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短板”不除 中國新能源產業怎能領跑世界?

【電纜網訊】雖然我國在新能源領域發展快馬加鞭, 部分產業也已具備相當規模, 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中國新能源產業存在多項短板, 如果這些短板不除, 中國新能源產業恐怕很難真正達到世界領先。

日前, 聯合國環境署公佈了一份名為《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的報告, 該報告由聯合國環境署、法蘭克福學院和彭博新能源金融公司聯合發佈。 報告稱, 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和廢物能源、地熱能、小型水電和海洋能源使2016年全球電力產能增加了138千兆瓦, 比上一年增長了8%, 增加的發電量相當於世界上現有16個最大發電設施的總和。 這份研究報告指出, 隨著清潔技術的成本持續下滑, 儘管這一領域的投資在2016年比上年下降了23%, 但全球可再生能源產能當年創下了歷史新高。 由此, 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全世界多國都在投資新能源,

而中國近年來在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可以說傲視群雄。 美國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所日前發佈報告稱, 2015年, 中國的新能源投資達1029億美元, 占全球投資總量的1/3。 2016年, 中國面向海外的新能源投資同比增長60%, 達320億美元。

中國發展可再生能源, 主要是從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可再生能源又被賦予了節能減排、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和大氣污染防治等新使命。 在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 明確“十三五”期間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新增投資將達到2.5萬億元, 比“十二五”增長近39%。 而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藍天保衛作戰”寫入其中, 如此可以想見, 在“十三五”時期及以後,

可再生能源發展將會被提到更高的高度, 在我國能源系統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

顯然, 今天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 但仍然有許多短板存在, 例如高投入低產出, 國內市場不成熟, 核心技術對外依賴嚴重等等。

首先, 高投入低產出問題嚴峻。

新能源畢竟是能源領域的新事物, 發展初期必然在技術、規模等方面存在劣勢。 與傳統能源相比, 新能源技術相對複雜, 整體規模偏小, 所以單位投資成本並不具備可比性。 假設燃煤發電成本為1, 核能發電成本略高於煤電, 生物質發電成本則為1.5, 風力發電成本為1.7, 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甚至是燃煤發電成本的10倍以上。 雖然我國風電、太陽能在建裝機量全球領先, 但在風電領域, 我國風電機組的平均利用率僅為20%, 明顯低於25%~30%的國際平均水準。

其次, 國內市場不成熟。 雖然近年來政府出臺一系列扶持新能源發展的政策, 但我國新能源市場依然集中在海外, 國內市場成熟度較低, 也就無法對拉動新能源發展形成反作用力。

據報導, 2012年中國光伏產能在全球中的占比高達80%, 而國內光伏市場在全球的占比不足1%, 供需失衡局面可見一斑。

再次, 核心技術對外依賴嚴重。 與發達國家相比, 我國新能源產業起步相對較晚, 基礎研究薄弱, 創新能力相對偏低, 產品品質不穩定, 無法滿足高端需求。 核心技術空心化問題,在我國新能源的快速發展過程中越發突出。不掌握核心技術,將受制於人,從而限制未來我國新能源產業層次的提升。

此外,據瞭解,我國新能源產業還面臨產業體系不健全,產能過剩與不足並存,配套設施不完善,政策法規不全面等問題。

要想推進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甚至完成“讓中國新能源產業領跑世界”的更宏遠的目標,那麼我們必須著力解決現有問題。

其一,必須降低新能源生產成本。目前國內新能源行業的發展,主要是依靠政府政策扶持。新能源的推廣作為一個社會性問題,終究還是要靠市場來解決。近年來政府提出在傳統壟斷行業實施混合所有制經營,便是促進新能源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有利途徑。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才能合理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

其二,必須加強核心技術研發提升競爭力。雖然我國新能源產業起步較晚,但國內新能源研究機構及人員並不少,但分佈相對分散,需要整合國內新能源研究領域的資源,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術,佔領產業競爭制高點。政府應該為技術研發提供財力和物力支援。

其三,國內政策體系應儘快完善,對專案審批、價格機制、資金安排等協調機制進行明確規定,同時要建立競爭機制、補償機制、目的機制等運行機制,以促進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執行,為我國新能源的持續發展提供切實保障。

隨著全球能源消費的轉型升級,新能源產業的未來潛力無限。新能源是中國非化石能源的主力,也是中國未來能源轉型的重要依託。誠然,近幾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十分迅速,但是我國要想真正成為全球新能源產業的領跑者,就不能只關注產業規模大小,而須著力解決一些掣肘產業做強的實際問題。

核心技術空心化問題,在我國新能源的快速發展過程中越發突出。不掌握核心技術,將受制於人,從而限制未來我國新能源產業層次的提升。

此外,據瞭解,我國新能源產業還面臨產業體系不健全,產能過剩與不足並存,配套設施不完善,政策法規不全面等問題。

要想推進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甚至完成“讓中國新能源產業領跑世界”的更宏遠的目標,那麼我們必須著力解決現有問題。

其一,必須降低新能源生產成本。目前國內新能源行業的發展,主要是依靠政府政策扶持。新能源的推廣作為一個社會性問題,終究還是要靠市場來解決。近年來政府提出在傳統壟斷行業實施混合所有制經營,便是促進新能源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有利途徑。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才能合理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

其二,必須加強核心技術研發提升競爭力。雖然我國新能源產業起步較晚,但國內新能源研究機構及人員並不少,但分佈相對分散,需要整合國內新能源研究領域的資源,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術,佔領產業競爭制高點。政府應該為技術研發提供財力和物力支援。

其三,國內政策體系應儘快完善,對專案審批、價格機制、資金安排等協調機制進行明確規定,同時要建立競爭機制、補償機制、目的機制等運行機制,以促進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執行,為我國新能源的持續發展提供切實保障。

隨著全球能源消費的轉型升級,新能源產業的未來潛力無限。新能源是中國非化石能源的主力,也是中國未來能源轉型的重要依託。誠然,近幾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十分迅速,但是我國要想真正成為全球新能源產業的領跑者,就不能只關注產業規模大小,而須著力解決一些掣肘產業做強的實際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