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一箭雙雕入主交大系,上海灘資本大佬周傳有想要幹嘛?

接連增持教育股之後, 中金投資集團又再次舉牌健康股, 巧的是這兩家上市公司都是“交大系”, 而此次被舉牌的恰是保健領域龍頭企業交大昂立。 上次交大昂立被舉牌, 引進了一位醫藥行業專家;此次舉牌進入的是投資領域大佬。 那麼繼葛劍秋之後, 周傳有會成為交大昂立的新救兵嗎?

1月8日, 交大昂立公告表示, 近來到獲中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金投資集團”)、恒石投資、匯中怡富一致人舉牌, 舉牌者同時表示未來12個月內擬繼續增持不超過10%的股份。 其中, 中金投資集團與恒石投資的實際控制人均為周傳有,

而匯中怡福的實控人為周傳有老婆的哥哥胡承業。

事實上, 這位新近浮出水面的資本大佬周傳有一直以來都專注於房地產、礦產、能源等領域, 近來則瞄上了消費升級紅利, 先是接連舉牌教育股新南洋, 如今又再舉牌轉戰大健康領域的傳統保健品牌交大昂立。

值得注意的, 新南洋實際上是交大昂立的二股東。 未來若中金集團的舉牌腳步不停, 周傳有及其一致行動人在交大昂立的持股比例可能會直逼後者控股股東大眾交通。

事實上, 保健品行業的傳統老大交大昂立近年來發展並不如意, 業績可以說頗為慘澹, 而大健康產業的佈局, 目前也只取得了一家醫藥公司的股權;與萬通藥業的重組計畫也於近日告吹。

業績頹靡, 重組受阻, 而資本大佬周傳有的入局是否是交大昂立殼化的開始?

資本大佬的轉身

1月8日晚, 交大昂立發佈公告稱, 中金投資集團於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通過競價交易系統淨買入交大昂立流通股6,777,300股, 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0.87%;後於2017年10月通過大宗交易受讓交大昂立流通股9,916,700股, 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27%。

恒石投資於2017年9月通過大宗交易受讓交大昂立流通股15,596,000股, 占其總股本的2%;匯中怡富於2017年7月至9月通過集中競價交易系統淨買入了流通股6,710,072股, 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0.86%。

此外, 公告顯示, 中金投資集團團、恒石投資為周傳有實際控制的公司;同時, 周傳有實際控制的上海怡聯礦能實業有限公司持有匯中怡富33.33%股份,

胡承業持有匯中怡富66.67%股份。 胡承業為周傳有配偶的哥哥, 二者為一致行動人。

周傳有表示舉牌是因為看好大健康產業及交大昂立的發展前景, 通過增持進行戰略投資佈局, 同時稱未來12個月內將繼續通過集中競價的方式增持股份不低於交大昂立總股本的0.1%、不超過10%。

事實上, 就在2017年12月, 周傳有剛剛高調舉牌了新南洋。 這家以教育培訓為主營業務的主機板上市公司正是交大昂立的第二大股東, 持有交大昂立13.53%。

不過, 新南洋及其一致行動人早先實際上是交大昂立的大股東。 據交大昂立2014年年報顯示, 2015年初, 原第二大股東大眾交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關聯方通過二級市場增持, 合計持有的交大昂立的股份超過新南洋及其一致行動人,

成為交大昂立的實際控人。 當時, 新南洋持有交大昂立17.85%的股份。

此外, 除了股東關係之外, 成立於1983年的新南洋, 而其第一大股東為上海交大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第二大股東為上海交大企業管理中心, 而這兩家均為上海交大100%全資控股子公司, 也就是說新南洋背後的“靠山”為上海交大。 而事實上, 交大昂立最初便是上海交大的校辦企業。

交大昂立的新“救兵”

交大昂立全稱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九十年代初, 原是上海交通大學的校辦高科技企業, 1997年底與上海大眾出租等九家單位發起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從事現代生物醫藥與保健產品的科研、生產和行銷。

交大昂立從資本只有三十六萬元的校辦企業, 到2000年發展成為固定資產逾三億元、年銷售額近十億元人民幣的全國保健行業龍頭企業, 產品在中國保健品市場上長期保持著第一的佔有率, 這其中包括80後、90後十分熟悉的昂立一號口服液、昂立多邦膠囊、昂立西洋參膠囊等, 銷售網路也從國內拓展到海外, 如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地。

2001年, 交大昂立成功上市, 成為“中國保健食品第一股”。 但此後交大昂立曝出一系列負面消息, 2007年, 其創辦人、集團原總裁蘭先德因涉嫌受賄、挪用公款被捕, 公司高層震盪, 同年虧損達到1.4億。

2009年, 交大昂立開始謀求轉型, 但前景並不明朗, 公司高層曾表示, 即便保健品業務達到此前構想的3000萬元的年度利潤規模, 依然不足以支撐整個上市公司的業績。同年年初,教育部發出“更名令”,叫停高校校企冠名事宜,交大昂立與當初的“交大南洋”也位列其中,被要求公司名中去除“交大”字樣。

此後近6年中,交大昂立一直跌跌撞撞,市場表現不佳,淨利潤最高點也只是2015年的0.99億元。

就在2015年,交大昂立仿佛迎來轉機。在醫藥行業浸淫多年的葛劍秋通過旗下的衡鋒投資買入交大昂立股份,並通過增持、簽署一致行動人協定等方式,進入交大昂立。同年6月,葛劍秋成功進入公司董事會,並被聘為公司常務副總裁,兩個月後閃電停牌進行重組。

據當時媒體報導,葛劍秋能通過舉牌等方式快速進入交大昂立,實際上是得益於兩大控股股東上海交大與大眾交通的默許。交大昂立董秘李紅曾表示,“葛劍秋在保健品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資源,而公司的主要業務也是保健品,因此其進入公司董事會將會對公司的發展有利。”李紅曾指出,所以公司兩大股東對葛劍秋的到來持歡迎態度。

2016年末,交大昂立大健康產業佈局完成了重要的一步,取得港交所上市公司泰淩醫藥22.97%的股份,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和戰略合作夥伴。

可惜的是,交大昂立大健康產業的佈局,此後進展並不“健康”。2016年發佈的14.72億元定增計畫,目前尚無進展;2017年11月停牌進行的一場重大資產重組也於近日失敗,重組物件本為通化萬通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更糟的是,曾被寄予厚望葛劍秋於2017年4月辭去了公司副總裁兼董事的職務。

經過一番折騰,交大昂立的業務卻依然沒有明顯起色,據其2017年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微增0.18%,歸屬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0.94億元,同比減少30.56%。同時,交大昂立還曾通過出售所持股票套現,填補公司業績。實際上,2015年度累計出售所持興業證券股票1485萬股,使其2015年扭虧為盈。

此外,在2016年末時,旗下的昂立一號牌益生菌顆粒”因虛假宣傳登上了國家食藥監總局的黑榜。此外,交大昂立在2017年2次因信披違規遭警示。

資本老手入局

據環球老虎財經在2017年12月25日的報導《中金投資集團舉牌A股第一教育股新南洋 資本大亨周傳有浮出水面》顯示,周傳有這位資本玩家從1995年成立了中金投資集團之後,便先後進軍房地產、高新技術、礦業、金融證券、文旅等多個投資領域。而周傳有自己在24家公司擔任高管及2家公司的股東,同時由他出任法人的公司達到18家。

周傳有在1997年和1999年,收購了的浙江富陽段兩條國家一級公路30年經營權;1998年涉足保險,並進入創業投資領域。此後,周傳有通過旗下中金投資集團、恒實礦業等公司先後投資多家礦產企業。

2009年,中金投資集團以2億元的代價買下了海鳥發展18,865,170股股份,占其總股本的21.63%,並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周傳有也因此成名。

對於周傳有這種嫺熟的資本玩家來說,無利不起早無疑是一條鐵律,舉牌行動也不會是單純的“救火”。

事實上,與交大昂立同根生新南洋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從2011年至2015年,其淨利潤未達到億元;僅2016年突破億元。據2017年三季報顯示,淨利潤同比下降7.59%。

由此可見,交大系目前的兩家上市公司基本上都處於業績頹靡的狀態中,交大昂立同時謀求轉型的業務重組也碰壁難以持續的窘況。再加上近來上海國資改革十分迫切,尋找一名資本老手來實現資產證券化是必要的選擇。

而周傳有在此時進入,是看中了兩大上市公司的資產,而業績更加弱勢的交大昂立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許難逃殼化的命運。

依然不足以支撐整個上市公司的業績。同年年初,教育部發出“更名令”,叫停高校校企冠名事宜,交大昂立與當初的“交大南洋”也位列其中,被要求公司名中去除“交大”字樣。

此後近6年中,交大昂立一直跌跌撞撞,市場表現不佳,淨利潤最高點也只是2015年的0.99億元。

就在2015年,交大昂立仿佛迎來轉機。在醫藥行業浸淫多年的葛劍秋通過旗下的衡鋒投資買入交大昂立股份,並通過增持、簽署一致行動人協定等方式,進入交大昂立。同年6月,葛劍秋成功進入公司董事會,並被聘為公司常務副總裁,兩個月後閃電停牌進行重組。

據當時媒體報導,葛劍秋能通過舉牌等方式快速進入交大昂立,實際上是得益於兩大控股股東上海交大與大眾交通的默許。交大昂立董秘李紅曾表示,“葛劍秋在保健品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資源,而公司的主要業務也是保健品,因此其進入公司董事會將會對公司的發展有利。”李紅曾指出,所以公司兩大股東對葛劍秋的到來持歡迎態度。

2016年末,交大昂立大健康產業佈局完成了重要的一步,取得港交所上市公司泰淩醫藥22.97%的股份,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和戰略合作夥伴。

可惜的是,交大昂立大健康產業的佈局,此後進展並不“健康”。2016年發佈的14.72億元定增計畫,目前尚無進展;2017年11月停牌進行的一場重大資產重組也於近日失敗,重組物件本為通化萬通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更糟的是,曾被寄予厚望葛劍秋於2017年4月辭去了公司副總裁兼董事的職務。

經過一番折騰,交大昂立的業務卻依然沒有明顯起色,據其2017年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微增0.18%,歸屬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0.94億元,同比減少30.56%。同時,交大昂立還曾通過出售所持股票套現,填補公司業績。實際上,2015年度累計出售所持興業證券股票1485萬股,使其2015年扭虧為盈。

此外,在2016年末時,旗下的昂立一號牌益生菌顆粒”因虛假宣傳登上了國家食藥監總局的黑榜。此外,交大昂立在2017年2次因信披違規遭警示。

資本老手入局

據環球老虎財經在2017年12月25日的報導《中金投資集團舉牌A股第一教育股新南洋 資本大亨周傳有浮出水面》顯示,周傳有這位資本玩家從1995年成立了中金投資集團之後,便先後進軍房地產、高新技術、礦業、金融證券、文旅等多個投資領域。而周傳有自己在24家公司擔任高管及2家公司的股東,同時由他出任法人的公司達到18家。

周傳有在1997年和1999年,收購了的浙江富陽段兩條國家一級公路30年經營權;1998年涉足保險,並進入創業投資領域。此後,周傳有通過旗下中金投資集團、恒實礦業等公司先後投資多家礦產企業。

2009年,中金投資集團以2億元的代價買下了海鳥發展18,865,170股股份,占其總股本的21.63%,並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周傳有也因此成名。

對於周傳有這種嫺熟的資本玩家來說,無利不起早無疑是一條鐵律,舉牌行動也不會是單純的“救火”。

事實上,與交大昂立同根生新南洋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從2011年至2015年,其淨利潤未達到億元;僅2016年突破億元。據2017年三季報顯示,淨利潤同比下降7.59%。

由此可見,交大系目前的兩家上市公司基本上都處於業績頹靡的狀態中,交大昂立同時謀求轉型的業務重組也碰壁難以持續的窘況。再加上近來上海國資改革十分迫切,尋找一名資本老手來實現資產證券化是必要的選擇。

而周傳有在此時進入,是看中了兩大上市公司的資產,而業績更加弱勢的交大昂立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許難逃殼化的命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