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同業理財短期收益率持續上漲,股份行發行量增加

2017年12月16日至31日各大銀行共發行509款同業產品(經調研, 有大型銀行面向機構發行的理財亦包含同業理財, 為此將該銀行面向機構發行的理財統計在同業理財內)。

從銀行類型看, 城商行同業產品發行量最多, 占比接近半數, 國有行最少;農村金融機構同業產品平均收益最高, 達到5.59%, 國有行最低, 僅為4.81%。

從收益表現類型看, 非保本浮動型產品比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收益更高。 國有行的保本浮動收益性產品收益在統計期內出現較大回升, 股份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收益回歸預期範圍。

從發行數量的變化看,

股份行發行量均出現上升。 股份行發行量占比出現較大回升, 相較12月上旬增長6.5%, 而其他類型銀行股份行發行量和占比均下降。

從不同期限產品收益的變化看, 各期限同業理財收益均呈現上升, 其中, 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增幅最大, 較12月上旬上漲25BP;中短、中期與中長期同業理財收益也保持持續上漲趨勢。

文/普益標準 李明珠

短期收益率持續上漲, 股份行發行量增加

——同業理財產品分析報告

受年末影響, 銀行在負債端對資金的需求愈發強勁, 各期同業理財收益出現持續上漲。 總體來看, 貨幣政策持續穩健, 流動性未出現過緊的局面, 隨著新一年定向降准政策開始實施, 貨幣信貸將改變年末總體偏緊狀態, 真正回歸“不松不緊”,

信貸將繼續平穩增長。 但考慮到去杠杆政策持續和房地產抑泡沫延續, 穩健偏中性的貨幣政策短期內不會根本性轉向, 未來可能落地的資管新規也會對同業理財的收益、風險的結構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為追蹤同業理財市場發展前沿, 服務銀行理財業務轉型需求, 普益標準將定期發佈一系列同業理財產品分析報告。 本報告為第十五期, 選取發行時間在2017年12月16日至12月31日的產品, 從各維度探究銀行同業理財發展變化趨勢。

多維分析:銀行同業理財產品多角度比較

(一)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發行量比較

城商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量占比近半。 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 2017年12月16日至31日各大銀行共發行509款同業產品(經調研,

有大型銀行面向機構發行的理財亦包含同業理財, 為此將該銀行面向機構發行的理財統計在同業理財內)。 按照發行銀行的類別來看, 城商行發行量最多, 為235款, 占比46.17%;其次是農村金融機構和股份行, 分別發行141款和117款, 二者合計共占50.69%;國有行發行量最少, 有16款, 僅占比3.14%。

(二)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收益比較

農村金融機構的平均收益維持首位, 國有行持續墊底。 12月16日至31日發行的509款同業產品中, 根據其披露的資訊顯示, 農村金融機構和城商行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相對更高且比較接近, 分別為5.65%與5.60%;其次是股份行, 為5.30%;國有行同業產品收益與其他性質銀行相比較低, 為5.05%。 具體結果如下圖2所示:

主流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量與收益差異性縮小。 由於全國性銀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率是所有機構參考的尺規, 產品發行數量較少的銀行平均收益容易受極端值影響, 不具有代表性, 因此根據不同類型銀行發行的產品情況, 本報告選取中國民生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和交通銀行共五家半月度發行量均在兩位數以上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作為參考, 分析主流銀行同業理財產品收益情況。

整體來看, 主流銀行的同業產品收益較本月上旬上漲, 均維持在5%以上, 不同銀行的同業產品收益差距呈現縮小趨勢。 從圖3可以看出,中國民生銀行在統計期內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在主流銀行中保持首位,平均收益達到了5.40%,較12月上旬增長了46BP,而中信銀行在統計期內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為5.35%,較12月上旬提升了95BP,收益位列列舉銀行的第二位,與民生銀行僅相差5個BP;興業銀行在本期收益也有上揚,平均收益為5.27%,較12月上旬增加2BP;收益最低的是華夏銀行和交通銀行的同業理財產品,與本月上旬相比分別下滑5BP、12BP,但收益較其他主流銀行差距並不太大,分別為5.15%和5.09%。

同時,各主流銀行同業產品發行數量差距繼續收窄,發行量最多的是中國民生銀行和華夏銀行,本統計期內各發行了19款和18款同業理財產品,而發行最少的中信銀行和交通銀行也發行了15款和10款同業理財產品。從各主流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和收益來看,各銀行理財收益率主要受各銀行理財業務重點、資金運用策略和投研能力的影響。

(三)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收益類型比較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在收益及產品數量上總體領先於保本類產品。從同業理財產品收益類型來看,其中保證收益型產品只有3款,僅占比0.59%,保本浮動型產品103款,非保本浮動型產品最多,有403款,占比將近八成。從各類產品收益看,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保證收益型產品平均收益為4.90%,保本浮動型產品平均收益為5.29%,非保本浮動型產品平均收益最高,為5.52%。鑒於只有3款保證收益型產品,我們只選擇不同性質銀行的浮動型產品做收益對比。

國有行同業理財產品非保本浮動收益與保本浮動收益差距最大,達到91BP,城商行最小,僅為16BP。通常而言,因為承擔的風險水準不同,保本浮動型產品收益要低於非保本浮動型產品。圖4顯示,不同性質銀行浮動型同業產品的收益表現符合一般認知。

(四)不同期限同業產品比較

為研究需要,我們將投資期限≤30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短期限,將30天 <投資期限≤91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短期限,將91天 <投資期限≤182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期限,將182天 <投資期限≤365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長期限,而將投資期限>365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長期限。根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統計期內不同期限的同業產品發行量和收益情況如下:短期限產品44款,平均收益5.44%;中短期限產品最多,有184款,平均收益5.45%;中期限產品136款,平均收益5.47%;中長期限產品141款,平均收益5.51%;長期限產品4款,平均收益5.66%。對於投資期限不同的同業理財產品,隨著期限的增加,理財收益也增加,收益與期限呈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半月度比較: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的時間序列分析

(一)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半月度比較

除股份行外其他性質銀行發行量均下降,股份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量占比回升。為了探析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的發展趨勢,需要對不同統計期內的同業產品進行對比分析(這裡考慮到10月國慶長假的影響,因此將整個10月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納入考量),具體結果如圖6所示。從發行量的變化來看,國有行、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同業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均下降,發行量占比也下降;而股份行的發行量和占比均回升。12月下旬,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發行量占比下降,相比12月上旬分別下降2.20%和3.28%;股份行的發行量增幅較大,占比增加6.50%;國有行發行量相比12月上旬微降1.02%,占比為3.14%。

國有行同業理財產品收益略降,城商行收益持續上漲。從收益變化來看,不同性質銀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變化增減不一。具體來看,國有行收益自本月上旬大幅回升後出現小回落,下降14BP,但仍高於本月之前水準;其他類型銀行均出現10BP以上幅度的上漲,其中城商行增幅最多達20BP,股份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分別上漲11BP和17BP。

(二)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不同收益類型半月度比較

各銀行同業理財產品以非保本型為主,12月下旬非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占比有較大上升。由於在各統計期內保證收益型產品的發行量較少,基於資料的可比性及避免異常值帶來的影響,選取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進行時間序列的分析。

從不同收益類型產品發行量占比來看,12月下旬與12月上旬相比,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數量占比較前兩個月出現較大提升,上升4.74個百分點,如圖7所示:

從收益來看,股份行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收益下跌,國有行表現出較大增長。相比於12月上旬,國有行收益出現43BP的回升,股份行收益則有20BP的下降;其餘銀行類型中,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分別上浮24BP和11BP。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的收益除國有行外均出現上揚。國有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收益率微降,較12月上旬下降3BP,仍保持了近期以來較高水準;其他類型銀行中,農村金融機構與城商行該類型產品持續上漲,分別有14BP和17BP的漲幅;股份行呈現14BP的回升。

(三)不同期限同業產品半月度比較

短期同業理財收益持續上漲,中長期同業理財收益保持平緩上漲趨勢。圖9顯示,短期同業理財收益繼12月上旬大幅上漲後,於本月下旬保持了25BP的較大增幅,與中短期收益率差繼續縮小;中短期同業理財收益持續走高,較12月上旬上升了16BP;中期同業理財收益在12月下旬繼續保持較快上漲趨勢,較上期漲12BP;中長期同業理財產品收益則增速加快,從10月的5.24%上升至12月下旬的5.51%,本統計期內增長13BP。

短期來看,隨著年末和MPA考核臨近,短期資金需求更為強烈;長期來看,隨著資管新規持續發酵和央行貨幣政策繼續保持偏緊態勢,資金面將延續緊平衡格局,加上股市震盪回檔加劇,投資避險情緒升溫,短期同業理財產品持續受寵;中期及中長期內資金成本將有可能保持平緩持續上漲趨勢。以利率的預期理論為參考,中期和中長期利率的持續上漲趨勢也反映了同業理財市場對於未來資金成本難以下降的預期和判斷。

原因探析:央行定向降准,年末流動性無虞

本月下旬,面對財政收稅、政府債發行、機構備付等帶來的流動性需求增多的局面,央行連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實施淨投放,對流動性進行“填谷”,平抑了波動,穩定了預期。隨後,央行重新調整公開市場方向,說明銀行體系流動性已恢復至合意水準,金融機構對央行流動性支持的需求下降。29日,央行允許現金投放中占比較高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在春節期間臨時使用期限為30天、不超過兩個百分點的法定存款準備金,整體來看,不僅有助於全國性銀行平穩應對本次春節的流動性需求,中小銀行以及非銀機構的流動性也更添保障,也有助於穩定甚至提振市場情緒。

同業理財市場產品收益率持續上行

同業理財產品收益率自11月以來就明顯上行,進入12月份後上行幅度進一步加大。臨近年底,各方資金回籠需求增加,市場流動性開始緊張,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開始步入高位。一年期同業存單(AAA)收盤到期收益率和SHIBOR利率(1年)12月上旬均保持平穩緩慢上漲,表明市場對資金面的預期從中長期來看仍是偏緊的。同時,受年末資金面收緊影響,1天和7天同業拆借加權利率在年末快速上漲,故央行于29日建立“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滿足市場流動性需求。

12月下旬,債市股市波動平緩。從資產端來看,股票市場于月中上行之後保持平穩,滬深300指數12月下旬基本保持在4000點以上。債市25日前與股市呈現相反走勢,25日後則與股市走向保持一致。跨年流動性持續緊張,貨幣市場波動加大,一度導致債市收益率走高,但與前期相比,債市調整仍比較溫和,利率上行幅度不大。

不同期限國債收益差逐步縮小。債券是銀行理財資金的主要配置方向,債市的表現對理財產品收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12月16日至12月31日,從代表性國債來看,1年期的短期債券收益率曲線於月中出現躍升,之後保持平緩上升的走勢,而10年期的債券收益率曲線表現相對平穩,並在本月下旬小幅震盪,兩者之間收益差逐步縮小。短期國債收益率的上漲和同業理財產品12月下旬短期產品的上漲一致。

綜上分析,不同期限類型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均上漲,反映出銀行對流動性和表外存款的需求競爭愈發激烈。受年末影響,銀行在負債端對短期資金的需求愈發強勁,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出現持續上漲。2018年,定向降准政策開始實施,貨幣信貸將改變2017年總體偏緊狀態,真正回歸“不松不緊”,信貸將繼續平穩增長。但考慮到去杠杆政策持續和房地產抑泡沫延續,貨幣政策整體將持續穩健,不會根本性轉向。未來可能落地的資管新規也會對同業理財的收益、風險的結構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你可能還想看——————

同業理財發行量回落,產品收益率顯著上漲

各期限同業理財收益普漲,國有行產品發行量上升明顯

短期同業理財收益繼續回落,保本浮動型產品占比上升明顯

中長期同業理財收益持續上行

一家銀行的覆滅:興于同業,亡於同業!

去杠杆下,同業存單與同業理財發展靠什麼?

銀行同業業務現狀分析及建議

重要聲明

本報告中的資料和資訊均來源於各機構公開發佈的資訊,我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及引用資料、資料的客觀與公正,但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報告中的任何觀點與建議僅代表報告當日的判斷和建議,僅供閱讀者參考,不構成對買賣的出價或詢價,也不保證對做出的任何建議不會進行任何變更。對於因使用、引用、參考本報告內容而導致的投資損失、風險與糾紛,我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

本報告的版權僅為我公司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普益標準”。我公司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於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從圖3可以看出,中國民生銀行在統計期內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在主流銀行中保持首位,平均收益達到了5.40%,較12月上旬增長了46BP,而中信銀行在統計期內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為5.35%,較12月上旬提升了95BP,收益位列列舉銀行的第二位,與民生銀行僅相差5個BP;興業銀行在本期收益也有上揚,平均收益為5.27%,較12月上旬增加2BP;收益最低的是華夏銀行和交通銀行的同業理財產品,與本月上旬相比分別下滑5BP、12BP,但收益較其他主流銀行差距並不太大,分別為5.15%和5.09%。

同時,各主流銀行同業產品發行數量差距繼續收窄,發行量最多的是中國民生銀行和華夏銀行,本統計期內各發行了19款和18款同業理財產品,而發行最少的中信銀行和交通銀行也發行了15款和10款同業理財產品。從各主流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和收益來看,各銀行理財收益率主要受各銀行理財業務重點、資金運用策略和投研能力的影響。

(三)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收益類型比較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在收益及產品數量上總體領先於保本類產品。從同業理財產品收益類型來看,其中保證收益型產品只有3款,僅占比0.59%,保本浮動型產品103款,非保本浮動型產品最多,有403款,占比將近八成。從各類產品收益看,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保證收益型產品平均收益為4.90%,保本浮動型產品平均收益為5.29%,非保本浮動型產品平均收益最高,為5.52%。鑒於只有3款保證收益型產品,我們只選擇不同性質銀行的浮動型產品做收益對比。

國有行同業理財產品非保本浮動收益與保本浮動收益差距最大,達到91BP,城商行最小,僅為16BP。通常而言,因為承擔的風險水準不同,保本浮動型產品收益要低於非保本浮動型產品。圖4顯示,不同性質銀行浮動型同業產品的收益表現符合一般認知。

(四)不同期限同業產品比較

為研究需要,我們將投資期限≤30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短期限,將30天 <投資期限≤91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短期限,將91天 <投資期限≤182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期限,將182天 <投資期限≤365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長期限,而將投資期限>365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長期限。根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統計期內不同期限的同業產品發行量和收益情況如下:短期限產品44款,平均收益5.44%;中短期限產品最多,有184款,平均收益5.45%;中期限產品136款,平均收益5.47%;中長期限產品141款,平均收益5.51%;長期限產品4款,平均收益5.66%。對於投資期限不同的同業理財產品,隨著期限的增加,理財收益也增加,收益與期限呈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半月度比較: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的時間序列分析

(一)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半月度比較

除股份行外其他性質銀行發行量均下降,股份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量占比回升。為了探析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的發展趨勢,需要對不同統計期內的同業產品進行對比分析(這裡考慮到10月國慶長假的影響,因此將整個10月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納入考量),具體結果如圖6所示。從發行量的變化來看,國有行、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同業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均下降,發行量占比也下降;而股份行的發行量和占比均回升。12月下旬,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發行量占比下降,相比12月上旬分別下降2.20%和3.28%;股份行的發行量增幅較大,占比增加6.50%;國有行發行量相比12月上旬微降1.02%,占比為3.14%。

國有行同業理財產品收益略降,城商行收益持續上漲。從收益變化來看,不同性質銀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變化增減不一。具體來看,國有行收益自本月上旬大幅回升後出現小回落,下降14BP,但仍高於本月之前水準;其他類型銀行均出現10BP以上幅度的上漲,其中城商行增幅最多達20BP,股份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分別上漲11BP和17BP。

(二)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不同收益類型半月度比較

各銀行同業理財產品以非保本型為主,12月下旬非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占比有較大上升。由於在各統計期內保證收益型產品的發行量較少,基於資料的可比性及避免異常值帶來的影響,選取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進行時間序列的分析。

從不同收益類型產品發行量占比來看,12月下旬與12月上旬相比,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數量占比較前兩個月出現較大提升,上升4.74個百分點,如圖7所示:

從收益來看,股份行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收益下跌,國有行表現出較大增長。相比於12月上旬,國有行收益出現43BP的回升,股份行收益則有20BP的下降;其餘銀行類型中,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分別上浮24BP和11BP。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的收益除國有行外均出現上揚。國有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收益率微降,較12月上旬下降3BP,仍保持了近期以來較高水準;其他類型銀行中,農村金融機構與城商行該類型產品持續上漲,分別有14BP和17BP的漲幅;股份行呈現14BP的回升。

(三)不同期限同業產品半月度比較

短期同業理財收益持續上漲,中長期同業理財收益保持平緩上漲趨勢。圖9顯示,短期同業理財收益繼12月上旬大幅上漲後,於本月下旬保持了25BP的較大增幅,與中短期收益率差繼續縮小;中短期同業理財收益持續走高,較12月上旬上升了16BP;中期同業理財收益在12月下旬繼續保持較快上漲趨勢,較上期漲12BP;中長期同業理財產品收益則增速加快,從10月的5.24%上升至12月下旬的5.51%,本統計期內增長13BP。

短期來看,隨著年末和MPA考核臨近,短期資金需求更為強烈;長期來看,隨著資管新規持續發酵和央行貨幣政策繼續保持偏緊態勢,資金面將延續緊平衡格局,加上股市震盪回檔加劇,投資避險情緒升溫,短期同業理財產品持續受寵;中期及中長期內資金成本將有可能保持平緩持續上漲趨勢。以利率的預期理論為參考,中期和中長期利率的持續上漲趨勢也反映了同業理財市場對於未來資金成本難以下降的預期和判斷。

原因探析:央行定向降准,年末流動性無虞

本月下旬,面對財政收稅、政府債發行、機構備付等帶來的流動性需求增多的局面,央行連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實施淨投放,對流動性進行“填谷”,平抑了波動,穩定了預期。隨後,央行重新調整公開市場方向,說明銀行體系流動性已恢復至合意水準,金融機構對央行流動性支持的需求下降。29日,央行允許現金投放中占比較高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在春節期間臨時使用期限為30天、不超過兩個百分點的法定存款準備金,整體來看,不僅有助於全國性銀行平穩應對本次春節的流動性需求,中小銀行以及非銀機構的流動性也更添保障,也有助於穩定甚至提振市場情緒。

同業理財市場產品收益率持續上行

同業理財產品收益率自11月以來就明顯上行,進入12月份後上行幅度進一步加大。臨近年底,各方資金回籠需求增加,市場流動性開始緊張,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開始步入高位。一年期同業存單(AAA)收盤到期收益率和SHIBOR利率(1年)12月上旬均保持平穩緩慢上漲,表明市場對資金面的預期從中長期來看仍是偏緊的。同時,受年末資金面收緊影響,1天和7天同業拆借加權利率在年末快速上漲,故央行于29日建立“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滿足市場流動性需求。

12月下旬,債市股市波動平緩。從資產端來看,股票市場于月中上行之後保持平穩,滬深300指數12月下旬基本保持在4000點以上。債市25日前與股市呈現相反走勢,25日後則與股市走向保持一致。跨年流動性持續緊張,貨幣市場波動加大,一度導致債市收益率走高,但與前期相比,債市調整仍比較溫和,利率上行幅度不大。

不同期限國債收益差逐步縮小。債券是銀行理財資金的主要配置方向,債市的表現對理財產品收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12月16日至12月31日,從代表性國債來看,1年期的短期債券收益率曲線於月中出現躍升,之後保持平緩上升的走勢,而10年期的債券收益率曲線表現相對平穩,並在本月下旬小幅震盪,兩者之間收益差逐步縮小。短期國債收益率的上漲和同業理財產品12月下旬短期產品的上漲一致。

綜上分析,不同期限類型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均上漲,反映出銀行對流動性和表外存款的需求競爭愈發激烈。受年末影響,銀行在負債端對短期資金的需求愈發強勁,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出現持續上漲。2018年,定向降准政策開始實施,貨幣信貸將改變2017年總體偏緊狀態,真正回歸“不松不緊”,信貸將繼續平穩增長。但考慮到去杠杆政策持續和房地產抑泡沫延續,貨幣政策整體將持續穩健,不會根本性轉向。未來可能落地的資管新規也會對同業理財的收益、風險的結構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你可能還想看——————

同業理財發行量回落,產品收益率顯著上漲

各期限同業理財收益普漲,國有行產品發行量上升明顯

短期同業理財收益繼續回落,保本浮動型產品占比上升明顯

中長期同業理財收益持續上行

一家銀行的覆滅:興于同業,亡於同業!

去杠杆下,同業存單與同業理財發展靠什麼?

銀行同業業務現狀分析及建議

重要聲明

本報告中的資料和資訊均來源於各機構公開發佈的資訊,我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及引用資料、資料的客觀與公正,但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報告中的任何觀點與建議僅代表報告當日的判斷和建議,僅供閱讀者參考,不構成對買賣的出價或詢價,也不保證對做出的任何建議不會進行任何變更。對於因使用、引用、參考本報告內容而導致的投資損失、風險與糾紛,我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

本報告的版權僅為我公司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普益標準”。我公司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於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