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讀資治通鑒劄記505 晁錯貴粟疏蓋說

①冬, 十二月, 河決酸棗, 東潰金堤、東郡;大興卒塞之。 〔班志, 酸棗縣屬陳留郡。 師古曰:金堤在東郡白馬界, 今滑州。 括地志:金堤, 一名千里堤, 在白馬縣東五裡。 餘據河堤自汴口以東, 緣河積石為堰, 通河古口, 咸曰金堤。 又水經注:濮陽縣故城在河南, 與衛縣分水;城北十裡有瓠河口, 有金堤。 塞, 悉則翻。 〕【按:春秋鄭廩延邑, 秦王政五年(前242年)實行郡縣制, 以境內多棘, 置酸棗縣。 治所在今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城西南。 這裡是黃河在三個地方決口了。 】

②春, 三月, 除關, 無用傳。 〔張晏曰:傳, 信也;若今過所也。 如淳曰:兩行書繒帛, 分持其一, 出入關, 合之乃得過, 謂之傳也。 李奇曰:傳, 棨也。 師古曰:張說是也。 古者或用棨, 或用繒帛;棨者, 刻木為合符也。 康曰:傳以木為之, 長尺五, 書符於上為信。 傳, 張戀翻。 〕【按:其實是放鬆內部管制。 】

【按:從下面開始就是晁錯的著名的《貴粟書》經過司馬光團隊編輯的這份檔大體上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漢王朝面前的問題。 第二部分提出價值導向的問題, 也就是工作的方針。 第三部分是為什麼農賤而商貴, 指出深層次的原因。 第四提出貴粟的建議。 初看之下于賈誼的《積貯疏》似乎內容差不多。 得說兩篇文章確實在 內容上是有著不少的交集。

但是重點仍不一樣。 差異就在於一個“貴”字。 也就是晁錯提出了如何發展《積貯疏》中提出的問題的方法的問題。 更具有技術性、現實性。 簡單說 就是用經濟誘導的手段來發展農業。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用市場的手段了。 《積貯疏》提出了發展糧食、加強戰略儲備的問題, 更多具有戰略性, 政治性, 是一篇綜合性的論文。 而這篇《貴粟書》更為集中討論經濟問題, 可以說是篇專題性的論文。 雖然看似晁錯是兵家, 又說是法家, 但是從其解決其具體問題的思路來看, 卻是黃老一派, 使用的是因勢利導手法。 這個人確實是個非常厲害的人。 只可惜後來被漢景帝誤殺了。 他與賈誼都是漢文帝時期最為傑出的謀略家、思想家。
而且晁錯的思想更具現實性, 可操作的特點。 】

③鼂錯言於上曰:"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 非能耕而食之, 織而衣之也, 為開其資財之道也。 【按:提出自己治理天下的觀點:開資財之道。 明確提出發展經濟的問題。 這是得出下面結論的理論論據。

】〔食, 祥吏翻。 衣, 於既翻。 為, 於偽翻。 〕故堯有九年之水, 湯有七年之旱, 而國亡捐瘠者, 〔孟康曰:肉腐為瘠。 捐, 骨不埋者。 或曰:捐, 謂有饑相棄捐者;或謂貧乞者為捐。 蘇林曰:瘠, 音漬。 師古曰:瘠, 瘦病也;言無相棄捐而瘦病者耳, 不當音漬也;貧乞之釋, 尤疏僻焉。 亡, 古無字通。 〕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按:引用古代的例子。 因為聖人的例子就是對的嘛。 至於是否真有則另當別論。 】。 今海內為一, 土地人民之眾不減湯、禹, 加以無天災數年之水旱, 而畜積未及者, 何也?【按:與聖人的例子相比而提出問題。 潛臺詞是說我們錯了。 】地有遺利, 民有餘力;生穀之土未盡墾, 山澤之利未盡出, 遊食之民未盡歸農也【按:得出問題:還有土地沒有被人開墾, 這又是因為有些人沒有來到農業這個產業部門造成的。 】。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