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獻忠遇到剋星左良玉,丟掉妻妾潛逃,重金收買一條生路

【崇禎十五年二月】

對於官兵和農民軍來說, 開封城都是勢在必得之地。

農民軍方面, 崇禎十三年東山再起之後, 李自成年底進入河南, 陷洛陽、殺福王, 在河南境內所向披靡, 攻無不克, 惟獨在開封城下遭遇挫敗, 自然耿耿於懷。 而且開封城中的周王府累世積聚了無數財富和古玩珍寶, 城中聚居著許多富裕大戶, 所以農民軍才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圍困開封。

官兵方面, 開封是河南最後的堡壘, 失去開封意味著失去了河南。 所以崇禎皇帝一面催促各地援軍救援開封, 一面從獄中放出孫傳庭, 讓他帶領北京的禁衛軍前往河南。

在救援開封的官兵當中, 實力最強大的是左良玉的隊伍。

左良玉, 字昆山, 山東臨清人, 是天生的一員武將, 生得威武高大, 面色赤紅, 很有勇力, 而且射術精良, 可以左右開弓。 雖然不識字, 但左良玉智謀過人, 很會帶兵用人, 將士們都願意為他賣命。

左良玉在明軍中的資歷相當老, 曾經在關寧軍中做過將官, 崇禎元年寧遠兵變之後受到過處罰。 大淩河之戰以後, 他升為副總兵。

崇禎六年, 左良玉率領兩千官兵從昌平趕往山西、河南剿匪, 屢立戰功, 進為援剿總兵官。

各地的農民軍主要採用遊擊戰術, 如風一樣行蹤不定, 而內地官兵的主要成分是步兵, 騎兵很少, 機動性比較差, 並且受制於軍餉的供應, 根本跟不上農民軍的節奏, 在戰場上十分被動。 而且, 各地官員都有自己的汛地, 只要自己這一畝三分地上太平無事, 別處天塌下來他們也不關心。

左良玉和農民軍周旋多年, 慢慢變得油滑、跋扈和軍閥習氣, 圍剿農民軍時, “緩追養寇, 多收降者以自重”, 注重保存自己的實力,

也不太理會總督、巡撫的號令, 《明史》中的說法是“驕亢難用”。

崇禎十年, 左良玉不想去江蘇剿匪, 鼓動中州的士大夫上疏挽留自己。 大學士楊嗣昌認為左良玉會帶兵, 委任他為平賊將軍, 同時重用熊文燦總理剿匪事務, 命令左良玉聽從熊文燦的調遣, 他毫不理會。

崇禎十一年, 左良玉與張獻忠在南陽相遇, 張獻忠假借官兵的旗號, 被左良玉識破。 追擊過程中, 左良玉射中張獻忠兩箭, 並將其面部砍傷。

崇禎十三年, 左良玉在瑪瑙山重挫張獻忠, 連張獻忠的妻妾都落入官軍手中。 左良玉稱得上張獻忠的剋星, 大概張獻忠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派人給左良玉送上一份重禮, 勸他說:“左公對部下管束不嚴, 多有殺掠, 只因為有我張獻忠在, 朝廷才不追究, 而且器重左公。 如果消滅了我, 左公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

左良玉原本就有玩寇的毛病, 當然明白這個道理, 在以後的圍剿當中並不用心, 讓張獻忠跳出四川, 奔襲襄陽, 殺死襄王, 害得楊嗣昌畏罪自殺, 丟了性命。

《豫變紀略》記載,

崇禎十四年底, 開封第二次被圍攻期間, 左良玉率軍駐紮在汝南, 手下將士號稱十萬眾。 河南巡按禦史任浚派人送信, 催促他趕快進兵, 為開封解圍, 信中說:“將軍望隆方召, 威震華夷, 國家固倚之為長城者也。 今狂賊圍汴, 危於累卵, 雄師密邇, 未睹旌麾。 在將軍胸中自有成竹, 諒非腐儒可測, 但不知賊倘陷汴, 將軍何以謝朝廷耳。 ”

到了崇禎十五年的正月初五, 左良玉進軍到雍丘, 也就是河南的杞縣一帶, 這樣回復巡按大人的催促:“我兵單弱, 未能辦賊, 若遽臨城一戰, 賊得我淺深, 汴益無所恃。 今暫屯杞縣以分賊勢, 姑為牽制之計, 以待機會。 ”

仔細思量一下, 左良玉的話也有他的道理, 握緊的拳頭在打出去之前最有威脅。

左良玉在杞縣短暫停留,李自成解圍開封之後,他率兵南下追擊。二月,他在郾城白沙河一帶與李自成、羅汝才交戰十餘天,督師丁啟睿和總督楊文岳也率軍參戰,李自成大敗,官兵擒殺數千人。

《豫變紀略》記載:此時,陝西總督汪喬年率領三萬陝西軍隊兵出潼關,走到洛陽時得到消息說,李自成佔領襄城,並在襄城東南方向的郾城與左良玉等人會戰。

汪喬年認為,左良玉的軍隊驍勇能戰,如果自己能從襄城以西進攻李自成,可以形成合圍之勢。於是他把步兵和重裝部隊留在洛陽,自己帶著兩萬騎兵日夜兼程,快速進軍。

他沒有想到,此一去自己會死在李自成手中。

開封三圍(之十三) 于左 撰

左良玉在杞縣短暫停留,李自成解圍開封之後,他率兵南下追擊。二月,他在郾城白沙河一帶與李自成、羅汝才交戰十餘天,督師丁啟睿和總督楊文岳也率軍參戰,李自成大敗,官兵擒殺數千人。

《豫變紀略》記載:此時,陝西總督汪喬年率領三萬陝西軍隊兵出潼關,走到洛陽時得到消息說,李自成佔領襄城,並在襄城東南方向的郾城與左良玉等人會戰。

汪喬年認為,左良玉的軍隊驍勇能戰,如果自己能從襄城以西進攻李自成,可以形成合圍之勢。於是他把步兵和重裝部隊留在洛陽,自己帶著兩萬騎兵日夜兼程,快速進軍。

他沒有想到,此一去自己會死在李自成手中。

開封三圍(之十三) 于左 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