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曾國藩|成大器者必六戒!

導讀:曾國藩是春秋戰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 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 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因為在學問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備受後世推崇。

讀懂曾國藩的人生“六戒”, 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休息日晚上, 跟著小創君學習名家的為人處世之道, 從商從政從業皆能遊刃有餘。

01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 眾爭之地勿往

一直都能獲利的事不要做, 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

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嚮往渴求的, 可能有有害。

前半句說:不可貪求過多!日中則移, 月滿則虧, 物盛則衰。 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 也不可能有長久獲利的事情。 如果有這種能夠一直獲利的事情, 那只能說這種事是表面現象或者騙局, 這時候一定要保持頭腦清。

後半句是說的安全, 眾人爭執、爭鬥的地方你不要去, 容易惹麻煩或者招致禍患。 《論語》上說, “危邦不入, 亂邦不居”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 這句話裡的爭, 也可以理解為, 爭利。 意思是說, 大家都去爭搶的利益, 你就不要去爭搶了, 因為那肯定是薄利。

02第二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 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為別人小的缺點就忽視他的優點, 不要因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別人的大恩。

人只要做事就會犯錯, 這兩句話都是告訴我們, 不要因為別人的一點小過失, 一點道德上的小瑕疵, 一點小恩怨, 就全盤否定別人的好, 忘記別人的恩情。

《禮記》上說, “好而知其惡, 惡而知其美者, 天下鮮矣。 ”意思是喜愛一個人而知道其缺點,

厭惡而知道其優點。 這就是告誡我們, 在待人接物的時候, 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 一定要客觀、公正地看待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03第三戒: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 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經常說別人短處的人, 經常誇耀自己長處的人, 可以說是“存心不厚, 識量太狹。 ”俗話說, “打人不打臉, 揭人不揭短。 ”經常談論別人的短處, 誇耀自己的長處, 不僅是情商低的表現, 也必然給自己招來怨恨, 埋下禍亂的種子。

漢高祖劉邦曾經隨便和韓信討論各位將領的才能。 劉邦問道:“像我自己, 能帶多少士兵?”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帶十萬人。 ”劉邦說:“那對你來說呢?”韓信回答:“像我, 越多越好。 ”韓信後來被殺, 不能說與他這種性格無關。

曾國藩這句話的意思, 入目三分地畫出了可這種人的精神肖像。 那種經常談論別人缺點的人, 內心其實是借此在掩飾自己的缺點;經常誇耀自己長處的人, 內心其實是嫉妒或者想掩蓋別人的長處罷了。

04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獨 謀可寡而不可眾

利益, 往往是眾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誰獨佔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劉邦攻破咸陽,卻不敢佔據其地;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卻終其一生不敢篡漢自立,他們都是怕成為眾矢之的。所以,面對利益,一定要權衡取捨之道。

謀劃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見的幾個人一起,而不要與眾人一起謀劃事情。正如《戰國策》上說,“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通俗地說,就是謀求特別重大的事情,不必與眾人商量。因為謀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與氣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反倒麻煩。如果別人見識低下,心胸狹小,氣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會動搖你的意志,也會破壞你的信心和情緒。

05第五戒: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庸人,就是普通人,一般的人。對於一般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才氣,只有勤奮工作才能成就事業,所以最忌諱一個“懶”字。曾國藩是勤勞的好例子,他其實並不聰明,但是卻能以“勤”成就大學問和大事業,可以說正是普通人的榜樣。

而那些有才的人呢,雖然可憑才氣走捷徑,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不肯向別人學習,這也是容易失敗的。如項羽、李自成等,占盡天時地利,卻因為驕傲而敗亡。

06第六戒: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凡是辦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閱歷和識見,並以才能作為輔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於人的謀劃,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時機會不會來到。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曾國藩明確告訴我們,辦大事要以“識”為主,才氣、才能不過是輔助罷了。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當然這裡的“識”,不單單指知識,更指的是經驗和見識。

而“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則是說,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抱著“盡人事以聽天命”的態度。不要因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為自己努力了,最終卻失敗了而去怨天尤人。

往往是眾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誰獨佔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劉邦攻破咸陽,卻不敢佔據其地;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卻終其一生不敢篡漢自立,他們都是怕成為眾矢之的。所以,面對利益,一定要權衡取捨之道。

謀劃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見的幾個人一起,而不要與眾人一起謀劃事情。正如《戰國策》上說,“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通俗地說,就是謀求特別重大的事情,不必與眾人商量。因為謀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與氣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反倒麻煩。如果別人見識低下,心胸狹小,氣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會動搖你的意志,也會破壞你的信心和情緒。

05第五戒: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庸人,就是普通人,一般的人。對於一般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才氣,只有勤奮工作才能成就事業,所以最忌諱一個“懶”字。曾國藩是勤勞的好例子,他其實並不聰明,但是卻能以“勤”成就大學問和大事業,可以說正是普通人的榜樣。

而那些有才的人呢,雖然可憑才氣走捷徑,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不肯向別人學習,這也是容易失敗的。如項羽、李自成等,占盡天時地利,卻因為驕傲而敗亡。

06第六戒: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凡是辦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閱歷和識見,並以才能作為輔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於人的謀劃,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時機會不會來到。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曾國藩明確告訴我們,辦大事要以“識”為主,才氣、才能不過是輔助罷了。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當然這裡的“識”,不單單指知識,更指的是經驗和見識。

而“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則是說,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抱著“盡人事以聽天命”的態度。不要因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為自己努力了,最終卻失敗了而去怨天尤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