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代文學素材專題:關於“鎮驛”的寫作

●蒼茫古木連窮巷, 寥落寒山對虛牖。

唐·王維《老將行》 一片蒼老的古樹連著整條陋巷, 寥寂冷落的荒山對著陳舊的窗戶。 詩句寫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被閒置在荒涼的小鎮裡。

●城尖徑仄旌旆愁, 獨立縹緲之飛樓。

唐·杜甫《白帝城最高樓》 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奉節縣東白帝山上, 下臨長江。 城尖:即山尖。 城依山建築, 沿坡向上築到山頂, 過了山頂又沿坡向下, 所以形容為“尖”。 徑仄:城頭的走道是傾仄(斜)的。 旌旆(pèi):旗。 縹緲:形容高遠的樣子。 飛樓:形容樓高如淩空。 極狀白帝城的高和險。

●寒衣處處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唐·杜甫《秋興》 催刀尺:催人裁制寒衣。 急暮砧:黃昏時擣衣聲急促。 以裁衣、擣衣, 襯托白帝城的深秋寒衣, 暗示羈旅他鄉, 欲歸不得之情。

●潮落夜江斜月裡, 兩三星火是瓜洲。

唐·張祜《題金陵渡》 斜月:偏西的月亮。 星火:象星星一樣的火光。 瓜洲:唐時的小鎮, 與金陵隔江相對。

這是從京口隔著長江夜望瓜洲潮落月斜, 星火閃爍的景象。 收句出筆自然毫不費力。

●林開揚子驛, 山出潤州城。

唐·丁仙芝《渡楊子江》 驛:古代專供傳遞政府文書的人中途換馬或住宿的地方。 揚子驛在今揚州市南。 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 與楊子驛隔江相對。 詩構思獨特, 場面開闊, “開”、“出”兩字, 恰到好處, 歷來為人稱道。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唐·杜牧《江南春》 山郭:山城。 酒旗:酒簾, 酒店門外懸掛的標記。 千里啼鶯, 花紅柳綠, 水村山郭, 酒旗招風, 江南鎮驛風光, 活現紙上。

●候館梅殘, 溪橋柳細, 草薰風暖握征轡。

宋·歐陽修《踏莎行》 候館:接待賓客的館會。 薰:香氣。 征轡:駕馭畜牲的韁繩。 描寫古代賓館旅店的周圍環境, 很有氣氛。

●更聞商旅相呼, 片帆高舉。 泛畫鷁, 翩翩過南浦。

宋·柳永《夜半樂》 商旅:商人旅客。 畫鷁:鳥名, 形狀象鷺而在。 古時在船頭上畫鷁鳥的頭使江神懼怕, 後人就把船稱為畫鷁。 翩翩:船行輕疾貌。 南浦:泛指水邊。 描寫一個小集鎮的擺渡, 交通繁忙、商業發達、富庶喧鬧, 很有生氣。

●遙夜沉沉如水, 風緊驛亭深閉。

宋·秦觀《如夢令》 遙夜:長夜。 沉沉:猶沉沉。 驛亭:旅途歇宿的處所。 長夜漫漫, 沉沉似水, 秋風淒緊, 深閉驛門。 寫出驛站的荒涼景象, 反映作者被貶南荒, 旅途生活之苦, 情調幽怨淒厲。

●煙暝酒旗斜。 但倚樓極目, 時見棲鴉。 無奈歸心, 暗隨流水到天涯。

宋·秦觀《望海潮》 煙暝:晚間霧靄。 但:只有。 極目:遠望。 棲鴉:歸巢棲息的烏鴉。 歸心:歸家之心。

●霧失樓臺,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裡斜陽暮。

宋·秦觀《踏莎行·郴州施捨》 郴(chēn)州:在今湖南省。 桃源:指陶淵明寫的與世隔絕的地方。 可堪:那堪。 渲染了一個霧氣彌漫、月色朦朧、樓臺淹沒、渡口也看不清的景色。 “失”與“迷”為雙關語, 影射社會黑暗;“閉春寒”與“斜日暮”為重疊渲染, 突現了作者被貶羈旅的冷寂處境。

●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宋·蘇軾《望江南》 超然台:在山東密州北城上, 作者把舊台修葺, 作為登臨遊息之處。 壕:護城河。 暗:形容細雨密不開天。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宋·陸游《蔔運算元·詠梅》 驛:驛站, 專供傳遞政府文書的人歇息的地方。 在驛站外的斷橋邊, 梅花寂寞地開著, 沒有人過問, 渲染一片孤寂荒涼的氣氛,

袒露出作者屢受排斥、打擊和孤立無援的心境。

●廢壘荒廬無一好, 春來微徑總堪行。

宋·楊萬里《休日登城》 壘:磚石砌石的牆堡。 微徑:小路。 在一個春寒的假日登城, 同時看到荒廢與新春兩種景色。 可見社會的動亂, 畢竟未能摧毀大自然的美。

●南浦春來綠一川, 石橋朱塔兩依然。

宋·范成大《橫塘》 橫塘:在今蘇州市西南。 南浦:和朋友分手的河邊代稱。 一川:滿河。 詩句用遠近鏡頭分別攝下了蘇州如畫的景色。 烘托別思。

●低茅舍, 賣酒家, 客來旋把朱簾掛。 幾句杜陵詩, 一幅王維畫。

元·曹德《慶東原·江頭即事》 旋:即, 很快。 杜陵:指唐代大詩人杜甫。 王維:唐代詩人兼畫家, 尤以山水詩畫著稱。 寫江邊小鎮客店景致, 有生活氣息, 具詩情畫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