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學會《周易》就能洞悉天機,它究竟神秘在什麼地方?

《周易》是我國最古老、最有權威、最著名的一部經典, 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的結晶。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它歷經種種坎坷與考驗, 或褒或貶, 時衰時興, 卻依然默默地為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貢獻。

《周易》這部書, 講的是理、象、數、占。 從形式和方法上, 好象專論陰陽八卦。 但實際上, 它論述的核心問題, 是運用“一分為二”對立與統一的宇宙觀, 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方法論, 揭示宇宙間事物發展、變化的自然規律, 對立與統一的法則, 並運用這一世界觀, 運用八卦預測自然界、社會和人本身的各種資訊《周易》內容十分豐富,

上論天文, 下講地理, 中談人事, 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 從社會生產到社會生活, 從帝王將相如何治國到老百姓如何處世做人等等, 包羅萬象, 無所不有。

《周易》是我國預測學、資訊科學的起源與基礎。 書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辭、爻辭,

不僅系統地記載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體科學和醫學方面反映出來的, 潛藏的, 以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資訊, 同時還有預測資訊的寶貴方法。

《周易》是運用通過八卦今昔資訊預測的科學方法, 預測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關資訊, 對一切做到心中有數, 有備無患, 從而更好地認識社會, 改造社會, 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周易》內容累積甚多之人生經驗, 以數理邏輯、匯萃萬物, 其哲理可應用一切人事時地物上之措施, 故上能探求宇宙本體而知天命, 下可指導人生之行藏, 而成為一部人生重要處世與行事之寶典。 故人稱“書中之王、群經之首”, 是一部天下人間的大經大法。

一、《易經》的聞世

早在遠古時代, 燧(sui)人氏仰觀鬥樞,

以定天極四方之位。 先人(伏羲)則之以畫先天八卦, 仰觀俯察, 遠求近取而作後天八卦。 卦的起源為河圖、洛書。 八卦圖告訴人們關於宇宙自然中的理、象、數。 以後對《易經》的研究分為兩個學派:義理派和象數派。 義理派注重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 象數派則著重將周易用於占卜。 像廣為人知的河圖洛書、太極圖(含陰陽魚的圓形圖案)等, 都是《易經》原著中所無、後人根據對《易經》的理解添加進去的。

二、《易經》的歷史延續

《易經》原是上古蔔筮的學術, 到了近古時代, 即殷商末年, 經過周文王的整理和注述, 取名《周易》一書, 便成為流傳後人的一部經典。 “易”為“簡易”之義;另一說為“變易”之義, 意為以揲蓍數目之變, 推求問事之變, 藉以釋疑。

“易”前“周”字, 一說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說指周遍之易, 即探求普遍的變易法則。

自東周以來, 再經過孔子等儒家學派的研究和傳述, 專門撰寫了《易傳》以解讀《易經》。 作為中國儒家典籍六經之一, 今天我們所說的“周易”通常指《易經》和《易傳》二者的結合。 根據《周禮》的記載, 占卜有“三易之法”, 《易經》只是其中之一, 另兩部《連山》、《歸藏》均已失傳。 《周易》包括經、傳兩部分, 傳是對經的解釋。 《易經》則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爻辭而言。

“經”經文分為“上經”、“下經”兩部分。 一共有六十四卦。 每一卦由卦畫、標題、卦辭、爻辭四部分組成。 六十四卦由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重疊濟變而來。 每個卦畫都有六行, 爻分陰陽, 陽爻稱九, 陰爻稱六。 從下向上排列成六行, 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

六十四個卦畫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卦象)。 解說卦象的辭句稱為卦辭, 系於卦象之下, 解說爻象的辭句稱為爻辭。 卦辭共六十四條, 爻辭三百八十四條, 加上乾卦“用九”, 坤卦“用六”, 總稱為筮辭, 共四百五十條。 爻辭是內容的主要部分, 根據有關內容按六爻的先後層次安排。

孔子曰“易有太極, 太極生兩儀, 所謂太極者, 乃天地萬物之始也, 兩儀者, 就是陰陽二氣”, 孔子又說:兩儀生四象, 四象者, 就是陰之變動, 由四象而生出八卦, 八卦每一卦有六爻, 八八六十四卦變出三八四爻, 因此, 天地萬物由此生矣。 ”

六十四個卦象的排列順序, 現傳有兩種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 分上下經, 上經始於乾卦, 次為坤卦, 下經終於未濟卦;二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本, 首卦為乾,次卦為否,終於益卦。卦辭和爻辭的內容大致有三類;一是講自然現象的變化,用來比擬人事;二是講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斷吉凶的辭句。據研究,卦、爻辭反映了奴隸制的社會生活。

三、《易經》的深遠哲理

《易經》雖屬占卦書,但其神秘的形式中蘊含著較深刻的理論思維和樸素的辯證觀念。它承認事物存在的對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個對立卦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辭反映了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損、泰和否、既濟和未濟等一系列對立統一的現象,它還承認對立事物的互相轉化。從《易經》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辯證法思想的萌芽,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易傳”一共七種十篇,分別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繫辭》上、下篇,《說卦》、《雜卦》和《序卦》。古人把這十篇“傳”叫做“十翼”,意思是說“傳”是附屬於“經”的羽翼,即用來解說“經”的內容。

《彖》是專門對易經卦名和卦辭的注釋。

《象》是對易經卦名及爻辭的注釋。

《文言》對《乾》、《坤》二卦作了進一步的解釋。

《繫辭》是《易經》的哲學綱領,其內容博大精深,是學易必讀之篇。

《繫辭》是易傳十篇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它是我國古中第一部對易的產生、原理、意義及易卦占法等,全面、系統的說明。它闡發了許多從易經本文中看不到的思想。繫辭與彖、象不同,它不是對易經的卦辭、爻辭的逐項注釋,而是對易經的整體評說。

《說卦》對八卦卦象的具體說明,分本象與廣象,是研究術數的理論基礎之一。

《雜卦》將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錯的形態排成兩兩相對的綜卦和錯卦,從卦形中看卦與卦之間的聯繫。與序卦研究的角度不同。

《序卦》說明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實際上,“傳”的作者主要是借解說經文來發揮自己的思想觀點。

易經六十四卦, 以自古流傳的“上下經卦名次序歌”來簡述為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複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鹹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在十八世紀初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完全解讀了《易經》中六十四卦的神秘密碼。萊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圖形,就是他曾發明的數學二進位,陰爻是0,陽爻是1 。對於八個主卦的數碼為: 坤 000,艮001,坎010,巽011,震100,離101,兌110,乾111 。萊布尼茨又說以0和1二數可以表示萬物,萊布尼茨還進一步附會八卦表示上帝七日創造世界,坤000。為天地洪荒,萬物皆空。第一日為艮001,為上帝造天,第二日為坎010,為天地同在……。第七日為乾111,乃萬物具備,是為主安息日。

首卦為乾,次卦為否,終於益卦。卦辭和爻辭的內容大致有三類;一是講自然現象的變化,用來比擬人事;二是講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斷吉凶的辭句。據研究,卦、爻辭反映了奴隸制的社會生活。

三、《易經》的深遠哲理

《易經》雖屬占卦書,但其神秘的形式中蘊含著較深刻的理論思維和樸素的辯證觀念。它承認事物存在的對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個對立卦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辭反映了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損、泰和否、既濟和未濟等一系列對立統一的現象,它還承認對立事物的互相轉化。從《易經》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辯證法思想的萌芽,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易傳”一共七種十篇,分別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繫辭》上、下篇,《說卦》、《雜卦》和《序卦》。古人把這十篇“傳”叫做“十翼”,意思是說“傳”是附屬於“經”的羽翼,即用來解說“經”的內容。

《彖》是專門對易經卦名和卦辭的注釋。

《象》是對易經卦名及爻辭的注釋。

《文言》對《乾》、《坤》二卦作了進一步的解釋。

《繫辭》是《易經》的哲學綱領,其內容博大精深,是學易必讀之篇。

《繫辭》是易傳十篇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它是我國古中第一部對易的產生、原理、意義及易卦占法等,全面、系統的說明。它闡發了許多從易經本文中看不到的思想。繫辭與彖、象不同,它不是對易經的卦辭、爻辭的逐項注釋,而是對易經的整體評說。

《說卦》對八卦卦象的具體說明,分本象與廣象,是研究術數的理論基礎之一。

《雜卦》將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錯的形態排成兩兩相對的綜卦和錯卦,從卦形中看卦與卦之間的聯繫。與序卦研究的角度不同。

《序卦》說明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實際上,“傳”的作者主要是借解說經文來發揮自己的思想觀點。

易經六十四卦, 以自古流傳的“上下經卦名次序歌”來簡述為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複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鹹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在十八世紀初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完全解讀了《易經》中六十四卦的神秘密碼。萊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圖形,就是他曾發明的數學二進位,陰爻是0,陽爻是1 。對於八個主卦的數碼為: 坤 000,艮001,坎010,巽011,震100,離101,兌110,乾111 。萊布尼茨又說以0和1二數可以表示萬物,萊布尼茨還進一步附會八卦表示上帝七日創造世界,坤000。為天地洪荒,萬物皆空。第一日為艮001,為上帝造天,第二日為坎010,為天地同在……。第七日為乾111,乃萬物具備,是為主安息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