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深圳有樓盤降了6000元/㎡,調控還有2大狠招,樓市見頂?

所謂水漲船高, 水落石出。

曾經堅挺的樓市風向標——深圳, 已經劃上房價瘋漲的休止符。 在月度成交量創下5年半以來的新低後, 有消息爆出某樓盤在兩年內降價6000元/㎡。

愛恨房地產。 此前, 在這一個多月內, 全國至少有37座城市陸續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 為過熱的樓市踩下“刹車”。 那麼, 房價還會再降嗎?樓市調控是否還有狠招?處於多方利益博弈下的房地產業, 未來走勢牽動各方神經。

一、跌聲一片!深圳有樓盤降了6000元/㎡

作為全國樓市風向標的深圳, 最近的日子並不好過。 自去年第四季度啟動“史上最嚴”調控政策後,

樓市開始變得冷清, 進入2017年後仍未有復蘇跡象。 在房地產去投資屬性的同時, 它成了過街老鼠。

根據媒體報導, 兩年前, 陳先生以約4.6萬/㎡的價格買下龍崗布吉商圈的花語馨一期樓盤。 本想脫手賺取差價, 但他發現, 現在該樓盤二期項目的新房價格只要約4萬/㎡, 也就是說, 別說賺錢, 在還了兩年房貸後, 該房子每平方米降了6000元。

這並非個例。 3月29日, 新開盤的坪山區奧園翡翠東灣專案均價約為2.9萬/㎡。 客服人員稱, 現在買房價格已比去年前三季度優惠許多, 該樓盤單價最低可至2.6萬-2.7萬/㎡, 甚至還能爭取到更多優惠。

Wind資訊資料顯示, 自從去年11月份以來, 深圳新房的成交量已經連續5個月下滑, 其中, 3月份月度成交量803套, 創下2011年9月有資料以來的新低。

此外, 深圳房價也在下降, 從去年10月開始, 價格環比指數已經連續負增長5個月。

深圳市房地產仲介協會發展研究總監徐楓認為, 深圳這一輪調整週期將持續到2018年, 2017年深圳市一二手樓的成交量合計將下跌10%, 且主要集中在二手房。 以6萬/㎡的均價作為基點的話, 價格將下跌16%, 跌至5萬多/㎡。

有業內人士預測:目前來看, 深圳只是房價下跌的第一槍!這次, 樓市的拐點是真的到了。 目前地方住建部門普遍採用限制高價樓盤入市、控制預售證發放節奏等“限價”手段以縮減成交量, 保證新房價格“環比不增長”,

相信這輪瘋漲的房價已經結束。

從中國指數研究院監測的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廈門、武漢、成都、南昌等13個重點城市新開盤定價來看, 2017年開年後, 29.5%的項目價格與上次開盤持平, 18.8%的項目較上次開盤下跌。 而在漲價盤中, 新房價格僅平均上漲0.6%。

深圳、上海、杭州已然有些撐不住了, 那麼別的城市呢?

二、土地供給側發力

說到中國房價漲得一騎絕塵, 主要是兩方面力量的推動。 一方面是土地供應量少, 房地產屬於稀缺資源;另一方面, 市場上流動的錢太多, 錢一多, 資產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3月以來, 全國樓市不僅出臺一系列“史上最嚴”的需求側“限”字訣政策, 如今, 土地供給端也在逐漸發力。

4月6日, 住建部和國土資源部發佈了調控房價的聯合聲明。

業內稱, 這是一份語氣最嚴厲、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樓市調控檔, 可謂一字千金, 字字珠璣!

主要內容有:

1、凡是庫存6個月以下的, 不僅要顯著增加土地供應, 還必須加快供地的節奏;6-12個月的, 必須增加供地;18-36個月的, 減少供地;36個月以上的, 直接停止供地。

2、不管是區域性總價,還是土地單價,或是樓面價,一律不得出現新高,屬於嚴重擾亂市場預期。

3、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建房不僅要開啟快速審批通道,對拖延上市,捂盤一定要嚴處。

4、地級以上城市,包括百萬人口以上的縣,在2017年6月前,一定要向社會公佈3年土地供應計畫和5年供應計畫。並且實施情況每半年就要向中央彙報,資料弄虛作假,一律嚴辦。

5、保障房方面,將扎實推進棚戶區改造,2017年要確保完成600萬套棚戶區改造任務。

6、對工作不力,未實現調控目標的地方,將對有關地方主管部門和責任人約談問責。

業內稱,從去年以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一直被提及,可這次,高層可不僅只是說說而已,而是掌掌生風、招招見血,有目標、有措施、有問責。

而住建部和國土資源部此次出臺的這份檔,最管用和最要害的一招,就是中央將地方政府調節地價的權利直接沒收了!中央明確規定,地方政府必須顯著加大供應,不僅量要增加,而且不能像擠牙膏一樣吞吞吐吐,必須加快節奏!土地供應多了,自然就不那麼金貴了,地價隨之也將下降,然後傳導到房價,也會下跌。

緊接著,北京第一時間做出表率!

4月7日,《北京市2017-2021年及2017年度住宅用地供應計畫》和《北京市2017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畫》同時發佈,明確未來五年全市計畫供應住宅用地6000公頃、年均1200公頃,以保障150萬套住房建設需求,其中自住型商品房將供地1020公頃、擬建25萬套房。

三、貨幣端壓縮

說完土地供應端,再來說說市場上流動的錢。

4月7日,銀監會發佈《關於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牢牢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分類調控、因城施策,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嚴禁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嚴厲打擊“首付貸”等行為,切實抑制熱點城市房地產泡沫。

另外,到上週五為止,央行連續第10天暫停公開市場操作。

而從全球來看,美聯儲明確表態,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啟動縮表!縮表這事,也是美聯儲除加息外的另外一個核武器一般的大招,這意味著美元進入雙重緊縮狀態。

美聯儲加息+縮表,也將成為倒逼中國貨幣政策轉向的一大動力。全世界都在加息,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雖然中國不會貿然加息,但貨幣政策逐漸收緊,相信已經是既定的方針。

可以預見,一旦央行的銀根收緊了,市場上錢就少了,而漂浮在河流之上的各類資產特別是房地產的價格,或許也將隨之下降。

四、調控還有兩大狠招沒出?

據中信建投統計,自2016年至今,共有37座城市出臺調控政策,其中11個城市出臺1輪調控政策,12個城市出臺兩輪政策,14個城市出臺3輪以上政策。且已有36個城市上調二套房首付比例,此次出臺新政的常州成為第37城,而目前執行該政策的城市中,上調比例最高的為北京(60%普宅、80%非普),執行比例最高的二線城市則為蘇州和南京(根據貸款記錄50%-80%不等),三線城市中廊坊執行60%的首付則為最高比例。

各地政府正切實履行樓市調控主體責任,千方百計實現“房價環比不增長”。除了增加限購區域、限制購買套數、提高首付比例、延長個稅或社保繳納時間等常規政策外,還增加了新購房屋幾年內禁止交易轉讓等等,比如珠海惠州新購房屋3年內禁止交易轉讓。

業內人士指出,調控有三大方式:限制購買、增加買房成本、增加交易成本。現在調控用的主要還是第一招。樓市大盤會橫盤,但個股會分化,房企輸血管道逐步凍結,下半年小企業估計夠嗆。

上海證券報發文指出,至於部分熱點城市在土地供應的計畫和落實方面存在著脫節的問題,也有相應解決辦法。一些城市既然列了相關的年度供地計畫就應該不折不扣的執行,同時要將年度供應量細化到月度,並向社會予以公佈,如果完不成,監管層也應負起責任果斷問責。

文章指出,國土部此次政策提到了土地供應的分類調控目標,這是最近土地政策的首創。通過掛鉤去庫存週期、房價等指標,使得各城市供地的計畫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接下來就看國土部是否就此制定相應的問責機制了。

直接停止供地。

2、不管是區域性總價,還是土地單價,或是樓面價,一律不得出現新高,屬於嚴重擾亂市場預期。

3、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建房不僅要開啟快速審批通道,對拖延上市,捂盤一定要嚴處。

4、地級以上城市,包括百萬人口以上的縣,在2017年6月前,一定要向社會公佈3年土地供應計畫和5年供應計畫。並且實施情況每半年就要向中央彙報,資料弄虛作假,一律嚴辦。

5、保障房方面,將扎實推進棚戶區改造,2017年要確保完成600萬套棚戶區改造任務。

6、對工作不力,未實現調控目標的地方,將對有關地方主管部門和責任人約談問責。

業內稱,從去年以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一直被提及,可這次,高層可不僅只是說說而已,而是掌掌生風、招招見血,有目標、有措施、有問責。

而住建部和國土資源部此次出臺的這份檔,最管用和最要害的一招,就是中央將地方政府調節地價的權利直接沒收了!中央明確規定,地方政府必須顯著加大供應,不僅量要增加,而且不能像擠牙膏一樣吞吞吐吐,必須加快節奏!土地供應多了,自然就不那麼金貴了,地價隨之也將下降,然後傳導到房價,也會下跌。

緊接著,北京第一時間做出表率!

4月7日,《北京市2017-2021年及2017年度住宅用地供應計畫》和《北京市2017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畫》同時發佈,明確未來五年全市計畫供應住宅用地6000公頃、年均1200公頃,以保障150萬套住房建設需求,其中自住型商品房將供地1020公頃、擬建25萬套房。

三、貨幣端壓縮

說完土地供應端,再來說說市場上流動的錢。

4月7日,銀監會發佈《關於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牢牢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分類調控、因城施策,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嚴禁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嚴厲打擊“首付貸”等行為,切實抑制熱點城市房地產泡沫。

另外,到上週五為止,央行連續第10天暫停公開市場操作。

而從全球來看,美聯儲明確表態,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啟動縮表!縮表這事,也是美聯儲除加息外的另外一個核武器一般的大招,這意味著美元進入雙重緊縮狀態。

美聯儲加息+縮表,也將成為倒逼中國貨幣政策轉向的一大動力。全世界都在加息,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雖然中國不會貿然加息,但貨幣政策逐漸收緊,相信已經是既定的方針。

可以預見,一旦央行的銀根收緊了,市場上錢就少了,而漂浮在河流之上的各類資產特別是房地產的價格,或許也將隨之下降。

四、調控還有兩大狠招沒出?

據中信建投統計,自2016年至今,共有37座城市出臺調控政策,其中11個城市出臺1輪調控政策,12個城市出臺兩輪政策,14個城市出臺3輪以上政策。且已有36個城市上調二套房首付比例,此次出臺新政的常州成為第37城,而目前執行該政策的城市中,上調比例最高的為北京(60%普宅、80%非普),執行比例最高的二線城市則為蘇州和南京(根據貸款記錄50%-80%不等),三線城市中廊坊執行60%的首付則為最高比例。

各地政府正切實履行樓市調控主體責任,千方百計實現“房價環比不增長”。除了增加限購區域、限制購買套數、提高首付比例、延長個稅或社保繳納時間等常規政策外,還增加了新購房屋幾年內禁止交易轉讓等等,比如珠海惠州新購房屋3年內禁止交易轉讓。

業內人士指出,調控有三大方式:限制購買、增加買房成本、增加交易成本。現在調控用的主要還是第一招。樓市大盤會橫盤,但個股會分化,房企輸血管道逐步凍結,下半年小企業估計夠嗆。

上海證券報發文指出,至於部分熱點城市在土地供應的計畫和落實方面存在著脫節的問題,也有相應解決辦法。一些城市既然列了相關的年度供地計畫就應該不折不扣的執行,同時要將年度供應量細化到月度,並向社會予以公佈,如果完不成,監管層也應負起責任果斷問責。

文章指出,國土部此次政策提到了土地供應的分類調控目標,這是最近土地政策的首創。通過掛鉤去庫存週期、房價等指標,使得各城市供地的計畫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接下來就看國土部是否就此制定相應的問責機制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