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思聰撒幣有獎問答,媽媽都不知道我如此好學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家萬戶把題猜。

2018 年才剛剛翻到扉頁, 答題贏獎金的颶風就突然從互聯網的四面八方齊齊刮來。 一夜之間,

各大視頻直播平臺乘風而上, 百萬的鈔票也被吹進了千家萬戶。 王思聰這樣的土豪們一犯撒幣, 廣大網友就樂不思蜀。 觀眾日入萬元的亦真亦假的新聞頻頻爆出, 告別直播界數年的中年油膩男女們, 都迅速找回了按兩下666的狀態。

重賞之下, 大傢伙的生物鐘都變了。 同事一個個都提前定好鬧鐘, 準備好百度, 一到點, 原先吃雞的立馬不吃雞了, LOL也中途不擼了, 答題答得不亦樂乎。 這也開創了直播的新形勢:以前看直播打賞要花錢, 現在看直播能賺錢, 人類終於實現了躺著賺錢的人生至高理想。

冬季的流感病毒遠遠比不上這樣的金錢病毒傳播的速度。 這個病毒著實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20年不聯繫的小學同學都跑來熱情地跟我要邀請碼。

在火熱的風口中, 我冷靜下來細細回想一下, 答題遊戲, 有意思!

單拿答題來說, 由來已久。 南宋開始, 我們就有了猜燈謎的遊戲。

《武林舊事》裡有載:“元宵佳節, 帝城不夜。 春宵賞燈之會, 百戲雜陳。 詩謎書於燈, 映於燭, 列于通衢, 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 ”每一個燈謎都設置得很巧妙, 需要眾人苦攪腦汁不得解, 人群之中突有一人, 一拍腦門, 一鳴驚人, 驚豔全場, 這就是打燈謎的樂趣。

到了明朝, 愛好者越來越多, 他們還組織了很多協會或主題會所, 叫謎社。 一群人在一起比拼智商, 玩得特別嗨皮。 這謎燈有四面, 三面貼題簽, 一面貼壁, 此燈又名彈壁燈。 猜中者, 能獲得一個小禮品。

清家震濤有《打燈謎》詩雲:

一燈如豆掛門旁,

草野能隨藝苑忙。 欲問還疑終繾綣, 有何名利費思量。

這的確是一個寓教於樂的好形式, 真正做到了在玩耍中學習。

進入到報紙雜誌時代, 答題的玩法就更有意思了。

我記得, 小時候看故事會或者少年博覽時, 都會關注一下它們背後的答題中獎遊戲。 無非是一些數學題或文字題:請填寫下面的數字, 使得每條線上數字之和相等。 這著實要費一番腦力, 一旦得出結果來, 接下來的一項工作就是買來信封郵票, 把答案寄過去, 說是能獲得一部學習機。 可我從來沒有得過獎。 自打我寄出去第一份信開始, 就有一幫騙子等著抄下我的地址, 一封封要我打款轉帳的回信, 給我上了社會的第一課。

不過, 《南方週末》的“小強填字”專欄,

是個不騙人的填字遊戲, 因為它沒有任何獎金。 它算得上國內第一款中文填字遊戲。 這個剛開始並不被人看好的趣味填字欄目, 居然成為了很多讀者訂購該報紙的誘因, 並且迅速成為《南方週末》的招聘欄目之一。

一時間, “小強填字”幾乎成為了“中文填字遊戲”的代名詞。 之後, 各大媒體也紛紛開設了“填字”版面。 但從影響上來看, 仍無人能撼動“小強填字”第一把交椅的地位。

這種玩法其實克隆自英文報刊的縱橫字謎。 但在文字方面, 老外豈能玩得過我們中國人!

英文填字遊戲的可能性只有26個;而漢字多達成千上萬, 這就為題目的設計提供了無限可能性。 什麼天文地理、詩詞歌賦、歷史典故、娛樂八卦……說來是一個小小的填字遊戲, 但遊戲者不僅要自己的肚囊無窮如天地, 充實如太倉, 還得借助各種參考資料、親朋友好的幫助, 實在不行, 只能悄悄瞄一眼答案, 才能全部完成。

愈挫愈勇, 攻克乃還, 最終獲得的猶如吃到雞的成就感, 是這遊戲最大魅力之所在。

電視的日益普及, 也把讀者更多的變為了觀眾。在全新的媒介上,我們的“克隆技術”也得跟上。

奧斯卡獲獎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提到了一個電視節目,《誰將成為百萬富翁》。影片設計得非常巧妙,也很有社會深度。一個印度貧民窟的青年,參加了《誰將成為百萬富翁》的真人秀答題節目,由於他自身的經歷,節目中所涉及的問題他都知道答案,因此,他一路過關斬將,殺了通關,成為了百萬富翁!

在影片中,《誰將成為百萬富翁》這個印度真人秀節目得到了印度全社會的關注。事實上,它源於英國的一檔節目。於1998年在英國首播,播出後大受歡迎,被世界各地的電視臺購下製作權和播映權。

當然,百萬的獎金,是最大的G點!

對於當時的中國大陸電視臺來說,買版權是一個愚蠢的行為。咱們有引以為傲的“克隆技術”啊!所以,國內誕生了將近30檔類似的節目。

當然,本土化地改造是必須的。那時還沒有那麼多像思聰一樣撒幣的土豪,各個節目的獎金都不會太高,還有很多節目,最終會把獎金以某種名義,囫圇地捐給了所謂的慈善組織。

儘管如此,李詠的《幸運52》和王小丫的《開心辭典》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開心辭典》克隆得相對來說比較純粹。正是由於這個節目的鋪墊,我們在看《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時,對其中的答題節目一點都不陌生。

王小丫主持過不少節目,都一次次充分證明了她不是一個很有天賦的主持人。最多的時候,她一個月被扣了700塊。她是一個四川妹紙,本身又不是主持專業出身,到了央視時,前鼻音後鼻音完全分不出來。可她很努力,據說她不論去哪兒,都隨身帶著一本厚厚的新華字典,誰要是說她發音不准,她就拿字典砸對方!(好吧,你別太當真!)

到了2000年,王小丫迎來了轉機。中央電視臺經濟生活服務頻道為響應黨中央“科教興國”號召,想要推出新節目,不能再是以前那種陳詞濫調了。台領導一想,我們是經濟生活服務頻道,怎麼才能和“科教”兩字搭上呢?答題啊,這裡面能塞的科教太多了。國外早就有類似節目火了,肯定行!那誰來主持這個新節目呢?王小丫自告奮勇:我來吧!領導一琢磨,行,反正你做直播容易念錯字,不如來點輕鬆的錄播。就這樣,王小丫憑藉著《開心辭典》一炮而紅。老百姓對節目和主持人都非常之喜愛。我小時候也經常看,記得有一次節目中選手提前搶答,王小丫來了一句金句:“我的‘始’還沒出來,你就搶了。”我笑了一個禮拜!

這節目一做就是13年,直到2013才停播。

相比于《開心辭典》,李詠的《幸運52》那就娛樂了很多,它將娛樂類和益智類節目高度結合,玩得更加炫酷。而且,節目更加接地氣。

那時候常和老爸開玩笑說:家裡缺個大空調,不如我們去參加《幸運52》吧!為此,我們一家人整個暑假天天在家背題,背到開學了,也沒報上名,天也涼快了,就忘卻了。

不過,這個足足辦了十年的節目著實給我們留下來深刻的印象。李詠的大長臉和最後飛手卡的動作,都成為了他的標識!

2002年,央視把這兩個特別受大夥兒歡迎的益智類合併一起,推出了兩次聯合特別節目。那年是這兩檔節目最紅火的一年。

2012年開始,形式更加新穎更加刺激的《一戰到底》佔據了益智類節目的龍頭地位。獎品越來越豐厚,答題pk的選手更加強出天際,不是來自哈佛就是來自牛津的,我這種來自牛欄山的,怕是連一床空調被都帶不回家。

現如今,答題贏獎金這種新玩法,再次帶熱了直播市場。這遊戲沒有外掛,只拼肚囊,雖然最終也就得個十幾二十塊的小紅包,那不也是一頓飯錢嗎?

如果我們廣大的民眾把平時打遊戲的時間改花在答題賺錢上,我相信,我們民眾整體的文化水準肯定能上一個臺階。

上游階級多向中下游階級撒撒幣,還能拉起新的模式,皆大歡喜。

只不過我在想,重賞之下就有這麼多熱愛知識的民眾湧現,那我們的國之根本——學生教育,可否突破一下現在的教學方式呢?

也把讀者更多的變為了觀眾。在全新的媒介上,我們的“克隆技術”也得跟上。

奧斯卡獲獎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提到了一個電視節目,《誰將成為百萬富翁》。影片設計得非常巧妙,也很有社會深度。一個印度貧民窟的青年,參加了《誰將成為百萬富翁》的真人秀答題節目,由於他自身的經歷,節目中所涉及的問題他都知道答案,因此,他一路過關斬將,殺了通關,成為了百萬富翁!

在影片中,《誰將成為百萬富翁》這個印度真人秀節目得到了印度全社會的關注。事實上,它源於英國的一檔節目。於1998年在英國首播,播出後大受歡迎,被世界各地的電視臺購下製作權和播映權。

當然,百萬的獎金,是最大的G點!

對於當時的中國大陸電視臺來說,買版權是一個愚蠢的行為。咱們有引以為傲的“克隆技術”啊!所以,國內誕生了將近30檔類似的節目。

當然,本土化地改造是必須的。那時還沒有那麼多像思聰一樣撒幣的土豪,各個節目的獎金都不會太高,還有很多節目,最終會把獎金以某種名義,囫圇地捐給了所謂的慈善組織。

儘管如此,李詠的《幸運52》和王小丫的《開心辭典》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開心辭典》克隆得相對來說比較純粹。正是由於這個節目的鋪墊,我們在看《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時,對其中的答題節目一點都不陌生。

王小丫主持過不少節目,都一次次充分證明了她不是一個很有天賦的主持人。最多的時候,她一個月被扣了700塊。她是一個四川妹紙,本身又不是主持專業出身,到了央視時,前鼻音後鼻音完全分不出來。可她很努力,據說她不論去哪兒,都隨身帶著一本厚厚的新華字典,誰要是說她發音不准,她就拿字典砸對方!(好吧,你別太當真!)

到了2000年,王小丫迎來了轉機。中央電視臺經濟生活服務頻道為響應黨中央“科教興國”號召,想要推出新節目,不能再是以前那種陳詞濫調了。台領導一想,我們是經濟生活服務頻道,怎麼才能和“科教”兩字搭上呢?答題啊,這裡面能塞的科教太多了。國外早就有類似節目火了,肯定行!那誰來主持這個新節目呢?王小丫自告奮勇:我來吧!領導一琢磨,行,反正你做直播容易念錯字,不如來點輕鬆的錄播。就這樣,王小丫憑藉著《開心辭典》一炮而紅。老百姓對節目和主持人都非常之喜愛。我小時候也經常看,記得有一次節目中選手提前搶答,王小丫來了一句金句:“我的‘始’還沒出來,你就搶了。”我笑了一個禮拜!

這節目一做就是13年,直到2013才停播。

相比于《開心辭典》,李詠的《幸運52》那就娛樂了很多,它將娛樂類和益智類節目高度結合,玩得更加炫酷。而且,節目更加接地氣。

那時候常和老爸開玩笑說:家裡缺個大空調,不如我們去參加《幸運52》吧!為此,我們一家人整個暑假天天在家背題,背到開學了,也沒報上名,天也涼快了,就忘卻了。

不過,這個足足辦了十年的節目著實給我們留下來深刻的印象。李詠的大長臉和最後飛手卡的動作,都成為了他的標識!

2002年,央視把這兩個特別受大夥兒歡迎的益智類合併一起,推出了兩次聯合特別節目。那年是這兩檔節目最紅火的一年。

2012年開始,形式更加新穎更加刺激的《一戰到底》佔據了益智類節目的龍頭地位。獎品越來越豐厚,答題pk的選手更加強出天際,不是來自哈佛就是來自牛津的,我這種來自牛欄山的,怕是連一床空調被都帶不回家。

現如今,答題贏獎金這種新玩法,再次帶熱了直播市場。這遊戲沒有外掛,只拼肚囊,雖然最終也就得個十幾二十塊的小紅包,那不也是一頓飯錢嗎?

如果我們廣大的民眾把平時打遊戲的時間改花在答題賺錢上,我相信,我們民眾整體的文化水準肯定能上一個臺階。

上游階級多向中下游階級撒撒幣,還能拉起新的模式,皆大歡喜。

只不過我在想,重賞之下就有這麼多熱愛知識的民眾湧現,那我們的國之根本——學生教育,可否突破一下現在的教學方式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