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葛瑞米•貝斯: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葛瑞米·貝斯 澳大利亞繪本作家, 創作的《動物王國》《第十一小時》《來喝水吧》《阿吉的許願鼓》《阿諾的花園》等經典作品, 獲得美國綠地球圖畫書獎、澳大利亞多龍金獎章、澳大利亞童書協會年度好書獎等數十項國際圖書獎項。

□本報記者 孫海悅

“我來過中國4次, 雖然我可能一輩子也參透不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但我會把自己的所見所聞都融入創作。 ”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專訪時, 澳大利亞繪本作家葛瑞米·貝斯剛剛走過杭州、武漢、深圳等城市來到北京, 略顯疲憊的他第二天就要飛回墨爾本。

緣分命中註定

到過世界很多地方的貝斯第一次來到中國時, 他就知道自己會在這裡被激發很多靈感。 當他漫步于慕田峪長城、紫禁城、內蒙古草原時, 他“命中註定要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孕育一本新書”。

對於自己創作的第一部中國繪本《龍月》, 貝斯稱“這是一個一路學習的過程”和一種“奇妙的緣分”。

這個故事受到中國傳統故事“鯉魚躍龍門”的啟發, 講述了一個小魚孤兒找尋自我、化身成龍並拯救家園的故事。

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社長淩晨告訴記者, 《龍月》是一部具有國際視角、運用中國元素表現中華文化的兒童繪本。 在瞭解了一些中國文化元素和傳統故事的背景之後, 貝斯提出與自己多本作品的譯者陳穎合作, 共同創作一本精彩的中國故事。

“很多中國元素都有隱喻、象徵, 比如龍, 比如月亮。 作為西方人, 我其實並不懂得很多中國元素背後真正的深意, 這使我在創作過程中很難真正恰當地表達中華文化的內涵。 ”因此, 在創作《龍月》這本有關中國的書時, 貝斯說自己非常需要一位元中國的合作者,

幫助他更深地理解中華文化。

在貝斯和陳穎的合作下, 《龍月》最終成為中西兩種文化交匯的產物——故事的基本框架源自歐洲文學傳統, 同時兼收並蓄了一些獨特的中國元素。 “書中故事傳達出來的關於接納和家的意義, 是世界共有的, 不論哪個國家的人民都會感同身受。 ”貝斯說。

作品充滿中國元素

古建與廣廈並存一地、傳統與現代共冶一爐, 在中國的所見所聞, 深深地感染了貝斯。 他不止一次地在作品裡加入關於中國的元素, 如《來喝水吧》裡的熊貓和長城, 《魔法失竊之謎》裡的園林、瓷器, 以及《龍的發現》裡的中國龍。 武漢長江大橋、蒙古包、桂林山水、梯田、敦煌飛天、京劇頭飾等也在他的書中隨處可見。

貝斯和妻子蘿賓第一次來中國時, 去了雲南麗江玉龍雪山。 他在那座“冰雪覆蓋的大山”上拍了不少照片, 這些照片也用於貝斯作品中的插圖。 “我希望這些插圖能夠讓更多人感受到那令人驚歎的壯麗景象。 ”

而《龍月》中的點點滴滴, 都是貝斯在北京、江蘇、浙江、內蒙古、四川、福建、湖北等地采風中擷取的。

“為了創作這本書, 我的相機對著這些寶貴的資料不停地‘哢嚓哢嚓’, 幾乎快要用報廢了!”很多散落在《龍月》畫面裡的小物件, 都是貝斯偏愛的中國器物, 其中不少是根據國家圖書館館藏之寶創作的。

“作為藝術家, 最美妙的地方之一就在於, 可以把現實世界裡不可能共存的事物在畫面裡以奇妙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貝斯說。

“鯉魚躍龍門”在中國用來喻指獲得了很高的成就, 但貝斯在創作《龍月》時還不知道這些。 後來瞭解了這一含義的他興奮不已:“這個意象實在是和我對於‘魚化身為龍’的原初設想太相符了!”

當記者告訴貝斯自己不久前參觀了《小鯉魚跳龍門》作者金近先生的紀念館, 並告訴他金近一生創作了500多篇作品時, 貝斯情不自禁地做了個“加油”的手勢, 風趣地說:“我也想像他那樣創作那麼多作品, 這需要我活久一點或者創作得更快一點。 ”

閱讀保護孩子想像力

“我腳下丈量過的世界, 是我筆下的世界。 ”一直以來, 貝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呈現更為豐富的層次和更為深刻的內涵。

作為貝斯作品的譯者、責任編輯, 以及《龍月》的合作者,陳穎認為,貝斯的作品總是層次立體、主題多元,故事極具遊戲互動性,畫面的細節之豐、藏謎之巧令人歎為觀止。在他看來,貝斯的經典作品是一本“越讀越新、越讀越大”的書,“豐滿得能裝下整個世界”。

“打開後沒有幾個字,仔細看下來內容太豐富,感歎作者的想像力。”“越來越喜歡這個作者的書,不只是畫面感的高大上,文字寓意也是越讀越喜歡。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能在裡面找到自己的觸動點。”讀者對《龍月》的肯定,讓貝斯感到,中外小讀者的情感是共通的。“很多孩子這麼喜歡繪本,坐在他們中間我感到很榮幸。”

在貝斯看來,童書最大的功能是讓孩子們愛上閱讀,親子共讀就是最有效的途徑。“父母在閱讀中發自內心地感受到的那種樂趣,孩子們也一定能感受到。”他希望通過記者向父母們呼籲:多多和孩子們一起閱讀,保護孩子們的想像力。

貝斯注意到,中國對環保問題越來越關注,很多童書也以容易被孩子們所接受的環保話題為主題。他說,自己在澳大利亞經常提醒大家關注環保問題,這也是他的作品想傳遞的主要觀點。

談及下一步創作計畫,貝斯說,自己非常希望繼續創作中國故事,正在醞釀“中國故事”三部曲。

以及《龍月》的合作者,陳穎認為,貝斯的作品總是層次立體、主題多元,故事極具遊戲互動性,畫面的細節之豐、藏謎之巧令人歎為觀止。在他看來,貝斯的經典作品是一本“越讀越新、越讀越大”的書,“豐滿得能裝下整個世界”。

“打開後沒有幾個字,仔細看下來內容太豐富,感歎作者的想像力。”“越來越喜歡這個作者的書,不只是畫面感的高大上,文字寓意也是越讀越喜歡。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能在裡面找到自己的觸動點。”讀者對《龍月》的肯定,讓貝斯感到,中外小讀者的情感是共通的。“很多孩子這麼喜歡繪本,坐在他們中間我感到很榮幸。”

在貝斯看來,童書最大的功能是讓孩子們愛上閱讀,親子共讀就是最有效的途徑。“父母在閱讀中發自內心地感受到的那種樂趣,孩子們也一定能感受到。”他希望通過記者向父母們呼籲:多多和孩子們一起閱讀,保護孩子們的想像力。

貝斯注意到,中國對環保問題越來越關注,很多童書也以容易被孩子們所接受的環保話題為主題。他說,自己在澳大利亞經常提醒大家關注環保問題,這也是他的作品想傳遞的主要觀點。

談及下一步創作計畫,貝斯說,自己非常希望繼續創作中國故事,正在醞釀“中國故事”三部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