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外貿有望迎暖春 動力轉換成要務

本報記者 倪銘婭 實習記者 張行健

2017年外貿“成績單”即將亮相。 2017年前11個月, 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15.6%, 按美元計算同比增長12%。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此前表示, 按照這個速度, 如果不出現特殊情況, 預計2017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將再次突破4萬億美元, 外貿總體上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業內人士認為, 在全球經濟穩步復蘇以及“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的帶動下, 外需持續擴張, 2018年一季度進出口料雙雙增長, 全年外貿形勢整體樂觀。

出口回升基礎牢固

春江水暖鴨先知。 2018年伊始, 不少外貿企業接單量大幅上升。

上海鈞太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王曉參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儘管進入訂單淡季, 但從公司近期對數百家企業的調查來看, 超過70%的外向型企業一季度訂單高於去年同期。 其中, 消費電子和汽車類企業訂單尤為強勁。 多數被調查企業認為, 2018年外貿的機會大於往年。 一方面, 全球經濟復蘇跡象明顯, 尤其是歐美市場的下單量出現較大回升;另一方面, “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 拉動了部分國內企業出口。

被喻為外貿“晴雨錶”的廣交會也顯示2018年外貿有“春暖”跡象。 商務部資料顯示, 2017年秋季廣交會的客商和成交雙雙增長。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預計2018年全年出口形勢整體向好。

從週期角度看, 歐美和新興市場都呈現出復蘇趨勢, 全球經濟走上復蘇軌道。 其次, 2016年以來歐美家庭部門和企業開始加杠杆, 目前發達國家私人部門杠杆率回升的趨勢正在形成之中。 發達國家私人部門杠杆率觸底回升標誌著海外需求有望出現系統性回升, 我國出口回升基礎更加牢固, 增長預期具備更長的持續性, 對於提升我國產品需求是重要的持續改善因素。 此外, 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經濟明顯出現好轉, 對我國產品需求增加, 也對我國出口形勢改善具有助推作用。 預計2018年中國出口增速將高於2017年。

擴大進口信號積極

日前召開的全國商務部工作會議對2018年外貿工作作出部署:在促進出口的同時實施積極的進口政策,

促進我國貿易平衡。

業內人士認為, 近日發佈的降低進口關稅的通知已釋放出擴大進口的積極信號。 財政部近日表示, 自2017年12月1日起, 以暫定稅率方式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自2018年1月1日起, 還將對其他進出口關稅進行部分調整。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降低進口關稅對於促進進口貿易發展終究是錦上添花, 而效果如何最終還是要看中國經濟能否平穩發展, 以及這種平穩發展能否產生外溢效應。 對於中國經濟能否平穩發展, 世界銀行連續上調對2018年度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 已經顯示了部分國際機構的判斷。 對於這種平穩發展能否產生外溢效應,

多說不如多做, 至少2018年末中國將要舉辦進口博覽會就是在進口上“多做”的體現。 因為基本面沒有大變化, 所以2018年的進口增速可能還是延續2017年下半年以來穩中有進的增長態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表示, 2017年全年進口呈現較快的增長趨勢, 進口增速更是高於出口增速, 說明中國內需旺盛。 展望2018年, 除內需有望繼續擴大外, 一系列政策作用的催化也將帶動全年進口增長。

打造外貿新優勢

推動我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是未來幾年中國外貿發展的主要目標。 分析人士認為, 要實現這一目標, 需加快轉換外貿發展動力, 打造外貿新優勢。

白明表示, 如果不在打造對外貿易新優勢上下功夫,

在品質、服務、技術、品牌、標準等方面沒有大的突破, 中國對外貿易的好轉到頭來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 那麼, 不要說貿易強國的目標無法實現, 就連貿易大國的地位也難保。 從2018年的外貿發展方向來看, 我國在提升外貿競爭新優勢上並沒有搞一刀切, 而是在出口貿易上更加突出提升出口品質和附加值, 因為相對於品牌、技術、服務等其他競爭優勢的漫長培育過程, 提升出口品質和附加值至少可以說到做到。 對進口貿易的重視程度也有顯著強化, 在朝著貿易平衡的方向發展。 既然2018年要追求貿易平衡, 則對於進出口貿易的推進勢必要均衡發力。 也就是說, 在促進進口貿易發展上要自我加壓, 而下調一部分產品進口關稅很容易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白明表示,加大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力度,可從自貿試驗區建設以及自由貿易港探索、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擴大服務業開放、推進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優化開放佈局、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走出去戰略等領域尋找更多發力點,確保對外貿易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

培育外貿新增長點有利於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高峰表示,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等新業態快速增長,成為外貿新的增長點。2017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3.6萬億元,增長30.7%。其中,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2.75萬億元,增長31.5%;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8624億元,增長66.3%。

為促進跨境電商這一新業態發展,國務院決定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過渡期政策再延長一年至2018年底,即繼續對天津、上海、杭州、寧波、鄭州、廣州、深圳、重慶、福州、平潭等10個試點城市(地區)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暫按照個人物品監管。高峰表示,延長過渡期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於新業態、新模式“包容審慎”的監管理念,保持了現有政策的連續性,穩定了行業預期。

白明表示,加大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力度,可從自貿試驗區建設以及自由貿易港探索、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擴大服務業開放、推進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優化開放佈局、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走出去戰略等領域尋找更多發力點,確保對外貿易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

培育外貿新增長點有利於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高峰表示,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等新業態快速增長,成為外貿新的增長點。2017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3.6萬億元,增長30.7%。其中,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2.75萬億元,增長31.5%;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8624億元,增長66.3%。

為促進跨境電商這一新業態發展,國務院決定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過渡期政策再延長一年至2018年底,即繼續對天津、上海、杭州、寧波、鄭州、廣州、深圳、重慶、福州、平潭等10個試點城市(地區)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暫按照個人物品監管。高峰表示,延長過渡期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於新業態、新模式“包容審慎”的監管理念,保持了現有政策的連續性,穩定了行業預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