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鋼銀電商副總裁徐賽珠:互聯網衝擊下產業經濟思考與實踐

12月28-29日, 第四屆中國B2B電子商務大會暨寧波首屆產業互聯網高峰論壇於寧波舉行。 此次會議主題為“破壁、淬火、創變”, 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B2B行業分會提供戰略指導, 寧波市經信委、寧波市商務委、寧波市口岸打私辦、寧波市鄞州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托比網承辦。 鋼銀電商副總裁徐賽珠、網築集團聯合創始人錢晟磊以及運去哪創始人周詩豪等行業轉型先鋒參與了此次論壇並發表了精彩演講。

以下為鋼銀電商副總裁徐賽珠的演講實錄, 由托比網負責整理:

今天上午李總講了很多關於行業的理解, 關於整個鋼鐵板塊的分析, 我都非常贊同。 上海鋼聯從事鋼鐵行業已經十八年, 而我個人無論是原先的鋼聯還是現在的鋼銀, 都在這個行業默默耕耘了10年。 今天, 我想從B2B產業經濟為切入口, 來談談我對這個行業的理解和B2B後期發展的預判, 當然這是個人觀點。

前段時間, 上海的李強書記、應勇市長, 對各個區的重點企業進行了視察。 上海鋼聯集團非常榮幸成為了視察單位之一。 視察後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 上海市政府邀請了幾家平臺進行了內部座談會, 我代表鋼銀也有幸參與。 在座談會上討論非常熱烈, 從中我感受到了來自國家、政府對於B2B行業扶持的力度, 的確非常鼓舞人心。

在會談會上, 政府提出一個問題, 什麼樣的市場、什麼樣的行業適合做平臺經濟?這是一個命題。 我相信很多政府、很多行業人也都在諮詢, 也都在自己問自己。 當時各說各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些觀點。 這次的大會, 我希望從這個點去切入, 講講我個人的一些想法。

有形的現貨交易市場會被平臺經濟替代

首先, 我們看現有產業交易市場, 我們說的交易市場, 不是終端製造業, 而是集群型的交易市場。 以鋼鐵為例, 大家都知道, 在每一個城市都有相當規模的鋼鐵交易市場。 這種集中制的鋼鐵交易市場就是B2B平臺發展的一個沃土。 那放大來看, 是不是所有集群型的交易市場, 都會是平臺經濟發展的可能?我們先看它的幾個市場痛點。

市場體系不健全, 市場監督不完善, 資訊不透明、地域物流要求等痛點都非常明顯。 眾所周知, 商品交易市場的周邊環境基本髒亂差, 特別是B2B, 我們C端可能還好一點。 像這樣一個集群的交易市場, 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而且因為區域集群, 它的地域發展和銷售半徑, 也是沒有解決的。

包括它的規模, 也是一個瓶頸。 所以在這樣一個背景下, 我們就問自己, 有形的交易市場未來將何去何從?我們思考一下互聯網衝擊下的各個市場變化, 我們一個點一個點地切入去看。

我們先看實體商店, 現在有多少人會大規模到實體商店做一些採購?至少我沒有。

大量的通過網路購物, 包括淘寶、京東;包括銀行實體網點, 因為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手段的出現, 已經大大降低了我們去實體銀行的次數。 特別說到互聯網金融這一板塊, 我每次去國外, 他們都會拿支付寶的牌子, 說China 98折, 讓掃一掃。 那個感覺特別棒, 就感歎全球真的是一個地球村, 完全有可能從互聯網時代開始, 而且這個地球村的名字, 目前來看, 我給它命名為China, 非常值得期待, 也是讓國人非常值得驕傲的一個點。 再看之前風靡一時計程車呼叫中心, 現在也被我們的滴滴、摩拜所替代, 最後就是社交版塊的電話見面也已經被微信直播平臺所替代, 遠隔千里依舊可以感受到親人近在遲尺。 在前不久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這些改變被稱為“互聯網時代的四大發明”。這四大發明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什麼?就是從線下往線上的這種轉嫁,利用互聯網去打造一個平臺,從而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讓使用者產生了便利性,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感同身受。那麼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去考量,我該怎麼去介入,怎麼把我所從事的行業,跟他們做掛鉤,讓客戶更便利,讓我們的工作效率更高。

所謂的B2B,如果從貿易市場發展到平臺型的電子商務,可值得期待的點應該更多。單個的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為平臺經濟,這個平臺經濟所具備的功能包含資訊服務、電子交易、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等一體化綜合服務平臺,那麼這種平臺型的經濟體就可以打破一些邊界,也解決了物流,壞境,交易半徑等一系列問題。綜上所述,什麼行業適合做平臺?如果我們簡單粗暴一點來說,來看一下你所在的城市,哪一些是具有這種規模的交易市場,那麼可以考量得出,也許那就是發展B2B平臺的切入點。

當然最後我們還要考量一下,這個平臺的發展對整個行業有沒有促進作用?對整個社會有沒有促進作用?一個偉大的公司,它總是跟社會的發展趨勢相掛鉤,如果一家公司只是為了賺錢而賺錢,我相信它的生命是短暫的。所以,我大膽預測一下,有形的現貨交易市場,未來是都會被平臺經濟所替代。

好了,前面我們說了什麼行業適合做B2B,接下去我們說B2B的轉型經歷與未來預判。

從1.0到2.0——變的是服務內容,不變的是服務本質

我來自於上海鋼銀,我們以鋼銀電商為例,前面主持人說了,作為轉型來說不得不提的是鋼銀電商,但其實應該是上海鋼聯。上海鋼聯是2000年開始做資訊平臺,根植於這個行業、根植於這個垂直領域已經將近18年。從2008年開始,我們不斷嘗試做交易,在真正開始做鋼銀之初,上海鋼聯嘗試過四次交易,前面三次以失敗告終。截止到今天為止,我不敢說鋼銀成功了,但是目前來說,我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從2013年開始,當時我們認為風口已來,開始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大刀闊斧的做交易。

當時大家比較流行的說法是:B2B交易平臺的出現是對資訊平臺革命,是一種完全轉型,甚至是一種替代。我不怎麼認為,相反經過幾年的沉澱,我認為 1.0跟2.0沒有明顯的區分界限。或者2.0幹不掉1.0,1.0它有它存在的價值,它服務的本質根本沒有變,只是它服務的內容進行了轉變。

上海鋼聯的資訊資料板塊,就在前兩個禮拜,剛開了一年一度的年會,他們的年會是收費的,超過三千號人。而且是提前兩個禮拜截至報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規模,上海鋼聯也是有史以來,收費情況和利潤情況最好的一年。所以很多人說,你2.0的交易時代會把1.0的資訊時代幹掉,我覺得這個必須打一個問號,至少目前來說,我不認為這樣。

B2B2.0的交易時代對鋼銀來說,是從2013年開始,嘗試著經歷過很多模式,撮合也罷,自營也罷,最後,我們把平臺戰略定位為“平臺+服務”,並在此基礎上推出“融資+寄售服務”的商業模式,這一商業模式是使我們完全撇棄了所有要我自己承擔價格漲跌風險的模式。我們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平臺,我只給我們產業鏈上下游提供增值服務,我們把整個產業鏈裡面所有交易環節的場景進行拆分,把每一個環節拆分完以後,根據不同的交易場景,去匹配不同的交易產品。鋼銀從2013到2017年,我們目前提供了五大服務:資料資訊、支付結算、供應鏈、倉儲加工、物流配送,現在每個服務點都在良性運轉並協同發力。

鋼銀在經歷了前期的引流、燒錢,到2016年我們開始扭虧為盈小有盈利,2017年應該會有所突破,那麼對於2018年,我們還是滿懷信心的。對於B2B行業,不是不可做,而是我們從事的商業模式,是否可以說服自己,說服投資人。任何行業、任何公司,最後都逃不出商業本質。大家都說,不賺錢的公司,是耍流氓,對自己不負責任,當然對於投資人的不負責。對於創業過程中不能一開始就面面俱到,要捨棄的東西,我們還是要積極捨棄,這也是鋼銀發展過程當中,或者我們在反省自己的時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

產業經濟三級生態模型的搭建

最後,我想暢想一下平臺型產業經濟的發展路徑,在說這個之前,我還想說一說共用單車。之前聽過摩拜副總裁崔書峰聊過他們的產業邏輯。其實現階段,大家能看到的共用單車就是打造了一款適合大眾共同使用、解決了短程出行的產品——自行車。那麼他們的第二層邏輯是什麼?他們說因為我有大量的流量,因為前期的晶片植入,可以監測到使用者一些運行軌跡、提供一些輔助的出行規劃,甚至可以設計一些其他產品來監測人的健康狀況,更多的服務就這樣延伸出來。而第三層邏輯,就是跟政府或者社會有關,等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收集到足夠的資料進行匯總的時候,就可以給政府或者交通部門,提供一系列的解決方案。很明顯,最後的目的,他們不是單做一個共用單車,他們還希望跟汽車平臺或者行業老大等,可以達成一個共融的狀態,大家在自己的圈子裡面達成互聯。讓消費者達到真正的便捷,讓人們的出行達到招之則來,揮之即去的便捷,這才是最終的終極目標,這樣的感覺就非常性感。

我們再來看B2B,其實B2B發展路徑,也同樣適用於以上的三級生態模型,而現階段,我們大量企業還處於第一層邏輯中。

第一級生態,就是產品生態,以交易為切入點,通過交易場景的各個環節,打通產業上下游,提供一系列服務,這是企業生存下來的必要條件。

第二級生態,利用大資料提供更優質的增值服務,倉儲、物流加工線上、線下的互聯共同。讓我們以平臺為核心的企業級,能夠互相打通。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歐冶的基礎設施做得非常不錯,那麼對於其他平臺來說,是不是可以直接沿用歐冶的基礎設施呢?這也是一種打通。

第三級生態,以電商服務平臺為核心的產業生態,聯合政府、銀行、鋼廠、終端使用者、物流供應商、包括資料服務商、倉儲服務商等等,協助助力社會資源智慧化、精准化的投放。這樣才是對於我們資源利用最大化的生態共贏圈。

這是我理解的平臺型產業經濟三級生態的模型,我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些都能得到一些驗證。最後,我想說服務型供應鏈協同平臺,賦能供應鏈企業,實現合作共贏,這是鋼銀電商一直追求的,讓大宗商品交易更便捷,更安全!

我的彙報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在前不久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這些改變被稱為“互聯網時代的四大發明”。這四大發明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什麼?就是從線下往線上的這種轉嫁,利用互聯網去打造一個平臺,從而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讓使用者產生了便利性,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感同身受。那麼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去考量,我該怎麼去介入,怎麼把我所從事的行業,跟他們做掛鉤,讓客戶更便利,讓我們的工作效率更高。

所謂的B2B,如果從貿易市場發展到平臺型的電子商務,可值得期待的點應該更多。單個的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為平臺經濟,這個平臺經濟所具備的功能包含資訊服務、電子交易、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等一體化綜合服務平臺,那麼這種平臺型的經濟體就可以打破一些邊界,也解決了物流,壞境,交易半徑等一系列問題。綜上所述,什麼行業適合做平臺?如果我們簡單粗暴一點來說,來看一下你所在的城市,哪一些是具有這種規模的交易市場,那麼可以考量得出,也許那就是發展B2B平臺的切入點。

當然最後我們還要考量一下,這個平臺的發展對整個行業有沒有促進作用?對整個社會有沒有促進作用?一個偉大的公司,它總是跟社會的發展趨勢相掛鉤,如果一家公司只是為了賺錢而賺錢,我相信它的生命是短暫的。所以,我大膽預測一下,有形的現貨交易市場,未來是都會被平臺經濟所替代。

好了,前面我們說了什麼行業適合做B2B,接下去我們說B2B的轉型經歷與未來預判。

從1.0到2.0——變的是服務內容,不變的是服務本質

我來自於上海鋼銀,我們以鋼銀電商為例,前面主持人說了,作為轉型來說不得不提的是鋼銀電商,但其實應該是上海鋼聯。上海鋼聯是2000年開始做資訊平臺,根植於這個行業、根植於這個垂直領域已經將近18年。從2008年開始,我們不斷嘗試做交易,在真正開始做鋼銀之初,上海鋼聯嘗試過四次交易,前面三次以失敗告終。截止到今天為止,我不敢說鋼銀成功了,但是目前來說,我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從2013年開始,當時我們認為風口已來,開始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大刀闊斧的做交易。

當時大家比較流行的說法是:B2B交易平臺的出現是對資訊平臺革命,是一種完全轉型,甚至是一種替代。我不怎麼認為,相反經過幾年的沉澱,我認為 1.0跟2.0沒有明顯的區分界限。或者2.0幹不掉1.0,1.0它有它存在的價值,它服務的本質根本沒有變,只是它服務的內容進行了轉變。

上海鋼聯的資訊資料板塊,就在前兩個禮拜,剛開了一年一度的年會,他們的年會是收費的,超過三千號人。而且是提前兩個禮拜截至報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規模,上海鋼聯也是有史以來,收費情況和利潤情況最好的一年。所以很多人說,你2.0的交易時代會把1.0的資訊時代幹掉,我覺得這個必須打一個問號,至少目前來說,我不認為這樣。

B2B2.0的交易時代對鋼銀來說,是從2013年開始,嘗試著經歷過很多模式,撮合也罷,自營也罷,最後,我們把平臺戰略定位為“平臺+服務”,並在此基礎上推出“融資+寄售服務”的商業模式,這一商業模式是使我們完全撇棄了所有要我自己承擔價格漲跌風險的模式。我們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平臺,我只給我們產業鏈上下游提供增值服務,我們把整個產業鏈裡面所有交易環節的場景進行拆分,把每一個環節拆分完以後,根據不同的交易場景,去匹配不同的交易產品。鋼銀從2013到2017年,我們目前提供了五大服務:資料資訊、支付結算、供應鏈、倉儲加工、物流配送,現在每個服務點都在良性運轉並協同發力。

鋼銀在經歷了前期的引流、燒錢,到2016年我們開始扭虧為盈小有盈利,2017年應該會有所突破,那麼對於2018年,我們還是滿懷信心的。對於B2B行業,不是不可做,而是我們從事的商業模式,是否可以說服自己,說服投資人。任何行業、任何公司,最後都逃不出商業本質。大家都說,不賺錢的公司,是耍流氓,對自己不負責任,當然對於投資人的不負責。對於創業過程中不能一開始就面面俱到,要捨棄的東西,我們還是要積極捨棄,這也是鋼銀發展過程當中,或者我們在反省自己的時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

產業經濟三級生態模型的搭建

最後,我想暢想一下平臺型產業經濟的發展路徑,在說這個之前,我還想說一說共用單車。之前聽過摩拜副總裁崔書峰聊過他們的產業邏輯。其實現階段,大家能看到的共用單車就是打造了一款適合大眾共同使用、解決了短程出行的產品——自行車。那麼他們的第二層邏輯是什麼?他們說因為我有大量的流量,因為前期的晶片植入,可以監測到使用者一些運行軌跡、提供一些輔助的出行規劃,甚至可以設計一些其他產品來監測人的健康狀況,更多的服務就這樣延伸出來。而第三層邏輯,就是跟政府或者社會有關,等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收集到足夠的資料進行匯總的時候,就可以給政府或者交通部門,提供一系列的解決方案。很明顯,最後的目的,他們不是單做一個共用單車,他們還希望跟汽車平臺或者行業老大等,可以達成一個共融的狀態,大家在自己的圈子裡面達成互聯。讓消費者達到真正的便捷,讓人們的出行達到招之則來,揮之即去的便捷,這才是最終的終極目標,這樣的感覺就非常性感。

我們再來看B2B,其實B2B發展路徑,也同樣適用於以上的三級生態模型,而現階段,我們大量企業還處於第一層邏輯中。

第一級生態,就是產品生態,以交易為切入點,通過交易場景的各個環節,打通產業上下游,提供一系列服務,這是企業生存下來的必要條件。

第二級生態,利用大資料提供更優質的增值服務,倉儲、物流加工線上、線下的互聯共同。讓我們以平臺為核心的企業級,能夠互相打通。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歐冶的基礎設施做得非常不錯,那麼對於其他平臺來說,是不是可以直接沿用歐冶的基礎設施呢?這也是一種打通。

第三級生態,以電商服務平臺為核心的產業生態,聯合政府、銀行、鋼廠、終端使用者、物流供應商、包括資料服務商、倉儲服務商等等,協助助力社會資源智慧化、精准化的投放。這樣才是對於我們資源利用最大化的生態共贏圈。

這是我理解的平臺型產業經濟三級生態的模型,我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些都能得到一些驗證。最後,我想說服務型供應鏈協同平臺,賦能供應鏈企業,實現合作共贏,這是鋼銀電商一直追求的,讓大宗商品交易更便捷,更安全!

我的彙報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