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紅樓夢》之外曹雪芹的另一著作,在50年前被證實的過程

孔祥澤先生是國家級非遺曹氏風箏的傳承人, 如今已近百歲高齡。 孔老先生年幼時曾跟著舅舅學習紮風箏的各種技巧, 從此一生都與風箏結下不解之緣。

曹雪芹的著作《紅樓夢》在當時一經問世就引起了很大反響, 曹氏是否還有《紅樓夢》以外的其他的傳世?一直是不解之謎。 直到上世紀初才有了答案, 《廢藝齋集稿》正是曹的另一著作。 而孔祥澤先生也正是這一著作的見證親歷者之一。

他是如何與這本曹氏佚著結緣的?(點擊翻閱)

97歲親歷者述, 曹雪芹佚著《廢藝齋集稿》的發現始末

這部《廢藝齋集稿》共八冊, 16開大小, 是用舊帳冊的背面書寫的。 內有曹雪芹的自序, 清代宮廷畫家董邦達的序, 附錄有曹的友人敦敏的長文《瓶湖懋齋記盛》等。

八冊的內容分別是:

一, 《蔽芾館鑒金石印章集》講述制印如何選料, 治鈕, 刻邊款, 及章法、刀鋒的技巧;

二, 《南鷂北鳶考工志》講述風箏的紮、糊、繪、放四種技藝;

三, 為盲人編寫的講述編織的內容, 按編織程式寫成有韻的歌訣, 通俗易懂, 便於記憶;

四, 為盲人編寫的脫胎製作工藝, 由盲人做成脫胎, 再由有眼人手繪而成;

五, 講織補與染織工藝, 是曹家祖上任江甯織造時的傳統工藝;

六, 講竹製品和扇骨雕刻, 及宮燈、彩紮、宮扇的製作工藝;

七, 《岫裡湖中瑣藝》專講園林建築, 除文字外還有彩色圖錄, 介紹了81例園林景觀;

八, 《斯園膏脂摘錄》講菜式製作、制醬及調料、香料、小食品的製作方法。

曹雪芹的這部書, 原是一位叫金田的日本人所購, 並請來幾位中國學者鑒定, 他們無意間有了一個大發現, 這部書竟然是曹雪芹的著作。 後來孔祥澤有幸, 負責謄抄這本《南鷂北鳶考工志》, 地點就在米糧庫胡同21號。

曹雪芹在序中闡述了編著此書的目的, “將以為今之有廢疾而無告者, 謀其有以自養之道也。

”為了幫助殘疾人, 以藝為養, 扶助鰥寡孤獨, 濟世救人為目的。

曹雪芹撰寫這部書, 是為了殘疾人

曹雪芹曾有位朋友叫于景廉, 因從征兵役而腳部受傷, 落下殘疾, 家中兒女眾多, 生活艱難, 投靠無門, 年前來到曹家借貸。

但曹家也身處困境, 於是曹雪芹憑藉自己精湛的技藝,連夜紮制了幾個風箏,讓老於拿到市上去賣了換錢。風箏一上市就被幾個富公子哥花大價錢買走,老于感動之餘用驢馱著酒肉年貨來感謝曹雪芹。曹雪芹受到啟發,為扶助鰥寡孤獨,廢疾而無告者以藝自養,濟世救人,寫出了著作《廢藝齋集稿》。

清代畫家董邦達在序中對曹雪芹的風箏大加讚賞:“以天為紙,書畫琳琅於青箋;將雲擬水,魚蟹遊行于碧波。傳征鼓絲竹之聲於天外,效花雨紅燈之趣於空中,其運智巧也,可謂神矣。”

如何證明,書是曹的真作

後來,因特殊時期,孔祥澤也受到了很大的莫須有的歷史問題衝擊,但仍竭力保存下部分書稿的殘篇。後經趙雨山先生介紹結識了紅學家吳恩裕先生,並將資料無償提供給吳先生,供其作紅學研究。吳先生經過幾年的研究、考證,於1973年在《文物》雜誌上發表了長文《曹雪芹的佚著和傳記材料的發現》。

此文一發,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紅學界引起巨大震動,見真者,見偽者各執一詞,十餘年間爭議不斷,甚至對提供珍貴資料者孔祥澤進行惡劣的人身攻擊。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們思想意識的不斷提升,新的旁證不斷發現並相互印證,紅學界已普遍承認了這部曹氏佚著的真實性,及其豐富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如今,97歲高齡的孔祥澤老人,談起當年強加給自己的各種曲解、壓制和詆毀,早已淡然處之,不以為然,以寬廣的胸懷容納了。老人家以堅忍的毅力,仍然在為曹氏風箏的傳承、發展、繁榮做著有益的工作。

文/陳偉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版權作品,認識民俗君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於是曹雪芹憑藉自己精湛的技藝,連夜紮制了幾個風箏,讓老於拿到市上去賣了換錢。風箏一上市就被幾個富公子哥花大價錢買走,老于感動之餘用驢馱著酒肉年貨來感謝曹雪芹。曹雪芹受到啟發,為扶助鰥寡孤獨,廢疾而無告者以藝自養,濟世救人,寫出了著作《廢藝齋集稿》。

清代畫家董邦達在序中對曹雪芹的風箏大加讚賞:“以天為紙,書畫琳琅於青箋;將雲擬水,魚蟹遊行于碧波。傳征鼓絲竹之聲於天外,效花雨紅燈之趣於空中,其運智巧也,可謂神矣。”

如何證明,書是曹的真作

後來,因特殊時期,孔祥澤也受到了很大的莫須有的歷史問題衝擊,但仍竭力保存下部分書稿的殘篇。後經趙雨山先生介紹結識了紅學家吳恩裕先生,並將資料無償提供給吳先生,供其作紅學研究。吳先生經過幾年的研究、考證,於1973年在《文物》雜誌上發表了長文《曹雪芹的佚著和傳記材料的發現》。

此文一發,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紅學界引起巨大震動,見真者,見偽者各執一詞,十餘年間爭議不斷,甚至對提供珍貴資料者孔祥澤進行惡劣的人身攻擊。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們思想意識的不斷提升,新的旁證不斷發現並相互印證,紅學界已普遍承認了這部曹氏佚著的真實性,及其豐富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如今,97歲高齡的孔祥澤老人,談起當年強加給自己的各種曲解、壓制和詆毀,早已淡然處之,不以為然,以寬廣的胸懷容納了。老人家以堅忍的毅力,仍然在為曹氏風箏的傳承、發展、繁榮做著有益的工作。

文/陳偉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版權作品,認識民俗君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