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星雲大師話輪回,世界上真的有鬼麼?

佛教相信, 除了已經解脫生死(如小乘的羅漢)或已經自主生死(如大乘的聖位菩薩)的聖者之外, 一切的眾生, 都不能不受輪回的限制。

所謂輪回, 實際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轉, 並不真的像輪子一般地回環。 輪回的範圍共有六大流類, 佛教稱為六道, 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羅(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獄道, 這都是由於五戒十善及十惡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惡, 殺父、殺母、殺羅漢、破壞僧團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 稱為五逆)而有的類別, 五戒十善分為上中下三品, 感生天、人、修羅的三道, 十惡五逆分為下中上三品,

感生傍生、鬼、地獄的三道。 作善業, 生於上三道, 作惡業, 生於下三道。

等到在每一個類別中的福報或者罪報都已經了盡, 那麼這一生死就結束了, 之後又是一次生死的輪回, 每個生靈就是這樣的存在於六道之中, 輪回往復, 生死來去, 就成為了輪回。

佛教主張, 眾生的生死範圍雖有六道, 眾生的善惡業因的造作, 則以人道為主, 所以, 唯有人道是造業並兼受報的雙重道, 其餘各道, 都只是受報的單重道, 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報, 無暇另造新業, 下三道只有感受苦報, 沒有分別善惡的能力, 唯有人道, 既能受苦受樂, 也能分別何善何惡。 佛教主張業力的造作薰習, 在於心識的感受, 如若無暇分辨或無能分辨, 縱然造業, 也不能成為業力的主因。 所以, 佛教特別重視人生善惡的行為責任。

正因為造作業力的主因是在人間, 所以上升下墮之後的眾生, 都還有下墮上升的機會, 不是一次上升永遠上升, 一次下墮永遠下墮。

佛教雖然承認鬼的存在, 但是佛教認為人死了之後卻不一定變成人見人怕的鬼。

人離開了這個世界, 他前往的地方, 不僅僅是地獄而已, 也許到天堂去享樂, 也許再降生為人, 縱然輪回為鬼, 也必須具備成為鬼的罪惡因果, 才會得到鬼道的報應。 每個人都不願意看到自己的親人、祖輩被當成惡鬼一樣可怖的存在, 鬼的存在也不一定會找人的麻煩, 甚至對人類產生危害。

一般人有一個錯誤的觀念, 以為人死了一定會變成鬼, 看到死人就覺得很恐懼, 生怕鬼魂會附上身來。 尤其做兒女的, 父母去世了, 總以祭鬼的儀式來悼拜、超度自己的父母, 問他為什麼如此?對方會振振有詞地回答說:因為我先人過亡就要做鬼, 墮到地獄去受苦, 因此要如此地祭拜他。 這種想法實在大為不孝, 為什麼不認為我們的祖先也許上生天國, 甚至往生極樂世界, 為什麼把自己敬重的祖先判刑入地獄去當餓鬼, 然後才來超薦他們呢?

二十五史的晉書裡, 記載一位元名叫阮瞻, 字千里的讀書人, 他雖然飽讀詩書, 但是堅持不相信有鬼的存在。 有一天夜裡,

一位文質彬彬的客人來拜訪他, 客人的口才很好, 辯說無礙。 兩人相談甚歡, 慢慢地就談到有沒有鬼存在這件事情上來, 阮千里一臉不信的神情說:“哼!我就是不相信有鬼的存在, 兄台怎麼也和一些村夫漁婦一般迷信?”

客人再三舉例說明, 婉轉地告訴阮千里要相信確實有鬼道眾生, 但是任憑客人如何巧說, 阮千里還是執著不信地說:“總之, 我沒有親眼看見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

這時客人終於變色說“古來多少聖賢都認為有鬼的存在,你竟然一再不能相信,我告訴你,我就是鬼!”

客人說完之後,突然轉身一變,變成面目猙獰的鬼,阮千里一看大驚失色,這一驚嚇就嚇出病來,不到一年就死了。大家聽了這段話,不知道相信不相信有鬼?各位可以測驗自己,假如在三更半夜的時候,突然有一位白衣秀士,或者是窈窕淑女來拜訪你,不知道各位是否有膽量和他談天說地?

但是,古人流傳下來一句話:仁者無敵,在慈悲之前,一切的邪惡力量將遁匿無形。我們都以為人怕鬼,其實應該是鬼怕人,而不是人怕鬼。事實上,鬼一看到人總是要離得遠遠地,避開到一旁。好比天上的鳥,地下的水族走獸,看到人類趕快逃得遠遠地。鬼在白天絕對不敢出來作怪,等到黑夜才出現,這就是鬼怕人的有力證明。明白了這個道理,各位以後縱然遇到了鬼,也就不必驚慌,其實鬼只不過是和我們業報不同的另一道眾生而已。

人間眾生的造作業因,是有善有惡的,是有輕有重的,人在一生之中,造有種種的業,或善或惡,或少或多,或輕或重。因此受報的機會,也有先後的差別了。

所以,人在一期生命的結束之後,朝向輪回的目標,有著三種可能的引力,第一是隨重:一生之中,善業比惡業的分量重,便先生善道,善道的天業比人業重,便先生天道;如果惡業比善業重,便先生于惡道,惡道的地獄業比傍生業重,便先生于地獄道,受完重業的果報,依次再受輕業的果報。第二是隨習:人在一生之中未作大善也未作大惡,但在生平有一種特殊強烈的習氣,命終之後,便隨著習氣的偏向而去投生他的處所,所以,修善學佛,主要是靠日常的努力。第三是隨念:這是在臨命終時的心念決定,臨終之時,如果心念惡劣,比如恐怖、焦慮、貪戀、嗔惱等等,那就很難不墮惡道的了,所以佛教主張人在臨死或新死之時,家屬不可哭,應該代他佈施修福,並且使他知道,同時宣說他一生所作的善業功德,使他心得安慰,使他看破放下,並且大家朗誦佛號,使他一心嚮往佛的功德及佛的淨土;若無重大的惡業,這種臨死的心念傾向,便可使亡者不致下墮,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應了諸佛菩薩的願力,往生佛國的淨土——這是佛教主張臨終助念佛號的主要原因。

做鬼既然有做鬼的原因,那麼在什麼情形之下才會墮落成鬼呢?鬼道眾生的因緣果報究竟如何呢?在佛教的業報差別經中,曾經提到眾生由於下面十業,將會墮入鬼道:

1.身作惡——身體做出殺生、偷盜、邪淫等惡業。

2.口作惡——口中造作妄語、惡口、兩舌、綺語等惡業。

3.意作惡——心裡充滿貪欲、嗔恚、愚癡等惡業。

4.慳貪——貪取妄執,不知結緣施捨。

5.妄求非分——不是自己份內的東西,而起覬覦非份之想。

6.諂曲嫉妒——諂媚邪曲,嫉妒別人比自己好,而起噁心。

7.起於邪見——遮無道德善惡,因果報應,邪知邪見。

8.愛著不舍——愛戀執著心重,不能喜舍放下。

9.因饑而死——饑餓而死,成為餓鬼。

10.枯竭而死——如草木一般乾枯而死。

民間的信仰,以為人死之後即是鬼,這在佛教的輪回觀中是不能成立的,因為鬼道只是六道輪回的一道,所以人死之後,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於鬼道。

這時客人終於變色說“古來多少聖賢都認為有鬼的存在,你竟然一再不能相信,我告訴你,我就是鬼!”

客人說完之後,突然轉身一變,變成面目猙獰的鬼,阮千里一看大驚失色,這一驚嚇就嚇出病來,不到一年就死了。大家聽了這段話,不知道相信不相信有鬼?各位可以測驗自己,假如在三更半夜的時候,突然有一位白衣秀士,或者是窈窕淑女來拜訪你,不知道各位是否有膽量和他談天說地?

但是,古人流傳下來一句話:仁者無敵,在慈悲之前,一切的邪惡力量將遁匿無形。我們都以為人怕鬼,其實應該是鬼怕人,而不是人怕鬼。事實上,鬼一看到人總是要離得遠遠地,避開到一旁。好比天上的鳥,地下的水族走獸,看到人類趕快逃得遠遠地。鬼在白天絕對不敢出來作怪,等到黑夜才出現,這就是鬼怕人的有力證明。明白了這個道理,各位以後縱然遇到了鬼,也就不必驚慌,其實鬼只不過是和我們業報不同的另一道眾生而已。

人間眾生的造作業因,是有善有惡的,是有輕有重的,人在一生之中,造有種種的業,或善或惡,或少或多,或輕或重。因此受報的機會,也有先後的差別了。

所以,人在一期生命的結束之後,朝向輪回的目標,有著三種可能的引力,第一是隨重:一生之中,善業比惡業的分量重,便先生善道,善道的天業比人業重,便先生天道;如果惡業比善業重,便先生于惡道,惡道的地獄業比傍生業重,便先生于地獄道,受完重業的果報,依次再受輕業的果報。第二是隨習:人在一生之中未作大善也未作大惡,但在生平有一種特殊強烈的習氣,命終之後,便隨著習氣的偏向而去投生他的處所,所以,修善學佛,主要是靠日常的努力。第三是隨念:這是在臨命終時的心念決定,臨終之時,如果心念惡劣,比如恐怖、焦慮、貪戀、嗔惱等等,那就很難不墮惡道的了,所以佛教主張人在臨死或新死之時,家屬不可哭,應該代他佈施修福,並且使他知道,同時宣說他一生所作的善業功德,使他心得安慰,使他看破放下,並且大家朗誦佛號,使他一心嚮往佛的功德及佛的淨土;若無重大的惡業,這種臨死的心念傾向,便可使亡者不致下墮,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應了諸佛菩薩的願力,往生佛國的淨土——這是佛教主張臨終助念佛號的主要原因。

做鬼既然有做鬼的原因,那麼在什麼情形之下才會墮落成鬼呢?鬼道眾生的因緣果報究竟如何呢?在佛教的業報差別經中,曾經提到眾生由於下面十業,將會墮入鬼道:

1.身作惡——身體做出殺生、偷盜、邪淫等惡業。

2.口作惡——口中造作妄語、惡口、兩舌、綺語等惡業。

3.意作惡——心裡充滿貪欲、嗔恚、愚癡等惡業。

4.慳貪——貪取妄執,不知結緣施捨。

5.妄求非分——不是自己份內的東西,而起覬覦非份之想。

6.諂曲嫉妒——諂媚邪曲,嫉妒別人比自己好,而起噁心。

7.起於邪見——遮無道德善惡,因果報應,邪知邪見。

8.愛著不舍——愛戀執著心重,不能喜舍放下。

9.因饑而死——饑餓而死,成為餓鬼。

10.枯竭而死——如草木一般乾枯而死。

民間的信仰,以為人死之後即是鬼,這在佛教的輪回觀中是不能成立的,因為鬼道只是六道輪回的一道,所以人死之後,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於鬼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