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頭條|院士談電池技術攻關

中國工程院院士 孫逢春

2017(第三屆)中國新能源汽車領袖峰會日前在北京隆重召開。 本次峰會由工業和資訊化部賽迪研究院主辦,

新能源汽車報社承辦, 新能源汽車網、賽迪顧問、賽迪智庫和中國軟體評測中心共同協辦。 以下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演講實錄:

目前, 我國已是新能源汽車產銷世界第一大國, 新能源汽車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準, 特別是在系統技術、充換電、運行與大資料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 比如長安汽車和北汽集團已經發佈停售燃油車時間表, 領跑全球汽車產業。

25年前, 從事新能源汽車研究時, 我感到非常孤獨。 但25年後的今天, 全國都在掀起新能源汽車發展浪潮, 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國家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 也是《中國製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之一。

新能源汽車依託三大系統技術, 分別是車、充電(換電)、運行大資料。 新能源汽車擁有8項關鍵技術,

分別是大三電、小三電、電機、電池、電控、電制動、電空調、電轉向。 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目標是系統高效節能、安全、舒適, 總體目標是高效節能、安全舒適。

另外, 未來的新能源汽車還應具有輕量化和全氣候的特徵。 新能源汽車的輕量化是指消化掉電池的重量, 全氣候是希望將來新能源汽車行駛在祖國大江南北, 從此再無禁區。

電機應圍繞高效節能、安全舒適、輕量化三個方向發展, 提高電機功率密度。 電機正在從高速度向高品質轉變, 機械自動變速箱將會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標配。 新能源汽車加不加變速箱將有5%-10%的能量潛力可供挖掘。

電池包括電芯和電池系統。 電池要朝高比能量、高能效、長壽命方向發展,

也要朝全氣候、全固態、低成本方向發展, 高比能量全固態鋰電池是國家支援的發展目標。 未來幾年, 國家將在電機、電池、整車方面更上一層樓。

在電制動和電轉向方面, 新能源汽車電制動與ABS、ESP協同控制研究已取得一定進展, 電轉向也有望節約2%的能量, 未來幾年便可實現。

新能源汽車的輕量化, 除了消化掉電池的重量外, 輕量化對節能也非常重要。 純電動汽車重量降低10%, 續航里程便可增加5%-6%, 制動距離和轉向力也會相應減少。

輕量化包含三個核心部分, 系統輕量化結構與材料輕量化、連接輕量化。 原來的焊接和現在的新材料都非常重要, 因為所有零部件的輕量化共同為整車輕量化做貢獻。

從最前沿技術發展趨勢來看,

未來新能源汽車的車輪一定會裝上電機, 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把電機裝在車身上, 所有制動轉向也都會集成到電機控制裡。 根據十三五規劃要求, 明年要完成整車品質(含電池)再低500公斤的任務, 整車品質將與傳統的燃油車品質相當。

全氣候是新能源汽車必須攻克的難關。 電動汽車現在怕熱也怕冷。 有車企表示, 常溫下可續航160公里的電動汽車, 零下6度時續航里程只有一半, 零下25度時幾乎寸步難行。

現在我們通過冬奧會國家和北京市的重大專項計畫, 我們希望解決電動車輛再無高寒環境禁區的問題。

目前我們與國際相關組織合作, 正在研究高寒環境下的自加熱電池, 希望能夠在零下20度時, 電池溫度僅用12.5秒就能提高到0度以上,

耗電2.9%左右;在零下40度時, 電池溫度40秒內提高到0度以上, 耗電4.1%左右。

接下來, 我們將進行車輛零下35-40度環境測試, 我們希望續駛里程降低不超過5%。 高寒環境的核心問題是電池問題, 電池可以通過外部加熱、內部加熱和保溫隔熱等措施予以解決。

曾經有人抱怨說, 冬天開電動汽車時, 腿上得蓋一個棉被。 這是新能源汽車的痛點之一。 我們通過低溫增焓技術, 高效解決冷暖空調問題。 目前的PTC加熱能效比是0.8, 通過低溫增焓技術, 有效控制空調電耗, 有利於進一步提高續駛里程。

現在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 其電量都沒有減去使用空調的耗電, 希望通過技術攻關和冬奧會項目攻關以後, 新能源汽車電量不再有前提條件。

在充換電設施與大資料方面。共用經濟推動共用技術發展,移動互聯促進商業模式變化。

充電過程需要加強管理與監控,維護充電系統安全運行。現在北京市70%的車主沒有固定車位,建設充電樁條件難以具備,電動汽車推廣面臨不少困難。我們和華商三優在北京做了第一個共用租賃充電站,這也是全國第一家共用租賃充電站。

換電模式仍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技術路線。我們國家在換電領域是國際先行者,但推廣中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不過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有技術之外的問題。

按照我們現在的換電站設計,服務120輛純電動公車的換電站只需要300平米,服務1000輛私家車的換電站需要120平米。未來全國的充換電基礎設施將與中石化、中石油三站合一,實現加油站、充電站、加芯站(換電站)一體化服務。

與此同時,國家在做新能源汽車運行大資料監控。包括里程核查、產品品質調查、執行督察、技術支撐四大職能。車輛資料將實現即時採集、即時傳輸、故障診斷及時分析。資料是國家的核心機密,也是國家的核心財富,我們也想與業界合作,為國家技術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未來幾年,在私家車領域,國家應該以節能產品補貼的方式,就像家電下鄉或節能空調一樣,鼓勵新能源汽車;在公共領域,以節能產品獎勵+節能減排補貼方式,實現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的更替。

(本文根據孫逢春院士在2017新能源汽車領袖峰會上的演講整理,有刪節。)

在充換電設施與大資料方面。共用經濟推動共用技術發展,移動互聯促進商業模式變化。

充電過程需要加強管理與監控,維護充電系統安全運行。現在北京市70%的車主沒有固定車位,建設充電樁條件難以具備,電動汽車推廣面臨不少困難。我們和華商三優在北京做了第一個共用租賃充電站,這也是全國第一家共用租賃充電站。

換電模式仍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技術路線。我們國家在換電領域是國際先行者,但推廣中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不過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有技術之外的問題。

按照我們現在的換電站設計,服務120輛純電動公車的換電站只需要300平米,服務1000輛私家車的換電站需要120平米。未來全國的充換電基礎設施將與中石化、中石油三站合一,實現加油站、充電站、加芯站(換電站)一體化服務。

與此同時,國家在做新能源汽車運行大資料監控。包括里程核查、產品品質調查、執行督察、技術支撐四大職能。車輛資料將實現即時採集、即時傳輸、故障診斷及時分析。資料是國家的核心機密,也是國家的核心財富,我們也想與業界合作,為國家技術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未來幾年,在私家車領域,國家應該以節能產品補貼的方式,就像家電下鄉或節能空調一樣,鼓勵新能源汽車;在公共領域,以節能產品獎勵+節能減排補貼方式,實現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的更替。

(本文根據孫逢春院士在2017新能源汽車領袖峰會上的演講整理,有刪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