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年輕人:日本神曲《不想出被窩》魔性來了

文丨第二阿累

摘要:難以置信, 這首歌唱的竟然是我的真實寫照。

繼2012年《江南style》, 2013年《The Fox》以及2016年《PPAP》之後......2017年末、2018年初又迎來了新的神曲:『布団から出たくない, 中文翻譯(不想從被窩裡出來, 又或者不想出被窩)』。

讀娛君瞭解到, 這首歌是由日本搖滾樂團『打首獄門同好會』於2017年12月22日發佈的一首新曲, 一經發表, 立馬變身人人傳唱的神曲, 並且網友紛紛表示:這不就是我嗎?

網友狂野浪子表示:不想出被窩, 這就是此刻我的心聲,

老闆你聽到了嗎?

晨爽舞校:真的不想從被窩裡出來, 除了被窩以外的地方感覺都是遠方。

二雷:這企鵝怎麼和我一樣肥?還不穿褲子啊!

熊孩子:從被窩起床去廁所, 好勵志啊。

Zack大程子:起床全靠想像, 這就是我每天起來晚的原因。

如今, 《不想出被窩》正在中國的社交平臺上急速發酵, 並以霸屏之姿襲來。

那麼, 這首被譽為是冬日早上不想起床的自己的完美寫照, 並霸屏朋友圈的歌曲為何會引起這麼大的震動呢?讀娛君認為, 它的成功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首先是朗朗上口的歌曲旋律, 當讀娛君第一時間點擊播放的時候, 歡快、萌系且柔軟的趕腳瞬間來領, 尤其歌詞中的“bu duang”時時迴圈, 讓你有種抑制不住想跟著起嗨。

其次是句句紮心的歌詞以及魔性的, 如“即使打開暖氣, 也還是不想離開溫暖的被窩”“哎呀好累啊, 有暖暖噠軟軟的被窩在等我。 ”很是貼近人們的生活。

再者MV中萌萌噠的形象刺激著大眾的眼球, 我們看到, 在MV中的主人公是一隻由畫師るるてあ創作的呆萌小企鵝,

當動聽的音樂響起, “被窩、寒冷”等不同元素交織一起, 生動形象自然而然就深入進了9000歲人民的懷和心中。

最後是這首歌符合當下環境, 尤其在中國全國進入寒潮期, 眾人都在寒冷, 呼呼著手的時候, 這首歌的橫空出現無疑是佔據了最佳的天時。

當紮心的歌詞、朗朗上口的旋律、萌萌噠的mv形象, 再加上絕佳天時, 這首歌真正的get到了關鍵點:滿足了大眾的各種需求。

或許, 這也是樂隊『打首獄門同好會』自稱為“取材自生活的搖滾”的原因吧(『打首獄門同好會』在日本圈內小有名氣的, 樂隊由3人組成, 分別是主唱兼吉他手大澤敦史、貝斯手JUNKO和鼓手河本あす香。 )

對此, 讀娛君也採訪了身邊轉發、推薦這首神曲的一位網友香滿月, 她表示:“相比《PPAP》的新鮮、好玩, 《不想出被窩》是在我冷的時候讓我感覺到了萌萌的暖意, 以至於我聽了之後被洗腦, 且根本停不下來”。

一位元研究音樂的資深人士周某也表示:“這首神曲不同於《PPAP》, 它沒有神舞蹈和迴圈的AABB音, 有的只是讓你在寒冬中的一種‘情感歸屬’。 或許這就是音樂上升到了某種境界了吧。”

在讀娛君看來,它極具洗腦,關鍵還是靠兩個字:耳蟲。

有專家研究指出,不管此前的《老鼠愛大米》、《愛情買賣》、《最炫民族風》、《小蘋果》、《感覺身體被掏空》,或者是國外的《江南style》、《THE FOX》、《MI MI MI》,這些歌曲都很好地利用了耳蟲效應:指一段音樂在腦中不斷的重複。

這種大腦現象解釋了簡單的歌曲為什麼會對我們進行“洗腦”,讓我們覺得它是首“好歌”,儘管你有時因為歌曲本身過於“幼稚低級”,而並不想承認這一點。據悉,現在很多作曲家也在研究耳蟲效應,以期自己的歌曲能被大腦“捕捉”到。

除了耳蟲之外,這首歌曲最大的意義也體現了日本在亞文化輸出方面的成功。

下面先來看一組資料:

《PPAP》在youtube搜索超過2570000條結果,觀看次數無法預計,其中ulta music發佈的一條視頻又1.43億次觀看,chad wild clay發佈的中則有7100萬次觀看;

AKB48的戀愛幸運曲奇播放量1億多;她們的另一首歌1heavy rotation Youtube點擊量超過1.2億;

竹村桐子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歌《5ponponpon》在youtube搜索量超過60700條結果,最大的一個播量為1.22億此;

......

這還是youtube,如果再看它們在我國的一些資料,光《PPAP》就能秒殺一切。

日本一直以來都是流行文化輸出大國,也是亞文化的沃土,禦宅文化、腦洞大一直是日本亞文化的“主流”,不僅在音樂上,在戲劇、影視作品、話劇等領域,日本也是別出心裁,其中風靡了20多年的《世界奇妙物語》等腦洞大開物語類短劇和《死亡筆記》類懸念十足的動漫,都是影視界的傳奇。

結個尾吧:《不想出被窩》能被年輕人集體打call,這或許就是日本亞文化的的魅力之所在吧!

*原創文章,轉載注明出處

或許這就是音樂上升到了某種境界了吧。”

在讀娛君看來,它極具洗腦,關鍵還是靠兩個字:耳蟲。

有專家研究指出,不管此前的《老鼠愛大米》、《愛情買賣》、《最炫民族風》、《小蘋果》、《感覺身體被掏空》,或者是國外的《江南style》、《THE FOX》、《MI MI MI》,這些歌曲都很好地利用了耳蟲效應:指一段音樂在腦中不斷的重複。

這種大腦現象解釋了簡單的歌曲為什麼會對我們進行“洗腦”,讓我們覺得它是首“好歌”,儘管你有時因為歌曲本身過於“幼稚低級”,而並不想承認這一點。據悉,現在很多作曲家也在研究耳蟲效應,以期自己的歌曲能被大腦“捕捉”到。

除了耳蟲之外,這首歌曲最大的意義也體現了日本在亞文化輸出方面的成功。

下面先來看一組資料:

《PPAP》在youtube搜索超過2570000條結果,觀看次數無法預計,其中ulta music發佈的一條視頻又1.43億次觀看,chad wild clay發佈的中則有7100萬次觀看;

AKB48的戀愛幸運曲奇播放量1億多;她們的另一首歌1heavy rotation Youtube點擊量超過1.2億;

竹村桐子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歌《5ponponpon》在youtube搜索量超過60700條結果,最大的一個播量為1.22億此;

......

這還是youtube,如果再看它們在我國的一些資料,光《PPAP》就能秒殺一切。

日本一直以來都是流行文化輸出大國,也是亞文化的沃土,禦宅文化、腦洞大一直是日本亞文化的“主流”,不僅在音樂上,在戲劇、影視作品、話劇等領域,日本也是別出心裁,其中風靡了20多年的《世界奇妙物語》等腦洞大開物語類短劇和《死亡筆記》類懸念十足的動漫,都是影視界的傳奇。

結個尾吧:《不想出被窩》能被年輕人集體打call,這或許就是日本亞文化的的魅力之所在吧!

*原創文章,轉載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