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郭靖為何不學蕭峰,自盡三軍陣前?原因很現實,金庸不忍說

【思品時間(武俠時間)侃金庸第1296期:郭靖為啥不效仿蕭峰?原因很現實, 金庸不忍說】

文/江湖百小聖

大家好, 本文我們來侃侃金庸筆下的兩個大俠,

一個是《射雕英雄傳》的郭靖, 還一個是《天龍八部》的蕭峰。 郭靖和蕭峰是金庸武俠中兩個最為響噹噹的豪俠, 不論是俠義情懷, 還是人格追求, 這兩人都可為武俠小說界頂尖的大俠。 兩人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 然而, 兩人最後的選擇和結局卻又完全不同。 我們先來簡單地看看郭靖和蕭峰的共同之處。

《天龍八部》中的蕭峰, 是一個契丹人, 而撫養他長大的卻是大宋。 《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是宋人, 撫養他長大的卻是蒙古。 兩人的命運非常相似, 因為長大後的他們都要面對同樣的一個矛盾, 這個矛盾就是生恩和養恩的矛盾。 此外, 兩人都和丐幫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甚至連武功都是一脈相承的降龍十八掌。

然而, 當生恩和養恩發生衝突的時候, 郭靖和蕭峰的選擇卻完全不同。

《天龍八部》中的蕭峰, 在耶律洪基準備進攻大宋的時候, 他極力阻撓, 最後更是因此身陷囹吾。 在中原群豪的救助下, 蕭峰方才脫困!然而, 在三軍陣前, 蕭峰為了阻止這場矛盾。 他只得要脅耶律洪基在三軍面前發下誓言,

而最後更是自盡亂石穀前。 當然, 蕭峰用他的大俠之軀終於換來了宋遼的和平。 相反的, 郭靖卻沒有這樣做, 在面對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鐵木真時, 他卻選擇了堅決抵抗。 甚至還對陪伴自己一同成長的兄弟拖雷, 動過殺心。 這個時候, 難免會有讀者想起蕭峰, 為什麼郭靖能輕而易舉地接近鐵木真, 他為什麼不效仿蕭峰, 挾持鐵木真, 然後以此來要脅蒙古的鐵騎?又為何不學蕭峰自盡三軍陣前, 來換取兩軍的和平?小編認為, 這種想法可能很理想, 但是卻不現實。

《天龍八部》時期的天下, 勢力紛爭, 雖然大遼對北宋存有野心, 但是他卻不具備壓倒性的優勢。 此外, 大遼一旦對大宋發起進攻, 埋伏在他們後院的金部落肯定會趁火打劫, 甚至連吐蕃也會加入亂局。 也就是說, 《天龍八部》時期的天下局勢, 主題依然是和平。 而蕭峰的選擇和做法, 是符合這一歷史潮流的。 相反的, 歷史的車輪滾到《神雕俠侶》時期的時候, 天下局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鐵木真的鐵騎已經勢不可擋, 大宋更是氣數已盡。

這個時期的郭靖如果效仿蕭峰, 就算他能控制住鐵木真, 也不可能抵擋歷史的潮流。 既然已經無力回天, 既然已經無法逆轉, 那麼郭靖能做的選擇只有兩種, 一種是隨波逐流, 一種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郭靖郭大俠選擇了後者!其實, 在《神雕俠侶》中, 郭靖和黃蓉早已知道憑藉他們的力量無法改變結局。 然而, 他們卻毅然擔負起這份責任, 就算他們知道戰死沙場是他們最後的歸宿, 然而郭靖和黃蓉卻依然不依不撓,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恰恰是這種“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的精神, 才是家國破敗之際最值得尊敬的精神, 也是在國家存亡之際, 一個民族最需要的精神力量之源。

總之,《天龍八部》中的蕭峰,最後選擇了自盡,是那個時期詮釋大俠精神的最高境界;而《射雕英雄傳》時期的郭靖,選擇浴血奮戰,最後戰死沙場,更是那個時代背景下最值得稱頌的俠義精神,甚至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一種具體體現。只不過一種悲劇色彩較濃,而另一種結局卻更為壯烈!

總之,《天龍八部》中的蕭峰,最後選擇了自盡,是那個時期詮釋大俠精神的最高境界;而《射雕英雄傳》時期的郭靖,選擇浴血奮戰,最後戰死沙場,更是那個時代背景下最值得稱頌的俠義精神,甚至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一種具體體現。只不過一種悲劇色彩較濃,而另一種結局卻更為壯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