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它是中國傳統藝術的聖地,畫家傅抱石曾稱它為“北京的家”

三百餘年間, 它從南紙店到“與文會友”, 與眾多書畫家結下翰墨情緣, 不僅有“民間故宮”之稱, 還被畫家傅抱石稱為“自己在北京的家”, 它就是傳統藝術的聖地——榮寶齋。

榮寶齋

舊時, 大多數文人來到京城, 都喜歡到琉璃廠買點紙筆文房。

榮寶齋, 就開在琉璃廠, 始建於1672年。 彼時, 這家店還不叫榮寶齋, 而是稱為松竹齋。

關於創始人張老闆的姓名和出身, 因為年代久遠, 沒人說得清楚。 有人說, 他本來是做官的, 利用俸銀在北京琉璃廠業餘開了這家店。

松竹齋創建伊始, 主要售賣筆墨紙硯, 當時琉璃廠的筆墨紙硯基本從南方進貨, 因此, 這些商店被稱為“南紙店”。 而松竹齋也只是琉璃廠一帶普通的一家南紙店。

然而, 到了光緒年間, 尤其是鴉片戰爭以後, 中國的社會經濟狀況也每況愈下, 松竹齋也由盛轉衰, 百年老店岌岌可危。 店掌櫃為了將松竹齋維持下去,

下決心改革創新, 專門聘請了當時廣交京師名士的莊虎臣為經理。

榮寶齋

1894年, 莊虎臣乾脆另起爐灶, 將松竹齋店名改為榮寶齋, 取“以文會友, 榮名為寶”之意。 他請當時著名的大書法家陸潤庠題寫了榮寶齋的大字匾額, 懸於門楣。

莊虎臣不滿足于“南紙店”的生意,

在民國初期開了一個近代書畫展廳, 一邊展覽一邊賣畫。 既可從書畫家賣畫中提取酬金, 又可向畫家推銷筆墨紙硯文房用品, 一舉兩得。

此舉使店鋪有了新的起色, 不僅提高了榮寶齋的營業額, 小店成了大店, 而且文人墨客們常聚於此, 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等很多畫家都在這裡開闢賣場。

據說, 齊白石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問榮寶齋有沒有訂件, 然後開始畫。

傅抱石

而傅抱石則是經常拿一卷畫來, 榮寶齋的副經理會先付二百元, 之後再清點尾款。 有時他手頭緊, 就先在榮寶齋借, 然後再拿畫來頂。 傅抱石直到去世前不久, 還給榮寶齋捎來一卷畫。 不僅如此, 傅抱石更把榮寶齋稱為自己在北京的家, 有幾次, 傅抱石來京不住酒店, 直接住在榮寶齋。

值得一提的是, 1896年, 榮寶齋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嘗試, 開創木版浮水印事業, 設“榮寶齋帖套作”機構。 木版浮水印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古老的手工印刷技術, 用這種方法複製出來的畫能達到“亂真”的地步。 就連畫家自己也無法分辨哪個是真跡,

哪個是複製品。

榮寶齋的這項神技, 讓它成了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名片, 也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今, 榮寶齋走過了三百年, 它依然延續著傳統的文房生意、老一輩的木版浮水印技術, 以及裝裱、修復和售賣名家字畫。 同時, 一些新的機構和業務也被榮寶齋納入麾下, 比如榮寶拍賣行、榮寶齋出版社、榮寶齋美術館, 甚至做了網路拍賣、微信商城等。 在如今的藝術圈兒裡, 榮寶齋仍舊是一塊金字招牌。

(責編:李兆年)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 如有轉載, 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