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鏗鏘有聲的壽山杜陵石

【鼓勵原創, 歡迎分享】

【本文由壽山石文化網獨家發佈, 圖、文版權所有, 轉載請標注作者及來源】

文/零陵香

圖/福建東南拍賣

石頭種類的識別主要是通過質地、顏色、紋路來進行的;有一種石頭,

它的辨別非常奇特, 其對章是通過輕碰發出的聲音來進行的。 “鏘鏘”的聲音, 從輕輕觸碰的對章中發出來, 是這種石頭無比自信的體現。 當客人對撞確認無誤後, 從跨包裡掏錢的動作都變得果斷;店主則是氣定神閑, 一副不慌不忙的模樣。 這就是杜陵, 它的堅硬在壽山石品種中出類撥萃的;攤主們向客人介紹它的時候, 都會要求客人對碰杜陵予以驗證。 但是這幾年, 筆者在逛地攤的時候, 很少再看見石友碰撞杜陵對章的行為, 因為杜陵這個品種已經絕產已久。

杜陵石又名都成坑, 位於高山之東, 相傳古代有麒麟飛到山上, 又騰空而去, 因此稱“度麟山”, 後音訛為“都成山”;杜陵石最早產于於明末清初,

在清道光年間(1821年至1850年)大量開採;最主要的特徵就是石質堅實、色彩豐富;行諺有雲:都成坑, 砂成山, 有水色, 人人貪。 由於杜陵多夾在堅硬的圍岩中, 稱“粘岩性石線”, 很少有大塊、飽滿的杜陵石, 因此大型的杜陵作品多數是少數的肉皮、大量的岩質所組成的片狀物。

杜陵石對比其他石種最奇特的地方, 應該就是杜陵在於對章方面的卓越表現了。 杜陵組成的對章, 其千層糕狀流水紋所構成的曲形圖案, 如水波蕩漾, 曾經令多少的收藏家如癡如醉!但是早期的時候, 有流水紋的杜陵並沒有被人賞識, 直到有人發現了它的對章價值, 其價格也更是一路扶搖直上。 但近年來, 流水紋對章杜陵的問題, 並不是價格方面的, 它被“難以覓跡”所替代。

相對比流水紋類型的稀少, 純淨通透的杜陵就更加難得了。 早期在網路上有一石友發出跟玻璃一樣的白杜陵晶, 激發了石友間的混戰;帖主一再堅持這是標準的杜陵晶, 絕大多數的石友都站在了高山晶的這一邊,

包括網上幾個赫赫有名的老石友。 不久這名來自臺灣的石友, 又上了幾個類似水洞桃花的杜陵晶, 又是曠日持久的混戰, 最終這名石友被氣得不行, 此後銷聲匿跡。

有像高山水洞、純白高山晶一樣的杜陵晶嗎?筆者作為當時事件的見證人,

並沒有參加口水戰, 但不影響我對這類杜陵存在的肯定態度。 因為杜陵石的開採歷史比較悠久, 流轉於市面的佳品並不多見, 市面上常見的多是粗品;但其中確實存在著少量通透感、豔麗度超強的杜陵晶。

筆者曾經買過一塊絕佳的杜陵晶, 此為一塊掘性石, 外面一層因為受土壤的包裹顯現淺淺的灰黃, 鋸開後內裡鮮白如紙, 與最好的白坑頭晶、白高山晶無異。 根據物以稀為貴的原理, 以及其在硬度上的優勢, 前者的價值應該永遠高於後者。 它們的主要區別是, 白杜陵晶邊緣地帶有白砂丁、特有的流水紋, 以及石頭二端灰皮肉質。 在此想像, 如果去除能代表杜陵的如上特徵, 無謂的紛爭又會此起彼伏,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 杜陵的堅硬會讓雕過此塊石頭的藝人深信不疑。

除了典型的流水紋、白砂丁、硬度、稀少的晶體外,棺材灰是杜陵石的另一特徵。棺材灰的存在,讓浮雕、薄意此類雕刻題型在杜陵發揚光大,藝人們在厚淺不一的灰皮上,留其多寡構畫出花卉、山水,其意境既也不輸田黃作品。

如上的杜陵在質地、顏色、紋路上的特徵,並不能涵蓋整個杜陵洞產石的文化;在眾多石種中,杜陵以人物來命名各洞洞名,由此而形成獨特的文化。按出產的時間順序它有琪源洞都成坑石、坤銀洞都成坑石、元和洞都成坑石,各石種都出產了大量優質的石頭,因其優於普通石種的石質,深受石友的喜歡,如今皆已全部絕產,有些礦洞如今已被當地政府保護起來,開發觀光旅遊業。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流水紋型的漳州石,因其接近杜陵的特徵,且遇上此類杜陵的絕跡,開出的價格極為嚇人,甚至超過壽山同類質地的石種,由此可窺此類真品杜陵的價格高度。目前為止,僅有漳州石仿佛吃了“豹子膽”才敢小心翼翼地挑占杜陵,即使是一閃而過的念頭,但因其在光水與硬度上的天生缺陷,也只是落了個“形似而神不似”的下場。

這就是杜陵,無可模仿的自信,一直伴隨始終,讓收藏它的石友心悅誠服;其佳品的蹤影雖難覓跡,但普品仍然在網路上、生活中可以耳聞目覽。若是百年後的它,會不會像艾葉綠一樣說“別迷哥,哥只是神話”呢?我們只能為今天的存在感到慶倖!

杜陵的堅硬會讓雕過此塊石頭的藝人深信不疑。

除了典型的流水紋、白砂丁、硬度、稀少的晶體外,棺材灰是杜陵石的另一特徵。棺材灰的存在,讓浮雕、薄意此類雕刻題型在杜陵發揚光大,藝人們在厚淺不一的灰皮上,留其多寡構畫出花卉、山水,其意境既也不輸田黃作品。

如上的杜陵在質地、顏色、紋路上的特徵,並不能涵蓋整個杜陵洞產石的文化;在眾多石種中,杜陵以人物來命名各洞洞名,由此而形成獨特的文化。按出產的時間順序它有琪源洞都成坑石、坤銀洞都成坑石、元和洞都成坑石,各石種都出產了大量優質的石頭,因其優於普通石種的石質,深受石友的喜歡,如今皆已全部絕產,有些礦洞如今已被當地政府保護起來,開發觀光旅遊業。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流水紋型的漳州石,因其接近杜陵的特徵,且遇上此類杜陵的絕跡,開出的價格極為嚇人,甚至超過壽山同類質地的石種,由此可窺此類真品杜陵的價格高度。目前為止,僅有漳州石仿佛吃了“豹子膽”才敢小心翼翼地挑占杜陵,即使是一閃而過的念頭,但因其在光水與硬度上的天生缺陷,也只是落了個“形似而神不似”的下場。

這就是杜陵,無可模仿的自信,一直伴隨始終,讓收藏它的石友心悅誠服;其佳品的蹤影雖難覓跡,但普品仍然在網路上、生活中可以耳聞目覽。若是百年後的它,會不會像艾葉綠一樣說“別迷哥,哥只是神話”呢?我們只能為今天的存在感到慶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