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細品周易繫辭傳》連載(18):多角看世界

《細品周易繫辭傳》連載, 第九回, 成在德行

文/本部落成員 臧海

原文:

子曰:“書不盡言, 言不盡意。 然則聖人之意, 其不可見乎?”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

設卦以盡情偽, 繫辭焉以盡其言, 變而通之以盡利, 鼓之舞之以盡神。 ”

細品解讀:

前邊把“聖人立象以盡意, 設卦以盡情偽, 繫辭焉以盡其言, 變而通之以盡利, 鼓之舞之以盡神”中的各句都分別進行了領會。 那麼, 總的看本段, 您道它講的究竟是啥意思?

顯然, 這意思就是, 不說“言不盡意”, 不說言語不能將所有意思統統都表達出來嗎?正是為此, 古代聖人首先便確立出了爻、卦象, 以此去盡可能全面地將他們的見解充分表達出來;其次還設計出了些卦, 以此去詳盡表達真與假, 去詳盡表達那些是心裡要真正表達的, 那些不是心裡要真正表達的;再其次又給每卦系上了些《卦辭》、《爻辭》, 以此去盡可能詳細地記錄以往聖人所想說的些話;另外還非常注重通過卦、爻所效法的天地變化而通達來盡力告訴人們,

怎樣才會一路亨通不已地從不利之處到達有利之境;末了又通過舞動思想這些形而上的東東去指揮鼓搗蓍草那些形而下的東西, 以此去盡顯蓍草的無比神奇, 從而把卦給搗鼓出來, 進而全然朗顯聖人對天地及天地間萬般事物的認識。

想想吧, 由聖人確立的“象”, 設計的“卦”, 所系的“辭”, 效法天地的“變”, 搗鼓出的筮卦之“筮”等東東, 我們這不就完全可以深入參悟出聖人要說的那些意思來了嗎?

看起來, 儘管世界及其萬般事物非常複雜, 儘管書不能將所有要講的言語全都寫出來, 而寫出來的言語又都如同開頭說的弟子所悟得杯子一樣,

不能將所有意思統統都表達出來, 但是, 只要能參照著《易》裡的“象”、“卦”、“辭”、“變”、“筮”等這些東東去悉心參悟, 到頭來, 您放心, 聖人的意思您還是會曉得, 《易》經您還是會明白, 天下之大道您還是會懂得。

由此, 您便該曉得為啥有人眼望著識字也不少, 可一看起《易》來就頭大, 就高低看不出門道來了。 那是咋了?原來, 《易》得由“象”、“卦”、“辭”、“變”、“筮”等這些向度綜合起來去參悟, 才能悟出個豆豆來。 若光曉得言語, 光能看透點“辭”, 其它的“象”、“卦”、“變”、“筮”等全知不道, 還想看懂《易》?簡直便是沒有門的事。

細思量, 不難見出, 作《易》的聖人面對如此一個極其複雜的客觀世界, 他們是從“象”、“數”、“理”、“占”等角度去觀察理解, 又是從以上各方面向人們來表明他們對世界及萬般事物之感悟的。

本處講的“立象以盡意”中的卦、爻象, 即為“象”;“繫辭焉以盡其言”的“辭”, 即是用言語說的“理”;“鼓之舞之以盡神”的筮卦之“筮”;即為“占”, 而那“數”呀, 它則存在於象、理、占當中, 也存在於卦裡, 還存在於變通之中。

所以, 有人說《易》由“象”、“數”、“理”、“占”四個東東構成, 是從“象”、“數”、“理”、“占”四個角度, 用“象”、“數”、“理”、“占”四塊模組, 來全面、周細而科學地顯示宇宙各種客觀存在之本來面目的。 您看我們的先人, 這是何等聰明。

可您瞧瞧咱現代人看世界, 能做到古人的精細嗎?都自我感覺極好, 實質上, 卻很少有人能做得到。 君不見, 年輕人找物件, 大都單眼瞅瞅“象”, 瞧瞧相貌便定下了。 哪還有去量量長短, 稱稱斤兩, 查查內心是否守道理的?即便有個稍周細點的,

實在也是麟角鳳毛。 再看企業老闆搞企業, 有的重“象”忘了“數”, 有的重“數”忘了“理”。 至於“占”, 啊呀, 可倒好, 多少人並不明就裡卻已乾脆把它當迷信一扔, 便扔到了雲外九霄。 您都說, 現代有些人跟古聖先哲比起來, 是不是愚昧得還可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