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稀疏平常事物 盡顯生活趣味 譚滌非師生作品公益展12日開展

譚滌非

1月12日起, 國家一級美術師、貴州當代花鳥畫大家譚滌非先生及其弟子的花鳥作品公益展將在新天花卉大世界內的新天藝苑藝術空間展出,

從菜園子裡的蘿蔔芋頭到山水之間的松柏, 從林間的飛鳥到溫順的家貓, 從貼近生活的田間果蔬到意境深邃的“澗底青松不染塵”……已過耄耋的譚滌非老先生, 畫筆下的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田園景致、農家寨子, 無不透露出濃郁的生活趣味, 他借景借物, 在幾尺畫紙之外, 道出一種恬淡人生、淡泊致遠的處世哲學。

譚滌非作品

據介紹, 此次公益展將展出譚滌非先生的30余幅精品及其弟子的上百幅寫生作品。 之所以稱為公益展, 是在展談及此次展覽, 譚滌非先生說, 這是自己與新天花卉大世界的緣分, 在舉辦此次公益展覽前, 已經受邀就在這裡多次舉辦關於中國書畫創作、欣賞的公益課, 前來聽課的有七八十歲的老人, 也有剛剛拿起畫筆的孩子, 他們的熱情感染了譚滌非先生, 也讓譚老感到中國書畫藝術普及教育的重要性。

譚滌非作品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這話的意思是說,藝術創作來源於對大自然的師法。 ”譚滌非老先生說,他的繪畫都來自生活,從學習繪畫開始至今,寫生不下萬幅,白菜、芋頭、茶杯、水壺,這些看似簡單平常的物件,是他繪畫作品中的“常客”,這些東西裡面被賦予了“雅”的氣象,很有意境。 就是這些平常之物,成為了人們感知藝術家內心世界的引線。

譚滌非作品

“從藝者, 要有閱歷才有長進。 作畫也不是一氣呵成, 要經常思考, 過程漫長。 一個畫家, 信手拈來地畫叫繪畫, 冥思苦想之後執筆才是創作。 每到創作時, 我都要先打好草稿, 畫了一遍掛到牆上看, 自我推敲, 不妥之處重畫。 繪畫中有‘九朽一罷’之說, 意思是說多次修改,

最後才能定稿。 ”譚老認為, 想成才者必先吃苦, 他身體力行, 日日錘煉, 不斷超越自己。

中國畫的創作, 往往容易給人留下“程式化”的印象, 但一向嚴謹對待藝術創作的譚滌非先生, 從來都不願重複自己, 因此, 在此次公益展中, 我們將看到他近年來的一些創作變化和審美情趣的變化。 對這位耄耋之年早已功成名就的老藝術家而言, 參與這樣的藝術公益活動, 更多是在盡一份社會責任。 我們衷心希望, 譚滌非老師的藝術精神能得到更多學生的傳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