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解密包頭走出的一代帝王(二)

發現懷朔

如果不是當年古鎮來的兩位神秘客人, 也許懷朔鎮將永遠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中。 水經注、石門障, 懷朔鎮神秘浮現;廣德宮、閱武壇, 是富貴溫柔還是江山多嬌?一切的緣起也許正是從一千五百多年前兩位神秘來客開始——

懷朔鎮的神秘客人

西元494年, 懷朔鎮來了兩位重要的客人, 一位是北魏孝文帝, 一位是北魏尚書郎酈道元。

北魏孝文帝是南北朝時期最有作為的帝王, 傑出的政治家, 改革家。

酈道元, 偉大的地理學著作者, 寫水高手。 在巡遊陰山的七天裡, 他在昆都侖河、黑河等河流滔滔湧流處將一種珍貴的文化記憶鐫刻在那本偉大的著作《水經注》中。

就在這部地理巨著中, 懷朔鎮的名字赫然出現, 而且標注了清晰的地理位置:“北出石門障。 即此山也。 西北趣光祿城……城東北, 即懷朔鎮城也。 ”

史書所記載的“光祿城”屬於漢武帝時在北方修築的軍事防禦體系, 其目的是為了阻擋匈奴南下, 由於負責此事的徐自為的官職為“光祿勳”而得名。 不過, 關於光祿城的具體方位, 學術界一直以來多有爭論。 一種說法是光祿城在烏拉特前旗東北部小舎太, 一是烏拉特前旗明安鄉的小召門梁古城。 頭緒似乎越來越紛紜複雜, 懷朔鎮的發現難道需要重新抽絲剝繭去一一考證嗎?就在考古學者們一籌莫展的時候, 他們突然發現,

光祿城, 雖然爭論有兩個地方, 但大致方向卻基本一致。 不論哪種說法, 在其東北方向出現的都是城圐圇古城。 包頭市文物管理處處長張海斌:“從咱們現在所發現的, 那麼光祿城呢, 它和懷朔鎮就是西南和東北方向。 ”

據此, 文物考古工作者們認為:城圐圇古城當是北魏的懷朔鎮無疑。 懷朔鎮的面貌逐步清晰和厚重起來。 懷朔鎮是北魏六鎮中最早興建、也是最重要的軍鎮。 據《魏書·地形志》記載:懷朔鎮統轄五郡、十三縣。 經考證, 今天的大青山、烏拉山交界的南北廣大地區都是懷朔鎮管轄的範圍。 懷朔鎮管轄的區域之廣, 將領的權力之大, 也是其餘五鎮所不及。

它位於固陽縣城東北35公里處, 坐落在陰山山脈與蒙古高原過渡地帶的一片開闊的原野上。

遺址面積1.6平方公里, 古城遺址中覆蓋著世界罕見的“佛像土窟”, 並有大量的文物出土, 是迄今已發現的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地區規模較大的北魏古城遺址。 2006年, 懷朔鎮古城遺址被中國國務院確定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懷朔古鎮遺址

那麼北魏統治者為什麼把深邃的戰略眼光投注在這片土地上呢?

北魏的都城於西元398年由盛樂遷往平城, 歷代北魏皇帝卻仍然無時不在牽掛著位於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北的舊都盛樂和皇家陵園。 《魏書·李崇傳》記載了君臣間的一段對話:“金陵在彼, 夙夜憂惶, 諸人宜陳良策, 以副朕懷”。 北魏為了消弭來自北方柔然(柔然也是東胡的一支, 當時稱霸蒙古草原)的威脅, 也為了保衛舊都盛樂, 從西元423年到484年間三次大規模修築長城, 至今在達茂旗召河境內依然可見幾段隱約蜿蜒的北魏長城土隴狀夯土城牆。 但長城作為單一防線仍無法有力阻擋柔然的侵襲。 北魏統治者決定于西元433年, 沿陰山以北,

設置著名的邊防六鎮, 作為北魏長城防禦體系的支撐點和戰略依託。 從西往東依次為:沃野鎮、懷朔鎮、武川鎮, 以及再往東的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 六鎮之首懷朔鎮興建於西元433年, 是六鎮當中唯一有明確時間記載的。

木蘭從軍懷朔鎮?

“昨夜見軍帖, 可汗大點兵”。 西元42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伐, 自率大軍出黑山, 抗擊柔然。 拓跋燾出征的隊伍中, 據說有一位女扮男裝的美麗女子花木蘭。 包頭歷史學家張貴從木蘭辭中分析推斷, 花木蘭替父從軍就是在固陽縣一帶。 張貴:“花木蘭替父從軍是參加對陰山之北柔然的戰爭。 根據《太平寰宇記》記載:‘自周、秦、漢、魏, 前後出師北伐, 唯有三道。 ’其東道是從今河北定縣出喜峰口, 西道是從隴西出甘肅安西。 中道出黑山,正與《木蘭詩》中‘旦辭爺踉去,暮宿黃河邊’‘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相符。黑山即今日包頭昆都侖河谷北之陰山。從今伊盟的‘河西’到黃河邊是一天的路程,從黃河邊到昆都侖河谷之北陰山正好也是一天路程,再確切點講是到當年中道的咽喉懷朔鎮(今固陽縣城一帶)。”木蘭女是較少受封建禮教束縛的帶有豪放氣概的鮮卑女性的化身。花木蘭在黑山與柔然轉戰12年,為中國文學成就了一首直接撼動文脈的北朝民歌《木蘭詩》。《木蘭詩》原是一首鮮卑族詩歌,後被譯成漢語。

花木蘭畫像

北魏設置懷朔鎮後,除戰爭,歷代帝王經常行幸於此,以鞏固和加強陰山防線。魏帝行宮既是運籌帷

專家推斷,“城圐圙”古城很可能就是已經在歷史上消失的懷朔鎮。那麼這一說法能否得到最終的確定呢?

懷朔古鎮西南的黑山,高歡的出生地。這位北齊開創者。他全部的性格和運勢曾經由這塊土地塑造和賦予。由於他的出現讓固陽和洛陽有了歷史宿命般的聯繫。擁有至高權力,無數財富的他,生命最後的回望竟只是一曲敕勒歌。

幄、指揮軍事行動的前線指揮部,也是魏帝及隨行後妃生活起居之所在。

“自台西出南上山,山無樹木,惟童阜耳,即廣德殿所在也。”《水經注》中酈道元輕輕一點,一座北魏皇帝陰山行宮廣德殿華麗呈現。有一種說法,廣德殿在武川境內。劉幻真根據孝文帝北巡路線推斷廣德宮就在懷朔鎮西南。《水經注》用散文般的筆觸描繪魏帝行宮廣德殿的華美的建築風格。“其殿四注兩夏,堂字綺井,圖畫奇禽異獸之象。”

據《魏書》記載,太武帝拓跋燾在位期間,曾9次行幸陰山,僅西元451年就兩次巡幸陰山。拓跋燾死後,其長孫文成帝拓跋浚繼位,在位14年中,行幸陰山達8次之多,西元454年夏七月,在陰山廣德殿李貴人為其生長子拓跋弘,也就是孝文帝的父親——獻文帝。

少年天子拓跋弘,英雄無雙,策馬嘯西風。然而江山沉重,他策馬揚鞭的姿態太縱情。政治的風雲波詭雲譎,年輕的意氣終難走遠。

懷朔鎮出生的拓跋弘,12歲繼位時就顯露出了卓越的才能和魄力,16歲時就指揮了聞名史冊的女水之戰。親自督率四路大軍在陰山以北征討柔然,俘獲萬餘人,並將女水改為武川。他出色的政治才幹讓把持朝政的馮太后感到嚴重不安,再加上“太后行不正,內寵李弈”,使獻文帝拓跋弘深以為恥,一怒之下把李弈這位男寵給殺了。就在此不久之後,西元476年6月,拓跋弘莫名其妙中毒而死,死時年僅22歲。

滿懷政治抱負那麼年輕就死去的拓跋弘沒有想到的是,他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偉大的帝王——孝文帝拓跋宏。揚眉劍出鞘,在馮太后死後,孝文帝進行了驚世駭俗的政治改革。這位胸襟和眼光都遠遠超出他的民族和他的時代的鮮卑族帝王,遷都洛陽的壯舉,徹底無我的全面漢化,將北魏鮮卑王朝拉入中原的版圖之內,直接影響和促成了這一歷史時期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融合。

太和十八年(494)七月,孝文帝巡視懷朔、武川、撫冥、柔玄四鎮。此行,剛剛遷都洛陽的年輕的孝文帝躊躇滿志,他巡視懷朔武川等北方四鎮。慰問懷朔鎮兵戶,為他們送去糧食布帛。“所過皆親見高年,年80以上而無子孫兄弟,終身給其廩粟;70以上家貧者,各賜粟十斛……”此時正在進行全面漢化的孝文帝,這樣一路踐行儒家孝老敬老之風,也向他的民族昭示了他的文化取向和決心。

懷朔古城遺址

位於懷朔古城南門約2公里的地方,有一個掩藏在耕地裡的土丘,就是懷朔鎮的閱武台所在地。據當地人講,幾年前閱武台還有2米多高,如今只是依稀可見。講武碑也早不見蹤跡。在見證了一個個或雄壯或蒼茫的歷史時刻之後,它在天地間兀自靜默。

中道出黑山,正與《木蘭詩》中‘旦辭爺踉去,暮宿黃河邊’‘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相符。黑山即今日包頭昆都侖河谷北之陰山。從今伊盟的‘河西’到黃河邊是一天的路程,從黃河邊到昆都侖河谷之北陰山正好也是一天路程,再確切點講是到當年中道的咽喉懷朔鎮(今固陽縣城一帶)。”木蘭女是較少受封建禮教束縛的帶有豪放氣概的鮮卑女性的化身。花木蘭在黑山與柔然轉戰12年,為中國文學成就了一首直接撼動文脈的北朝民歌《木蘭詩》。《木蘭詩》原是一首鮮卑族詩歌,後被譯成漢語。

花木蘭畫像

北魏設置懷朔鎮後,除戰爭,歷代帝王經常行幸於此,以鞏固和加強陰山防線。魏帝行宮既是運籌帷

專家推斷,“城圐圙”古城很可能就是已經在歷史上消失的懷朔鎮。那麼這一說法能否得到最終的確定呢?

懷朔古鎮西南的黑山,高歡的出生地。這位北齊開創者。他全部的性格和運勢曾經由這塊土地塑造和賦予。由於他的出現讓固陽和洛陽有了歷史宿命般的聯繫。擁有至高權力,無數財富的他,生命最後的回望竟只是一曲敕勒歌。

幄、指揮軍事行動的前線指揮部,也是魏帝及隨行後妃生活起居之所在。

“自台西出南上山,山無樹木,惟童阜耳,即廣德殿所在也。”《水經注》中酈道元輕輕一點,一座北魏皇帝陰山行宮廣德殿華麗呈現。有一種說法,廣德殿在武川境內。劉幻真根據孝文帝北巡路線推斷廣德宮就在懷朔鎮西南。《水經注》用散文般的筆觸描繪魏帝行宮廣德殿的華美的建築風格。“其殿四注兩夏,堂字綺井,圖畫奇禽異獸之象。”

據《魏書》記載,太武帝拓跋燾在位期間,曾9次行幸陰山,僅西元451年就兩次巡幸陰山。拓跋燾死後,其長孫文成帝拓跋浚繼位,在位14年中,行幸陰山達8次之多,西元454年夏七月,在陰山廣德殿李貴人為其生長子拓跋弘,也就是孝文帝的父親——獻文帝。

少年天子拓跋弘,英雄無雙,策馬嘯西風。然而江山沉重,他策馬揚鞭的姿態太縱情。政治的風雲波詭雲譎,年輕的意氣終難走遠。

懷朔鎮出生的拓跋弘,12歲繼位時就顯露出了卓越的才能和魄力,16歲時就指揮了聞名史冊的女水之戰。親自督率四路大軍在陰山以北征討柔然,俘獲萬餘人,並將女水改為武川。他出色的政治才幹讓把持朝政的馮太后感到嚴重不安,再加上“太后行不正,內寵李弈”,使獻文帝拓跋弘深以為恥,一怒之下把李弈這位男寵給殺了。就在此不久之後,西元476年6月,拓跋弘莫名其妙中毒而死,死時年僅22歲。

滿懷政治抱負那麼年輕就死去的拓跋弘沒有想到的是,他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偉大的帝王——孝文帝拓跋宏。揚眉劍出鞘,在馮太后死後,孝文帝進行了驚世駭俗的政治改革。這位胸襟和眼光都遠遠超出他的民族和他的時代的鮮卑族帝王,遷都洛陽的壯舉,徹底無我的全面漢化,將北魏鮮卑王朝拉入中原的版圖之內,直接影響和促成了這一歷史時期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融合。

太和十八年(494)七月,孝文帝巡視懷朔、武川、撫冥、柔玄四鎮。此行,剛剛遷都洛陽的年輕的孝文帝躊躇滿志,他巡視懷朔武川等北方四鎮。慰問懷朔鎮兵戶,為他們送去糧食布帛。“所過皆親見高年,年80以上而無子孫兄弟,終身給其廩粟;70以上家貧者,各賜粟十斛……”此時正在進行全面漢化的孝文帝,這樣一路踐行儒家孝老敬老之風,也向他的民族昭示了他的文化取向和決心。

懷朔古城遺址

位於懷朔古城南門約2公里的地方,有一個掩藏在耕地裡的土丘,就是懷朔鎮的閱武台所在地。據當地人講,幾年前閱武台還有2米多高,如今只是依稀可見。講武碑也早不見蹤跡。在見證了一個個或雄壯或蒼茫的歷史時刻之後,它在天地間兀自靜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