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第一任宰相李善長之死

李善長, 這個活躍在明初政壇上的超重量級人物, 有著惹人注目的多重身份:朱元璋的淮西老鄉;幫助朱元璋奪取天下的重要智囊和後勤補給官;明朝開國第一文臣, 第一任宰相;明太祖朱元璋的兒女親家。

這樣一個人, 如何從歷史中謝幕的呢?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在殘酷的所謂胡惟庸謀反案稍稍平息之後, 原本早已退休、77歲的李善長被人告發與胡案有關, “遂並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誅之……善長子祺與主徙江浦, 久之卒。 祺子芳、茂, 以公主恩得不坐”。 也就是說, 除了李善長本人, 他的妻、女、弟、侄四家有70餘人被株連至死,

唯一倖存的是他的兒子李祺。 李祺因為娶了朱元璋的女兒, 是駙馬, 總算被賜恩免死, 但也要和公主一起被發配。 李祺的兩個兒子(應該尚屬少年), 實際上也是朱元璋的外孫, 也因為沾公主的光, 才沒有受這個慘案的牽連。

朱元璋任太平興國翼大元帥, 以李善長為元帥府都事, 從克集慶(今江蘇南京)。 朱元璋任江南行中書省平章, 以其為參議, 軍機進退, 賞罰章程, 多由他裁決。 後樞密院改為大都督府, 善長兼領大都督府司馬, 升任行省參知政事。 二十七年, 朱元璋自立為吳王, 以李善長為右相國。 他嫻于辭令, 明習故事, 處理政務, 裁決如流, 將吏帖服, 居民安堵;調兵轉餉無乏, 恢復製錢, 榷淮鹽, 立茶法, 開鐵冶, 定魚稅,

國用益饒, 而民不困。 吳元年(1367), 論功被封為宣國公。 吳改官制, 尚左, 故李善長由右相國改稱左相國, 居百官之首。 曾與劉基等裁定律令。 作為“大總管”, 李善長被朱元璋稱為“在世蕭何”。 他在朱元璋最式微的時候投奔而來, 一直負責軍隊的糧餉供應, 成為前線將士風掃殘雲的“發動機”。 他是朱元璋登基典禮的“總導演”, 是朱元璋大封功成時的“首席公卿”, 是朱元璋的親家翁。

這樣一個曾經位極人臣, 而且還是皇親國戚的大人物, 怎麼會落到身死族滅的地步呢?

表面的起因似乎是因為胡惟庸的謀反案。 洪武十三年, 胡惟庸案發。 李善長雖與胡氏同鄉, 且李善長弟弟李存義的兒子娶的是胡惟庸的侄女, 具有姻親關係, 胡惟庸仕途得意, 又主要是靠李善長的引薦, 但在胡案初始階段, 李善長並未陷入其中。 禦史台缺長官, 退休的李善長還一度被“拉夫”, 暫時主持禦史台的事務。 讓人無法意料的是, 到了洪武十八年, “反臣”胡惟庸的腦袋早已“搬家”多年的時候, 突然有人跑出來, 揭發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父子“實為胡黨”。

這個時候, 聖恩雖仍如雨露, 說“免死吧”, 但對李善長來說顯然已危機四伏。 洪武二十三年, 已經77歲的李善長修房子, 向信國公湯和借士兵300人幹私活, 湯和沒同意還奏了一本。 該年四月, 李善長又為一個犯了罪的叫丁斌的親戚求情。 按照常理, 這在當時本來是一件並不大的事情, 可不知何故又鬧到了朱元璋那裡。 皇帝下令審訊, 而這個丁斌過去曾在李善長家服務, 很奇怪, 他沒有就事論事, 交待李丞相是怎樣為他請托免罪的, 卻直往心驚肉跳的事上扯, 即李善長家族與胡惟庸的瓜葛。 明太祖先逮捕了李存義父子, 拷訊之下, 總算拿到了最有“價值”的內容。 但最終, 他還是由於不慎, 招惹滅族之災,
全家70多口被滿門抄斬, 朱元璋只免了他女兒女婿, 也即公主附馬(李祺)。

按《明史》記載, 李存義父子是這樣供認的:胡惟庸想造反, 便使親家李存義去遊說李善長。 李善長起初大驚, 說這是滅九族的勾當啊。 不久胡惟庸又派李善長的老友去勸誘, 說事成之後當封其為王, 善長“不許, 然頗心動”。 後來胡惟庸親自出馬, 善長“猶不許”。 過了一段, 胡惟庸又讓李存義去勸說兄長, 李善長歎了一口氣說:“我老了, 等我死後, 你們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吧。 ”但僅此似乎還不足定案。 很快, 李善長家的幾個奴僕也紛紛告發李善長和胡惟庸的陰謀。 “大逆不道”的罪名終於成立, 有意思的是連老天也示意李善長該死了。 《明史》上說, 李善長剛剛被定罪的時候, 星相學家“言星變”,蔔了一卦,說上天示意要“移大臣”。須知,因天象的異變殺人,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傳統。唐末時,一個依附軍頭的權相,就是以這種理由來清除他不喜歡的20多位同僚的,結果“朝班為之一空”。現在李丞相既然也到了天厭之的份兒上,還有何說?皇帝當年親賜的那個可以免二死的鐵券,也成了一張廢紙……

星相學家“言星變”,蔔了一卦,說上天示意要“移大臣”。須知,因天象的異變殺人,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傳統。唐末時,一個依附軍頭的權相,就是以這種理由來清除他不喜歡的20多位同僚的,結果“朝班為之一空”。現在李丞相既然也到了天厭之的份兒上,還有何說?皇帝當年親賜的那個可以免二死的鐵券,也成了一張廢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