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如果你不瞭解這些,千萬不要說你熱愛西藏!

很多人從未去過西藏,

卻都冥冥之中覺得自己今生屬於西藏。

無論是西藏美麗的納木錯還是壯觀的布達拉宮,

不管是迎風飄動的五彩經幡抑或是身披紅衣的喇嘛,

都會讓人內心升騰起從未有過的感動。

但比起這些外在的物象,

西藏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獨特文化,

更是令一代代的人們對那個神秘之境無限嚮往。

今天, 就讓我們,

來數一數那些光芒四射的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前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四級名錄體系已經形成, 除了正在公示的自治區第五批非遺專案, 西藏現有國家級非遺專案89個, 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68人;自治區級非遺專案323個, 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350名;市縣級非遺項目1107個。

1

手工製作技藝

藏紙

堅守文明記錄的手劄

藏紙, 一種傳承千年、西藏獨具特色的傳統藝術品。 藏紙工藝, 是藏族先輩們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孕育出來的瑰寶, 為造出更好的紙張, 他們付出了漫長的年頭, 艱苦與忍耐是文明源遠流長的河床。

藏香

歷久彌香

藏香是採用藏族獨特的工藝方式及西藏土生植物製成的一種可燃草香, 分為粉末狀、柱狀兩類。 柱香以山南敏珠林寺的最為著名。

拉薩泥塑、布制面具

植根于民間的傳統藝術

拉薩泥塑、布制工藝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民族藝術品質, 它植根於民間, 又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面具製作是一個繁瑣的過程, 在製作時不僅需要手工藝人投入百分之百的耐心, 還要在裝飾物上下足功夫。

2

美術

西藏唐卡

藏民族文化的瑰寶

唐卡繪畫這個傳統工藝是藏族人民不可或缺的, 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在國內外都被廣泛關注。 唐卡不僅僅包含一般概念的宗教文化, 還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書。

壁畫

西藏繪畫史上的一顆明珠

西藏壁畫同其他繪畫藝術一樣,在它發展中,因社會環境、自然條件不同而形成幾個流派。西元13世紀起,西藏壁畫逐漸形成了各具風格的“噶瑪嘎哲”、“堪日”、“門唐”三大畫派。

藏文書法

古老多彩的指尖藝術

藏文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文字,它產生於西元七世紀吐蕃王朝松贊干布時期。藏族百姓憑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以及豐富的想像力,將登大雅之堂的書法藝術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種自然現象有機地聯繫起來,獲得美的享受。

3

文藝

《格薩爾》史詩

搶救民族的記憶

《格薩爾》是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演唱篇幅最長的英雄史詩,代表著古代藏族和蒙古族民間文化與口頭敘事傳統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古代少數民族的一部百科全書,國際學術界將此稱作“東方的《伊利亞特》”。

藏戲

藏族文藝的“活化石”

具有悠久歷史的藏戲,是一種以民族鼓舞、民間說唱形式來表現故事情節的綜合性表演藝術,被譽為“西藏文化活化石”;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戲曲中歷史悠久的劇種之一,藏戲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桑耶寺“羌姆”

古老神舞 千年傳承

神舞,藏語叫“羌姆”,這是藏傳佛教僧侶表演的一種傳統的宗教舞蹈。跳舞時根據具體內容,戴面具,穿長袍,佩彩帶和刀盾等。伴奏的樂器有牛皮鼓、法號、嗩呐等。

4

服飾

邦典

穿在身上的彩虹

圍裙,藏語稱邦典。是廣大藏族婦女非常喜愛的裝飾品,主要產于山南、日喀則、拉薩等地,以貢噶縣傑德秀區生產的圍裙最為著名。傑德秀素稱圍裙之鄉,相傳已有五、六百年的生產歷史。

藏鞋

著在腳上的藏文化

西藏高原地域遼闊,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特色的鞋子。人們能從一個人所穿的鞋子判斷出一個人的職業和社會階層。

珞巴族服飾

獨樹一幟 別出心裁

珞巴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一個民族,主要分佈在西藏東起察隅,西至門隅之間的珞渝地區,以米林、墨脫、察隅、隆子、朗縣等最為集中,其服飾已列入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

飲食

西藏有著各種各樣的特色美食,如拉薩古榮村的糌粑、昌都芒康鹽井的加加面、林芝工布江達的藏香豬、江洛康薩青稞酒、日喀則的朋必……近年來,這些美食的製作工藝被分批納入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石鍋雞

難以複製的“風土”亮點

石鍋雞的做法非常講究,十幾種藥材,于雪山融水中慢火熬制3個小時,所有的奇異山珍結合在一起,產生無與倫比的味蕾衝擊。

“朋必”

日喀則小吃的象徵

“朋必”既解餓又解饞,既愜意又美味。2009年,“朋必”的製作技藝被列入西藏自治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加加面”與“家家面”

樸實的舌尖美味

加加面是昌都芒康縣鹽井納西民族鄉的特色吃食。現在有人解釋說,因為家家面的分量少,需要主人一碗接著一碗地加,所以叫“加加面”,實際上從其歷史傳說角度而言,這是一種誤解,應該是“家家面”才符合其來源傳說。

古榮糌粑

飄香在水磨山谷中

目前,拉薩市場上銷售的95%以上的糌粑均來自古榮鄉,大多以“古榮糌粑”、“古榮巴熱糌粑”、“古榮朗孜糌粑”等命名。

有人說,非遺就像飄落的花瓣,

是過氣的文化。

其實,非遺是民族歷史文化的“基因”,

是一個民族本身得到傳承發展的“根”。

非遺保護工作,

不僅是保護和發展,

各民族先輩所傳承的文明,

為當代所用,

更是留給子孫後代所用。

雪鄉賞雪、西藏朝拜諮詢報名中,想旅遊的朋友點擊這裡

壁畫

西藏繪畫史上的一顆明珠

西藏壁畫同其他繪畫藝術一樣,在它發展中,因社會環境、自然條件不同而形成幾個流派。西元13世紀起,西藏壁畫逐漸形成了各具風格的“噶瑪嘎哲”、“堪日”、“門唐”三大畫派。

藏文書法

古老多彩的指尖藝術

藏文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文字,它產生於西元七世紀吐蕃王朝松贊干布時期。藏族百姓憑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以及豐富的想像力,將登大雅之堂的書法藝術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種自然現象有機地聯繫起來,獲得美的享受。

3

文藝

《格薩爾》史詩

搶救民族的記憶

《格薩爾》是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演唱篇幅最長的英雄史詩,代表著古代藏族和蒙古族民間文化與口頭敘事傳統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古代少數民族的一部百科全書,國際學術界將此稱作“東方的《伊利亞特》”。

藏戲

藏族文藝的“活化石”

具有悠久歷史的藏戲,是一種以民族鼓舞、民間說唱形式來表現故事情節的綜合性表演藝術,被譽為“西藏文化活化石”;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戲曲中歷史悠久的劇種之一,藏戲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

桑耶寺“羌姆”

古老神舞 千年傳承

神舞,藏語叫“羌姆”,這是藏傳佛教僧侶表演的一種傳統的宗教舞蹈。跳舞時根據具體內容,戴面具,穿長袍,佩彩帶和刀盾等。伴奏的樂器有牛皮鼓、法號、嗩呐等。

4

服飾

邦典

穿在身上的彩虹

圍裙,藏語稱邦典。是廣大藏族婦女非常喜愛的裝飾品,主要產于山南、日喀則、拉薩等地,以貢噶縣傑德秀區生產的圍裙最為著名。傑德秀素稱圍裙之鄉,相傳已有五、六百年的生產歷史。

藏鞋

著在腳上的藏文化

西藏高原地域遼闊,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特色的鞋子。人們能從一個人所穿的鞋子判斷出一個人的職業和社會階層。

珞巴族服飾

獨樹一幟 別出心裁

珞巴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一個民族,主要分佈在西藏東起察隅,西至門隅之間的珞渝地區,以米林、墨脫、察隅、隆子、朗縣等最為集中,其服飾已列入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

飲食

西藏有著各種各樣的特色美食,如拉薩古榮村的糌粑、昌都芒康鹽井的加加面、林芝工布江達的藏香豬、江洛康薩青稞酒、日喀則的朋必……近年來,這些美食的製作工藝被分批納入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石鍋雞

難以複製的“風土”亮點

石鍋雞的做法非常講究,十幾種藥材,于雪山融水中慢火熬制3個小時,所有的奇異山珍結合在一起,產生無與倫比的味蕾衝擊。

“朋必”

日喀則小吃的象徵

“朋必”既解餓又解饞,既愜意又美味。2009年,“朋必”的製作技藝被列入西藏自治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加加面”與“家家面”

樸實的舌尖美味

加加面是昌都芒康縣鹽井納西民族鄉的特色吃食。現在有人解釋說,因為家家面的分量少,需要主人一碗接著一碗地加,所以叫“加加面”,實際上從其歷史傳說角度而言,這是一種誤解,應該是“家家面”才符合其來源傳說。

古榮糌粑

飄香在水磨山谷中

目前,拉薩市場上銷售的95%以上的糌粑均來自古榮鄉,大多以“古榮糌粑”、“古榮巴熱糌粑”、“古榮朗孜糌粑”等命名。

有人說,非遺就像飄落的花瓣,

是過氣的文化。

其實,非遺是民族歷史文化的“基因”,

是一個民族本身得到傳承發展的“根”。

非遺保護工作,

不僅是保護和發展,

各民族先輩所傳承的文明,

為當代所用,

更是留給子孫後代所用。

雪鄉賞雪、西藏朝拜諮詢報名中,想旅遊的朋友點擊這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