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張大千女弟子 畫家方召麐的傳奇一生

留言, 即可獲國家級書法註冊教師資格證, 限量, 欲領從速。 趕緊在評論區互動吧!

方召麐與張大千在美國卡米爾可以居

穿越歷史的煙塵。

晨曦中, 少女時代的方召麐眉目清朗, 身著深藍布衫、黑色長裙, 緩緩步出方家宅院, 經過石橋, 穿過幽靜的弄堂, 走進茂林成蔭、書聲琅琅的競志女中。

1914年出生於無錫世家的方召麐, 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 因為是長女, 父親方壽頤給她起名“召麟”, 希望召來男弟。 後來, 方召麐自作主張將“麟”改為“麐”, 意為母麒麟。

方壽頤是無錫最早一批工商實業家, 與榮毅仁家族交情深厚, 開辦紗廠, 占地數十畝, 有千名工人。 小召麐4歲開蒙, 研讀經史子集, 自學碑帖, 6歲跟隨家庭教師學英語和西方文化。

良好家訓造就之下, 方召麐性格溫暖醇厚, 天賦敏銳過人。 1927年的江南, 繁華富庶, 雜花生樹。 這一年, 13歲的她迎來人生重要的轉折——跟隨國畫大師錢松喦學習中國書畫。

僅僅一年, 她的作品就入選當地有名的白浪畫會舉辦的畫展, 和老師一起展出畫作。

1925年, 戰爭爆發, 父親帶著一家四口乘船逃難。 11歲的召麟親眼看著父親身中流彈, 頃刻之間停止了呼吸。

孤兒寡母重返無錫時, 父親工廠落敗, 曾經有六七個傭人照顧的召麟再也無法繼續貴族的生活 。 “由儉入奢易, 由奢入儉難”, 但面對困境, 年幼的方召麐沒有消沉, 反而和母親一起挑起家庭重任。 母親王淑英堅強開明, 堅持供兩個女兒上學。 方召麐先後在無錫、青島和上海讀完了高中和大學。

彼時五四運動余溫未消, 中國女性扔掉裹腳布, 嘗試走出閨閣, 探索獨立。 方召麐心中, 也漸漸萌生願望:她想去西方看看,

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那些殺不死我的讓我更強大”

這是曼斯特大學歷史上第一個中國女留學生。 1937年, 方召麟身著旗袍、手拎皮箱, 氣質雍容美麗。 輪船起航, 中國這塊故土上的景色在迅速倒退, 她睜大雙眼, 好奇地看著這波瀾壯闊的時代。

風景秀麗的曼斯特校園,

她結識了丈夫方心誥。 作為抗日名將方振武將軍的長子, 方心誥兼具軍人世家的豪爽尚武和文人教化的儒雅。 這應該是每個女性夢寐以求的丈夫——在對方面前, 自己的每一個角色都得到了完成。

然而造化弄人, 二戰爆發, 方召麐和丈夫不得不離開英國逃難, 經挪威、紐約, 返回上海, 再到香港。 其時戰爭已經彌漫亞洲, 香港淪陷, 他們入廣東, 經廣西, 出重慶, 過武漢, 輾轉多地, 顛沛流離。

生性樂觀的方氏夫婦在困難中始終相扶相攜, 且不乏幽默調侃, 他們給每個孩子取了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在天津生下的孩子, 叫“津生”;桂林生下的, 叫“林生”;安寧時期生下的雙胞胎, 叫“安生”和“寧生”——方安生即是後來的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

1948年, 他們終於在香港安頓下來, 夫妻倆以為可以過上溫馨幸福的日子, 然而突如其來的一場醫療事故, 奪走了丈夫的生命。 留下8個幼齡子女, 其中最小的津生只有2歲。

方召麐像瘋了一樣抓著醫生的白大褂要人。 但丈夫終究是回不來了。 八個孩子圍著母親恐懼地哭泣, 而此時, 也許有些孩子並不明白父親到底怎麼了。

方召麐沒有哭, 太多的磨難已經讓她失去了哭泣的力氣。 她忘不了清晨與丈夫相視微笑、對鏡畫眉的溫暖;夜晚, 丈夫在書房手不釋卷, 她則提筆作畫, 當完成一幅 滿意的作品就會徵求丈夫的意見;她忘不了一家人共進晚餐、談笑風生。 而現在只留下她一個人面對生活, 面對八個孩子年幼懵懂的眼神。

方召麐和丈夫方心浩

暢銷書作者塔勒布在其新書《反脆弱》中,將人分為脆弱性格,強韌性格和反脆弱性格。脆弱的事物喜歡安寧的環境,強韌的事物不太在意環境,反脆弱的事物則從混亂中成長。美劇《紙牌屋》中的克雷爾,和百年前的方召麟都是“反脆弱”型的人格。

一場大病之後,方召麐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接手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一年之後,她奠定初步經濟基礎,然後關閉公司,專心畫畫。這個舉措遭到家人尤其是婆婆的反對,認為會斷掉家中經濟來源。她咬牙向婆婆保證,“很快,我的畫就可以賣錢。”

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每天淩晨四五點就起來作畫,畫藝很快就能夠和老師比肩。拜師趙少昂只一年,師徒倆的作品就一同在日本展出。她在東京出版個人畫集,成為戰後第一個在日本開展覽的女畫家。

1953年,她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張大千非常欣賞她,悉心加以指點。方召麟在藝壇名氣漸長,她的作品也開始得到收藏家青睞

落款時,她將自己的名字寫成“梁溪方召麐”。梁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而後者是母麒麟的意思。她的心思從此昂揚。是啊,如此傑出的女性,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

40歲,尋找真正的自己

這次離開,不僅為了離開傷心地,也為了離開她嫺熟的嶺南派藝術風格,找到自己真正的風格。40歲了還出去留學,不僅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

婆婆首先表示反對,說“要走你就把孩子帶著走”。無奈,她採取“迂回戰略”,進入港大學習兩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孩子們也都長大了一些,大兒子曼生已經14歲。

方召麐跟婆婆談判:我必須要走。但我一次無法帶走8個孩子,先帶曼生走,安頓下來再接其它的孩子過去。請婆婆先幫我暫時照顧孩子,費用我來負擔。

婆婆知道,方召麐的念頭多年從未打消,這一次她理解了方召麐的苦苦求索,沒有再阻攔。1956年,方召麐再次留學倫敦,進入牛津大學,學習楚辭。

重回倫敦的日子新鮮而艱難。沒有了香港的藏家買畫,沒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方召麟只能以獎學金和畫賀年卡片為生。方曼生放學後提著水桶到街上擦車賺錢,貼補家用。

日子稍微寬鬆一些,她陸續將其餘的孩子接來倫敦,安排進入寄宿學校就讀。

英國人非常喜歡方召麐畫的玫瑰。第二年,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就為她辦了個人畫展,一炮而紅。之後,她的展覽開遍世界各地,從德國慕尼克,到美國紐約,從加拿大到新加坡。

但方召麐並不滿意。這個時期的作品,還是趙少昂和張大千兩位老師的影響居多,她要努力找自己。

整整十年,她艱苦跋涉,上下求索。

1960年代,她隨張大千在西方遊歷,在博物館如饑似渴地飽覽中外名作。跟隨老師,她認識了許多當時的名畫家和收藏家,如趙無極,潘玉良,丁雄泉、方君璧、王季千,一起探討中國畫在世界畫壇如何立足和發揚。

她獨自遊歷了歐洲的名山大川,足跡遍佈阿爾卑斯山,比利牛斯山,蘇格蘭山區和英國湖區。之後又回到中國,遊覽中國的江南塞北。為了體會西方藝術的精妙,她甚至嘗試油畫和抽象畫,自覺地進行中西結合的實踐。她還將英國的巨石陣創作成國畫《磐石圖》,在戴安娜王妃和查理斯王子大婚時,當做新婚賀禮贈送給英國王室。

1970年,她飛去美國,在美國西海岸張大千的家中,隨侍聆教一整年。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

方召麐與張大千

經此點撥,方召麐從人生閱歷中汲取長處,將傳統的功底,西方的眼界,和人生感悟一起融入作品中。

她在倫敦畫室獨自居住,創造出全新的方式風格大寫意山水作品,被國學大師饒宗頤稱為“挾風雨以振雷霆”,震驚畫壇。張大千對此非常欣慰,親筆題寫一副對聯稱讚她的作品境界:二三星斗胸前落,十萬峰巒腳底青。

60歲,迎來人生的巔峰

方召麐的人生可謂坎坷。

第一個十年,她面對父親的早亡,與母親一起撐起家庭;第二個十年,她獨在異鄉求學,開闊眼界,性格益發堅強;第三個十年,她在顛沛流離中生下八個孩子,成為一位偉大的母親,又遇到了丈夫的離去。十多年的獨自尋找,上下求索。

生命的第六個十年,她迎來了人生真正的巔峰,迎來了藝術生命的真正成熟。

伴隨著風格的確立,方召麐的畫名越來越響,銳不可當。猶如一座沉默多年的火山,她迎來了真正的噴發。

她榮膺香港紫荊獎章,作品被印在地鐵票上,香港人人都見過她的梅花圖。

池田大作為她寫下四百行長詩,稱她為“畫伯”。

東京富士美術館為她製作電視片,稱她為“中國畫的巨匠”。

方召麐紙本設色梅瓶圖

方召麐早期嶺南風格作品

方召麐荷花圖

她的畫成為香港上流社會爭相收藏的作品。李嘉誠、霍英東、邵逸夫、賭王何鴻鑫、 特首董建華、妹妹董建平、猶太收藏家瑪麗莊智博夫婦,英國收藏家許謨士、水竹松石山房(香港大收藏家)都藏有她的作品。

王菲御用詞作家林夕不僅收藏方召麐的作品,還臨摹她的書法寫經,林夕認為方召麐的字“美得不得了”,他說,“齊白石的蝦和方召麐的字,都是可以不斷重複而別有韻味的。”

方召麐書法作品

她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競相收藏。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政府出面請她書寫香港回歸紀念碑,立在黃帝陵內。1998年,方召麐在中國美術館辦展,上下兩層500多幅作品,盛況空前。

在畫展休息室,著名書法家啟功見到了方召麐,方召麐稱呼啟功為老大哥,啟功則向她伸出了大拇指說,你是真正的大丈夫!

“結婚就得買菜做飯,哪有時間畫畫”

方召麐創作《長江憶寫圖》

方召麐對自己的藝術視若生命。在90年代的香港拍賣行裡,她一張畫的價錢能買香港一套房,但她很少賣畫,亦從不為了金錢名利而放低自己的藝術標準。她說,藝術家不能太有錢。

如今,人們面對她留下來的數萬張作品,清點、整理和存檔都要耗費巨大的時間精力,難以想像她是如何在一個個淩晨,獨自披衣起床,在畫案前創作出這些世人讚譽的精品。

方召麐總是面帶笑容,樂觀開朗。她未曾再婚,有8個孩子的她依然像個女孩一樣可愛。

對於物質,方召麐總能保持”得之怡然、失之淡然”。生長於大戶人家,也歷經生活磨難,她深諳生活艱辛,也能安享物質之美。她可以手提價值連城的愛馬仕鉑金包、法國定制的廓形大衣,亦可以穿著保姆從菜市場買的15塊港幣一件的格子襯衣。

她愛穿旗袍,80歲時做了新旗袍仍然要得意地展示給朋友看。醫生讓她少吃甜食,但她愛吃巧克力,經常背著子女偷偷吃一小塊,再吃一小塊。她喜歡做指甲,小費給的最多;她也逛街,不買化妝品,而是買青花瓷瓶和硯臺毛筆;她還喜歡京劇,曾經和梅蘭芳的前妻“冬皇”孟小冬學過老生,還能唱青衣。

無論年紀多大,她出門都不讓人攙扶,而是以英式禮儀挽著同行男士的手臂。

老傭人尤利跟隨她多年。好朋友來家裡拜訪,她會偷偷讓朋友給尤利一百塊小費,“這樣她會很高興!”

朋友問她,方先生,這麼多年,沒有人追您麼?

她說,追我的人不要太多啊!但是我不能結婚,我要是結婚了,就得給他們做飯,哪有時間畫畫!

她真是活的明白自在。

90歲後,方召麐又試圖創造新風格,作品由雄渾變為清淡,返璞歸真,乾淨如天堂一般。但她的時間不多了。92歲,方召麐心臟病突發入院治療,經搶救後蘇醒。她認為自己沒事兒了,於是讓子女們都回家。

過了一會兒,常年服侍她的老傭人尤利問她,您感覺怎麼樣?

方召麐說:“OK。”說完停止了心跳。

她肯定是笑著去了天堂。

方召麐和丈夫方心浩

暢銷書作者塔勒布在其新書《反脆弱》中,將人分為脆弱性格,強韌性格和反脆弱性格。脆弱的事物喜歡安寧的環境,強韌的事物不太在意環境,反脆弱的事物則從混亂中成長。美劇《紙牌屋》中的克雷爾,和百年前的方召麟都是“反脆弱”型的人格。

一場大病之後,方召麐忍著傷痛,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接手丈夫留下的貿易公司一年之後,她奠定初步經濟基礎,然後關閉公司,專心畫畫。這個舉措遭到家人尤其是婆婆的反對,認為會斷掉家中經濟來源。她咬牙向婆婆保證,“很快,我的畫就可以賣錢。”

她天賦奇才,又無比勤奮,每天淩晨四五點就起來作畫,畫藝很快就能夠和老師比肩。拜師趙少昂只一年,師徒倆的作品就一同在日本展出。她在東京出版個人畫集,成為戰後第一個在日本開展覽的女畫家。

1953年,她又拜師藝壇泰斗張大千,張大千非常欣賞她,悉心加以指點。方召麟在藝壇名氣漸長,她的作品也開始得到收藏家青睞

落款時,她將自己的名字寫成“梁溪方召麐”。梁溪,是無錫的舊稱;麟和麐讀音一樣,而後者是母麒麟的意思。她的心思從此昂揚。是啊,如此傑出的女性,為何要以召來麒麟男弟為執念,自己本就是女中丈夫。

40歲,尋找真正的自己

這次離開,不僅為了離開傷心地,也為了離開她嫺熟的嶺南派藝術風格,找到自己真正的風格。40歲了還出去留學,不僅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即便在今天也需要勇氣。

婆婆首先表示反對,說“要走你就把孩子帶著走”。無奈,她採取“迂回戰略”,進入港大學習兩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孩子們也都長大了一些,大兒子曼生已經14歲。

方召麐跟婆婆談判:我必須要走。但我一次無法帶走8個孩子,先帶曼生走,安頓下來再接其它的孩子過去。請婆婆先幫我暫時照顧孩子,費用我來負擔。

婆婆知道,方召麐的念頭多年從未打消,這一次她理解了方召麐的苦苦求索,沒有再阻攔。1956年,方召麐再次留學倫敦,進入牛津大學,學習楚辭。

重回倫敦的日子新鮮而艱難。沒有了香港的藏家買畫,沒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方召麟只能以獎學金和畫賀年卡片為生。方曼生放學後提著水桶到街上擦車賺錢,貼補家用。

日子稍微寬鬆一些,她陸續將其餘的孩子接來倫敦,安排進入寄宿學校就讀。

英國人非常喜歡方召麐畫的玫瑰。第二年,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就為她辦了個人畫展,一炮而紅。之後,她的展覽開遍世界各地,從德國慕尼克,到美國紐約,從加拿大到新加坡。

但方召麐並不滿意。這個時期的作品,還是趙少昂和張大千兩位老師的影響居多,她要努力找自己。

整整十年,她艱苦跋涉,上下求索。

1960年代,她隨張大千在西方遊歷,在博物館如饑似渴地飽覽中外名作。跟隨老師,她認識了許多當時的名畫家和收藏家,如趙無極,潘玉良,丁雄泉、方君璧、王季千,一起探討中國畫在世界畫壇如何立足和發揚。

她獨自遊歷了歐洲的名山大川,足跡遍佈阿爾卑斯山,比利牛斯山,蘇格蘭山區和英國湖區。之後又回到中國,遊覽中國的江南塞北。為了體會西方藝術的精妙,她甚至嘗試油畫和抽象畫,自覺地進行中西結合的實踐。她還將英國的巨石陣創作成國畫《磐石圖》,在戴安娜王妃和查理斯王子大婚時,當做新婚賀禮贈送給英國王室。

1970年,她飛去美國,在美國西海岸張大千的家中,隨侍聆教一整年。張大千給了她很重要的點撥——“拙”與“生”的美學風格選擇。

方召麐與張大千

經此點撥,方召麐從人生閱歷中汲取長處,將傳統的功底,西方的眼界,和人生感悟一起融入作品中。

她在倫敦畫室獨自居住,創造出全新的方式風格大寫意山水作品,被國學大師饒宗頤稱為“挾風雨以振雷霆”,震驚畫壇。張大千對此非常欣慰,親筆題寫一副對聯稱讚她的作品境界:二三星斗胸前落,十萬峰巒腳底青。

60歲,迎來人生的巔峰

方召麐的人生可謂坎坷。

第一個十年,她面對父親的早亡,與母親一起撐起家庭;第二個十年,她獨在異鄉求學,開闊眼界,性格益發堅強;第三個十年,她在顛沛流離中生下八個孩子,成為一位偉大的母親,又遇到了丈夫的離去。十多年的獨自尋找,上下求索。

生命的第六個十年,她迎來了人生真正的巔峰,迎來了藝術生命的真正成熟。

伴隨著風格的確立,方召麐的畫名越來越響,銳不可當。猶如一座沉默多年的火山,她迎來了真正的噴發。

她榮膺香港紫荊獎章,作品被印在地鐵票上,香港人人都見過她的梅花圖。

池田大作為她寫下四百行長詩,稱她為“畫伯”。

東京富士美術館為她製作電視片,稱她為“中國畫的巨匠”。

方召麐紙本設色梅瓶圖

方召麐早期嶺南風格作品

方召麐荷花圖

她的畫成為香港上流社會爭相收藏的作品。李嘉誠、霍英東、邵逸夫、賭王何鴻鑫、 特首董建華、妹妹董建平、猶太收藏家瑪麗莊智博夫婦,英國收藏家許謨士、水竹松石山房(香港大收藏家)都藏有她的作品。

王菲御用詞作家林夕不僅收藏方召麐的作品,還臨摹她的書法寫經,林夕認為方召麐的字“美得不得了”,他說,“齊白石的蝦和方召麐的字,都是可以不斷重複而別有韻味的。”

方召麐書法作品

她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競相收藏。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政府出面請她書寫香港回歸紀念碑,立在黃帝陵內。1998年,方召麐在中國美術館辦展,上下兩層500多幅作品,盛況空前。

在畫展休息室,著名書法家啟功見到了方召麐,方召麐稱呼啟功為老大哥,啟功則向她伸出了大拇指說,你是真正的大丈夫!

“結婚就得買菜做飯,哪有時間畫畫”

方召麐創作《長江憶寫圖》

方召麐對自己的藝術視若生命。在90年代的香港拍賣行裡,她一張畫的價錢能買香港一套房,但她很少賣畫,亦從不為了金錢名利而放低自己的藝術標準。她說,藝術家不能太有錢。

如今,人們面對她留下來的數萬張作品,清點、整理和存檔都要耗費巨大的時間精力,難以想像她是如何在一個個淩晨,獨自披衣起床,在畫案前創作出這些世人讚譽的精品。

方召麐總是面帶笑容,樂觀開朗。她未曾再婚,有8個孩子的她依然像個女孩一樣可愛。

對於物質,方召麐總能保持”得之怡然、失之淡然”。生長於大戶人家,也歷經生活磨難,她深諳生活艱辛,也能安享物質之美。她可以手提價值連城的愛馬仕鉑金包、法國定制的廓形大衣,亦可以穿著保姆從菜市場買的15塊港幣一件的格子襯衣。

她愛穿旗袍,80歲時做了新旗袍仍然要得意地展示給朋友看。醫生讓她少吃甜食,但她愛吃巧克力,經常背著子女偷偷吃一小塊,再吃一小塊。她喜歡做指甲,小費給的最多;她也逛街,不買化妝品,而是買青花瓷瓶和硯臺毛筆;她還喜歡京劇,曾經和梅蘭芳的前妻“冬皇”孟小冬學過老生,還能唱青衣。

無論年紀多大,她出門都不讓人攙扶,而是以英式禮儀挽著同行男士的手臂。

老傭人尤利跟隨她多年。好朋友來家裡拜訪,她會偷偷讓朋友給尤利一百塊小費,“這樣她會很高興!”

朋友問她,方先生,這麼多年,沒有人追您麼?

她說,追我的人不要太多啊!但是我不能結婚,我要是結婚了,就得給他們做飯,哪有時間畫畫!

她真是活的明白自在。

90歲後,方召麐又試圖創造新風格,作品由雄渾變為清淡,返璞歸真,乾淨如天堂一般。但她的時間不多了。92歲,方召麐心臟病突發入院治療,經搶救後蘇醒。她認為自己沒事兒了,於是讓子女們都回家。

過了一會兒,常年服侍她的老傭人尤利問她,您感覺怎麼樣?

方召麐說:“OK。”說完停止了心跳。

她肯定是笑著去了天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