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建檔立卡“回頭看”惠及204萬貧困人口

【牢記總書記囑託】建檔立卡“回頭看”惠及204萬貧困人口

河北省民政系統努力做好新時代“菩薩”事業

建檔立卡“回頭看”惠及204萬貧困人口

河北新聞網訊“你們工作都忙, 還總掛念著俺!”2017年12月19日上午, 李士鋒一手抱著孩子, 一手掀起門簾, 往屋裡迎著縣民政局的工作人員。

自2016年妻子患病去世後, 贊皇縣贊皇鎮東石家莊村村民李士鋒的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79歲的母親2007年查出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 常年吃藥, 妻子去世後留下了一個一歲多的兒子和近十萬元的外債。 日子咋過?

“村幹部主動找過來, 縣民政局的人也來了好幾趟,

給俺辦了低保, 送來了救助金還有慰問品。 ”李士鋒說, 縣裡2017年開展低保精准核查, 他被納了進來, 從今年1月1日開始, 他家三口每人每月有190元的補助, “多虧政府照顧, 不然吃飯都成問題。 ”

民政工作, 關係民生, 連著民心。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和2016年視察河北時專門就做好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強調民政工作是“菩薩”事業, 要懷著大愛之心、愛民之心幹民政工作。 牢記總書記囑託, 河北省民政系統堅持民政為民, 編密織牢兜底保障安全網, 切實提高和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水準。

按照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省扶貧辦印發的《關於低保線與扶貧線“兩線合一”動態管理實施辦法》, 去年8月, 河北省啟動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

省民政廳在全省開展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全面精准核查, 讓農村低保的申請、審核、審批完全處於有效監督和公開透明中。 截至2017年10月底, 河北省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204萬人。 全省城鄉低保平均保障標準分別達到每月542元和每年3811元, 城鄉低保補差標準達到每人每月317元和每人每月190元。

困難群眾得到了更多實惠, 養老服務品質不斷提升。

2017年12月20日9時, 室外氣溫已低至零下, 在巨鹿縣健民醫療養老中心三樓, 陳同忠老人上身只穿著薄毛衫在活動中心和老夥計們下象棋。

“在這裡住著暖和, 吃得好, 護理人員定期給檢查身體, 哪不舒服隨時看醫生。 ”82歲的陳同忠是邢臺市織革廠退休職工, 患糖尿病已經有20多年了,

84歲的老伴兒患有腦梗塞。 陳同忠說, 老兩口原本迫於無奈來到這兒, 沒成想待得很舒心, 就一直住到現在。

巨鹿縣民政局局長李振普介紹, 該縣推廣“醫養一體、兩院融合”養老模式以來, 農村幸福院入住率較以往有大幅提升, 鄉鎮衛生院將單一的醫療業務拓展為兼具養老、醫療保健功能的聯合體, 不僅解決了村鎮“五保”老人、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 還吸引了周邊縣市的老人入住。

各地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一項民生工程扎實推進, 先後推廣肥鄉“普通互助”型、康保“資源整合”型、巨鹿“醫養一體、兩院融合”型等養老模式, 初步建立起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架構。 目前, 全省已建成投入運營的養老機構1478家,

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居家養老設施3600多家、農村幸福院3.1萬個。

防災減災、社區建設、優撫安置、軍休服務、婚姻登記、殯葬改革……民政工作千條線, 絲絲連著老百姓。

為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唐山時關於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 河北省積極健全完善應急回應、災情會商、資訊共用和社會動員機制, 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 成立河北省減災中心, 建設應急避難場所和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基礎設施。 據統計, 近5年來, 省級籌措下撥中央和省級救災資金共計25.1億元, 有效保障了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到目前, 經河北省各級民政部門登記成立的社會組織22262個,

全省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373678人(次), 補錄婚姻登記歷史資訊近1200萬條……

“我們要牢記總書記囑託, 用心用情用力開展民政工作, 做細做實做好新時代‘菩薩’事業。 ”省民政廳廳長趙風樓說, 下一步, 全省民政系統要把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與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結合起來, 精准認定貧困人口和低保對象, 扎實推進基層民政服務能力建設, 持續做好軍隊退役人員政策落實和權益保障工作。 同時, 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和扶貧移民搬遷等重大機遇, 推進醫養結合, 加快老齡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 使廣大貧困群眾和民政服務物件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