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曹郁為你解密,「妖貓傳」攝影的10大秘密

[妖貓傳]的攝影, 真正參與進影片敘事, 幾乎承擔了另一個主角的任務。 我們專訪了影片攝影指導曹郁, 解密《妖貓傳》, 先從攝影開始。

1.極樂之宴的色彩

花萼樓內, 環境的綠和貴妃衣著豔麗的紅, 本身是一種特別搶眼的互補色。 但片中卻能和諧“相處”。

電影是在技術和藝術兩個方面, 下了功夫。

技術層面, 劇組使用了一種叫做“LUT”的控制, 何為“LUT”?就是一種色彩處理, 拍攝畫面通過它的處理, 幾乎能看見成片效果(當然“LUT”本身是非常複雜的)。

藝術層面, [妖貓傳]本身就很希望營造出中國畫的味道, 而大綠、黃、金黃、紅, 恰恰是青綠山水的一種極致用色。

借鑒、使用中國畫的顏色, 再通過“LUT”處理, 將色彩飽和度、亮度、反差……調整到一種和諧的狀態。

這不僅是技術和藝術的融合, 同樣是古典和現代的交融。

2.長安城的燈火

大唐的磅礴氣勢, 在這一刻突顯, 燈火輝煌, 富有層次, 所謂盛唐也該是這個樣子。

為了表現這種效果, 劇組差不多把所有大功率的燈都用上。 當時在城牆上, 幾乎就鋪滿了燈(只不過最後需用特效把突兀的地兒去掉)。

它追求的質感, 同樣來自中國畫:強調一種環境自發光, 沒有特別亮的光源, 但光感有層次, 很充沛。

也是通過這種光感的處理, 從而在畫面氛圍上繼續營造中國畫的感覺。

3.胡玉樓的鏡頭移動

這個場景, 屋子不是很大, 實景, 連天花板都是真的、封死的, 對環境營造、架設燈光都有一定難度。

劇組的機械工程組最終解決了問題。

天花板再次鋪滿了燈,

連牆縫裡都放了“LED”燈帶。 但不同于燈火通明的效果。 這些燈本身是要被分組的。 每一組有不同的任務。

專門打演員的點光源是一種;類似燈籠的, 散射底光又是一種;還有像鋪綠色的“LED”燈, 它又是一種。

將這些組燈光, 統統接在電子調光臺上, 去混合光的比例和色彩, 再用“LUT”控制, 去調和光感、色彩的飽和度, 已達到一種很微妙的平和狀態。 那個感覺特別像畫。

尤其是嘗試攝影機360度拍攝時。 它的效果也很好, 光很柔和, 也在輕微變化, 即便是人臉上的光也有變化。

那種很情緒化的張力, 也就拍出來了。

4.皇宮燭火

首先, 地板一定要很亮, 才能形成鏡面關係。

其次, 蠟燭是真的, 也要使用, 因為蠟燭本身的光, 很難去模擬。 只能大範圍使用燭光。

這裡, 攝影和美術的配合也很重要, 當蠟燭的燈芯太細, 發出的光太暗, 達不到攝影曝光要求時, 美術就需要更換燈芯以達到要求。

僅僅靠蠟燭也是不行的。 仔細看畫面, 它兩邊掛著黑紗簾, 其實紗簾後還有很多燭臺。

這些燭臺, 有些是裝的燈泡, 通過電子調光台做出, 像蠟燭光那樣的閃爍。

同時,也加了點輔助的人工光,比如給演員的臉上、頭髮上打點光。

但即便是如此效果,對於光源的把控仍是必要的。需要一個光源,卻也不是所謂隨意打光。

整體還是想要營造自然又詩意的效果,但也要不失真實。即是看著神奇卻寫實。

5.貴妃抬眼

[妖貓傳],每個人物都有屬於自己的打光,不同反差和不同質感的光,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畢竟這仍是一部以人為主導的電影。

而楊貴妃這組鏡頭很難把控,這是她第一次亮相,如何讓觀眾覺得她美,怎麼美。

先是觀察人,從試裝的時候就開始觀察張榕容,找到她的特點。

要知道,張榕榕是中法混血,並不很像少數民族,更像外國人。

外國人本身,人物肖像自有一套打光的方法。但不能使用,太立體。不符合[妖貓傳]想要的中國畫感覺。

既要讓她美,還要有符合中國韻味的審美感。保持一種柔和而“透明”感。

後來確定“設計思路”,想楊貴妃,每個人都有對她自己的想像。只打一種光是不行的。

所以這組美妙的鏡頭,最大的特點就是打照楊貴妃身上的光,始終在變化、流動。

其次,要讓她融進電影的氣氛,仍保持中國畫的韻味,不能因古裝而顯得厚重,要有一定現代感。

為了達到這種感覺,劇組再次用了很多燈,像鎢絲燈、“LED”燈、“LED”燈帶、蠟燭等等。

所有的光在不斷變換,不斷調整亮度、色彩,不斷改變燈的種類,使得楊貴妃的在出現之際,顯得特別靚麗,有一種活在銀幕上的感覺。

6.馬嵬坡之變

情感是首位的,此時也不能把楊貴妃拍得那麼驚豔了。

在光的亮度上就會降低很多,這場戲用光也很簡單,一個燈在正面高處照,下面有一個小燈,兩盞燈照她。

感覺上楊貴妃只是被燭光或是一束光打亮。情緒上差很多,也就顯得更真實些。

當然,張榕容的表演也很精彩,很細膩,燈光呢,也就順著這種感覺調整,讓她看起來仍是美的。

7.極樂之宴的光,李隆基和安祿山舞蹈一段

黑暗中透露著很亮的光,這種設置,光有很強的能量感和力量,所謂“最黑的夜,會有最亮的光”即是如此。

同時需要點人性的力度和複雜。在故事上,恰好這段適合的。

但花萼樓的燈光架設有一定難度,它本身的場景很像北京環路,一環套一環。

這一次,劇組又把花萼樓頂架滿了燈。燈的佈置也隨景的環形佈置。大概五環,每個環有不同型號、不同顏色的燈。幸好,還由電子調光台把控。

不過,這段戲比較厲害的是,對於燈光的把控是即興的,從光特別暗,到變換很多層次,從紅色到亮紅色,從白再到紅。

在場景燈光不斷變化的同時,人物也有一組頂光照射。

這些變化都是即興的,光的改變就很有力量感,情緒的暗示性也很強。

當時現場有音樂伴奏,又有燈光變換,讓不少群演感覺像看了場大型演出,結束後紛紛鼓掌稱快。

8.白居易家的攝影調度

這場戲攝影機位特別多,也是360度拍攝。但空間又特別狹小。

同時,要求光要很有精神感,又是夕陽效果,所以只能把所有的燈,從窗戶外架設、打進。

因為要求一天只能拍這一場戲,為了有良好的黃昏效果,在屋外,劇組把特別大的黑布吊在天上,遮陽。也有小塊的,整體將白居易家圍起來。

等真到了黃昏,再將布移走,讓自然光照進來。

自然光、人工光,再加360度拍攝,讓整體把控就很難。所幸最後完成度很高。

9.古墓的暖光

當然,這個畫面本身並不合理,不符合現實情況。

但整部影片的風格,並不是要探墓,它的情景並不是讓觀眾害怕。

同時楊貴妃所在的場景裡,應該仍有美感的。

空海的燈籠,裡邊放了很亮的燈,要真的蠟燭就太暗了。需要照亮演員的臉。

而顏色本身,燈籠是金黃色,背景是暗綠色,其實配色還是青綠山水。

整體感覺就該是神秘,可也仍該是美的。

10.陳雲樵家的破敗

相對於內室而言,外景破敗明顯,而內景其實更多想要詭異的感覺。

與之前的方式差不多,還是在打光上“做文章”,美術組用一些藤蔓妝點。

然後用不同顏色的光,像綠色、藍綠色的打在黑灰色的藤蔓上。這上面的色彩基本還是燈打出來的。

再單獨用金黃色的光,突出春琴,紅色的衣服、亮麗的光感。整體就很怪異、妖豔。效果也就達到了。

像蠟燭光那樣的閃爍。

同時,也加了點輔助的人工光,比如給演員的臉上、頭髮上打點光。

但即便是如此效果,對於光源的把控仍是必要的。需要一個光源,卻也不是所謂隨意打光。

整體還是想要營造自然又詩意的效果,但也要不失真實。即是看著神奇卻寫實。

5.貴妃抬眼

[妖貓傳],每個人物都有屬於自己的打光,不同反差和不同質感的光,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畢竟這仍是一部以人為主導的電影。

而楊貴妃這組鏡頭很難把控,這是她第一次亮相,如何讓觀眾覺得她美,怎麼美。

先是觀察人,從試裝的時候就開始觀察張榕容,找到她的特點。

要知道,張榕榕是中法混血,並不很像少數民族,更像外國人。

外國人本身,人物肖像自有一套打光的方法。但不能使用,太立體。不符合[妖貓傳]想要的中國畫感覺。

既要讓她美,還要有符合中國韻味的審美感。保持一種柔和而“透明”感。

後來確定“設計思路”,想楊貴妃,每個人都有對她自己的想像。只打一種光是不行的。

所以這組美妙的鏡頭,最大的特點就是打照楊貴妃身上的光,始終在變化、流動。

其次,要讓她融進電影的氣氛,仍保持中國畫的韻味,不能因古裝而顯得厚重,要有一定現代感。

為了達到這種感覺,劇組再次用了很多燈,像鎢絲燈、“LED”燈、“LED”燈帶、蠟燭等等。

所有的光在不斷變換,不斷調整亮度、色彩,不斷改變燈的種類,使得楊貴妃的在出現之際,顯得特別靚麗,有一種活在銀幕上的感覺。

6.馬嵬坡之變

情感是首位的,此時也不能把楊貴妃拍得那麼驚豔了。

在光的亮度上就會降低很多,這場戲用光也很簡單,一個燈在正面高處照,下面有一個小燈,兩盞燈照她。

感覺上楊貴妃只是被燭光或是一束光打亮。情緒上差很多,也就顯得更真實些。

當然,張榕容的表演也很精彩,很細膩,燈光呢,也就順著這種感覺調整,讓她看起來仍是美的。

7.極樂之宴的光,李隆基和安祿山舞蹈一段

黑暗中透露著很亮的光,這種設置,光有很強的能量感和力量,所謂“最黑的夜,會有最亮的光”即是如此。

同時需要點人性的力度和複雜。在故事上,恰好這段適合的。

但花萼樓的燈光架設有一定難度,它本身的場景很像北京環路,一環套一環。

這一次,劇組又把花萼樓頂架滿了燈。燈的佈置也隨景的環形佈置。大概五環,每個環有不同型號、不同顏色的燈。幸好,還由電子調光台把控。

不過,這段戲比較厲害的是,對於燈光的把控是即興的,從光特別暗,到變換很多層次,從紅色到亮紅色,從白再到紅。

在場景燈光不斷變化的同時,人物也有一組頂光照射。

這些變化都是即興的,光的改變就很有力量感,情緒的暗示性也很強。

當時現場有音樂伴奏,又有燈光變換,讓不少群演感覺像看了場大型演出,結束後紛紛鼓掌稱快。

8.白居易家的攝影調度

這場戲攝影機位特別多,也是360度拍攝。但空間又特別狹小。

同時,要求光要很有精神感,又是夕陽效果,所以只能把所有的燈,從窗戶外架設、打進。

因為要求一天只能拍這一場戲,為了有良好的黃昏效果,在屋外,劇組把特別大的黑布吊在天上,遮陽。也有小塊的,整體將白居易家圍起來。

等真到了黃昏,再將布移走,讓自然光照進來。

自然光、人工光,再加360度拍攝,讓整體把控就很難。所幸最後完成度很高。

9.古墓的暖光

當然,這個畫面本身並不合理,不符合現實情況。

但整部影片的風格,並不是要探墓,它的情景並不是讓觀眾害怕。

同時楊貴妃所在的場景裡,應該仍有美感的。

空海的燈籠,裡邊放了很亮的燈,要真的蠟燭就太暗了。需要照亮演員的臉。

而顏色本身,燈籠是金黃色,背景是暗綠色,其實配色還是青綠山水。

整體感覺就該是神秘,可也仍該是美的。

10.陳雲樵家的破敗

相對於內室而言,外景破敗明顯,而內景其實更多想要詭異的感覺。

與之前的方式差不多,還是在打光上“做文章”,美術組用一些藤蔓妝點。

然後用不同顏色的光,像綠色、藍綠色的打在黑灰色的藤蔓上。這上面的色彩基本還是燈打出來的。

再單獨用金黃色的光,突出春琴,紅色的衣服、亮麗的光感。整體就很怪異、妖豔。效果也就達到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