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評劇折子戲專場亮相石家莊 獨家探秘演員們的台前幕後


提起評劇, 也許你會比較陌生, 評劇和我國其他劇種一樣, 不僅看的人越來越少, 傳承下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那麼, 今天我們有幸走進評劇表演的台前幕後,

看看現實中的評劇舞臺、後臺是什麼樣子?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看完這些照片, 也許會讓你對評劇和評劇演員有不一樣的認識。


1月9日, 石家莊絲弦劇院座無虛席, 石家莊評劇院一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劇傳承基地為市民帶來了評劇折子戲專場演出。


近2個小時內, 50餘名14至20歲的評劇演員, 為戲迷演出了包括《花為媒》《賣弓記》《秦香蓮》等六出經典折子戲, 展示了評劇青年人才對於非遺文化的傳承, 以及充滿活力的藝術表演。



當日下午四點, 我們來到了石家莊絲弦劇院評劇折子戲演員演出的後臺, 對於晚上七點半的演出, 她們早已開始準備。

由於化妝間較小, 每個人平均用時半小時, 50多名小演員只能分組分批依次化妝, 年齡較小的, 還需老師幫忙化妝。



基本的打底色、撲底紅之後, 演員們迅速吃晚飯, 以免耽誤後續的化妝和表演。 在零下一兩度的室外, 小演員們聚成一團取暖吃飯。




接下來,掃桃紅粉、化眉、化眼妝口紅、打片子、貼片子、包頭(軟頭面)、戴硬頭面依次進行,提前穿好戲服的演員也會忙著自拍合影留念,讓我們才意識到她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


至此,後臺的準備工作基本完畢,演員們也開始壓腿活動準備上場表演。這既是一次普通的演出,又是一次非遺的傳承。



成立於1947年的石家莊市評劇院一團,2011年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國有文藝院團,肩負起非遺保護和傳承的重任。2012年,創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劇傳承基地”,充分發揮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袁淑梅及王瑞樓、孟繁英、侯文恕、梅清良、劇俊菊、唐小秀、劉造章等老藝術家“傳、幫、帶”的作用,通過口傳心授使得評劇藝術得到保護和傳承。



此次演出是公益性演出,讓非遺回歸生活,服務群眾,培育觀眾,文化惠民。




接下來,掃桃紅粉、化眉、化眼妝口紅、打片子、貼片子、包頭(軟頭面)、戴硬頭面依次進行,提前穿好戲服的演員也會忙著自拍合影留念,讓我們才意識到她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


至此,後臺的準備工作基本完畢,演員們也開始壓腿活動準備上場表演。這既是一次普通的演出,又是一次非遺的傳承。



成立於1947年的石家莊市評劇院一團,2011年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國有文藝院團,肩負起非遺保護和傳承的重任。2012年,創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劇傳承基地”,充分發揮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袁淑梅及王瑞樓、孟繁英、侯文恕、梅清良、劇俊菊、唐小秀、劉造章等老藝術家“傳、幫、帶”的作用,通過口傳心授使得評劇藝術得到保護和傳承。



此次演出是公益性演出,讓非遺回歸生活,服務群眾,培育觀眾,文化惠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