莊稼人聞訊馬上趕來救他可是卻不見蹤影, 於是投下粽米獻給屈原。 第二年的這一天又有很多人來紀念他, 這以後, 逐漸形成了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

有很多人, 像胡適曾經質疑屈原與端午節的關係, 他說粽子很早就有, 不是為屈原發明的。 而且認為屈原不是真愛國, 如果真的愛國就應該到前線去殺敵而不是自殺。 他還認為只有楚國人才應該紀念去屈原, 而作為其他國家人的後裔沒有紀念屈原的理由。

粽子是很早就有的, 五月初五也是自很早就有的祛病避禍的日子, 但確是因為屈原的發揚光大的。

我也不認為只有楚國人才應該紀念屈原。 堅持, 忠貞, 剛烈, 不屈, 和強烈的愛國之心能夠打動所有人。 這種精神是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秉承的, 古人傳承這種思想也是合情合理的。

在1953年, 屈原逝世2230周年, 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 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就說明了國家, 種族, 地域, 語言都不是障礙, 崇高的精神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至於說愛國就應該去前線殺敵, 而不是自殺。 我想千年後的譚嗣同最能夠明白屈原大夫的心意了。

有些人要為國而生, 上陣殺敵, 而有些人要為國而死, 激勵後人。

前線打仗並不缺一個屈原, 並不缺一個譚嗣同。 他們捨身成仁, 並不是以全忠名, 而是以死明志, 激勵無數後人, 警醒無數後人。 這一點是假惺惺要守護北大結果兵臨城下卻跑去臺灣的胡適沒法理解的。 魯迅先生說胡適先生有時候在開歷史的倒車, 是有一定道理的。

屈原的朋友對他說:現在楚國不重用你, 憑藉你的才華, 在哪國都會得到重用, 幹嘛非得在這受罪呢?

屈原大夫說:一個人難道能因為自己的榮華富貴就拋棄自己的家鄉和祖國嗎?鳥飛倦了, 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休息, 狐狸死了, 頭還向著土山,

我絕不離開楚國。

中國人講究認祖歸宗, 這裡生養了你, 便永遠是你的故土和祖國。 無論他是貧窮還是富有, 你都不應拋棄他。

屈原大夫留給我們的不止是一個端午節假期和吃各種食物, 搞各種活動的藉口。 我們的活動搞的不亦樂乎, 卻忘了大夫真正給我們留下的是什麼, 卻忘了我們為什麼要紀念他。

某些人有了名氣和財富之後,忙不迭更換國籍;某些大學大部分都出國了並且也不打算回來。國家對不起屈原大夫,但大夫卻用生命回報國家;國家對得起你的,你對得起祖國嗎?

卻忘了我們為什麼要紀念他。

某些人有了名氣和財富之後,忙不迭更換國籍;某些大學大部分都出國了並且也不打算回來。國家對不起屈原大夫,但大夫卻用生命回報國家;國家對得起你的,你對得起祖國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