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一部國產紀錄片彈幕居然全是哈哈哈哈哈哈哈

都知道最近博物館火了。

《國家寶藏》請來演員們, 為國寶發聲, 把博物館裡一件件珍寶的往事, 在舞臺上再現。

肉叔最喜歡的兩場, 一場是雷佳音。

他演的楚國令尹子庚魂穿到後世, 才發現鼎猶在, 國已亡。

雷佳音雙眼通紅、涕泗橫流, 可以說是本場表現最佳了。

另一場更特別, 段奕宏要演的, 不是人。

是越王勾踐劍上的劍靈。

劍有君王劍、諸侯劍、庶人劍

庶人劍是用來殺戮的

而君王劍是以天下為劍

不出則已, 若出則必須匡正諸侯

劍, 就是勾踐身為王的尊嚴。

可他為了向吳復仇, 不得不將這柄劍獻給楚國請求同盟。

劍靈對主人的不舍和隱忍, 也被老段演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想不到這把劍, 身世這麼曲折?

它的故事還沒完。

最近一組國產紀錄片,

把越王勾踐劍背後更好玩的事也抖了出來——

博物館裡, 它和吳王夫差的劍躺並排(大概就是傳說中的相愛相殺)。

兩把劍, 屬於勝利者的那把鋒利如新, 失敗者的劍卻已經鏽跡斑斑。

為什麼獨獨越王勾踐劍能千年不壞?

勾踐復仇成功後, 他命鑄劍師把這柄劍裝飾得無比華麗——

沒有實戰價值的地方也要仔細打磨:用上乘的錫金屬, 熨燙出規整的菱形花紋。

劍柄鑲嵌的是綠松石;底部的十一個同心圓嚴絲合縫, 讓兩千年後的數控技術都為之汗顏。

這時的勾踐,從喪家犬一躍成為春秋最後的霸主。

而這時的越王勾踐劍,也不再是攻城掠地的武器,而是最高王權的象徵。

劍,就是等級。霸主佩上這樣的劍,才能讓其他君主臣服。

最有權力的男人,他的佩劍,當然要足夠……炫酷。

你可能想不到,上面這部有乾貨,還不忘官方賣萌的紀錄片,同樣是央視出品,已經拿到豆瓣9.4的高分——

如果國寶會說話

別被這嚴肅的正式海報嚇到。

看宣傳海報就知道,它不是什麼“正經紀錄片”——

三星堆青銅人像慘遭調戲:

說我像奧特曼的你別走

聖誕之夜,我就是那個閃耀全場的Party King

打開正片,果然不正經!

號稱百集紀錄片,看起來老嚇人了?

每集才五分鐘,簡直是紀錄片界的泡面番嘛(而且很強迫症地剛好五分鐘一分不多一秒不少)。

開頭,就是手機收到資訊的提示音“你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查收”。

打開彈幕,全是這種畫風。

笑啥?

《如果國寶會說話》簡直像班上最皮的男同學,拿上話筒就作怪——

悄咪咪用旁白和剪輯惡意賣萌。

陶鷹鼎,長得本來就憨憨傻傻,一看就缺乏運動。

鏡頭還特意要從它的小粗腿拍起,旁白也不忘調侃一把——

這是一只有著胖胖腿的鷹

大概是怕陶鷹發威,旁白還對它先誇後“損”。

它除了上古的王者之氣

又同時顯示出另一種

很現代的氣質

萌萌噠

說到“萌萌噠”三個字時,畫面還很配合地“噸噸噸”抖了三下,好像在生氣:哪裡萌!我只是胖!

愛鳥人士可能會強烈譴責這部紀錄片,除了欺負鷹之外,還欺負貓頭鷹。

比如這座鴞尊。

鴞,就是貓頭鷹。

明明是很機智的鳥類,硬是被博物館做成這麼的蠢萌周邊!

旁白還要補刀X1:這是最呆萌的青銅器。

補刀X2:這說明我們幾千年前就有了憤怒的小鳥。

別說,氣鼓鼓的樣子還真是一毛一樣

《如果國寶會說話》的動畫特效,更萌。

甲骨文裡的“王”字,其實由一種兵器演化而來——鉞。

鉞嘛,長這樣↓↓↓

上面的紋路是不是像極了一張臉——嘴巴耳朵鼻子眉毛眼睛一應俱全。

所以後期給它也加上了一雙四處亂瞄的眼睛,還配上“咩哈哈哈哈”的憨笑,毫無違和感。

夭壽啊文物成精了!

當然有時候,《如果國寶會說話》也會跳戲到隔壁《今日說法》的恐怖畫風:

考古人員發掘到一件饕餮獸面紋文物,因為這種獸面紋很常見,他們也沒太在意。

回去沖洗照片,他們才發現在這張饕餮的臉上,有一雙細微到極易被忽視的手。。。

手上連接著不太合比例的胳膊。。。

背後浮現出一張有些猙獰的臉。。。

所以,這不是常見的饕餮獸面紋,而是少有的神人獸面像。

為了不那麼嚇人,動畫特效再一次出來賣萌,模擬出研究者的疑惑——

他到底是駕馭神獸的天神?還是神獸化身的人影?

他這個姿勢,到底是在打碟還是開摩托?

歷史學家:別問我,我也懵逼。

動畫一出,剛剛被嚇尿的彈幕們也瞬間被逗笑:

像騎摩托車

像胸

雙手打碟蹦擦擦

我超凶的!

除了“萌”,它也有乾貨。

平時我們在博物館看文物,大多數時候總是隔著玻璃、圍欄。

有時候,看不清。

更多時候,看不懂。

好比這條玉龍,也許看了心裡也就是“臥槽真他奶奶個大腿毛線球的好看”這樣的感慨。

可《如果國寶會說話》又像個老教授,拉你到放大鏡前面,近距離地看它。

看它溫潤的光澤和細膩的質感。

看它幾毫米處,工藝精妙的細微紋理。

拉近看,更拉遠看。

早期的玉龍,和歷朝歷代的玉龍又有什麼不同?

它按年代久遠的程度,一個個放給你看:

明清的龍複雜曲折、精雕細刻,時間越往前推,龍的造型越簡單。

到距今5000多年時候的玉龍,幾乎成了C字形,就像腹中孕育的胚胎。

再往前,距今8000年的時候,原來龍最初不過是一枚玉玨。

這個蜷曲,仿佛是嬰兒在母體內的形象,成為幾乎最古老的器物雛形。

龍的歷史,也正是我們的文明史。

其實,《如果國寶會說話》缺點不少。

看得出,每一集的文案、剪輯人員都各不相同,風格也參差不齊。有時候活潑,有時候正經。

有時候,它也不夠有新意——

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這段甲骨文動畫。

“人”往頭上插根發簪,就成了丈夫的“夫”。

用有足有耳的炊具做吃的,這就是“鼎”。

代表液體的三點水,加上代表瓦罐的“酉”,合起來就成了“酒”。

其實這個創意早在1984年就有了。

曾經畫出過《哪吒鬧海》《小蝌蚪找媽媽》的上海美影廠大觸徐景達,就做過一部十分鐘長的小短片,《三十六個字》。

甚至連招牌式賣萌,有時候也賣得有些尬。

“萌萌噠”“小夥伴”這樣的詞彙在網路上,早已經成了三四年前的考古詞。

可這份尬,反倒顯出一種笨拙的可愛——

《如果國寶會說話》像嚴肅慣了的爺爺。

為了和你講話在同一個節奏上,努力地學著老掉牙的流行語。

說到底,不過是這一尊尊國寶想盡力告訴我們,它們年輕時的榮光:

那尊積滿灰塵的蓮鶴方壺,刻的是當年雨滴下鮮妍柔嫩的蓮花花瓣;

壺上的仙鶴,曾經在古人眼前振翅低飛;

這,大概就是國寶想說的:它們如今不再光鮮,卻也年輕過、鮮活過。

最後,想看的,B站就有。

這時的勾踐,從喪家犬一躍成為春秋最後的霸主。

而這時的越王勾踐劍,也不再是攻城掠地的武器,而是最高王權的象徵。

劍,就是等級。霸主佩上這樣的劍,才能讓其他君主臣服。

最有權力的男人,他的佩劍,當然要足夠……炫酷。

你可能想不到,上面這部有乾貨,還不忘官方賣萌的紀錄片,同樣是央視出品,已經拿到豆瓣9.4的高分——

如果國寶會說話

別被這嚴肅的正式海報嚇到。

看宣傳海報就知道,它不是什麼“正經紀錄片”——

三星堆青銅人像慘遭調戲:

說我像奧特曼的你別走

聖誕之夜,我就是那個閃耀全場的Party King

打開正片,果然不正經!

號稱百集紀錄片,看起來老嚇人了?

每集才五分鐘,簡直是紀錄片界的泡面番嘛(而且很強迫症地剛好五分鐘一分不多一秒不少)。

開頭,就是手機收到資訊的提示音“你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查收”。

打開彈幕,全是這種畫風。

笑啥?

《如果國寶會說話》簡直像班上最皮的男同學,拿上話筒就作怪——

悄咪咪用旁白和剪輯惡意賣萌。

陶鷹鼎,長得本來就憨憨傻傻,一看就缺乏運動。

鏡頭還特意要從它的小粗腿拍起,旁白也不忘調侃一把——

這是一只有著胖胖腿的鷹

大概是怕陶鷹發威,旁白還對它先誇後“損”。

它除了上古的王者之氣

又同時顯示出另一種

很現代的氣質

萌萌噠

說到“萌萌噠”三個字時,畫面還很配合地“噸噸噸”抖了三下,好像在生氣:哪裡萌!我只是胖!

愛鳥人士可能會強烈譴責這部紀錄片,除了欺負鷹之外,還欺負貓頭鷹。

比如這座鴞尊。

鴞,就是貓頭鷹。

明明是很機智的鳥類,硬是被博物館做成這麼的蠢萌周邊!

旁白還要補刀X1:這是最呆萌的青銅器。

補刀X2:這說明我們幾千年前就有了憤怒的小鳥。

別說,氣鼓鼓的樣子還真是一毛一樣

《如果國寶會說話》的動畫特效,更萌。

甲骨文裡的“王”字,其實由一種兵器演化而來——鉞。

鉞嘛,長這樣↓↓↓

上面的紋路是不是像極了一張臉——嘴巴耳朵鼻子眉毛眼睛一應俱全。

所以後期給它也加上了一雙四處亂瞄的眼睛,還配上“咩哈哈哈哈”的憨笑,毫無違和感。

夭壽啊文物成精了!

當然有時候,《如果國寶會說話》也會跳戲到隔壁《今日說法》的恐怖畫風:

考古人員發掘到一件饕餮獸面紋文物,因為這種獸面紋很常見,他們也沒太在意。

回去沖洗照片,他們才發現在這張饕餮的臉上,有一雙細微到極易被忽視的手。。。

手上連接著不太合比例的胳膊。。。

背後浮現出一張有些猙獰的臉。。。

所以,這不是常見的饕餮獸面紋,而是少有的神人獸面像。

為了不那麼嚇人,動畫特效再一次出來賣萌,模擬出研究者的疑惑——

他到底是駕馭神獸的天神?還是神獸化身的人影?

他這個姿勢,到底是在打碟還是開摩托?

歷史學家:別問我,我也懵逼。

動畫一出,剛剛被嚇尿的彈幕們也瞬間被逗笑:

像騎摩托車

像胸

雙手打碟蹦擦擦

我超凶的!

除了“萌”,它也有乾貨。

平時我們在博物館看文物,大多數時候總是隔著玻璃、圍欄。

有時候,看不清。

更多時候,看不懂。

好比這條玉龍,也許看了心裡也就是“臥槽真他奶奶個大腿毛線球的好看”這樣的感慨。

可《如果國寶會說話》又像個老教授,拉你到放大鏡前面,近距離地看它。

看它溫潤的光澤和細膩的質感。

看它幾毫米處,工藝精妙的細微紋理。

拉近看,更拉遠看。

早期的玉龍,和歷朝歷代的玉龍又有什麼不同?

它按年代久遠的程度,一個個放給你看:

明清的龍複雜曲折、精雕細刻,時間越往前推,龍的造型越簡單。

到距今5000多年時候的玉龍,幾乎成了C字形,就像腹中孕育的胚胎。

再往前,距今8000年的時候,原來龍最初不過是一枚玉玨。

這個蜷曲,仿佛是嬰兒在母體內的形象,成為幾乎最古老的器物雛形。

龍的歷史,也正是我們的文明史。

其實,《如果國寶會說話》缺點不少。

看得出,每一集的文案、剪輯人員都各不相同,風格也參差不齊。有時候活潑,有時候正經。

有時候,它也不夠有新意——

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這段甲骨文動畫。

“人”往頭上插根發簪,就成了丈夫的“夫”。

用有足有耳的炊具做吃的,這就是“鼎”。

代表液體的三點水,加上代表瓦罐的“酉”,合起來就成了“酒”。

其實這個創意早在1984年就有了。

曾經畫出過《哪吒鬧海》《小蝌蚪找媽媽》的上海美影廠大觸徐景達,就做過一部十分鐘長的小短片,《三十六個字》。

甚至連招牌式賣萌,有時候也賣得有些尬。

“萌萌噠”“小夥伴”這樣的詞彙在網路上,早已經成了三四年前的考古詞。

可這份尬,反倒顯出一種笨拙的可愛——

《如果國寶會說話》像嚴肅慣了的爺爺。

為了和你講話在同一個節奏上,努力地學著老掉牙的流行語。

說到底,不過是這一尊尊國寶想盡力告訴我們,它們年輕時的榮光:

那尊積滿灰塵的蓮鶴方壺,刻的是當年雨滴下鮮妍柔嫩的蓮花花瓣;

壺上的仙鶴,曾經在古人眼前振翅低飛;

這,大概就是國寶想說的:它們如今不再光鮮,卻也年輕過、鮮活過。

最後,想看的,B站就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