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什麼是逆入、澀行、緊收?為什麼要這麼做?

留言, 即可獲國家級書法註冊教師資格證, 限量, 欲領從速。 趕緊在評論區互動吧!

用筆的方法是很多的, 通常提到的有中、藏、側、提、頓、轉、折, 但運行起來其主要方法可以概括為:“逆入、澀行、緊收”六字。

逆入:即每寫一橫劃, 欲右先左;每作一豎劃, 先上後下提鋒, 圓轉則裹, 頓鋒方折能鋪。

澀行:即在行筆時感到前面有很大阻力, 後面有很大推力, 而筆又勢必前行。 澀筆運行含有提有頓, 鋒可斜可側, 管能側能中。

緊收:即在收前, 要著力頓挫, 以俐落的筆鋒藏而收之。 收鋒以達到無垂不縮, 無往不收。

漢字書法, 點劃貴在“中實”, 即要求中截豐滿遒麗。 兩端骨勁雄厚, 飽滿含蓄。 若此, 用筆非採取逆入方法不能達到。 筆鋒逆入則易將筆毫鋪開, 萬毫齊鋪後, 筆鋒走中路, 加以澀筆運行, 墨色均勻向四面滲透, 顯得中截充實圓滿。 試將漢魏以來, 六朝碑版羲、獻顏柳等法帖, 沈尹默先生的橫豎劃蒙其兩端,

無不圓滿遒麗, 雄厚恣肆。 當然, 這也有賴於懸肘腕揮運的力量和方法才能達到的。

好的筆劃, 不是一筆帶過, 行筆時往往是“積點成線”, 即平常所說的橫鱗豎勒的之規不用澀筆運行是達不到的。 這種澀筆運行時, 筆鋒著紙嗤嗤作響。 澀筆方法, 形象說來, 就是“屋露痕”的方法。 據陸羽所著《懷素傳》記載, 唐朝書法家懷素和尚跟他表親鄔彤學字(素也向顏真卿請教書法), 一次顏魯公問懷素, 鄔彤寫字有什麼秘訣?懷素說:“鄔彤的字像折釵股”。 顏說:“折釵股那及屋露痕”。 懷素聽了佩服的五體投地。

書法家從屋露痕悟到用筆要遵循軌跡, 不斷頓挫行筆, 如屋露痕的痕跡蜿蜒而下注, 這樣寫出來的豎劃, 自然圓活生動,

勁健墨沉。

澀行, 不能理解為遲緩行筆。

屋露痕式的用筆方法, 即是澀行用筆, 不是手腕時左時右抖動行筆。 而是澀行用筆。

緊收。 就是在收前要著力頓挫, 或均勻圓轉, 緩去急回, 以俐落的筆鋒藏而收之。

書法, 每一點劃的完成在用筆, 好的點劃總是好的用筆方法所達到的。 漢字用筆的好方法除“屋露痕”之外, 還有“折釵股”((曲折勁圓)“錐畫沙”(藏鋒不見起止), “印印泥”(筆劃沉厚), “壁坼”(結體布白自然), 據記載顏魯公說:“我聽褚遂良說:‘用筆要像圖章印在泥裡, 要像錐子劃沙’, 起初不能領會, 後來走過江邊, 沙灘很平整,

令人意悅, 試拿東西在沙上劃字, 覺得特別險勁漂亮, 方才體會到用筆能像錐子劃沙, 使其藏鋒, 自然顯得沉著。 當其用筆, 常欲使其透過紙背, 此法成功之極矣”。 “折釵股”是形容用筆所寫出的點劃曲折而圓勁, 篆書體現最為明顯。 “壁坼”是懷素見到牆壁上的裂縫作用于書法自然方面, 不是人力所能為。

上述幾種形象方法作用于書法用筆中,都含著逆入平出,藏頭護尾,不見起止,而都實為中鋒之法,並提示出用筆要自然有力,行筆要澀,不論點劃粗細,都要全身力到,使之力透紙背。

上述幾種形象方法作用于書法用筆中,都含著逆入平出,藏頭護尾,不見起止,而都實為中鋒之法,並提示出用筆要自然有力,行筆要澀,不論點劃粗細,都要全身力到,使之力透紙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