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韓國·中國專家:中國上古皇字起源于蒙古國地區的薩滿教岩畫!

“皇”字的釋讀是 中國古文字學上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對其原始意義和形體構造的探討, 學術界至今沒有統一的認識。 岩畫中的一個特殊類型, 即日首人身形的“太陽人”岩畫是“皇”字的最初形態, “皇”字的原始意義指的就是溝通天、地、人三界的薩滿。

“皇”字最早見於金文, 大抵由三部分組成, 上部為直立的芒線, 3根或者4根, 以3根居多;中間為規則或不規則的圓圈, 大部分內部有一短橫或者圓點;下部為“土”字。 對於今天所見的“皇”字, 蓋秦始皇統一文字的結果, 已非原初的意義。 因此, 探討“皇”字的意義, 必須從金文中的“皇”字開始。 關於金文中的“皇”字, 學者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但也留下了一些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概而要之, 學者們的研究大致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從純文字學方面進行研究。 “許慎釋皇為大也, 從自, 自, 始也。 吳大徵以皇為日出土之光大象;劉心源認為皇即旺也;林義光釋皇為象日光芒出地形;高田忠周認為皇字即煌;王國維認為皇字上象日光放射之形, 引申有大義;孫海波認為皇象王者箸冕之形;汪榮寶以皇為冠冕, 上有羽, 下以土為架形;徐中舒亦以皇為冠冕, 然下從王,

為王者之冕也;郭沫若以皇為王者之冕, 上有五彩羽;朱芳圃以為似燈形, 上為燈光形;秦建明認為皇字就是孔雀羽毛的象形。 ”所有這些解 釋 , 均是從“皇”字 本 身來研究, 以文字釋文字, 猜測的成分居多。

二、結合美術考古學和文字學等進行綜合性研究。

杜金鵬根據考古出土文物上所見的紋飾將“皇”字釋為“以鳥羽為飾的皇王冠冕”, 雖然仍然沒能脫離郭沫若等人解釋的範疇, 但畢竟豐富了論證資料, 根據出土文物的紋飾進行研究已經屬於美術考古學的範疇, 而將美術考古學引進文字學的研究領域不失為“皇”字研究的一個新方向;徐峰在《藏于器的通天觀》一文中敏銳地指出皇字“反映了古人的通天觀”;宋耀良認為:“從岩畫中尋找早期文字的‘原始象形’——原形, 也許是探尋中國文字起源的一條很重要的途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