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寧化石壁為何牽動億萬客家人鄉魂?

“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問題難以回答。 可是當我摸著胸口, 感觸著心跳再來想這個問題, 似乎有了些模糊的答案。

我有我的父母,

父母也有父母, 是因為有了先人, 才有了現在的血肉之軀、現在的地位和成就以及所擁有的財富與智慧。 出於感恩, 我們選擇在清明節、中元節、冬至祭奠先人。

祭祖

古往今來, 國人總為“兩畝半地一頭牛, 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價值觀奔波拼搏。 在中國歷史上兩次社會大動盪時代,

先人們被迫離開故土, 本能選擇了搬家到適合繁衍生息的地方, 這導致了現在本人的籍貫和說話口音。

中國歷史上有確切記載的兩次大搬家深具代表性, 其中一次也清晰地寫在次仁君家譜的第一頁裡面。 一般家庭能有這樣的脈絡很不容易, 要知道, 生命在地球上本來就輕若鴻毛, 說沒就沒了, 每個人的存在都是奇跡, 成功的延續, 實屬小概率事件。

我們常把這樣的慶倖歸功於祖先的福德, 每到臨危受難之時, 一想到背後有祖先的力量支持, 自然會覺得沒有什麼坎兒是過不去地!所以祭祖也是祈求先人之靈的庇佑與認可, 繼而把“光宗耀祖”當做一生的使命, 理所當然。

原歸正轉。 現在生龍活虎地站在先人曾經生活的地方, 是一件多麼值得慶倖的事情啊!帶著這份被歲月劫後餘生感動, 懷念先人的恩德, 告慰先人的“祭祖”, 難道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環節麼?這相當於在父母、先人、宗族的這個大群裡做《人生總結報告》, 要把自己的情緒、寄望以及做過的醜事、好事在葉落歸根之前都表達出來, 乞求原諒或者褒獎。

北有大槐樹, 南有石壁村, 千年大遷徙, 客屬遍乾坤

福建省寧化縣石壁村是聞名海內外的客家祖地。中國歷史上,曾由於戰亂、饑荒、河水氾濫以及政府鼓勵,安置,外地經濟的引誘等因素,有大批的中原漢人南遷。這些南遷的漢人史稱客家人。

客家遷徙史從晉代就開始了,但構成民系則在五代以後。五代以後流遷的被稱為正宗的客家人,這些正宗的客家人在流遷中,大多經過寧化石壁。

五代是一段黑暗的歷史背景,各地豪強爭奪地盤,致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大量中原漢人背井離鄉,輾轉遷到以寧化石壁為中心的閩贛結合地區。當時流落集中到寧化石壁居住的客家人來自8省50多個州縣。

石壁有200多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提供了優越的生息條件。閩贛交界有武夷山相隔,石城到石壁的隘口比其它閩贛交界的隘口更為低矮,交通方便,而且寧化是閩江、贛江、韓江的源頭,水路交通便利,宛如世外桃源……

客家人思路開闊,目光長遠,在石壁居住繁衍生息數代乃至數百年後,又陸續輾轉遷往閩西、廣東、廣西、四川、湖南、香港、臺灣、東南亞……如今,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後裔已超過了1.2億,遍及8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的家譜上多稱一世祖出自石壁。

客家宗祠

遷居以石壁為中心的客家人,在安定的環境裡把中原漢人的文化、語言同當地的文化、語言相結合,產生了一種既保留中原古風又有新變化的一種文化、語言,它區別於漢民族其它民系,被稱為客家文化、客家話,由此也形成了客家民系。

石壁正是由於其在客家史上的特殊地位,而受到客家人及史學界的重視,海內外客家人、學者、新聞界人士紛紛前來尋根謁祖、考察研究。如此巨大願力的推動下,終於在1995年落成寧化石壁客家公祠,成為世界客家人的家廟。

寧化石壁將每年西曆10月定為“祭祖月”,舉辦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這些年來,石壁客家祖地景區接待了來自國內19 個省、海外30個國家地區的遊客共37萬人次。

2014年,一部描述客家民系的史詩劇《大南遷》再現了客家人的遷徙史。該劇以唐朝末年黃巢起義為時代背景,敘述了唐朝監察禦史利中漢因查處貪官,招致滿門抄斬,利中漢夫人利嫂攜帶家眷跟隨流民南遷,最終翻越武夷山,來到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

石壁雖小,卻在歷史的轉捩點承載起了漢民族生存的希望,客家祖地大小不過3平方公里,卻是散佈在全世界客家人的根,牽動著客家人的鄉魂。此刻,站在客家公祠玉屏堂內,面對祖先的牌位,是否已經解開了先頭的那個心結?

文/尼瑪次仁

福建省寧化縣石壁村是聞名海內外的客家祖地。中國歷史上,曾由於戰亂、饑荒、河水氾濫以及政府鼓勵,安置,外地經濟的引誘等因素,有大批的中原漢人南遷。這些南遷的漢人史稱客家人。

客家遷徙史從晉代就開始了,但構成民系則在五代以後。五代以後流遷的被稱為正宗的客家人,這些正宗的客家人在流遷中,大多經過寧化石壁。

五代是一段黑暗的歷史背景,各地豪強爭奪地盤,致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大量中原漢人背井離鄉,輾轉遷到以寧化石壁為中心的閩贛結合地區。當時流落集中到寧化石壁居住的客家人來自8省50多個州縣。

石壁有200多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提供了優越的生息條件。閩贛交界有武夷山相隔,石城到石壁的隘口比其它閩贛交界的隘口更為低矮,交通方便,而且寧化是閩江、贛江、韓江的源頭,水路交通便利,宛如世外桃源……

客家人思路開闊,目光長遠,在石壁居住繁衍生息數代乃至數百年後,又陸續輾轉遷往閩西、廣東、廣西、四川、湖南、香港、臺灣、東南亞……如今,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後裔已超過了1.2億,遍及8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的家譜上多稱一世祖出自石壁。

客家宗祠

遷居以石壁為中心的客家人,在安定的環境裡把中原漢人的文化、語言同當地的文化、語言相結合,產生了一種既保留中原古風又有新變化的一種文化、語言,它區別於漢民族其它民系,被稱為客家文化、客家話,由此也形成了客家民系。

石壁正是由於其在客家史上的特殊地位,而受到客家人及史學界的重視,海內外客家人、學者、新聞界人士紛紛前來尋根謁祖、考察研究。如此巨大願力的推動下,終於在1995年落成寧化石壁客家公祠,成為世界客家人的家廟。

寧化石壁將每年西曆10月定為“祭祖月”,舉辦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這些年來,石壁客家祖地景區接待了來自國內19 個省、海外30個國家地區的遊客共37萬人次。

2014年,一部描述客家民系的史詩劇《大南遷》再現了客家人的遷徙史。該劇以唐朝末年黃巢起義為時代背景,敘述了唐朝監察禦史利中漢因查處貪官,招致滿門抄斬,利中漢夫人利嫂攜帶家眷跟隨流民南遷,最終翻越武夷山,來到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

石壁雖小,卻在歷史的轉捩點承載起了漢民族生存的希望,客家祖地大小不過3平方公里,卻是散佈在全世界客家人的根,牽動著客家人的鄉魂。此刻,站在客家公祠玉屏堂內,面對祖先的牌位,是否已經解開了先頭的那個心結?

文/尼瑪次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