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蜀漢派系詳解:武侯祠的塑像分佈,其實是一場政治派系的博弈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的武侯祠是漢昭烈帝劉備與武鄉侯諸葛亮的合祀。 其實這個地方一開始和諸葛亮是沒有半毛錢關係, 原先只是劉備墓惠陵, 到了蜀漢滅亡後百餘年的南北朝時期, 諸葛武侯祠才遷移到此。 慢慢的, 諸葛武侯的名聲漸漸超過了劉備, 所以這個地方才改名為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

在小編的印象中, 一直覺得諸葛亮對蜀漢可謂是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蜀漢上下對諸葛亮也是一副君臣和睦的景象。 其實真實的歷史中, 後主劉禪對諸葛亮的輔政早就已經心生不滿, 只不過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不便發落, 畢竟諸葛亮是受先祖托孤的忠臣。 到了建興十二年, 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後主劉禪開始了“報復”, 首先就是嚴令禁止民間祭祀諸葛亮, 同時也拒絕為諸葛亮立廟建祠。

五丈原諸葛亮廟

諸葛亮作為蜀漢的肱股之臣, 劉禪如此對待諸葛亮, 這自然引起了朝野和民間的不滿。 於是劉禪不讓搞祭祀, 民間就偷偷的搞。 到了西元263年, 劉禪終於在習隆、向充等人的建議下, 答應在漢中縣為諸葛武侯建立祠堂。 而伐蜀的主帥鐘會則是武侯祠的第一批觀光者。

天下的武侯祠, 如果說最正宗,

根正苗紅的, 則要是漢中的武侯祠。 只不過在後來的發展中, 成都的武侯祠名頭越來越響, 超過了漢中的武侯祠, 所以大家才覺得成都的武侯祠乃是正統。

武侯祠·劉備

昭烈帝廟, 裡面供奉的自然是漢昭烈帝劉備。 最早的時候, 昭烈帝廟一側有後主劉禪的祠廟,

到了北宋年間, 主修昭烈帝廟的是一位大儒, 認為劉禪投降魏國, 不配享有祭祀, 於是將劉禪移出了。

劉備正殿多少有點寂寥, 回顧劉備的一生, 兩名庶子劉永、劉理在歷史上平平常常, 劉理後來還受了西晉官職, 也沒有資格入廟, 因此能夠陪伴劉備的只有他的孫子、北地王劉諶。 原因無他, 劉湛在蜀漢滅亡的時候, 先殺了自己的妻兒, 然後揮劍自殺, 成全了自己的忠烈。

在劉備正殿旁邊有兩個偏殿, 這兩個很自然想到的便是劉備的兩個結義兄弟關羽和張飛。

武侯祠·關羽

關羽的偏殿比較熱鬧, 除了關羽之外, 側邊還有關平、周倉、關興、趙累。

在正史中關平是關羽的親子, 演義中則是關羽的義子, 兩人都死於臨沮。 關興在演義中戰功赫赫, 繼承父志。 正史中, 關興還沒有建立戰功就去世了。 關羽一家結局比較悲慘, 在蜀漢滅亡的成都之亂中慘遭龐德之子龐會滅門。

周倉是小說中虛構出來的人物, 周倉和關羽的關係, 就像古代的牛皋和嶽飛的關係。 趙累是關羽的部將, 也和關羽一起死在了臨沮。

武侯祠·張飛

張飛的偏殿也有陪侍之人,包括張飛的兒子張苞和孫子張遵。張苞和關興一樣,真實的歷史中也是少年夭折,倒是在演義中秉承父志,立下了汗馬功勞。張遵在綿竹之戰抗擊鄧艾,力戰而亡,因為忠烈,所以也是可以享受祭祀。

武侯祠·連廊

在昭烈帝廟東西兩側連廊,還有蜀漢的二十八位文臣武將。西側:趙雲、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馮習;東側:龐統、簡雍、呂凱、傅肜、費禕、董和、鄧芝、陳震、蔣琬、董允、秦宓、楊洪、馬良、程畿。

從服飾和名字上來看,西側的是武將,東側的是文臣,但也不儘然。比如西側的孫乾實際上是文臣。而東側的傅肜實際上是武將。

蜀漢政權內部,大略有四大政治派系:

(1)荊州系:主要包括長期居住在荊州或者客居在荊州的人士。這些人在劉備入主荊州的時候歸附劉備,稱為劉備入蜀之後和後期主導蜀漢政權的主要派系。代表性的就是諸葛亮和龐統。

(2)北方系:早期劉備在北方諸郡時積攢的班底,關羽、張飛、趙雲便是代表。

剩下兩個便是東州系和益州系。

(3)東州系:東州不是地名,因劉焉父子佔領益州後,益州之東的三輔、南陽等地的人士,起先是為劉焉父子效力,後歸順劉備,深受重用,代表人物為李嚴、法正。

(4)益州派:指的是益州本土人士,因為劉焉父子佔領益州後,受到了益州本土的益州派的抵抗。無奈之下,開始扶植東州系,所以益州派系的在劉焉父子佔領益州之後,受到了嚴重的打壓。到了諸葛亮執政期間,收到提拔,成為了三國晚期的主要政治力量。

根據派系劃分,我們試著將上面的二十八位文臣武將歸類:

趙雲、孫乾、簡雍原是劉備發家時的班底,自然屬於北方派。

龐統、馬良、黃忠、廖化、陳震、鄧芝、向寵、蔣琬、費禕、傅肜、傅僉、馮習、張南 屬於荊州派。

董和、董允屬於東州派。

程畿、張翼、秦宓、楊洪、呂凱、張嶷、馬忠屬於益州派。

還有三位馬超、姜維、王平,本是降將,不在派系之中。

接下來讓我們具體的分析一下:

北方派有孫乾,簡雍卻無糜竺。沒有糜竺,可能是因為糜竺的弟弟糜芳叛逃,連帶著糜竺也受到了牽連。

荊州派人丁興旺,龐統、馬良、向寵、傅肜、傅僉、馮習、張南均是亡于戰事,黃忠斬殺夏侯淵,陳震、鄧芝是外交大臣,蔣琬、費禕是諸葛亮的衣缽傳承人。廖化是關羽部下的倖存者。

東州派只有董氏父子,嚴格意義上來說董氏父子並不是東州派。名義上的法正、李嚴、孟達、劉巴、許靖等人屬於東州派的,但因為名節上的缺失,以上五人都沒有配享太廟。

益州派七人中,程畿、張翼、張嶷皆以死殉國,秦宓為文士,呂凱有功于平南,馬忠出身行伍,做到了益州人在蜀漢的最高官職(平尚書事)。

在武侯祠經過了幾次調整之後,大概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其中政治派系鬥爭激烈,表面看起來就像這武侯祠的雕像一樣平靜,實際上則是暗流湧動。

也和關羽一起死在了臨沮。

武侯祠·張飛

張飛的偏殿也有陪侍之人,包括張飛的兒子張苞和孫子張遵。張苞和關興一樣,真實的歷史中也是少年夭折,倒是在演義中秉承父志,立下了汗馬功勞。張遵在綿竹之戰抗擊鄧艾,力戰而亡,因為忠烈,所以也是可以享受祭祀。

武侯祠·連廊

在昭烈帝廟東西兩側連廊,還有蜀漢的二十八位文臣武將。西側:趙雲、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馮習;東側:龐統、簡雍、呂凱、傅肜、費禕、董和、鄧芝、陳震、蔣琬、董允、秦宓、楊洪、馬良、程畿。

從服飾和名字上來看,西側的是武將,東側的是文臣,但也不儘然。比如西側的孫乾實際上是文臣。而東側的傅肜實際上是武將。

蜀漢政權內部,大略有四大政治派系:

(1)荊州系:主要包括長期居住在荊州或者客居在荊州的人士。這些人在劉備入主荊州的時候歸附劉備,稱為劉備入蜀之後和後期主導蜀漢政權的主要派系。代表性的就是諸葛亮和龐統。

(2)北方系:早期劉備在北方諸郡時積攢的班底,關羽、張飛、趙雲便是代表。

剩下兩個便是東州系和益州系。

(3)東州系:東州不是地名,因劉焉父子佔領益州後,益州之東的三輔、南陽等地的人士,起先是為劉焉父子效力,後歸順劉備,深受重用,代表人物為李嚴、法正。

(4)益州派:指的是益州本土人士,因為劉焉父子佔領益州後,受到了益州本土的益州派的抵抗。無奈之下,開始扶植東州系,所以益州派系的在劉焉父子佔領益州之後,受到了嚴重的打壓。到了諸葛亮執政期間,收到提拔,成為了三國晚期的主要政治力量。

根據派系劃分,我們試著將上面的二十八位文臣武將歸類:

趙雲、孫乾、簡雍原是劉備發家時的班底,自然屬於北方派。

龐統、馬良、黃忠、廖化、陳震、鄧芝、向寵、蔣琬、費禕、傅肜、傅僉、馮習、張南 屬於荊州派。

董和、董允屬於東州派。

程畿、張翼、秦宓、楊洪、呂凱、張嶷、馬忠屬於益州派。

還有三位馬超、姜維、王平,本是降將,不在派系之中。

接下來讓我們具體的分析一下:

北方派有孫乾,簡雍卻無糜竺。沒有糜竺,可能是因為糜竺的弟弟糜芳叛逃,連帶著糜竺也受到了牽連。

荊州派人丁興旺,龐統、馬良、向寵、傅肜、傅僉、馮習、張南均是亡于戰事,黃忠斬殺夏侯淵,陳震、鄧芝是外交大臣,蔣琬、費禕是諸葛亮的衣缽傳承人。廖化是關羽部下的倖存者。

東州派只有董氏父子,嚴格意義上來說董氏父子並不是東州派。名義上的法正、李嚴、孟達、劉巴、許靖等人屬於東州派的,但因為名節上的缺失,以上五人都沒有配享太廟。

益州派七人中,程畿、張翼、張嶷皆以死殉國,秦宓為文士,呂凱有功于平南,馬忠出身行伍,做到了益州人在蜀漢的最高官職(平尚書事)。

在武侯祠經過了幾次調整之後,大概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其中政治派系鬥爭激烈,表面看起來就像這武侯祠的雕像一樣平靜,實際上則是暗流湧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