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楊絳|帶你見識“最才的女”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 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

——楊絳

文 | 宸冰

在生活中, 我們很難去保持那份純真的心態以及純粹的愛情,

特別是在複雜的生存環境下尤為艱難。 有人說, 女人的一生, 無非就是從一個家庭到另外一個家庭, 只要這兩個家庭都好, 那麼她的一生也必然完滿。 從楊絳的身上, 我們在上期節目中已經感受到了這種完滿婚姻所散發的魅力, 然而在完美婚姻的孕育下, 楊絳的文學作品也同樣大放異彩。 那麼今天我將繼續為你講述楊絳的愛情故事以及她的文學創作之路。

1、回歸祖國

錢鐘書從昆明回上海後要寫《圍城》, 楊絳甘做“灶下婢”, 她全力輔佐錢鐘書搞創作。 錢鐘書《圍城》的誕生, 即是來自楊絳的每日督促, 她是錢鐘書文稿的第一位讀者, 錢鐘書每日寫完五百字, 就把文稿交給楊絳閱讀, 楊絳常常樂得哈哈大笑,

二人對於書中人物的原型彼此心照不宣, 楊絳讀完之後便催促錢鐘書趕緊創作下一部分, 楊絳的殷切期待成了錢鐘書寫作的動力之一。

楊絳與錢鐘書及其女兒錢瑗

楊絳做事踏實肯幹, 從不抱怨亦不訴苦, 為了支持丈夫的學術研究和作品創作,

她默默地承擔著家庭的重擔, 燒煤做飯洗衣服, 擔水劈柴做手工, 家務活全部一力扛下, 妯娌之間相親相敬, 總是一副笑眯眯的樣子。

兩年之後, 《圍城》定稿面世, 這本書一經出版, 即引起學術界的轟動, 錢鐘書在序言裡毫不吝惜地誇讚自己的夫人說:

“由於楊絳女士不斷的督促, 替我擋了許多事, 省出時間來, 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 照理這本書該獻給她。 ”

錢鐘書《圍城》

2、創作之路

後來因戰事不斷, 楊絳為了讓錢鐘書和女兒過上稍微體面不愁吃穿的生活, 楊絳做過小學代課教員, 並且創作出好幾部膾炙人口的劇本。 其中, 她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一經上演, 便立即引發熱潮, 並大獲成功, 楊絳也因此一夜成名, 紅遍整個上海灘。 然而楊絳並不為自己的聲名遠揚而自喜, 她依舊如初, 每天洗衣燒水做飯, 不為所獲得的盛名而動搖。 李健吾曾誇讚她說:

“在喜劇文學裡, 第一道里程碑屬諸丁西林, 人所共知, 第二道我將歡歡喜喜地指出, 乃是楊絳女士。 ”

楊絳

1958年, 47歲的楊絳被下放到農村, 她迅速地融入到群眾中, 即使後來她被剃了“陰陽頭”, 她也淡定自若, 親自製作了假髮, 平時出門就戴著假髮。 當她被懲罰去打掃廁所時, 她會認真地將廁所打掃的乾乾淨淨, 工作起來一絲不苟, 連倡狂的紅衛兵都對她心生敬畏。 在此期間, 楊絳利用大小會的間隙時間, 開始自學西班牙語,並著手翻譯文學名著《堂吉訶德》,這部翻譯文稿歷經了“文革”的摧殘,紅衛兵將她的文稿沒收了,並丟棄在廢紙堆裡,最終這部經典作品在九死一生中才逃過劫難。

時隔二十年後,楊絳嘔心瀝血的翻譯作品《堂吉訶德》終於得以面世,這部72萬字的翻譯作品是直接由西班牙語譯為中文的第一個版本,首印的十萬冊書不久便被一搶而空。

楊絳翻譯作品《堂吉訶德》

3、送別至親

1997年早春,楊絳的愛女錢瑗離世了。次年12月19日淩晨,錢鐘書的病情開始惡化,楊絳接到醫生的病危通知趕到床前時,錢鐘書的一隻眼睛已經合上,另一隻還睜著等待妻子。楊絳為他合上這只眼睛,在他耳邊喃喃地說:“你放心,有我呐! ”

面對丈夫的離世,楊絳的內心所承受的打擊異常的沉穩和強大,她在自己的散文中寫道:

“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裡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一年過後,年近九旬的楊絳便開始著手翻譯柏拉圖的對話錄《斐多篇》。2001年,楊絳以全家三人的名義,將高達八百多萬元的稿費和版稅全部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用於資助貧寒學子求學。到2011年,這筆錢已經有了929萬之多。

楊絳與錢鐘書

4、百歲誕辰

2011年,楊絳百歲誕辰,有人問她:“男女結合究竟是否一定要門當戶對?”楊絳淡定地回答道:

“我是一位老人,淨說些老話。對於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麼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我以為,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該是能做得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門當戶對及其他,並不重要。”

最後,她對記者說: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我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楊絳(2012年7月攝於三裡河寓所)

楊絳,一位百歲老人,隨著光陰的流逝,她在過往的歲月裡看著身邊至親至愛的人漸漸離去,她淡雅而從容地將悲傷掩飾,將淚水藏匿,外人是無法看透的,可情感終究是難以掩藏,思念也總要有個出口,於是她提起筆桿將思念付諸於筆端,把它們淡淡地用文字來描述出來。世人常說:楊絳的一生當成書中的傳奇。其實,楊絳就活在我們的身邊,她也有自己的煩惱,她也碰到過大風大浪,但她都能用自己特有的智慧將困難逐一化解了,她閱歷著百年的風風雨雨,優雅地度過了一生。如今楊絳先生走了,“我們仨”也團圓了。

注:文章並非全文,詳細請聽音訊。

開始自學西班牙語,並著手翻譯文學名著《堂吉訶德》,這部翻譯文稿歷經了“文革”的摧殘,紅衛兵將她的文稿沒收了,並丟棄在廢紙堆裡,最終這部經典作品在九死一生中才逃過劫難。

時隔二十年後,楊絳嘔心瀝血的翻譯作品《堂吉訶德》終於得以面世,這部72萬字的翻譯作品是直接由西班牙語譯為中文的第一個版本,首印的十萬冊書不久便被一搶而空。

楊絳翻譯作品《堂吉訶德》

3、送別至親

1997年早春,楊絳的愛女錢瑗離世了。次年12月19日淩晨,錢鐘書的病情開始惡化,楊絳接到醫生的病危通知趕到床前時,錢鐘書的一隻眼睛已經合上,另一隻還睜著等待妻子。楊絳為他合上這只眼睛,在他耳邊喃喃地說:“你放心,有我呐! ”

面對丈夫的離世,楊絳的內心所承受的打擊異常的沉穩和強大,她在自己的散文中寫道:

“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裡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一年過後,年近九旬的楊絳便開始著手翻譯柏拉圖的對話錄《斐多篇》。2001年,楊絳以全家三人的名義,將高達八百多萬元的稿費和版稅全部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用於資助貧寒學子求學。到2011年,這筆錢已經有了929萬之多。

楊絳與錢鐘書

4、百歲誕辰

2011年,楊絳百歲誕辰,有人問她:“男女結合究竟是否一定要門當戶對?”楊絳淡定地回答道:

“我是一位老人,淨說些老話。對於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麼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我以為,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該是能做得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門當戶對及其他,並不重要。”

最後,她對記者說: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我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楊絳(2012年7月攝於三裡河寓所)

楊絳,一位百歲老人,隨著光陰的流逝,她在過往的歲月裡看著身邊至親至愛的人漸漸離去,她淡雅而從容地將悲傷掩飾,將淚水藏匿,外人是無法看透的,可情感終究是難以掩藏,思念也總要有個出口,於是她提起筆桿將思念付諸於筆端,把它們淡淡地用文字來描述出來。世人常說:楊絳的一生當成書中的傳奇。其實,楊絳就活在我們的身邊,她也有自己的煩惱,她也碰到過大風大浪,但她都能用自己特有的智慧將困難逐一化解了,她閱歷著百年的風風雨雨,優雅地度過了一生。如今楊絳先生走了,“我們仨”也團圓了。

注:文章並非全文,詳細請聽音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