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擁有世界4大頂級足球賽事版權!武漢這家上市公司開年就有大動作

《支點》記者 李章穎

2017年12月30日, 武漢當代明誠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當代明誠”, 股票代碼:600136.SH)發佈了一系列收購新英體育公司(又稱“新英開曼”)的公告。

當代明誠將以5億美元(約34億元人民幣)收購新英體育全部股權。 本次交易, 將給當代明誠帶來何種變化?

當代明誠:一家神奇的上市公司

當代明誠前身為武漢道博股份有限公司, 在2016年5月正式更名為“武漢當代明誠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據瞭解, 道博股份時期的當代明誠曾經營過羊絨製品、能源、房地產開發、冶金電子、租賃業等。 業務範圍之廣, 在上市公司中實屬罕見。

轉變發生在近兩三年。 2015年2月, 當代明誠以6.5億元收購強視傳媒, 一年後又以8.2億元收購了雙刃劍體育。

其中, 強視傳媒成立於2008年, 是一家集影視節目製作、引進、發行、廣告、演員經紀、動畫製作及新媒體為一體的影視傳媒機構。

雙刃劍體育則成立於2004年,

是家體育行銷公司。 其上游包括國際奧會以及澳網、ATP、WTA、NBA等賽事方, 下游客戶包括鴻星爾克、361度、新百倫、VIVO等。

兩次收購, 幫助當代明誠確定了“影視+體育”的產業方向。

一個月前, 雙刃劍體育幫助樂視體育分銷世界盃香港版權, 從撮合雙方買賣過程中賺取200萬美元收益, 就屬於這類交易。

有業內人士表示, 做版權代理最大的好處是不用搭建賽事播放平臺, 負擔較小。 當代明誠2016年財報顯示, 其體育板塊收入約1.7億元, 大部分都來自雙刃劍的體育行銷業務。

收購原因:版權分銷收入才是大頭

既然已有了雙刃劍體育, 當代明誠為何還要收購新英體育?

據瞭解, 新英體育是IDG資本與新雅迪傳媒共同投資組建的一家體育傳播機構, 其經營範圍包括體育節目行銷、推廣、發佈及其附屬服務和相關業務,

擁有2010/11至2018/19賽季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獨家轉播權。

2017年7月, 當代明誠首次宣佈擬5億美金收購新英體育。 這意味著當代明誠不再滿足於體育賽事的版權銷售代理, 而要正式進軍體育賽事版權市場。

原因也不難理解。

版權銷售代理的短板十分明顯——除賺取仲介費以外, 無法直接獲取、分銷版權。 但在當前各項賽事中, 版權分銷收入才是大頭, 占整體賽事收入70%左右。

2017年12月29日, 當代明誠發佈新英體育財務報表和審計報告。 公告顯示, 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1-5月, 新英體育營業收入分別為3.85億元、7.05億元和4.66億元, 營業利潤也分別達到了1.74億元、2.10億元和2.19億元。

相關機構預測, 新英體育盈利能力還有上升空間,

這也是促成此次收購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英體育:不是首次當標的

不過, 此次收購消息一傳出, 就有人翻出了與新英體育相關的另一則收購消息。

2016年, 文化傳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化傳信”, 股票代碼:00343.HK)曾發出公告擬以38.75億港元收購新英體育。

當時的收購並未成功。 2017年3月13日, 文化傳信公告稱簽訂終止收購協定, 直接原因是新英體育未能獲得英超2019年至2022年在大陸和澳門的獨家轉播權。

拿走英超獨家轉播權的是蘇寧集團。 蘇甯集團、新英體育參與競標英超2019-2022賽季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獨家媒體版權時, 蘇寧以7.21億美元(約50億元人民幣)獲勝。

有人替當代明誠擔憂, 雖收購了新英體育, 但失去了其核心資源英超版權, 實在不划算。

但實際上, 為了彌補欠缺, 去年6月當代明誠曾與蘇寧體育簽訂合作協定, 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武漢當代明誠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簡稱“明誠傳播”), 作為國際足球賽事進行版權分銷業務的合作平臺, 明誠傳播將向蘇甯體育版權方以一定對價獲取其現擁有的全部歐洲足球賽事版權, 且合作期限不少於10年。

這就意味著,明誠傳播將擁有英超2019年至2022年三個賽季等歐洲足球賽事版權在約定地域範圍內的分銷權。

或遇變現難題

實際上,版權爭奪傳統早已有之。

2014年時,體育產業曾一度成為投資風口,以樂視體育為例,兩年間買下包括亞冠、中超、英超等熱門賽事在內的310項賽事版權,公司估值一度超過兩百億。

就樂視體育而言,隨著2016年樂視各大板塊相繼爆發資金危機,樂視體育各類版權相繼出現欠款,遭遇停播。2017年時,因未能按期支付版權費用,樂視體育又接連失去亞冠、中超等核心版權,用戶隨之流失,其苦心經營的版權帝國開始瓦解,風光不再。

不少業內人士擔憂,賽事版權已是紅海,當代明誠此時入場可能已晚。而且,賽事版權用戶付費習慣也尚未養成,或將給當代明誠構成不小壓力。

就版權分銷而言,新英體育的英超版權即將到期。那麼,廣告收入能否支撐飛漲的版權開支?這一變現難題不僅是當代明誠需要面對的,也拷問著整個行業。

各類業務協同共進,或許是一大出路。如今,萬達成立以體育運動為主題的購物中心,探索“體育+購物”新模式;恒大立足於足球俱樂部,成立體育集團等。

而收購新英體育後的當代明誠,擁有英超、西甲、德甲、歐足聯四大頂級足球賽事版權,格拉納達、重慶當代力帆兩家俱樂部運營權,歐洲足球經紀機構MBS,加之與下游行銷業務有效協同,業務結構在逐步優化。但最終成效如何,還要看其如何運作。

且合作期限不少於10年。

這就意味著,明誠傳播將擁有英超2019年至2022年三個賽季等歐洲足球賽事版權在約定地域範圍內的分銷權。

或遇變現難題

實際上,版權爭奪傳統早已有之。

2014年時,體育產業曾一度成為投資風口,以樂視體育為例,兩年間買下包括亞冠、中超、英超等熱門賽事在內的310項賽事版權,公司估值一度超過兩百億。

就樂視體育而言,隨著2016年樂視各大板塊相繼爆發資金危機,樂視體育各類版權相繼出現欠款,遭遇停播。2017年時,因未能按期支付版權費用,樂視體育又接連失去亞冠、中超等核心版權,用戶隨之流失,其苦心經營的版權帝國開始瓦解,風光不再。

不少業內人士擔憂,賽事版權已是紅海,當代明誠此時入場可能已晚。而且,賽事版權用戶付費習慣也尚未養成,或將給當代明誠構成不小壓力。

就版權分銷而言,新英體育的英超版權即將到期。那麼,廣告收入能否支撐飛漲的版權開支?這一變現難題不僅是當代明誠需要面對的,也拷問著整個行業。

各類業務協同共進,或許是一大出路。如今,萬達成立以體育運動為主題的購物中心,探索“體育+購物”新模式;恒大立足於足球俱樂部,成立體育集團等。

而收購新英體育後的當代明誠,擁有英超、西甲、德甲、歐足聯四大頂級足球賽事版權,格拉納達、重慶當代力帆兩家俱樂部運營權,歐洲足球經紀機構MBS,加之與下游行銷業務有效協同,業務結構在逐步優化。但最終成效如何,還要看其如何運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