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稅會理念的差異——權責發生制VS收付實現制

產生原由:經濟業務的發生和貨幣的收付不是完全一致的, 即存在現金流動與經濟活動的分離

確認和記錄會計要素的標準

收付實現制:根據貨幣收付與否作為收入和費用確認和記錄的依據

權責發生制:以取得收款權利或付款責任作為記錄收入或費用的依據

流轉稅制:收付實現制

一般規定: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先開具發票的, 為開具發票的當天。

具體規定:採取直接收款方式銷售貨物, 不論貨物是否發出, 均為收到銷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憑據的當天

先開具發票的, 應當即時納稅, 這主要是由於增值稅專用發票是扣稅憑證, 在現行“以票抵稅”征管模式下, 如果允許上游企業開具發票而不確認銷項, 下游企業卻憑票進行抵扣, 增值稅鏈條就會斷絕。

先開發票的必須要即時繳納稅款, 保證了增值稅鏈條的完整。

所得稅制:權責發生制為主, 收付實現制為輔

所得稅的規定:企業銷售商品滿足下列條件的, 應確認收入的實現:

1.商品銷售合同已經簽訂, 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相關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2.企業對已售出的商品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繫的繼續管理權, 也沒有實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4.已發生或將發生的銷售方的成本能夠可靠地核算。

企業所得稅計算的基本規則:以權責發生制為主, 以收付實現制為輔。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條: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 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不論款項是否收付, 均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 均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該條例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可以按收付實現制原則扣除的專案

《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 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 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四條規定,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 准予扣除。 工資、薪金, 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員工的所有現金形式或者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 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 以及與員工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支出。

第三十五條規定, 企業依照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範圍和標準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准予扣除。 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 在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範圍和標準內, 准予扣除。

第三十六條規定, 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為特殊工種職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險費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業保險費, 可以扣除。

第四十一條規定, 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 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 准予扣除。


第四十六條規定, 企業參加財產保險, 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 准予扣除。

第四十七條規定, 企業根據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租入固定資產支付的租賃費, 按照以下方法扣除:

(一)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租賃費支出, 按照租賃期限均勻扣除;

(二)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租賃費支出, 按照規定構成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價值的部分應當提取折舊費用, 分期扣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