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位優秀的荊州花鼓戲演員是怎麼煉成的?答案在這裡!

李春華荊州花鼓戲演員

1954年3月出生, 湖北黃陂人, 中共黨員, 國家一級演員,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潛江市政協常委, 湖北省實驗花鼓劇院原副院長。

1970年入潛江花鼓劇團至今。 先後在50餘台劇碼中任主演。 現代戲《紅燈記》飾李鐵梅;《平原作戰》飾小英;《沙家浜》飾阿慶嫂;《江姐》飾江姐;《蝶戀花》飾演楊開慧;《任長霞》飾任長霞。 傳統戲《站花牆》飾王美容;《庵堂認母》飾王志貞;《秦雪梅弔孝》飾秦雪梅;《明月情》飾柳明月;《公主與皇帝》飾太后;《竇娥冤》飾竇娥。 晉京獲獎劇碼《家庭公案》飾李雲霞;《原野》和《原野情仇》飾花金子;《生命童話》飾劉媽媽。

1982年獲省演出一等獎。

1985年獲省戲曲演唱比賽一等獎。

1991年獲省“牡丹花杯”戲劇杯。

1995年獲省主演一等獎。

1998年演《原野情仇》花金子榮獲第1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荊州花鼓戲一枝梅

作者:佘鴻全(寫於1998年)

在美麗的漢江水鄉, 只要人們談到, 聽到或者唱到“荊州花鼓戲”,

自然會提及一個他們喜愛的名字——李春華。 她, 紮根在生活底層, 飽吸著水鄉的鮮露, 唱過了春天複秋天, 唱過了今年還明年, 唱醉了南來北往的客, 唱樂了鄉親父老的臉。 唱呀唱呀, 一唱三十年;演呀演呀,演紅十餘縣, 終於, 她用藝術家的赤誠,唱開了荊州花鼓戲旦角演員的第一技梅。

李春華

踐約踏進李春華的住所, 只見不大的客廳裡, 到處懸掛著各種演出劇照,當中牆面上裝裱著高占樣的題詞“春華秋實”, 還有原湖北省委書記關廣富的水墨丹青。 走進書房, 書廚裡整齊地安放著各類書刊,不少特刊中括著書簽, 一隻金光耀眼的帆船舶在書海中央。 與書廚對映的是一隻“景泰藍”獎盃, 那是李春華奪得的湖北省首屆“社丹花戲劇獎”獎盃,旁邊存放著一大疊榮譽證書。 等等一切, 都是主人幾十年凝結的成果。 筆者請她談談。 她顯得有些疲憊, 頭髮披散著,眼圈有些昏暗,但那藝術家特有的眼神卻很深邃, 閃著堅毅的光芒。 “說什麼呢?我只有一個信條,臺上競競業業演戲,台下認認真真做人。

我們在一個槽裡滾了幾十年, 你應該瞭解我。 ”是的, 筆者太熟悉她了。

李春華劇照

1955年3月,李春華出生在湖北黃陂縣的一個工人家庭,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李春華舉家遷往潛江市張金河畔, 姊妹四個,李春華排行老大,她一面讀書,一邊幫助做工的父母帶弟妹。

雖然家景不寬裕,但李春華學業很用功,而且愛唱愛跳,挺逗人喜歡, “文革”鬧起來了, 書念不成了, 她只好跟父親到機械廠當工人, 後來,公社成立宣傳隊,選她演“鐵梅”, 她跟著電影學, 居然還是那麼回事。

李春華劇照

1970年,她被招進潛江劇團,不知不覺地跨進了藝術的門檻,進團後, 一大幫子學生比試著,人家大部分是知識青年、城裡人, 自己行麼? 不行就練,笨鳥先飛,那時候,原“湖北藝術學院”的部分專家下放到潛江,李春華抓住機會, 偷偷地找老師學簡譜,試唱練耳,學運氣發聲,這為她後來的演唱打下了良好而科學的基礎,不久,劇團排《龍江頌》,組織上讓她演“阿蓮”,在老師的悉心培育下,她的角色演得比同等人高出一籌,她脫穎而出,之後,她在《平原作戰》中飾小英,這個人物, 其它方面她能夠勝任,但因她進團年齡偏大大,武功基礎較差,於是她從早到晚穿著練功服,系著綁帶練功,練呀練呀, 膝蓋磕腫了,胳膊摔青了,不知流了多少汗,後來,終於演紅了江城武漢。

李春華劇照

70年代末,李春華在農村稻場上拜著名導演余笑予為師,這給她的藝術天地安上了騰飛的翅膀,余導慈父般的教海,使她受益匪淺,她先後參加了《放鴨姑娘》、《插標記》、《園丁之歌》 等現代小戲的排練演出,有了比較扎實的舞臺積累。

1982年,她在大型現代戲《家庭公案》中飾演李雲霞,余老師為她傾注了大量心血,李春華也十分刻苦,大熱天夜間排戲較好,她就請人在樓頂拉線安燈,請老師指點,一排就是半夜。“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終於她把李雲霞的多情、羞澀、壓抑、驚恐、絕望等情感變換成表演的絲絲入扣、同年獲得省專業劇團創演比賽一等獎。

李春華劇照

1984年, 劇組在首都人民劇場演出,受到王震、秦基偉、鄧力群、 鄭天翔、朱穆之以及越南領導人黃文歡的好評,她和劇組還應邀到曹禺先生家中進行了座談,此劇一時被全國50多個劇種, 200多個劇團移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進行了全劇錄音,並灌製成磁帶發行全國,後來,李春華的唱腔還流傳到了東南亞一帶。

李春華劇照

傳統戲開放後,李春華擔任了劇團中大部分劇碼的主角,從《站花牆》的王美容,到《血冤》的劉翠娥,不論是悲劇人物,還是反串表演,她都用全部的情感投入創造,她生動的舞臺形象牽住了觀眾的神, 打動了觀眾的心,不知有多少觀眾為她的演唱所動容。

李春華劇照

1990年,她懷著崇敬的心情,演了曹禺大師的《原野》中的花金子,在導演的精心指導下,她不僅仔細地揣摩大師筆下的人物,賦予人物形體美,還悉心研究聲腔的音韻,寓以聲腔音律美,由此她從大自然中細心分辨鳥語,如畫眉的歌聲清韻悠揚,杜鵑的鳴聲哀婉綿回,黃鸝的啼聲流利嘹亮,金絲雀的聲音圓滑優美, 這一切被巧妙地運用在自己的演唱中,她還聰明地把江漢平原的民歌小曲融入唱腔,使劇中的“水塘試夫”、“酒中探情”、“三開窗”、“花巴子掌"等細節的演唱別具風味,特有鄉土氣息,加上潑野而又善良的人物刻畫,使她的花金子與眾不同,在北京紀念曹禺從事創作活動65周年演出時,受到中外專家的好評。

《原野情仇》劇照

1996年再次上京為6屆文代會演出,又受到首都專家、工人和大學生的贊許。1997年底,她再次為紀念曹禺逝世一周年和曹禺文學獎頒獎大會的代表獻演,終子使資深藝厚的老藝術家們動心,使她奪得了第十五屆“梅花獎”。

李春華劇照

有成就的藝術家,哪個身上沒有一些傷痕呢?只不過有的在臉上,有的在身上,有的在心靈的深處罷了,李春華也不例外,她艱難地走過了人生的許多曲曲彎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任何煩惱、任何打擊,都摧不垮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的堅強信念,也磨不掉藝術家對人民的愛心。

還是在80年代初,李春華就拖著懷孕7個月的身子,堅持在農村為鄉親們演出,後來,她得了一兒一女雙胞胎,可謂天遂人意,但繁重的演出任務,使她實在難以招架,這期間,她的母親提前退休,為她帶孩子, 一年多時間裡,她的生活總是一副擔四隻框,來來往往唱四鄉,她把一切都潑到戲裡去了。

李春華(左一)

1995年,她與丈夫分手,兩個孩子又面臨中考,而且她的母親突發腦溢血,巨大的打擊幾乎把她逼到了絕路,母親不幸去世,她哭得呼天搶地,是母親支持她的工作,是母親撫助她成名,是母親養大了她的一雙兒女,是母親為她急白了頭髮!母親啊!剛滿花甲就離開了她呀!李春華哭幹了眼淚,同志們伴著她哭。這期間,劇團正忙著籌備上京演出,大家擔心她承受不了,有好心的領導也勸她:“春華,劇團太苦了,我們設法安排你到市委接待辦負責去吧!或者你自己挑個單位,好嗎?”李春華感激地握住領導的手,緩緩的搖頭,她怎捨得她用青春照亮的舞臺?她心想,縱然一切都沒有了,我心中的舞臺不能放棄,她堅強地挺過來了,現在,她兒子又面臨高考,她一面精心安排兒子的生活, 一面來回奔波演出。她經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困難,她的精神元素叫做奉獻,她不愧為一枝傲雪的梅花!

李春華

李春華獻身荊州花鼓戲藝術,黨和人民沒有忘記她,1995年,她被評聘為國家一級演員,還校選為潛江市政協委員,今年她被評為潛江市10佳巾幗女能人,最近又被評為宣教系統的優秀共產黨員。

自己行麼? 不行就練,笨鳥先飛,那時候,原“湖北藝術學院”的部分專家下放到潛江,李春華抓住機會, 偷偷地找老師學簡譜,試唱練耳,學運氣發聲,這為她後來的演唱打下了良好而科學的基礎,不久,劇團排《龍江頌》,組織上讓她演“阿蓮”,在老師的悉心培育下,她的角色演得比同等人高出一籌,她脫穎而出,之後,她在《平原作戰》中飾小英,這個人物, 其它方面她能夠勝任,但因她進團年齡偏大大,武功基礎較差,於是她從早到晚穿著練功服,系著綁帶練功,練呀練呀, 膝蓋磕腫了,胳膊摔青了,不知流了多少汗,後來,終於演紅了江城武漢。

李春華劇照

70年代末,李春華在農村稻場上拜著名導演余笑予為師,這給她的藝術天地安上了騰飛的翅膀,余導慈父般的教海,使她受益匪淺,她先後參加了《放鴨姑娘》、《插標記》、《園丁之歌》 等現代小戲的排練演出,有了比較扎實的舞臺積累。

1982年,她在大型現代戲《家庭公案》中飾演李雲霞,余老師為她傾注了大量心血,李春華也十分刻苦,大熱天夜間排戲較好,她就請人在樓頂拉線安燈,請老師指點,一排就是半夜。“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終於她把李雲霞的多情、羞澀、壓抑、驚恐、絕望等情感變換成表演的絲絲入扣、同年獲得省專業劇團創演比賽一等獎。

李春華劇照

1984年, 劇組在首都人民劇場演出,受到王震、秦基偉、鄧力群、 鄭天翔、朱穆之以及越南領導人黃文歡的好評,她和劇組還應邀到曹禺先生家中進行了座談,此劇一時被全國50多個劇種, 200多個劇團移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進行了全劇錄音,並灌製成磁帶發行全國,後來,李春華的唱腔還流傳到了東南亞一帶。

李春華劇照

傳統戲開放後,李春華擔任了劇團中大部分劇碼的主角,從《站花牆》的王美容,到《血冤》的劉翠娥,不論是悲劇人物,還是反串表演,她都用全部的情感投入創造,她生動的舞臺形象牽住了觀眾的神, 打動了觀眾的心,不知有多少觀眾為她的演唱所動容。

李春華劇照

1990年,她懷著崇敬的心情,演了曹禺大師的《原野》中的花金子,在導演的精心指導下,她不僅仔細地揣摩大師筆下的人物,賦予人物形體美,還悉心研究聲腔的音韻,寓以聲腔音律美,由此她從大自然中細心分辨鳥語,如畫眉的歌聲清韻悠揚,杜鵑的鳴聲哀婉綿回,黃鸝的啼聲流利嘹亮,金絲雀的聲音圓滑優美, 這一切被巧妙地運用在自己的演唱中,她還聰明地把江漢平原的民歌小曲融入唱腔,使劇中的“水塘試夫”、“酒中探情”、“三開窗”、“花巴子掌"等細節的演唱別具風味,特有鄉土氣息,加上潑野而又善良的人物刻畫,使她的花金子與眾不同,在北京紀念曹禺從事創作活動65周年演出時,受到中外專家的好評。

《原野情仇》劇照

1996年再次上京為6屆文代會演出,又受到首都專家、工人和大學生的贊許。1997年底,她再次為紀念曹禺逝世一周年和曹禺文學獎頒獎大會的代表獻演,終子使資深藝厚的老藝術家們動心,使她奪得了第十五屆“梅花獎”。

李春華劇照

有成就的藝術家,哪個身上沒有一些傷痕呢?只不過有的在臉上,有的在身上,有的在心靈的深處罷了,李春華也不例外,她艱難地走過了人生的許多曲曲彎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任何煩惱、任何打擊,都摧不垮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的堅強信念,也磨不掉藝術家對人民的愛心。

還是在80年代初,李春華就拖著懷孕7個月的身子,堅持在農村為鄉親們演出,後來,她得了一兒一女雙胞胎,可謂天遂人意,但繁重的演出任務,使她實在難以招架,這期間,她的母親提前退休,為她帶孩子, 一年多時間裡,她的生活總是一副擔四隻框,來來往往唱四鄉,她把一切都潑到戲裡去了。

李春華(左一)

1995年,她與丈夫分手,兩個孩子又面臨中考,而且她的母親突發腦溢血,巨大的打擊幾乎把她逼到了絕路,母親不幸去世,她哭得呼天搶地,是母親支持她的工作,是母親撫助她成名,是母親養大了她的一雙兒女,是母親為她急白了頭髮!母親啊!剛滿花甲就離開了她呀!李春華哭幹了眼淚,同志們伴著她哭。這期間,劇團正忙著籌備上京演出,大家擔心她承受不了,有好心的領導也勸她:“春華,劇團太苦了,我們設法安排你到市委接待辦負責去吧!或者你自己挑個單位,好嗎?”李春華感激地握住領導的手,緩緩的搖頭,她怎捨得她用青春照亮的舞臺?她心想,縱然一切都沒有了,我心中的舞臺不能放棄,她堅強地挺過來了,現在,她兒子又面臨高考,她一面精心安排兒子的生活, 一面來回奔波演出。她經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困難,她的精神元素叫做奉獻,她不愧為一枝傲雪的梅花!

李春華

李春華獻身荊州花鼓戲藝術,黨和人民沒有忘記她,1995年,她被評聘為國家一級演員,還校選為潛江市政協委員,今年她被評為潛江市10佳巾幗女能人,最近又被評為宣教系統的優秀共產黨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