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李嘉誠到底是年輕人的偶像,還是的毀掉香港發展的罪人?

全球知名風投調研機構 CB Insights公佈了2017年全球科技創業公司“獨角獸”榜單。 “獨角獸”即創辦時間相對較短, 估值達10億美元以上的企業。 此次共有214家創業公司入圍, 來自世界各個國家, 甚至有來自只有52萬人口的歐洲國家盧森堡, 但是卻找不到香港的名字。 這個昔日的東方之珠, 亞洲四小龍, 居然已經找不到一家可以榮登全球創新企業名單的公司了。

這是為什麼呢?

在上個世紀80年代,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加工城市, 也是全球第二大的服裝城市, 實體經濟發展十分良好。 然而到了90年代後, 這兩個產業相繼離開香港去了大陸。 雖然香港政府曾為香港的實體經濟轉型出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計畫, 卻因種種原因沒有落實,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香港的經濟逐漸被李嘉誠為代表的超級富豪把持。 被戲稱為“李家城“的香港在他們的裹挾下, 脫實向虛,

做起了房地產和金融。

現在的香港是一個被金融資本和房地產資本控制的城市。 香港的有錢人雖多, 但是絕大多數聚集在這兩個行業之中。 根據2017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 前1000位富豪中香港有37位, 他們絕大部分來自房地產行業和金融行業。

這兩個行業自帶的泡沫屬性, 使得富豪們的資產快速膨脹, 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香港財富的聚集程度往往比我們想像的更加令人瞠目結舌:經計算, 2017年香港資產排名前十的富豪的資產總和約1445億美元, 相當於香港GDP總值的42.5%!

在這個以資本為主的城市, 金融業發達, 人們都對資本充滿欲望, 大量的資金用來炒房地產、買股票, 並沒有流入到實體經濟, 更沒有流入進創業人的群體手中。 這使得年輕人缺乏創業的資金、空間和機會, 造成香港社會整體的創新能力羸弱。

吳曉波曾經這樣評價過上海:“一個喜歡大資本的城市, 和一個必須以破壞、創新為主的互聯網公司, 有一種天然的衝突。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上海是沒有互聯網基因的城市。 ”這句話放在香港也是一樣的。 河對岸的深圳認為年輕人去大膽創業才是最性感的事, 而香港的年輕人卻普遍希望自己被大企業“招安“, 能進入世界著名的投行, 律所或者做醫生才是他們的目標。

但是, 如果簡單的說香港年輕人天生缺乏創業精神是不公平的,

因為香港的創業環境實在不夠“友好“。

雖然香港政府為了鼓勵創業推出了不少優惠政策, 但是現實情況卻不容客觀。

香港有的是錢, 但是創業者卻找不到錢。 香港的機構投資者大都關注二級市場, 圍繞上市公司做PE、並購。 財團們從地產、貿易、港口等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同時將繼續保持著相關的利益, 對於高風險、未來不確定的科技領域創業並不感冒。

香港因為地產行業的巨大泡沫導致房價及房租奇高, 導致年輕人被高房價綁架, 光是寫字樓的租金就足夠讓人絕望。 在香港的中環租一間20平米的辦公室, 一月的租金就有可能要4、5萬港幣, 即便在觀塘工業區這種比較便宜的地方, 一平米也要300港幣左右。

被高房價綁架的年輕人只能要求更高的工資,然而初創公司往往無力承擔如此高昂的人力成本。在香港,一個人最初級工資在1.2萬或者1.3萬港幣起,如果想聘請專業的人才就要更高。如此,更加驅使香港青年進入大企業打一份工資相對優越的工。

脫實向虛的香港忘記了,金融本身不會創造資本,金融的實質僅僅是資本的轉移而已。當年輕人不想創業,不敢創業,成為一個地區的商業氛圍的基本盤的時候,讓人不得不開始擔憂這個城市的未來。

我們看到,今天香港年輕人出現了一些不滿和動盪的情緒。 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來解讀的話,那就是在整個經濟被少數富豪階層把持,導致財富向少數階層和個人聚集,且社會階層不斷固化的前提下,年輕人對未來的一種無力感和無奈中的迷茫。

被高房價綁架的年輕人只能要求更高的工資,然而初創公司往往無力承擔如此高昂的人力成本。在香港,一個人最初級工資在1.2萬或者1.3萬港幣起,如果想聘請專業的人才就要更高。如此,更加驅使香港青年進入大企業打一份工資相對優越的工。

脫實向虛的香港忘記了,金融本身不會創造資本,金融的實質僅僅是資本的轉移而已。當年輕人不想創業,不敢創業,成為一個地區的商業氛圍的基本盤的時候,讓人不得不開始擔憂這個城市的未來。

我們看到,今天香港年輕人出現了一些不滿和動盪的情緒。 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來解讀的話,那就是在整個經濟被少數富豪階層把持,導致財富向少數階層和個人聚集,且社會階層不斷固化的前提下,年輕人對未來的一種無力感和無奈中的迷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