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產業轉型 練就郫都“鋼筋鐵骨”

目前,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需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郫都, 作為成都國家中心城市最年輕的中心城區, 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大力實施“綠色發展二十條”和“經濟轉型五大攻堅行動”, 推進電子資訊、雙創產業基地和國家中心城市中心城區建設,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產業轉型不斷提速。

發展新經濟

加快建設電子資訊產業主體功能區

都區牢牢把握主體功能區建設良機, 主動擔當積極作為, 聚力發展電子資訊產業。 結合實際, 從市場空間、研發優勢、技術前景、發展差距等維度進行分析研判, 重點發展人工智慧、軟體研發、積體電路、新型顯示、5G技術、大資料等六大細分領域。

電子資訊產業主體功能區建設契機, 也為郫都區新經濟發展積蓄了較大的比較優勢, 郫都區瞄準數字經濟、智慧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共用經濟六大新經濟形態, 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

優化三次產業結構

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提檔升級

從農村到城市, 從郊縣到中心城區, 伴隨著城市定位的轉變, 是城市產業的轉型。 從農村產業轉向城市產業, 構建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 最重要的標誌就是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與優化, 就是現代服務業比重的不斷上升。 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支點, 就是加快以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的現代城市產業發展, 不斷提升城市服務業的總體品質效益, 不斷優化區域產業結構,

推動工業向電子資訊主導產業發展, 服務業向生產性服務業轉型發展。

深化供給側改革

加快發展郫都特色的都市現代農業

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是郫都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正在郫都得到生動實踐。 隨著區域現代產業體系的不斷完善, 三次產業比重不斷優化, 農業比重不斷降低。 但是, 農業在郫都產業體系中依然佔有重要地位, 尤其在勞動力就業、生態環境保護、鄉村旅遊發展、一三產業融合、農業科技試驗、地方特色文化傳承等方面,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的發展趨勢下, 農業轉型要把實體經濟和新經濟融合發展, 向綠色高端轉型發展。 郫都區充分發揮都市現代農業供給有機綠色產品、一流生態環境、田園城市形態等功能, 打好天府水源地有機綠色農產品品牌、全球農業文化遺產、農產品精深加工、田園綜合體建設四張特色牌, 打造集成改革和農業雙創兩台“發動機”。

推進區域經濟發輾轉型

郫都區未來的發展潛力可期

郫都區作為首批28個國家創新創業示範基地, 成都市最年輕的都市新區, 古蜀文化和農耕文明的發祥地, 擁有4000多年的文明發展史和2300多年的建城史, 獨特的歷史文化特色和創新創造基因, 孕育了“創新、開放、智慧、勤奮”的郫都城市精神。

經過先行先試的探索,沿循“科教融合、軍民融合、產城融合、區域融合、工研融合”發展路徑,郫都區聚合雙創資源、構建雙創生態、激發雙創活力,助力培訓新動能,推動了整個區域經濟發輾轉型,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作為目前成都樓市的價格窪地,郫都區未來的發展潛力可期。

隨著區域價值的進一步攀升,中航、萬達、朗基、花樣年等知名樓盤均聚集在郫都區,其中,中航城是郫都區最大專案之一。專案總占地420畝,總建築面積89萬㎡,約2.4的低容積率賦予業主全方位舒居體驗。無論是從產品特點還是後期的物業服務來看,都是區域內的標杆力作,未來升值空間良好,是眼下不容錯過的投資自住好選擇。

經過先行先試的探索,沿循“科教融合、軍民融合、產城融合、區域融合、工研融合”發展路徑,郫都區聚合雙創資源、構建雙創生態、激發雙創活力,助力培訓新動能,推動了整個區域經濟發輾轉型,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作為目前成都樓市的價格窪地,郫都區未來的發展潛力可期。

隨著區域價值的進一步攀升,中航、萬達、朗基、花樣年等知名樓盤均聚集在郫都區,其中,中航城是郫都區最大專案之一。專案總占地420畝,總建築面積89萬㎡,約2.4的低容積率賦予業主全方位舒居體驗。無論是從產品特點還是後期的物業服務來看,都是區域內的標杆力作,未來升值空間良好,是眼下不容錯過的投資自住好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