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2017電影:中國的“新主流大片”正在形成

本報和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文化研究室聯合推選2017年度10部優秀國產電影:《十八洞村》《血戰湘江》《戰狼2》《嘉年華》《不是問題的問題》《繡春刀2》《閃光少女》《二十二》《岡仁波齊》《大護法》(排名不分先後)。

2017年中國電影依然有著較高的關注度, 除了票房、銀幕數的增加, 電影品質是觀眾最看重的評價標準。 兩年前相關部門對中國電影提出了提升品質的攻堅任務, 2017已見成效, 無論是弘揚核心價值觀的主流電影、小成本的藝術電影, 還是記錄電影、動畫電影, 包括商業電影, 已形成了多類型題材電影生態的全面發展。 但也同時看到, 在年度國產電影970部這一不小的產量中, 優秀電影的占比還是太少, 院線對電影的排片還存在著不科學的主觀意識, 差異化影院的建設亟待加速。 2018提升國產電影品質仍是重中之重, 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 中國電影任重道遠。

2017電影回顧特邀請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文化研究室主任左衡、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史學研究室副主任李鎮, 共同回顧, 以褒揚好電影引領電影創作, 激勵電影人的信心。

以“品質促進”為重心實現突破和創新

高小立:請二位對2017年國產電影做個總體評價。

左 衡:2017年國產電影的表現可謂起伏跌宕。 先是元旦檔期低落, 張藝謀的《長城》儘管成為了票房最高的合拍片, 但也飽受質疑。 繼而是春節檔猛衝到紀錄新高, “春影”成為繼央視“春晚”後新的文化民俗。 接下來從春季一直到入夏, 國產影片再次遇冷, 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多部影片表現都不盡如人意, 其中不乏品質口碑都不錯、但就是無法引發觀影熱情的作品。 正當大家擔心今年國產電影將要失去觀眾的時候,

一部《戰狼2》異軍突起, 不但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紀錄的遙遙領先者, 更一路殺進長期由好萊塢大片包攬的全球票房百名排行, 再一次顯現了中國電影(包括影片和市場)的巨大潛能。 它也再次帶動了觀眾的觀影熱情。 後來的幾個主要檔期如國慶檔和元旦賀歲檔, 觀眾對國產電影的關注和認可還是非常明顯。 從製作創作角度來看, 正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所宣導的, 這一年國產影片把重心放在了“品質促進”上, 努力從類型定位、現實反映、敘事功能、製作格局等各個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 當然, 文化和藝術的品質提升是個積累、孵化、發育的過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2017年這種意識和動向值得欣慰。

李 鎮:2017年, 中國電影年產量970部, 總票房559.11億, 銀幕總數達到50776塊, 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3月1日《電影產業促進法》的正式施行, 對整個電影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有重要的保駕護航作用。 這一年的國產電影亮點頗多。 一、電影創作熱情高漲, 佳作多過往年。 有51部國產電影票房過億, 更有《戰狼2》等超級爆款電影為今後做好國產電影樹立了更多信心。 二、國產電影的市場日趨成熟, 影院觀眾人數不斷增加, 細分市場逐漸形成。 青春片、魔幻片、戰爭片、喜劇片等傳統商業類型牢固地抓住了主流市場的觀眾, 以往不被看好的紀錄片、少數民族電影也有不俗的成績。 《二十二》拓展了紀錄片市場潛力;《芳華》不但引發了社會的熱議,

也把很久沒有看電影的老年觀眾拉回了電影院。 三、主流電影被注入了更多的藝術性和人文精神, 這從《十八洞村》《戰狼2》《空天獵》《龍之戰》等作品中可以看到, 觀眾的直觀感受是主流電影越來越好看了。 四、在商業成功的同時, 國產藝術電影更為理性, 探索著生存的路徑, 有的作品已取得了出乎意料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五、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通過與金磚國家、“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溝通, 電影走出去得到了更多的機會。

高小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電影更加注重藝術表達, 有哪些作品成為年度亮點?

李 鎮:主流電影比以往更多了藝術追求和人性溫度。 這些影片立足現實, 講述中國人的故事, 無論是《十八洞村》《南哥》對於農村精准扶貧的詩意呈現,還是《紅海行動》裡國家、軍隊對國人生命的誓死捍衛,或者是《塔克拉瑪幹的鼓聲》裡對平凡的孩子夢想的呵護,再或者是《守邊人》裡對固執而可愛的老軍人精神世界的禮贊,都講述了中國“人”與“國”之間具體的、互為依存的關係。這些故事都有現實原型,所以故事可信,人物豐滿。我們的電影人現在越來越會在平凡中發現美,他們知道如何通過對生活的提煉來吸引觀眾,這種趨勢非常值得讚賞。新一批主流電影善於理解個體的需求,而不僅僅去表現他公共的一面。比如《紅海行動》珍惜平凡的生命,比如《十八洞村》肯定了每個村民對美、對愛、對家庭、對美好富裕生活的渴望,比如《塔克拉瑪幹的鼓聲》對一個普通人的夢想的尊重,比如《守邊人》對無私者的精神崇拜和對不同人生選擇的真切理解,比如《侗族大歌》對愛的堅守。主流電影越來越注重敘事和藝術形式的重要性,尤其是《十八洞村》就很有詩意,而且整部影片對“調性”的控制相當有技巧,總結起來就是:溫和卻不回避矛盾衝突,樸素但又不失唯美和詩意,隱忍卻又充滿樂觀精神,具有歷史感同時融合了時代感。

中國的“新主流大片”正在形成

高小立:2017年是建軍90周年,軍事題材不負眾望,年度成績最突出。請為年度軍事題材電影做個梳理。

左 衡:首先是觀念的突破。《戰狼2》裡中國超級英雄“走出去”,《建軍大業》大量啟用青春偶像,《血戰湘江》直面我軍歷史上的壯烈與慘烈的過往,高揚了英雄主義。這些都超越了傳統軍事影片的題材、主題和藝術範式。其次是藝術水準的提升。作為特定的類型,軍事題材影片高度依賴技術手段、同時格外需要傳遞正面的、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和歷史觀,這兩點幾部戰爭片都有較好的自覺意識,都追求更加有現代感的視聽效果,也很在意影片主題的鮮明。當然具體的處理方案是否合理還需要總結。再次是傳播效果帶來的全新啟發。《戰狼2》的巨大成功,《血戰湘江》的高口碑,讓我們意識到,中國的“新主流大片”正在形成,這包括了製作規模、內容主題、審美情趣、情感認同等各個方面。從世界範圍看,除好萊塢之外,目前只有中國才具備出現這種主流大片的可能,這意味著建立一個有別於好萊塢的也有別于西方電影文化的新電影文化和電影產業系統是完全可能的。

高小立:2017年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藝術電影、紀錄電影表現不俗,李鎮有何評點?

李 鎮:少數民族電影更具有人類學價值,具體來說,這些電影已經學會了從內部去理解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歷史傳統、宗教信仰和傳說,而不是簡單地去呈現景觀。紀錄片在今年有很多佳作,《二十二》《生門》《重返狼群》等等。題材嚴肅、宣傳低調的紀錄片《二十二》在暑期檔激烈的競爭中拿到1.7億的票房,創造了紀錄,投資回報率超過了《戰狼2》,這部低成本電影給所有紀錄片人極大的鼓舞。藝術影片不是一種類型和片種,而是指那些不以商業回報為終極目的的作品,剛才提到的少數民族電影和紀錄片,多數也可以歸類到這個範疇,比如張揚的《岡仁波齊》和《皮繩上的魂》,這兩部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都很有藝術追求。今天的電影人更加理性地看待藝術電影,藝術電影的成功者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兼具商業性和藝術性的作品,比如《芳華》;另一類是更加純粹的藝術電影,不再糾結於商業上的考慮,比如《不是問題的問題》《村戲》《老獸》等等。

充分發揮市場的自我調節機制

高小立:藝術院線聯盟已經成立兩年了,未來如何讓更多的觀眾瞭解藝術院線、走進藝術影院?

左 衡:這個難題的解答或許來自產業結構的三個層面。從上游或者說供給側來講,如何保證進入藝術院線的影片不辜負“藝術電影”的標籤,確實能在世界觀、價值觀、藝術觀、電影思維、創作能力等各方面都引領電影藝術的先鋒,能夠明顯提升觀眾的觀影感受,刺激觀眾的電影體驗,從而與主流商業片區分開來。從仲介層來講,目前的發行宣傳還沒有更好的、更貼近藝術電影專案運作的模式,一是宣傳無力,大眾對其懵然無知;二是傳播定位有誤,要麼與主流商業電影的宣發完全沒有區別,要麼刻意與主流商業電影徹底對立,這都不利於大眾對藝術電影形成認知度和好感度。從下游或者說需求側來講,一方面,已有的藝術電影觀眾群落還沒有被完全啟動,另一方面中國電影文化發育也還沒有達到從“大眾”向“分眾”過渡的分界點。顯然,這三個層面需要共同推進,2017年也呈現出了明顯的加速趨勢。

高小立:上個年度也有一些電影叫好不叫座,比如《不成問題的問題》《閃光少女》,表層和深層的原因是什麼?

李 鎮: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很複雜,比如有些原因來自目標市場和創作思路的錯位,從題材看,《閃光少女》應該針對的是“90後”以及“00後”的學生群體,影片對於校園文化和青年亞文化看似採取了高度理解和認同的態度,業內一部分人士也對影片評價不低,但是影片的好評並未得到表現主體和目標觀眾的認可。此外,導致“叫好不叫座”的重要原因是影院排片太少,很多影片在圈內人看過之後確實好評不斷,但是這類影片多數是小成本電影,在宣發上的經費十分有限,再加上影片的題材、類型、主創陣容等原因,影院的排片嚴重不足,導致了低票房。這暴露了我們電影行業中的一個瓶頸問題。當然,影院的排片也是基於市場的判斷,因為多數藝術影片不是針對最廣泛的人群,而是針對一部分目標觀眾,這裡面有個市場細分的問題。如果宣傳沒有達到針對的細分市場受眾,不叫座幾乎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對於藝術電影,像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國產電影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的運作方式就針對了目標人群,是比較適合的。

高小立:2017年度電影產量達到970部,但我們在院線能看到的電影不到一半,這麼一大批不給排片進不了院線的電影的出口在哪裡?左衡對中國電影市場的健康發展有何建言?

左 衡:這個數字其實也是中國電影產業所必須的,因為只有基數足夠大,金字塔尖才能出現。現在要思考的是如何升高塔基的水準,提升產業出精品、創經典的效率。目前,主要還是要充分發揮市場的自我調節機制,從源頭減少無意義的資源浪費,同時要啟動電影行業自我監督功能,由行業自身來過濾掉不良立項。已有的此類產品中,品質較優者電視、網路可以消化一部分,其餘的恐怕就只能由出品公司自行留存或無償傳送到互聯網上以求傳播度。從長遠看,電影產品的形態進一步多樣化,品質標準門檻提高,差異化影院加速建立,市場和觀眾才可能以細分的方式保證每一部優秀,至少合格的作品得到相應受眾的接受。

期待新時代中國電影有新“質”

高小立: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情況怎麼樣?

李 鎮:中國電影走出去可以分為幾個部分。首先是國產電影海外市場的開拓;第二是與海外製片機構合作拍片;第三是其他形式的中國電影文化的海外傳播工作。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策劃指導,華人影業執行搭建的國產電影全球發行平臺“中國電影 普天同映”已累計在海外超過100個城市上映華語電影,截至2017年11月21日,其主導發行的《戰狼2》海外總票房(不含北美)累計達到485萬美元,在多地市場成為華語電影票房冠軍。中國目前在北美、歐洲、東南亞、日韓、澳洲、非洲等地區佈局了院線和宣發管道,近期發行的電影包括《盜墓筆記》《陸垚知馬俐》《一句頂一萬句》《28歲未成年》《情聖》《非凡任務》《拆彈專家》《悟空傳》《羞羞的鐵拳》等,即將發行的影片包括《引爆者》《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奇門遁甲》等,並有20餘部影片正在商談中。合拍電影便於海外傳播,也是電影走出去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國已經與加拿大、義大利、澳大利亞、法國、英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電影合拍協定。合拍片不僅可以不受分賬大片的配額限制和享受國產電影的分賬比例,同時還有機會從雙方政府獲得包括稅收減免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扶持;而且與以往和香港地區、美國合拍的相對單一的模式不同,我國的合拍片類型還將進一步多樣化,金磚國家合作拍攝影片由2016年習近平主席在金磚領導人果阿會晤上首倡,得到各國領導人一致贊同。中方邀請並聯合其他四國知名導演以“時間去哪兒了”為主題,分別拍攝五個短片,最後整合為一部118分鐘的故事長片。2017年9月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習近平主席與其他四國領導人在金磚國家文化節開幕式暨文化圖片展上共同觀看金磚國家首部合拍影片《時間去哪兒了》的片花。“一帶一路”也為影視文化交流合作開拓了新思路。在福州舉行的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期間,來自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19位電影人代表與中方電影人代表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及《絲綢之路及沿線國家電影產業交易平臺聯盟聲明》。總投資達23億的19部中外合拍電影于絲路國際電影節簽約。此外,諸如中國電影資料館等機構積極推動中國經典電影的海外影展工作,每年在海外舉辦各種形式和主題的中國電影回顧展、講座或電影文化交流活動,擴展了中國電影走出去的廣度和深度。

高小立:對2018中國電影有什麼期待?

左 衡:2018賀歲檔仍然由幾位觀眾熟知的電影創作者領銜,這也顯現出中國電影人才梯隊建設的不足,因此第一個希望就是這種局面在新一年裡有所改觀,中國電影的新生力量能夠更好地發力,成為對於市場和文化的絕對主力。第二個希望是品質繼續提高,出現屬於新時代中國電影的新的“質”,這包括選材更貼近現實和時代,主題更有深度和溫度,技術出現更高精尖的標準,藝術創作更加富有原創精神和先鋒意識,以此為中國的新電影形態和模式奠定堅實基礎。第三個希望是在電影美學和理論上都能有所突破,以中國創造帶動一股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風潮,在全球化不斷深入的當今,建構起既可以區別于其他文化、又足以與之對話互通的電影美學體系。

無論是《十八洞村》《南哥》對於農村精准扶貧的詩意呈現,還是《紅海行動》裡國家、軍隊對國人生命的誓死捍衛,或者是《塔克拉瑪幹的鼓聲》裡對平凡的孩子夢想的呵護,再或者是《守邊人》裡對固執而可愛的老軍人精神世界的禮贊,都講述了中國“人”與“國”之間具體的、互為依存的關係。這些故事都有現實原型,所以故事可信,人物豐滿。我們的電影人現在越來越會在平凡中發現美,他們知道如何通過對生活的提煉來吸引觀眾,這種趨勢非常值得讚賞。新一批主流電影善於理解個體的需求,而不僅僅去表現他公共的一面。比如《紅海行動》珍惜平凡的生命,比如《十八洞村》肯定了每個村民對美、對愛、對家庭、對美好富裕生活的渴望,比如《塔克拉瑪幹的鼓聲》對一個普通人的夢想的尊重,比如《守邊人》對無私者的精神崇拜和對不同人生選擇的真切理解,比如《侗族大歌》對愛的堅守。主流電影越來越注重敘事和藝術形式的重要性,尤其是《十八洞村》就很有詩意,而且整部影片對“調性”的控制相當有技巧,總結起來就是:溫和卻不回避矛盾衝突,樸素但又不失唯美和詩意,隱忍卻又充滿樂觀精神,具有歷史感同時融合了時代感。

中國的“新主流大片”正在形成

高小立:2017年是建軍90周年,軍事題材不負眾望,年度成績最突出。請為年度軍事題材電影做個梳理。

左 衡:首先是觀念的突破。《戰狼2》裡中國超級英雄“走出去”,《建軍大業》大量啟用青春偶像,《血戰湘江》直面我軍歷史上的壯烈與慘烈的過往,高揚了英雄主義。這些都超越了傳統軍事影片的題材、主題和藝術範式。其次是藝術水準的提升。作為特定的類型,軍事題材影片高度依賴技術手段、同時格外需要傳遞正面的、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和歷史觀,這兩點幾部戰爭片都有較好的自覺意識,都追求更加有現代感的視聽效果,也很在意影片主題的鮮明。當然具體的處理方案是否合理還需要總結。再次是傳播效果帶來的全新啟發。《戰狼2》的巨大成功,《血戰湘江》的高口碑,讓我們意識到,中國的“新主流大片”正在形成,這包括了製作規模、內容主題、審美情趣、情感認同等各個方面。從世界範圍看,除好萊塢之外,目前只有中國才具備出現這種主流大片的可能,這意味著建立一個有別於好萊塢的也有別于西方電影文化的新電影文化和電影產業系統是完全可能的。

高小立:2017年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藝術電影、紀錄電影表現不俗,李鎮有何評點?

李 鎮:少數民族電影更具有人類學價值,具體來說,這些電影已經學會了從內部去理解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歷史傳統、宗教信仰和傳說,而不是簡單地去呈現景觀。紀錄片在今年有很多佳作,《二十二》《生門》《重返狼群》等等。題材嚴肅、宣傳低調的紀錄片《二十二》在暑期檔激烈的競爭中拿到1.7億的票房,創造了紀錄,投資回報率超過了《戰狼2》,這部低成本電影給所有紀錄片人極大的鼓舞。藝術影片不是一種類型和片種,而是指那些不以商業回報為終極目的的作品,剛才提到的少數民族電影和紀錄片,多數也可以歸類到這個範疇,比如張揚的《岡仁波齊》和《皮繩上的魂》,這兩部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都很有藝術追求。今天的電影人更加理性地看待藝術電影,藝術電影的成功者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兼具商業性和藝術性的作品,比如《芳華》;另一類是更加純粹的藝術電影,不再糾結於商業上的考慮,比如《不是問題的問題》《村戲》《老獸》等等。

充分發揮市場的自我調節機制

高小立:藝術院線聯盟已經成立兩年了,未來如何讓更多的觀眾瞭解藝術院線、走進藝術影院?

左 衡:這個難題的解答或許來自產業結構的三個層面。從上游或者說供給側來講,如何保證進入藝術院線的影片不辜負“藝術電影”的標籤,確實能在世界觀、價值觀、藝術觀、電影思維、創作能力等各方面都引領電影藝術的先鋒,能夠明顯提升觀眾的觀影感受,刺激觀眾的電影體驗,從而與主流商業片區分開來。從仲介層來講,目前的發行宣傳還沒有更好的、更貼近藝術電影專案運作的模式,一是宣傳無力,大眾對其懵然無知;二是傳播定位有誤,要麼與主流商業電影的宣發完全沒有區別,要麼刻意與主流商業電影徹底對立,這都不利於大眾對藝術電影形成認知度和好感度。從下游或者說需求側來講,一方面,已有的藝術電影觀眾群落還沒有被完全啟動,另一方面中國電影文化發育也還沒有達到從“大眾”向“分眾”過渡的分界點。顯然,這三個層面需要共同推進,2017年也呈現出了明顯的加速趨勢。

高小立:上個年度也有一些電影叫好不叫座,比如《不成問題的問題》《閃光少女》,表層和深層的原因是什麼?

李 鎮: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很複雜,比如有些原因來自目標市場和創作思路的錯位,從題材看,《閃光少女》應該針對的是“90後”以及“00後”的學生群體,影片對於校園文化和青年亞文化看似採取了高度理解和認同的態度,業內一部分人士也對影片評價不低,但是影片的好評並未得到表現主體和目標觀眾的認可。此外,導致“叫好不叫座”的重要原因是影院排片太少,很多影片在圈內人看過之後確實好評不斷,但是這類影片多數是小成本電影,在宣發上的經費十分有限,再加上影片的題材、類型、主創陣容等原因,影院的排片嚴重不足,導致了低票房。這暴露了我們電影行業中的一個瓶頸問題。當然,影院的排片也是基於市場的判斷,因為多數藝術影片不是針對最廣泛的人群,而是針對一部分目標觀眾,這裡面有個市場細分的問題。如果宣傳沒有達到針對的細分市場受眾,不叫座幾乎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對於藝術電影,像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國產電影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的運作方式就針對了目標人群,是比較適合的。

高小立:2017年度電影產量達到970部,但我們在院線能看到的電影不到一半,這麼一大批不給排片進不了院線的電影的出口在哪裡?左衡對中國電影市場的健康發展有何建言?

左 衡:這個數字其實也是中國電影產業所必須的,因為只有基數足夠大,金字塔尖才能出現。現在要思考的是如何升高塔基的水準,提升產業出精品、創經典的效率。目前,主要還是要充分發揮市場的自我調節機制,從源頭減少無意義的資源浪費,同時要啟動電影行業自我監督功能,由行業自身來過濾掉不良立項。已有的此類產品中,品質較優者電視、網路可以消化一部分,其餘的恐怕就只能由出品公司自行留存或無償傳送到互聯網上以求傳播度。從長遠看,電影產品的形態進一步多樣化,品質標準門檻提高,差異化影院加速建立,市場和觀眾才可能以細分的方式保證每一部優秀,至少合格的作品得到相應受眾的接受。

期待新時代中國電影有新“質”

高小立: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情況怎麼樣?

李 鎮:中國電影走出去可以分為幾個部分。首先是國產電影海外市場的開拓;第二是與海外製片機構合作拍片;第三是其他形式的中國電影文化的海外傳播工作。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策劃指導,華人影業執行搭建的國產電影全球發行平臺“中國電影 普天同映”已累計在海外超過100個城市上映華語電影,截至2017年11月21日,其主導發行的《戰狼2》海外總票房(不含北美)累計達到485萬美元,在多地市場成為華語電影票房冠軍。中國目前在北美、歐洲、東南亞、日韓、澳洲、非洲等地區佈局了院線和宣發管道,近期發行的電影包括《盜墓筆記》《陸垚知馬俐》《一句頂一萬句》《28歲未成年》《情聖》《非凡任務》《拆彈專家》《悟空傳》《羞羞的鐵拳》等,即將發行的影片包括《引爆者》《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奇門遁甲》等,並有20餘部影片正在商談中。合拍電影便於海外傳播,也是電影走出去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國已經與加拿大、義大利、澳大利亞、法國、英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電影合拍協定。合拍片不僅可以不受分賬大片的配額限制和享受國產電影的分賬比例,同時還有機會從雙方政府獲得包括稅收減免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扶持;而且與以往和香港地區、美國合拍的相對單一的模式不同,我國的合拍片類型還將進一步多樣化,金磚國家合作拍攝影片由2016年習近平主席在金磚領導人果阿會晤上首倡,得到各國領導人一致贊同。中方邀請並聯合其他四國知名導演以“時間去哪兒了”為主題,分別拍攝五個短片,最後整合為一部118分鐘的故事長片。2017年9月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習近平主席與其他四國領導人在金磚國家文化節開幕式暨文化圖片展上共同觀看金磚國家首部合拍影片《時間去哪兒了》的片花。“一帶一路”也為影視文化交流合作開拓了新思路。在福州舉行的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期間,來自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19位電影人代表與中方電影人代表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及《絲綢之路及沿線國家電影產業交易平臺聯盟聲明》。總投資達23億的19部中外合拍電影于絲路國際電影節簽約。此外,諸如中國電影資料館等機構積極推動中國經典電影的海外影展工作,每年在海外舉辦各種形式和主題的中國電影回顧展、講座或電影文化交流活動,擴展了中國電影走出去的廣度和深度。

高小立:對2018中國電影有什麼期待?

左 衡:2018賀歲檔仍然由幾位觀眾熟知的電影創作者領銜,這也顯現出中國電影人才梯隊建設的不足,因此第一個希望就是這種局面在新一年裡有所改觀,中國電影的新生力量能夠更好地發力,成為對於市場和文化的絕對主力。第二個希望是品質繼續提高,出現屬於新時代中國電影的新的“質”,這包括選材更貼近現實和時代,主題更有深度和溫度,技術出現更高精尖的標準,藝術創作更加富有原創精神和先鋒意識,以此為中國的新電影形態和模式奠定堅實基礎。第三個希望是在電影美學和理論上都能有所突破,以中國創造帶動一股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風潮,在全球化不斷深入的當今,建構起既可以區別于其他文化、又足以與之對話互通的電影美學體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