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清初“四僧”之八大山人晚年書畫作品賞析

清初畫壇“四僧”之一的八大山人為明甯獻王朱權九世孫。 他曾用過許多名字, 在自己作品上所題署的款名、字型大小、別名也特別多, 最終以“八大山人”之名傳行於世。 南昌市八大山人紀念館收藏有八十餘幅八大山人不同時期的作品。 本文遴選其中十餘幅署“八大山人”款的書畫珍品賞析如下:

圖1 雙鷹圖

圖1為八大山人77歲至80歲之間創作的雙鷹紙本圖軸, 畫面縱179、橫88.2釐米。

圖軸為水墨寫意,

畫面繪雙鷹, 其背景山岩巍然, 右上首署款“八大山人寫”, 下鈐“八大山人”(白文)、“荷園”(朱文)印。 圖畫筆墨生動、簡練, 雙鷹神態靈動, 形神俱佳, 堪為八大畫中精品。

圖2 墨荷圖

圖2為八大山人77歲至80歲之間創作的墨荷紙本圖軸, 畫面縱178.8、橫92釐米。

圖軸為寫意花鳥, 畫面繪荷三組, 荷梗以篆法肆意揮灑, 排遣有致, 極富節奏感和韻律感。 左上角署款“八大山人寫”, 下鈐“可得神仙”(白文)、“八大山人”(白文)印, 右下角鈐朱文“荷園” 印。 八大山人的荷花畫為近代大師張大千極力推崇。 以上兩幅畫作為1959年故宮博物院撥交。

 圖3 桐鶴圖

圖3為八大山人77歲至80歲之間創作的桐鶴紙本圖軸, 縱205、橫74釐米。

圖軸桐鶴水墨寫之。 高岩、樹幹、樹枝隨意寫畫, 樹葉、鶴羽隨意潑墨塗抹, 幹濕恰到好處,皆著在精准之位。足現八大老練之功力。抬首署款“八大山人”,鈐“八大山人”(白文)印,右下角鈐朱文“荷園” 印、“遙屬”印。

圖4 幽人泛舟圖

圖4為八大山人77歲至80歲之間創作的幽人泛舟紙本圖軸,縱172.3、橫53釐米。

圖軸為淺絳山水。右上首署款“八大山人寫”,鈐“可得神仙”(白文),“拾得”(白文)印,右下角鈐朱文“荷園”印。左下角鈐有收藏印三方。畫為1959上海文物商店撥交。

以上四幅“荷園”印款畫作創作於1702年至1705年之間,即八大山人生命的最後三年多時間內。

圖5 孤松圖

圖5為八大山人晚年創作的孤松紙本圖軸,縱113.5、橫58.4釐米。

孤松圖軸紙本水墨寫意花鳥畫。畫面中心一孤松,枝葉稀疏。右上角款:“寫為蘭皋先生八大山人”。印“可得神仙”(白文),“八大山人”(白文)。

這幅孤松圖軸因有吳昌碩題款而變得特別珍貴。吳昌碩的題跋位於畫幅左下角,下鈐有“俊卿”、“吳昌碩”、“文心審定”印。

圖6 孤鷹獨立殘枝圖

圖6為八大山人晚年創作的孤鷹獨立殘枝紙本圖軸,縱127、橫64釐米。

圖軸水墨寫意而成,畫面著墨不多。抬首署款“八大山人寫”,下鈐白文“可得神仙”、“八大山人”篆文印。尾鈐朱文“遙屬”印。左、右下角各鈐兩方收藏印。

 圖7 花石遊魚圖

圖7為八大山人晚年創作的花石遊魚圖軸,縱105.5、橫33.5釐米。

圖軸為紙本水墨畫,構圖簡練至極。右上首署款“八大山人”,下鈐白文“可得神仙”、“八大山人”篆印。左下角鈐朱文“遙屬”印。左裱邊有藏者題跋一段,鈐收藏印二方。

 圖8 雙鵲圖

圖8為八大山人晚年創作的雙鵲紙本圖軸,縱159、橫49釐米。

圖軸為水墨寫意,構圖簡潔。此圖簡略精密,氣質靈動,是八大山人畫作中的精品。右上角題字、署款“庚秋涉事,八大山人”。左上角鈐朱文有框齒形印。上部有藏者題跋二段。

圖9 仿文嘉山水圖

圖9為八大山人晚年創作的仿文嘉山水圖軸,縱38.5、橫28釐米。

山水軸為絹本圖軸。抬首題字、署款“仿文嘉,八大山人”。下鈐朱文無框齒形印。

文嘉(1501~1583年),吳門派代表畫家,文徵明第二子,繪畫繼承乃父衣缽,皴染著色承襲倪瓚、王蒙秀潤澹泊風格。

圖10 草書五言詩軸

圖10為八大山人晚年創作的草書五言紙本詩軸,縱120、橫44.5釐米。

詩軸為草書五言詩一首,尾部署款“八大山人”,下鈐白文篆印“可得神仙”、“八大山人”,抬首鈐朱文印“遙屬”。左下角鈐有朱文收藏鑒賞印五方。

圖11 臨蘭亭序行書軸

圖11為八大山人晚年所臨蘭亭序紙本行書軸,縱183、橫87.5釐米。

從“荷園”篆印判斷,八大山人此作寫於77歲之後,為八大山人殘年所臨。全軸運筆流暢工整。尾部署款“八大山人”,鈐白文“八大山人”、朱文“荷園”篆印。反映了八大山人一生從事書畫藝術實踐的終點時刻對書法藝術的最後領悟和價值取向。

臨蘭亭序行書軸

圖12是八大山人好友黃安平為八大山人所繪的全身立像——個山小像紙本圖軸,縱96.7、橫60.6釐米。

個山小像圖軸為水墨人物畫像,畫面中下部繪八大山人全身立像。

八大山人在《個山小像》抬首自題一段跋文,“個山小像”(篆題),起首鈐朱文“法堀”橢圓印。尾鈐白文“釋傳綮印”方印、朱文“刃庵”方印。此幅圖軸被人們稱之為“個山小像”圖軸。

“個山小像”的九段跋文較為全面地記載了八大山人的身世、為僧經歷。1959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將這幅圖軸撥交給八大山人紀念館收藏。

“個山小像”自題六段跋文,分別用篆、隸、楷、行、章草、行楷各體書寫。

“個山小像”自題六段跋書全面展現了八大山人的書學淵源,體現了八大山人晚年書法藝術個性形成之前“每事取法古人”階段的最高成就,也是比較其中年與晚年書法藝術作品的一件最重要的珍貴實物。

 圖12 黃安平為八大山人所繪的全身立像——個山小像

八大山人晚年領悟到“畫法兼之書法”,各體書法均參以篆意,其繪畫常亦以篆法入畫。

從以上八大山人晚年所作的其它字畫可以看出,在他晚年的書畫作品中,不倔之氣已經散淡,題畫詩句逐漸詼諧、輕鬆自然。

當然,晚年的八大山人偶爾還會創作如圖5那樣的孤松、圖6那樣單腿獨立翻白眼瞪人的飛禽、圖7那樣翻白眼瞪人的魚;甚至在70歲之前,八大山人偶爾還會創作如圖8那樣怪怪的危石,即使畫淺絳山水,也還會畫出如圖9那樣的孤松、孤峰。

八大山人晚年作品的氣質變化,充分表明中國傳統文化中平和基因的巨大功力。

原文作者:熊賢禮

《收藏家》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漢代海昏侯國考古出土——古玉

幹濕恰到好處,皆著在精准之位。足現八大老練之功力。抬首署款“八大山人”,鈐“八大山人”(白文)印,右下角鈐朱文“荷園” 印、“遙屬”印。

圖4 幽人泛舟圖

圖4為八大山人77歲至80歲之間創作的幽人泛舟紙本圖軸,縱172.3、橫53釐米。

圖軸為淺絳山水。右上首署款“八大山人寫”,鈐“可得神仙”(白文),“拾得”(白文)印,右下角鈐朱文“荷園”印。左下角鈐有收藏印三方。畫為1959上海文物商店撥交。

以上四幅“荷園”印款畫作創作於1702年至1705年之間,即八大山人生命的最後三年多時間內。

圖5 孤松圖

圖5為八大山人晚年創作的孤松紙本圖軸,縱113.5、橫58.4釐米。

孤松圖軸紙本水墨寫意花鳥畫。畫面中心一孤松,枝葉稀疏。右上角款:“寫為蘭皋先生八大山人”。印“可得神仙”(白文),“八大山人”(白文)。

這幅孤松圖軸因有吳昌碩題款而變得特別珍貴。吳昌碩的題跋位於畫幅左下角,下鈐有“俊卿”、“吳昌碩”、“文心審定”印。

圖6 孤鷹獨立殘枝圖

圖6為八大山人晚年創作的孤鷹獨立殘枝紙本圖軸,縱127、橫64釐米。

圖軸水墨寫意而成,畫面著墨不多。抬首署款“八大山人寫”,下鈐白文“可得神仙”、“八大山人”篆文印。尾鈐朱文“遙屬”印。左、右下角各鈐兩方收藏印。

 圖7 花石遊魚圖

圖7為八大山人晚年創作的花石遊魚圖軸,縱105.5、橫33.5釐米。

圖軸為紙本水墨畫,構圖簡練至極。右上首署款“八大山人”,下鈐白文“可得神仙”、“八大山人”篆印。左下角鈐朱文“遙屬”印。左裱邊有藏者題跋一段,鈐收藏印二方。

 圖8 雙鵲圖

圖8為八大山人晚年創作的雙鵲紙本圖軸,縱159、橫49釐米。

圖軸為水墨寫意,構圖簡潔。此圖簡略精密,氣質靈動,是八大山人畫作中的精品。右上角題字、署款“庚秋涉事,八大山人”。左上角鈐朱文有框齒形印。上部有藏者題跋二段。

圖9 仿文嘉山水圖

圖9為八大山人晚年創作的仿文嘉山水圖軸,縱38.5、橫28釐米。

山水軸為絹本圖軸。抬首題字、署款“仿文嘉,八大山人”。下鈐朱文無框齒形印。

文嘉(1501~1583年),吳門派代表畫家,文徵明第二子,繪畫繼承乃父衣缽,皴染著色承襲倪瓚、王蒙秀潤澹泊風格。

圖10 草書五言詩軸

圖10為八大山人晚年創作的草書五言紙本詩軸,縱120、橫44.5釐米。

詩軸為草書五言詩一首,尾部署款“八大山人”,下鈐白文篆印“可得神仙”、“八大山人”,抬首鈐朱文印“遙屬”。左下角鈐有朱文收藏鑒賞印五方。

圖11 臨蘭亭序行書軸

圖11為八大山人晚年所臨蘭亭序紙本行書軸,縱183、橫87.5釐米。

從“荷園”篆印判斷,八大山人此作寫於77歲之後,為八大山人殘年所臨。全軸運筆流暢工整。尾部署款“八大山人”,鈐白文“八大山人”、朱文“荷園”篆印。反映了八大山人一生從事書畫藝術實踐的終點時刻對書法藝術的最後領悟和價值取向。

臨蘭亭序行書軸

圖12是八大山人好友黃安平為八大山人所繪的全身立像——個山小像紙本圖軸,縱96.7、橫60.6釐米。

個山小像圖軸為水墨人物畫像,畫面中下部繪八大山人全身立像。

八大山人在《個山小像》抬首自題一段跋文,“個山小像”(篆題),起首鈐朱文“法堀”橢圓印。尾鈐白文“釋傳綮印”方印、朱文“刃庵”方印。此幅圖軸被人們稱之為“個山小像”圖軸。

“個山小像”的九段跋文較為全面地記載了八大山人的身世、為僧經歷。1959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將這幅圖軸撥交給八大山人紀念館收藏。

“個山小像”自題六段跋文,分別用篆、隸、楷、行、章草、行楷各體書寫。

“個山小像”自題六段跋書全面展現了八大山人的書學淵源,體現了八大山人晚年書法藝術個性形成之前“每事取法古人”階段的最高成就,也是比較其中年與晚年書法藝術作品的一件最重要的珍貴實物。

 圖12 黃安平為八大山人所繪的全身立像——個山小像

八大山人晚年領悟到“畫法兼之書法”,各體書法均參以篆意,其繪畫常亦以篆法入畫。

從以上八大山人晚年所作的其它字畫可以看出,在他晚年的書畫作品中,不倔之氣已經散淡,題畫詩句逐漸詼諧、輕鬆自然。

當然,晚年的八大山人偶爾還會創作如圖5那樣的孤松、圖6那樣單腿獨立翻白眼瞪人的飛禽、圖7那樣翻白眼瞪人的魚;甚至在70歲之前,八大山人偶爾還會創作如圖8那樣怪怪的危石,即使畫淺絳山水,也還會畫出如圖9那樣的孤松、孤峰。

八大山人晚年作品的氣質變化,充分表明中國傳統文化中平和基因的巨大功力。

原文作者:熊賢禮

《收藏家》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漢代海昏侯國考古出土——古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