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首播測評|《愛的時差》:與韓版相比,或許還差著幾個直男的距離

作者/青枝

近日, 一檔新節目——國民戀愛體驗真人秀《愛的時差》在優酷上線播出。

相較國內目前仍是明星和明星配對的戀愛真人秀主流, 《愛的時差》的獨特之處在於, 這是一檔女明星與不同年齡差的素人之間的“假想”愛情故事。

節目請來寧靜、馬蘇、奚夢瑤三位不同年齡段的女主角, 分別與“年上男”和“年下男”兩位素人男嘉賓, 在3天時間內連續約會, 從20歲、30歲、40歲的女性視角出發, 探討不同“年齡差”中的愛情觀, 這就是所謂的愛的“時差”。

《愛的時差》的節目形式並不複雜。 攝影棚中, 明星們的實境戀愛體驗以VCR的形式進行展現,

主持人與三位女主角邊看邊點評, 鏡頭在演播室討論和VCR短片中切換。

節目的主持人是蔡康永和曾在《新紅樓夢》中扮演過“小寶玉”角色的於小彤。 可以看出, 連主持人角色, 節目也在打“年齡差”概念。 不同年齡層的男主持人, 搭配不同年齡段的女明星,

倒是更有利於探討不同“時差”中的愛情觀。

兩性關係本身就是很容易引起關注和討論的話題, 牽涉到年齡差則更是如此。 生活中, 可能很多女性朋友都曾經被問及過:“你能接受比你年紀小(大)的伴侶嗎?”“如果可以, 你能接受的最大年齡差是幾歲?”影視作品中, 以年齡差為主打的愛情故事也不少見。 受東亞文化倫理觀念影響, 女性與“年下男”的愛情, 總是容易被描畫上離經叛道的色彩。 近年來的國產都市家庭劇中也出現了《大丈夫》和《小丈夫》這樣的有趣對比, 《大丈夫》的“老少戀”故事與《小丈夫》的“姐弟戀”故事, 都激起了網路上的很大反彈。

在一段婚戀關係中, “年下男”, 勝在青春活力有激情, 但也會被指責幼稚、沒有擔當,

女性淪為照看“巨嬰”的角色;“年上男”, 則剛好與“年下男”的優劣勢反過來。

女明星與“年上男”和“年下男”的戀愛故事, 在一干同類型的明星戀愛交友節目中, 是比較新鮮的配置。 從節目宣傳中所用的“年上男”與“年下男”這兩個詞或可看出, 節目受到了“韓流”影響。 確實, 經比對, 《愛的時差》在節目形態上與韓國tvN電視臺新近的一檔綜藝《10歲差異》很相似。

既然有珠玉在前, 難免要參照原版來審視這檔節目。 《愛的時差》目前上線一期, 剛剛播出了奚夢瑤和寧靜與兩位素人男嘉賓的初次約會。 總體觀感是還算有新意, 但論起節目工藝打磨、戀愛類節目的細膩程度和模式點的強化, 離韓版仍有差距。

戀愛體驗類節目講究細節的累積和層出不窮的花樣心思, 簡而言之, “造夢”。 在這一點上韓劇做得相當好, 而戀愛類韓綜則在致力於把綜藝拍出韓劇質感。 以下就從場景設計、嘉賓選擇、戲劇衝突、細節打磨與氣氛營造等幾個方面, 詳細比對一下《愛的時差》有哪些可以參考借鑒的地方。

1、場景設計

《10歲差異》第一期中, 歌手皇甫惠貞與“年上男”的第一次見面地點是在牙科診所, 從而引出這位“年上男”的職業身份。

皇甫與“年下男”的見面地點則是晚上, 在一家酒吧(night club), 皇甫在DJ台裡發現了她的約會物件。

牙科診所與酒吧的場景轉換與對比,既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年上男”與“年下男”的職業身份,暗示了男主角的性格特徵,也頗具趣味地強化了節目的模式點,也就是“年上男”與“年下男”的戀愛模式對比。

與之相比,《愛的時差》在約會場景安排上就顯得草率了些,都是一些比較大眾化的地點。

奚夢瑤與“年下男”何猷君的第一次見面地點是在一家酒店,與“年上男”的第一次約會地點是在下圖這個叫“希音學堂”的地方,外面環境比較清幽,走進裡面,就是一個空空蕩蕩的大房間。在這個大房間裡,初次見面的兩人的尷尬簡直無所遁形。而且這個地方對於需要“破冰”的兩人關係也無甚幫助。不像在《10歲差異》中,DJ台裡“年下男”提議教皇甫打DJ,順利地打開了局面,節目的行進節奏是流暢的。

2、嘉賓選擇與調教

《我們相愛吧》、《如果愛》是明星捉對戀愛,流量能加倍的節目。而《愛的時差》是一檔星素結合類節目——女明星與男素人嘉賓搭配,節目是否好看的一半關鍵壓在了素人身上。

不能說《愛的時差》的男嘉賓選得不好,但確實是不如《10歲差異》中的嘉賓那麼鮮明、那麼有戲。韓版中,演員黃勝妍約會的“年上男”是一位初看有些怪異、實際接觸後卻發現很溫暖有趣的作家,“年下男”是一個開著豪車的20出頭大男孩。

韓版裡的素人嘉賓無一例外都比較健談、外放,也比較有藝能感。從職業和個人經歷來看,這些素人嘉賓具備樣本上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其次,從藝能感和個人表現力來看,雖然他們初見女明星“從天而降”也感到緊張,但不妨礙他們能很快展現自己的性格特徵和個人魅力。

考慮到中國國情和國人含蓄內斂的性格特徵,這一點確實比較難。同為第一期,《愛的時差》裡出現的男嘉賓給人的印象就沒有韓版那麼深刻,除了賭王兒子何猷君這種非純素人的角色。

節目為寧靜安排的“年下男”是小鮮肉一枚,設計的出場畫面是,在寧靜面前從泳池裡破水而出。這畫面配上這花字,感覺嘉賓的特色、“年下男”的概念是被節目組“推”到觀眾面前的,而非通過情節自然展現。

3、戲劇衝突

一檔戀愛類節目的戲劇衝突可以體現在節目增加的變數身上,即另一位男性/女性角色的加入,這是愛情的經典套路,當然也會是戀愛類節目的套路。放到一檔主打“年齡差”體驗的戀愛節目中,這種套路更是有了發揮的餘地。

韓綜《10歲差異》,第一期裡就出現了女主角與“年下男”的觀念矛盾:“年下男”的同居室友竟然是一位單身女性。作為女友,能不能接受自己的男朋友跟別的女性朋友同居合住,就成為節目中第一個值得討論的戀愛觀話題。

韓版節目裡還設置了“情敵見面”的環節,女主角與她的兩位元約會對象三方會面。這種場面的混亂性和由此而來的趣味性可想而知。而《愛的時差》在這方面的設置偏弱一些,但或許也是因為剛剛播了一期,相關情節還未展開。

4、細節!細節!

是什麼能讓觀眾在一檔戀愛體驗類節目中仿佛能切身感受到戀愛的酸臭味?是細節。

在細節這一點上,《10歲差異》鋪排和安插地十分細膩,這便顯出《愛的時差》的粗糙來。

比如,衣服。韓版節目中,皇甫分別見“年上男”和“年下男”時,穿的衣服是不一樣的,體現出真實的約會心情,可以想見編劇提煉生活的能力。

比如,戀愛的花招。《愛的時差》中,多數是這種後備箱放花(花還不太好看)、泳池邊小狼狗說老梗的橋段。

寧靜與“年上男”的約會情景是第一期裡的難得亮點。這位元約會物件,是多年前寧靜的老相識,精心為她剪輯了寧靜一路以來的影像畫面,而且用了“逆時光”的播放順序。

而韓綜《10歲差異》就特別擅長營造戀愛的夢幻感,簡而言之,“會撩”。既有韓劇質感,又不乏生活氣息。

下圖是女演員和“年上男”作家約會時,兩人在一家咖啡館的場景。

為了紀念這第一次約會,作家提議由他們倆共同完成一篇日記。接龍寫作,兩個人按當時自己的心情分別寫下想說的話,然後連在一起,完成“一篇美麗的作品”。

約會臨別之際,作家還送給女演員一本他自己寫的書,書名正好是《需要我的時候打電話》。

看到這裡,不由覺得《愛的時差》跟《10歲差異》比起來,中間可能差著幾個直男的距離。

總的來說,從第一期來看,《愛的時差》有著新穎設定,在質感打磨上跟原版相比還有進步的空間。考慮到韓版節目只有四集,濃縮且集中,而《愛的時差》才剛播出一期,這檔主打“年齡差”的愛情體驗節目還有待繼續觀察。

牙科診所與酒吧的場景轉換與對比,既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年上男”與“年下男”的職業身份,暗示了男主角的性格特徵,也頗具趣味地強化了節目的模式點,也就是“年上男”與“年下男”的戀愛模式對比。

與之相比,《愛的時差》在約會場景安排上就顯得草率了些,都是一些比較大眾化的地點。

奚夢瑤與“年下男”何猷君的第一次見面地點是在一家酒店,與“年上男”的第一次約會地點是在下圖這個叫“希音學堂”的地方,外面環境比較清幽,走進裡面,就是一個空空蕩蕩的大房間。在這個大房間裡,初次見面的兩人的尷尬簡直無所遁形。而且這個地方對於需要“破冰”的兩人關係也無甚幫助。不像在《10歲差異》中,DJ台裡“年下男”提議教皇甫打DJ,順利地打開了局面,節目的行進節奏是流暢的。

2、嘉賓選擇與調教

《我們相愛吧》、《如果愛》是明星捉對戀愛,流量能加倍的節目。而《愛的時差》是一檔星素結合類節目——女明星與男素人嘉賓搭配,節目是否好看的一半關鍵壓在了素人身上。

不能說《愛的時差》的男嘉賓選得不好,但確實是不如《10歲差異》中的嘉賓那麼鮮明、那麼有戲。韓版中,演員黃勝妍約會的“年上男”是一位初看有些怪異、實際接觸後卻發現很溫暖有趣的作家,“年下男”是一個開著豪車的20出頭大男孩。

韓版裡的素人嘉賓無一例外都比較健談、外放,也比較有藝能感。從職業和個人經歷來看,這些素人嘉賓具備樣本上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其次,從藝能感和個人表現力來看,雖然他們初見女明星“從天而降”也感到緊張,但不妨礙他們能很快展現自己的性格特徵和個人魅力。

考慮到中國國情和國人含蓄內斂的性格特徵,這一點確實比較難。同為第一期,《愛的時差》裡出現的男嘉賓給人的印象就沒有韓版那麼深刻,除了賭王兒子何猷君這種非純素人的角色。

節目為寧靜安排的“年下男”是小鮮肉一枚,設計的出場畫面是,在寧靜面前從泳池裡破水而出。這畫面配上這花字,感覺嘉賓的特色、“年下男”的概念是被節目組“推”到觀眾面前的,而非通過情節自然展現。

3、戲劇衝突

一檔戀愛類節目的戲劇衝突可以體現在節目增加的變數身上,即另一位男性/女性角色的加入,這是愛情的經典套路,當然也會是戀愛類節目的套路。放到一檔主打“年齡差”體驗的戀愛節目中,這種套路更是有了發揮的餘地。

韓綜《10歲差異》,第一期裡就出現了女主角與“年下男”的觀念矛盾:“年下男”的同居室友竟然是一位單身女性。作為女友,能不能接受自己的男朋友跟別的女性朋友同居合住,就成為節目中第一個值得討論的戀愛觀話題。

韓版節目裡還設置了“情敵見面”的環節,女主角與她的兩位元約會對象三方會面。這種場面的混亂性和由此而來的趣味性可想而知。而《愛的時差》在這方面的設置偏弱一些,但或許也是因為剛剛播了一期,相關情節還未展開。

4、細節!細節!

是什麼能讓觀眾在一檔戀愛體驗類節目中仿佛能切身感受到戀愛的酸臭味?是細節。

在細節這一點上,《10歲差異》鋪排和安插地十分細膩,這便顯出《愛的時差》的粗糙來。

比如,衣服。韓版節目中,皇甫分別見“年上男”和“年下男”時,穿的衣服是不一樣的,體現出真實的約會心情,可以想見編劇提煉生活的能力。

比如,戀愛的花招。《愛的時差》中,多數是這種後備箱放花(花還不太好看)、泳池邊小狼狗說老梗的橋段。

寧靜與“年上男”的約會情景是第一期裡的難得亮點。這位元約會物件,是多年前寧靜的老相識,精心為她剪輯了寧靜一路以來的影像畫面,而且用了“逆時光”的播放順序。

而韓綜《10歲差異》就特別擅長營造戀愛的夢幻感,簡而言之,“會撩”。既有韓劇質感,又不乏生活氣息。

下圖是女演員和“年上男”作家約會時,兩人在一家咖啡館的場景。

為了紀念這第一次約會,作家提議由他們倆共同完成一篇日記。接龍寫作,兩個人按當時自己的心情分別寫下想說的話,然後連在一起,完成“一篇美麗的作品”。

約會臨別之際,作家還送給女演員一本他自己寫的書,書名正好是《需要我的時候打電話》。

看到這裡,不由覺得《愛的時差》跟《10歲差異》比起來,中間可能差著幾個直男的距離。

總的來說,從第一期來看,《愛的時差》有著新穎設定,在質感打磨上跟原版相比還有進步的空間。考慮到韓版節目只有四集,濃縮且集中,而《愛的時差》才剛播出一期,這檔主打“年齡差”的愛情體驗節目還有待繼續觀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