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這個家族建了半個北京:故宮、圓明園;卻被活活燒死,無人知曉

榫卯

不用一根釘子, 不用一滴膠水

就能讓木頭相互固定

比如說, 楔釘榫

是這樣的——

點擊播放GIF/118K

挖煙袋鍋榫

點擊播放GIF/111K

立體結構也是毫無壓力

這是帶板粽角榫——

點擊播放GIF/72K

只有想不到, 沒有連不起來

下面是高束腰抱肩榫

點擊播放GIF/121K

是的, 你所能想到的所有

歷史悠久的中國古代木制建築

幾乎都是用這種方式建造的

而這其中有一個集大成者

準確地說

是有一個神秘的家族

他們用中國傳統的建築工藝

幾乎建造了幾乎半個北京城

無論是歷史悠久的

故宮

是依山而築、建造精緻的

頤和園

還是博大精深、千古遺恨的

圓明園

還有北海、中南海、天壇

清東陵、清西陵

。 。 。

蛋蛋姐告訴你

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

構成半個北京城的古建築

竟然都出自

同一個家族之手

在清代200多年間

這個神秘的家族

他們是皇家御用建築師

他們是清代當之無愧的

最牛的建築設計品牌

可以說,這個家族

用自己設計的建築

撐起了半個北京城

而當北京城陷於帝國主義之手時

當皇家已經棄城而逃時

這個家族卻選擇留下來

與自己的祖國共存亡

最終與自己設計的建築一起

被燒為灰燼

這個家族

再次撐起了半個北京城

這一次,是用自己的脊樑

這個偉大而神秘家族

他們的名字叫做——

“樣式雷”

清代皇家建築設計機構叫“樣式房”

而“樣式雷”就是

對掌管“樣式房”的

雷氏世家的尊稱

“樣式雷”

這個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家族”

牛到什麼程度呢?

中國五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都是他家修建的

圖:樣式雷家族圖譜

從明朝開始,樣式雷的先祖

就已經從事木工行當

等到清初

雷家木工手藝傳承到了

後人雷發達的手中

1683年

清朝入關,百廢待興

為了修復被戰火損壞的故宮

北京面向全國招募能工巧匠

那年

已逾花甲的雷發達

報著將榫卯木工活兒

發揚光大的理想

來到北京,成為一名北漂

連他自己都沒想到的是

一個傳奇建築世家的輝煌

就此拉開序幕

圖:雷發達的雕刻像

雷發達對榫卯結構

可謂是掌握得爐火純青

但是,榫卯結構也有缺點,

那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由於每個零件都緊密相連

連成一個整體

即使調整一個細小零件

都有可能造成

整個建築的傾斜坍塌

可是建築構件何其之多

光是一個輔助承重的斗拱

就需要至少16種零件

而一個木建築的零件

又何止成千上萬

所以,建造一個木結構建築

不僅考驗一個人熟練的製造工藝

更要求他統籌規劃的能力

也就是

能將各種零件有機的組合起來

讓建築能像樹木一樣

從泥土裡生長出來

點擊播放GIF/960K

而雷發達

經過六十年如一日不斷的磨練

終於達到了這種境界

有一次,故宮金鑾殿

在搭建中央主樑的過程中

出了錯,接頭的榫卯

無論如何都拼接不上

眾人都急得團團轉

這活兒要是弄不好

怕是要殺頭的

千鈞一髮的時刻

只見雷發達爬到梁上

在複雜的木構件中

迅速找到了原因

只見他拿斧子“當當當”敲了幾下

主樑的榫卯接頭馬上嚴絲合縫

雷發達憑藉自己熟練的技藝

輕而易舉的化解了危機

康熙還為此召見了雷發達

親自任命他為工部的長班

也就是工部樣式的頭兒

北京城裡還流傳過

雷長班的歌謠

“上有魯班,下有長班”

就這樣

雷發達順利從一個北漂

變成北京城的規劃和設計者

雷發達的主持設計下

紫禁城中軸線上的建築物

保持嚴格對稱

主軸兩側的各建築物卻靈活多變

整體統一又有層次

站在景山最高處

故宮就從眼前鋪展開來

金黃的宮殿、朱紅的城牆

漢白玉的階、琉璃瓦的頂

沿著一條中軸線對稱分佈

壯美有序、和諧莊嚴

映襯著藍天白雲

宛如東方仙境

再往遠眺

一線貫穿的對稱風格

撐起了整座北京城

對稱

中國文化中魅力與智慧所在

這種人類最早發現和掌握的美

在雷發達的手中

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雷發達雖然功成名就

接觸到了工匠的巔峰

但是

真正讓“樣式雷”名揚四海的

是歷代雷家人傳承下來的絕活——

“燙樣”

“燙樣”其實就是現在很多人喜歡玩的

微縮建築模型

和現代建築師一樣

“樣式雷”作為建築師

主要的工作就是畫圖和建造模型

圖: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長春宮燙樣

樣式雷製作的燙樣

都可以層層拆卸

打開燙樣屋頂

便可看到內部的細節

燙樣不僅是直觀的展示

還是施工參考的模型

不僅房頂能夠掀開

燙樣任何部分都可以拆解

僅一個戲臺

就可以拆分成4個部件

模型內部別有洞天

在二層的棚架上

樣式雷繪製了遍佈藤蘿的幔帳布簾

可以想像

在夏日的午後,戲臺之上

輕歌曼舞,何等愜意

不僅結構複雜

細節也足夠精美

讓人很難想像

這是在不足半米的模型上製作的

連如今的縮微模型大師見了

也自歎不如

圖:圓明園清夏堂燙樣細部

到了現代

曾經有愛好者

想仿製“樣式雷”的工匠技藝

然而這個人

實地測量過天壇之後

3個月才繪製出一張全套圖紙

每天工作10個小時

一年只休息10天

整整工作了5年

歷經10萬多道工序

7108個零件

才複刻出了一個

天壇祈年殿的微縮模型

光是關於工具刀的研究

後來人就用了3年的時間

可以想像當年的“樣式雷”

製作技藝是多麼高超

點擊播放GIF/558K

而樣式雷的圖檔和模型

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意義——

長久以來

很多西方學者一直認為

中國古代建築

不需要設計圖,更不需要施工圖

全憑工匠的感覺

西方學者也因此認為

中國的古建築毫無價值

他們整理出的“建築之樹”

其中

中國建築的地位只不過是

日本建築一個次要的分支而已

圖:弗萊徹建築之樹,將中國和日本一起列在角落裡

然而

樣式雷的圖檔和模型

徹底推翻了這種說法

老外這才明白

在西方建築還局限於平面的時代

中國就有一個雷氏家族

繪製出了建築的透視圖

“樣式雷”圖檔證明了

中國古代建築水準

遠遠超越了時代

因此,2007年6月20日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

樣式雷建築圖檔入選

“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樣式雷堪稱達到了

中國古代的建築巔峰

但是,他們最後的結局是怎樣呢?

這又是一個讓人扼腕歎息的故事

封建社會,等級森嚴

古代工匠,即使是皇家御用建築師

在皇家眼裡

也只是奴才

更可怕的是

他們只有一個甲方

就是皇帝

甲方爸爸

最讓人頭疼的一點

就是給你提各種

不可能實現的需求

而皇帝這種甲方爸爸

當然更變態

不但一言九鼎

而且提要求還不提完整

總是要你自己揣摩

而更可怕的是

你如果揣摩不到位

分分鐘腦袋就要搬家

或殺頭、或充軍、或下獄

如果龍顏大怒

甚至株連九族也不是沒可能

樣式雷就是這樣

伴君如伴虎,如履薄冰

有一天

乾隆皇帝忽然腦洞大開

又給“樣式雷”下了一個

極為變態的旨意

乾隆要求他們

從南方的蘇州園林

到北方的私家園林

還有外國的西洋園林

全部集合到一起

薈萃天下所有園林的精華

交融東西方建築文明

建造一個萬園之園

皇帝建造這個園子的理由

也許是為了炫耀自己的財富

也許是為了揮霍和享受

但是“樣式雷”

卻看中了這一次的機會

他們利用身後這個強大王朝的支撐

加上從小受到的藝術和審美的薰陶

傾盡畢生心血

創作出了一座萬園之園

這就是後來的傳世之作——

圓明園

圖: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黛姮復原的圓明園景色

在樣式雷精心雕琢下

圓明園中著名的景點

就有150餘處

樣式雷為圓明園創作的圖紙

將天下美景盡收筆端

他們還引入了西洋元素

著名的大水法便是其中的代表

即使現在只剩下斷壁殘垣

仍舊可以遙想它的全貌

那才是真正的

東西文明水乳交融的藝術品

相比之下,現今的西式建築

簡直如同孩童的玩具

雨果曾說過:“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著人類的一大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圓明園是夢幻藝術的代表,它彙集了一個民族的幾乎是超人類的想像力所創作的全部成果。”

圖:“樣式雷”製作的圓明園萬方安和的燙樣

圖:後代藝術作品中的萬方安和

“樣式雷”家族傾盡幾代人的心血

建造了這座曠世奇園

圓明園的精心設計

千秋萬載,再難超越

此後,樣式雷更是包攬了

清朝皇家所有重要建築的修建

第一、二、三代“樣式雷”

完成了紫禁城太和殿

暢春園、圓明園等設計工程

第四代“樣式雷”則設計出了

頤和園和承德避暑山莊

點擊播放GIF/239K

點擊播放GIF/257K

圖:頤和園佛香閣的樣式雷圖檔

此後第六代第七代“樣式雷”

同樣作品豐盛

創作出了中南海、天壇祈年殿

以及許多王公貴胄的府邸園林

至此,北京城的建築大格局基本完成

樣式雷家族榮耀達到巔峰

“樣式雷”家族的技藝之絕

已叫人難以望其項背

更加讓人感佩的

是這個家族的精神氣魄

1860年10月

一場大火在北京

燒了三天三夜

黑色的煙霧遮天蔽日

就像不散的陰魂

絕望,恐懼漫布整個中華大地

控訴著那一雙雙貪婪蠻橫的手——

聯軍洗劫圓明園

這場大火燒毀的

不僅僅是北京的一處園林

更是清朝最後的輝煌

已到垂暮之年的清王朝

完全沒有一絲抵抗之力

只能躺於病榻之上

看著入侵的列強

奪走珠寶,砸破瓷瓶

將所有的榮耀摧毀殆盡

當圓明園還在熊熊燃燒

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投降了

皇帝拋下皇宮和子民逃跑了

侵略者的一切條件都被答應了

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被簽訂了

然而

火燒圓明園之時

一直被皇族所鄙視的

底層工匠卻站了出來!

第五代“樣式雷”雷景修

為保護祖先耗盡心血建造的圓明園

帶領全家奮起反抗

雷景修女婿被侵略強盜亂刀刺死

雷氏帶領全家老幼14口自焚殉園

烈火焚身,何其慘烈

為國犧牲,何其決絕

圖:第五代“樣式雷”雷景修畫像,雷景修全家在火燒圓明園時殉難

不知歷代雷氏先祖

若真的地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是悲是怒,是驚是歎

他們一手促成的圓明園

成為了後人的埋骨地

傾注了幾代人心血的圓明園

帶著“樣式雷”曾經的輝煌

就在一把大火中,消失殆盡

留給世人的只剩美好的幻影

圖:圓明園現在的斷壁殘垣

在那之後

雷氏家族迅速衰敗

他們只得開始變賣自家的圖檔

1930年,雷家以4500塊銀圓的價格

將大部分圖檔賣給了北平圖書館

據說當時圖檔足足裝了10卡車

然而這還不是全部

由於雷家聲名顯赫,圖檔十分搶手

還有部分圖檔流落海外

故宮、頤和園、天壇

。。。

中國五分之一的世界遺產

都出自這個姓雷的家族

這些圖紙就是他們見證

是他們這些工匠智慧的結晶

然而在接踵而至的亂世中

他們迫于生計,不得不變賣

祖宗留下的建築圖樣

甚至用這些精美的圖檔生火取暖

一個傳承八代

歷時二百多年的建築世家

隨著圖紙的散落而終結

他們的名字再也沒人提起

他們的故事就這樣如風飄去

誰都知道北京是文化古都

誰都知道古建築是我們的寶貴遺產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

故宮、天壇、圓明園、中南海

這些後來成為

世界文化遺產的著名建築

都是出自同一個家族之手

這些能工巧匠,靠他們的雙手

創造了藝術的奇跡

他們此付出了極大心血

甚至犧牲了生命

可惜都湮沒無聞了

中華上下五千年

以忠肝義膽,名垂青史者有之

以奸佞淫邪,遺臭萬年者有之

他們無論生時是好是壞

卻都被後來的人記住了

然而,這世界還有一種人

他們兢兢業業,為祖國鋪磚添瓦

他們不求直上青雲

< p="">只願做好手中方寸事

他們也許不夠明亮,但卻不可缺少

他們的名字是——

中國工匠

這些被冠以匠人之名的普通人

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

他們堅守在每個崗位

他們的努力鮮為人知

他們的名字無人問津

然而

他們留下的作品——

中華民族偉大的北京城

千秋萬載,永垂不朽

如果,你有幸再遊覽這些建築

請記住一句話:

“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向中國工匠致敬!

揭西(禮品)擂茶

擂茶是客家人的特製飲料,其製作與風味別具特色。客家先民在遷徙過程中,艱辛勞作,勞動歸來,美美地享用一碗擂茶,甘醇的清流沁人心脾。

在清代200多年間

這個神秘的家族

他們是皇家御用建築師

他們是清代當之無愧的

最牛的建築設計品牌

可以說,這個家族

用自己設計的建築

撐起了半個北京城

而當北京城陷於帝國主義之手時

當皇家已經棄城而逃時

這個家族卻選擇留下來

與自己的祖國共存亡

最終與自己設計的建築一起

被燒為灰燼

這個家族

再次撐起了半個北京城

這一次,是用自己的脊樑

這個偉大而神秘家族

他們的名字叫做——

“樣式雷”

清代皇家建築設計機構叫“樣式房”

而“樣式雷”就是

對掌管“樣式房”的

雷氏世家的尊稱

“樣式雷”

這個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家族”

牛到什麼程度呢?

中國五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都是他家修建的

圖:樣式雷家族圖譜

從明朝開始,樣式雷的先祖

就已經從事木工行當

等到清初

雷家木工手藝傳承到了

後人雷發達的手中

1683年

清朝入關,百廢待興

為了修復被戰火損壞的故宮

北京面向全國招募能工巧匠

那年

已逾花甲的雷發達

報著將榫卯木工活兒

發揚光大的理想

來到北京,成為一名北漂

連他自己都沒想到的是

一個傳奇建築世家的輝煌

就此拉開序幕

圖:雷發達的雕刻像

雷發達對榫卯結構

可謂是掌握得爐火純青

但是,榫卯結構也有缺點,

那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由於每個零件都緊密相連

連成一個整體

即使調整一個細小零件

都有可能造成

整個建築的傾斜坍塌

可是建築構件何其之多

光是一個輔助承重的斗拱

就需要至少16種零件

而一個木建築的零件

又何止成千上萬

所以,建造一個木結構建築

不僅考驗一個人熟練的製造工藝

更要求他統籌規劃的能力

也就是

能將各種零件有機的組合起來

讓建築能像樹木一樣

從泥土裡生長出來

點擊播放GIF/960K

而雷發達

經過六十年如一日不斷的磨練

終於達到了這種境界

有一次,故宮金鑾殿

在搭建中央主樑的過程中

出了錯,接頭的榫卯

無論如何都拼接不上

眾人都急得團團轉

這活兒要是弄不好

怕是要殺頭的

千鈞一髮的時刻

只見雷發達爬到梁上

在複雜的木構件中

迅速找到了原因

只見他拿斧子“當當當”敲了幾下

主樑的榫卯接頭馬上嚴絲合縫

雷發達憑藉自己熟練的技藝

輕而易舉的化解了危機

康熙還為此召見了雷發達

親自任命他為工部的長班

也就是工部樣式的頭兒

北京城裡還流傳過

雷長班的歌謠

“上有魯班,下有長班”

就這樣

雷發達順利從一個北漂

變成北京城的規劃和設計者

雷發達的主持設計下

紫禁城中軸線上的建築物

保持嚴格對稱

主軸兩側的各建築物卻靈活多變

整體統一又有層次

站在景山最高處

故宮就從眼前鋪展開來

金黃的宮殿、朱紅的城牆

漢白玉的階、琉璃瓦的頂

沿著一條中軸線對稱分佈

壯美有序、和諧莊嚴

映襯著藍天白雲

宛如東方仙境

再往遠眺

一線貫穿的對稱風格

撐起了整座北京城

對稱

中國文化中魅力與智慧所在

這種人類最早發現和掌握的美

在雷發達的手中

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雷發達雖然功成名就

接觸到了工匠的巔峰

但是

真正讓“樣式雷”名揚四海的

是歷代雷家人傳承下來的絕活——

“燙樣”

“燙樣”其實就是現在很多人喜歡玩的

微縮建築模型

和現代建築師一樣

“樣式雷”作為建築師

主要的工作就是畫圖和建造模型

圖: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長春宮燙樣

樣式雷製作的燙樣

都可以層層拆卸

打開燙樣屋頂

便可看到內部的細節

燙樣不僅是直觀的展示

還是施工參考的模型

不僅房頂能夠掀開

燙樣任何部分都可以拆解

僅一個戲臺

就可以拆分成4個部件

模型內部別有洞天

在二層的棚架上

樣式雷繪製了遍佈藤蘿的幔帳布簾

可以想像

在夏日的午後,戲臺之上

輕歌曼舞,何等愜意

不僅結構複雜

細節也足夠精美

讓人很難想像

這是在不足半米的模型上製作的

連如今的縮微模型大師見了

也自歎不如

圖:圓明園清夏堂燙樣細部

到了現代

曾經有愛好者

想仿製“樣式雷”的工匠技藝

然而這個人

實地測量過天壇之後

3個月才繪製出一張全套圖紙

每天工作10個小時

一年只休息10天

整整工作了5年

歷經10萬多道工序

7108個零件

才複刻出了一個

天壇祈年殿的微縮模型

光是關於工具刀的研究

後來人就用了3年的時間

可以想像當年的“樣式雷”

製作技藝是多麼高超

點擊播放GIF/558K

而樣式雷的圖檔和模型

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意義——

長久以來

很多西方學者一直認為

中國古代建築

不需要設計圖,更不需要施工圖

全憑工匠的感覺

西方學者也因此認為

中國的古建築毫無價值

他們整理出的“建築之樹”

其中

中國建築的地位只不過是

日本建築一個次要的分支而已

圖:弗萊徹建築之樹,將中國和日本一起列在角落裡

然而

樣式雷的圖檔和模型

徹底推翻了這種說法

老外這才明白

在西方建築還局限於平面的時代

中國就有一個雷氏家族

繪製出了建築的透視圖

“樣式雷”圖檔證明了

中國古代建築水準

遠遠超越了時代

因此,2007年6月20日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

樣式雷建築圖檔入選

“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樣式雷堪稱達到了

中國古代的建築巔峰

但是,他們最後的結局是怎樣呢?

這又是一個讓人扼腕歎息的故事

封建社會,等級森嚴

古代工匠,即使是皇家御用建築師

在皇家眼裡

也只是奴才

更可怕的是

他們只有一個甲方

就是皇帝

甲方爸爸

最讓人頭疼的一點

就是給你提各種

不可能實現的需求

而皇帝這種甲方爸爸

當然更變態

不但一言九鼎

而且提要求還不提完整

總是要你自己揣摩

而更可怕的是

你如果揣摩不到位

分分鐘腦袋就要搬家

或殺頭、或充軍、或下獄

如果龍顏大怒

甚至株連九族也不是沒可能

樣式雷就是這樣

伴君如伴虎,如履薄冰

有一天

乾隆皇帝忽然腦洞大開

又給“樣式雷”下了一個

極為變態的旨意

乾隆要求他們

從南方的蘇州園林

到北方的私家園林

還有外國的西洋園林

全部集合到一起

薈萃天下所有園林的精華

交融東西方建築文明

建造一個萬園之園

皇帝建造這個園子的理由

也許是為了炫耀自己的財富

也許是為了揮霍和享受

但是“樣式雷”

卻看中了這一次的機會

他們利用身後這個強大王朝的支撐

加上從小受到的藝術和審美的薰陶

傾盡畢生心血

創作出了一座萬園之園

這就是後來的傳世之作——

圓明園

圖: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黛姮復原的圓明園景色

在樣式雷精心雕琢下

圓明園中著名的景點

就有150餘處

樣式雷為圓明園創作的圖紙

將天下美景盡收筆端

他們還引入了西洋元素

著名的大水法便是其中的代表

即使現在只剩下斷壁殘垣

仍舊可以遙想它的全貌

那才是真正的

東西文明水乳交融的藝術品

相比之下,現今的西式建築

簡直如同孩童的玩具

雨果曾說過:“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著人類的一大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圓明園是夢幻藝術的代表,它彙集了一個民族的幾乎是超人類的想像力所創作的全部成果。”

圖:“樣式雷”製作的圓明園萬方安和的燙樣

圖:後代藝術作品中的萬方安和

“樣式雷”家族傾盡幾代人的心血

建造了這座曠世奇園

圓明園的精心設計

千秋萬載,再難超越

此後,樣式雷更是包攬了

清朝皇家所有重要建築的修建

第一、二、三代“樣式雷”

完成了紫禁城太和殿

暢春園、圓明園等設計工程

第四代“樣式雷”則設計出了

頤和園和承德避暑山莊

點擊播放GIF/239K

點擊播放GIF/257K

圖:頤和園佛香閣的樣式雷圖檔

此後第六代第七代“樣式雷”

同樣作品豐盛

創作出了中南海、天壇祈年殿

以及許多王公貴胄的府邸園林

至此,北京城的建築大格局基本完成

樣式雷家族榮耀達到巔峰

“樣式雷”家族的技藝之絕

已叫人難以望其項背

更加讓人感佩的

是這個家族的精神氣魄

1860年10月

一場大火在北京

燒了三天三夜

黑色的煙霧遮天蔽日

就像不散的陰魂

絕望,恐懼漫布整個中華大地

控訴著那一雙雙貪婪蠻橫的手——

聯軍洗劫圓明園

這場大火燒毀的

不僅僅是北京的一處園林

更是清朝最後的輝煌

已到垂暮之年的清王朝

完全沒有一絲抵抗之力

只能躺於病榻之上

看著入侵的列強

奪走珠寶,砸破瓷瓶

將所有的榮耀摧毀殆盡

當圓明園還在熊熊燃燒

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投降了

皇帝拋下皇宮和子民逃跑了

侵略者的一切條件都被答應了

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被簽訂了

然而

火燒圓明園之時

一直被皇族所鄙視的

底層工匠卻站了出來!

第五代“樣式雷”雷景修

為保護祖先耗盡心血建造的圓明園

帶領全家奮起反抗

雷景修女婿被侵略強盜亂刀刺死

雷氏帶領全家老幼14口自焚殉園

烈火焚身,何其慘烈

為國犧牲,何其決絕

圖:第五代“樣式雷”雷景修畫像,雷景修全家在火燒圓明園時殉難

不知歷代雷氏先祖

若真的地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是悲是怒,是驚是歎

他們一手促成的圓明園

成為了後人的埋骨地

傾注了幾代人心血的圓明園

帶著“樣式雷”曾經的輝煌

就在一把大火中,消失殆盡

留給世人的只剩美好的幻影

圖:圓明園現在的斷壁殘垣

在那之後

雷氏家族迅速衰敗

他們只得開始變賣自家的圖檔

1930年,雷家以4500塊銀圓的價格

將大部分圖檔賣給了北平圖書館

據說當時圖檔足足裝了10卡車

然而這還不是全部

由於雷家聲名顯赫,圖檔十分搶手

還有部分圖檔流落海外

故宮、頤和園、天壇

。。。

中國五分之一的世界遺產

都出自這個姓雷的家族

這些圖紙就是他們見證

是他們這些工匠智慧的結晶

然而在接踵而至的亂世中

他們迫于生計,不得不變賣

祖宗留下的建築圖樣

甚至用這些精美的圖檔生火取暖

一個傳承八代

歷時二百多年的建築世家

隨著圖紙的散落而終結

他們的名字再也沒人提起

他們的故事就這樣如風飄去

誰都知道北京是文化古都

誰都知道古建築是我們的寶貴遺產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

故宮、天壇、圓明園、中南海

這些後來成為

世界文化遺產的著名建築

都是出自同一個家族之手

這些能工巧匠,靠他們的雙手

創造了藝術的奇跡

他們此付出了極大心血

甚至犧牲了生命

可惜都湮沒無聞了

中華上下五千年

以忠肝義膽,名垂青史者有之

以奸佞淫邪,遺臭萬年者有之

他們無論生時是好是壞

卻都被後來的人記住了

然而,這世界還有一種人

他們兢兢業業,為祖國鋪磚添瓦

他們不求直上青雲

< p="">只願做好手中方寸事

他們也許不夠明亮,但卻不可缺少

他們的名字是——

中國工匠

這些被冠以匠人之名的普通人

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

他們堅守在每個崗位

他們的努力鮮為人知

他們的名字無人問津

然而

他們留下的作品——

中華民族偉大的北京城

千秋萬載,永垂不朽

如果,你有幸再遊覽這些建築

請記住一句話:

“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向中國工匠致敬!

揭西(禮品)擂茶

擂茶是客家人的特製飲料,其製作與風味別具特色。客家先民在遷徙過程中,艱辛勞作,勞動歸來,美美地享用一碗擂茶,甘醇的清流沁人心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