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LGD中國建廠 黑牛食品OLED遭股民“催熟”

2017年12月26日, 韓國政府有條件批准LGD在中國廣州投資建設8.5代OLED面板生產線。

對此, 中國股民坐不住了。

12月28日, 有股民在互動平臺感言:LGD將在廣州建一個OLED面板生產廠, 黑牛的速度太慢了, 時不我待!目前的定增進展怎樣?“國顯當自強, 唯信諾千金”, 中國創造太需要這張名片!

2018年1月3日, 黑牛食品回應稱:非公開發行工作在按計劃有序推進, 由昆山國顯實施的第5.5代AMOLED擴產線專案已於2017年8月末點亮, 由全資子公司雲谷固安和霸州雲穀實施的第6代AMOLED面板和模組線專案於2017年8月底主體工程封頂, 預計2018年下半年投產。

據悉, 雲谷固安第6代AMOLED生產線專案計畫總投資300億元左右, 設計投片能力為3萬片/月, 基板尺寸為1500 mm×1850mm, 主要生產中小尺寸柔性AMOLED顯示器, 涵蓋智慧穿戴、手機、VR顯示和專業顯示等應用領域。

需要說明的是, LGD8.5代OLED面板生產線, 瞄準的電視、電子看板等大尺寸螢幕, 目前與黑牛食品不會產生直接的競爭。

不過, 正如上述投資者所言, 中國創造太需要OLED這張名片, 因此國產OLED項目已經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基金、定增、擔保 黑牛轉型“燒錢”不停

昔日的豆奶大亨黑牛食品, 上市7年來已經歷過四次業務轉型, 前三次轉型甚至包括雞尾酒業務, 不過業績始終難有起色。 在“幸福系”入主黑牛食品後, 第四次業務轉型開始“去食品化”, 瞄準了光電面板業務。

2016年7月22日, 黑牛食品公告稱, 擬將持有的黑牛實業100%股權、揭陽黑牛100%股權、安徽黑牛100%股權、廣州黑牛100%股權、黑牛行銷100%股權對外出售。 2017年1月, 上述交易實施完成, 黑牛食品的食品飲料資產全部置出。

2016年9月14日, 黑牛食品公佈《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 擬向昆山國創、西藏知合等不超過10名投資者募資不超過180億進軍OLED產業。

不過2017年5月, 黑牛食品第四屆董事會對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中的募集資金金額進行了調整, 第6代AMOLED面板生產線項目的擬使用募集資金額由140億元調減至110億元, 募集資金總額也由180億元調減至150億元。 同年6月27日, 知合資本聯合冀財基金公司、廊坊市新型顯示產業發展基金、華夏幸福等共同設立的百億級“河北新型顯示產業發展基金”獲得工商核准, 該基金重點投向雲谷固安第6代AMOLED及相關新型顯示專案。

2017年8月15日, 黑牛食品的上述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獲證監會審核通過, 又於11月6日正式獲得證監會核准批復。 這次定增計畫獲准完成後, 在國內OLED行業具有領先地位的國顯光電及其旗下公司維信諾,

成為黑牛食品的間接控股子公司。

除此之外, 為了滿足日常經營及業務開展的需要, 黑牛食品還同意雲谷固安以售後回租的形式開展融資租賃業務, 並不斷提高對其擔保額度。

由於食品飲料業務剝離, OLED專案持續“燒錢”並處於建設期, 短期內難有穩定盈利, 2017前三季度黑牛食品營業收入2043.63萬元, 同比下降86.03%;淨利潤為-6093.47萬元, 同比下降227.4019%。 當季, 黑牛食品遭到多家主力機構減持。

不過, 東北證券分析師王小勇認為, 受智慧電子設備性能升級的帶動, OLED 需求將迎來快速增長期, 借助國顯光電的行業領軍地位, 黑牛食品可望長期受益。

OLED產業上演中韓之戰

黑牛食品的轉型佈局, 只是中國OLED產業迅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 以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和輝光電、柔宇等為代表的中國製造商逐漸崛起,

不斷對韓國三星和LG在OLED產業中的霸主地位形成有力衝擊。

據中國OLED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耿怡介紹, 中國OLED產線建設已初具規模, 逐步由技術研發向規模化生產過渡。 2016年, 中國大陸國產OLED面板出貨量總計達600萬片。 3條5.5代OLED線、2條4.5代OLED線進入量產階段, 2條6代OLED線點亮(其中一條量產)。 而且, 中國企業正加快柔性OLED面板的佈局, 目前國內7條6代生產線均為柔性生產線, 預計在2018年開始逐步出貨。

“建造一座每月產能達到9萬基板的6代柔性OLED工廠需投資超過115億美元, 遠遠大於建造同樣產能的10.5代 TFT LCD工廠所需的投資。 ” IHS Markit顯示研究總經理謝勤益表示, 大批量生產柔性OLED面板的學習曲線成本非常高, 與AMOLED面板相關聯的財務和技術風險阻礙了日本和臺灣的製造商大舉進入該市場,換言之,AMOLED的產能擴張,將主要體現在中國和韓國。

據IHS Markit統計,2017年到2022年中國大陸將會擁有10條5.5/6代OLED產線,屆時將一躍成為除韓國以外擁有最大OLED產能的地區。據估計,到2022年,韓國面板製造商在全球AMOLED產能中所占的比重將從2017年的93%下降至71%。中國製造商的市場份額則將從2017年的5%增至2022年的26%。

顯示產業觀察人士認為,中國OLED產能的強勁擴張的確會對韓國製造商產生威脅。不過韓國公司擁有高效及高產能的工廠,而中國OLED工廠的規模則相對較小並分散在多個地區。此外,雖然中國製造商可以通過政府補貼擴大規模,但其運營業績則將完全依賴于面板製造商本身。企業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克服瓶頸維持業務穩定,初期較低的收益率及產能利用率等帶來的挑戰仍然是不可回避的問題。

與AMOLED面板相關聯的財務和技術風險阻礙了日本和臺灣的製造商大舉進入該市場,換言之,AMOLED的產能擴張,將主要體現在中國和韓國。

據IHS Markit統計,2017年到2022年中國大陸將會擁有10條5.5/6代OLED產線,屆時將一躍成為除韓國以外擁有最大OLED產能的地區。據估計,到2022年,韓國面板製造商在全球AMOLED產能中所占的比重將從2017年的93%下降至71%。中國製造商的市場份額則將從2017年的5%增至2022年的26%。

顯示產業觀察人士認為,中國OLED產能的強勁擴張的確會對韓國製造商產生威脅。不過韓國公司擁有高效及高產能的工廠,而中國OLED工廠的規模則相對較小並分散在多個地區。此外,雖然中國製造商可以通過政府補貼擴大規模,但其運營業績則將完全依賴于面板製造商本身。企業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克服瓶頸維持業務穩定,初期較低的收益率及產能利用率等帶來的挑戰仍然是不可回避的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