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他的電影就是美國政治的晴雨錶

文 | 盛昊陽

在2004年的美國大選中, 《華氏911》是一部意義非凡的電影。

《華氏911》(2014)

表面上來看, 電影從質疑小布希在2000年大選中的當選合法性開始,

揭露布希家族如何通過熟人詹姆斯·貝斯的仲介與本·拉登家族勾結, 伊拉克戰爭的目的不過是為了石油資源和小布希自己的利益, 將小布希塑造成站在美國人民對立面的反派角色, 對在戰爭中失去兒子的父母寄予無限關懷和同情, 是一部為美國人民請願的紀錄片。

但是, 這部於大選年誕生, 並獲得57屆坎城金棕櫚獎的紀錄片只有一個真正主旨, 在一位心碎的母親傾訴喪子之痛後, 她深情讀起士兵寄回的家信, 其中有一句話:「老實說, 我真的希望他們不要讓那個傻瓜連任」。

由於充滿戲劇性的布希對戈爾之戰中的棋差一著, 民主黨為2004年的美國大選準備的候選人是曾獲得三枚紫心勳章的約翰·克裡, 與服役期間有空缺記錄的小布希恰好形成對比。

911事件和伊拉克戰爭後, 美國選民參政議政的熱情明顯增加, 國家安全和伊拉克戰爭是這次大選中民眾最關注的焦點, 而兩黨的核心宣傳方向分別是, 共和黨的繼續「反恐」和民主黨的從伊拉克撤軍。

作為民主黨的擁躉, 好萊塢一眾導演和明星從2004年初就開始為民主黨獻金及拉票, 在億萬富豪羅恩·伯克爾的比弗利山莊豪宅中舉行的一次競選活動就從好萊塢與會者那裡籌集了300萬美元的競選資金。 小布希的競選發言人史蒂夫·施密特一度表示:「某些好萊塢募捐活動的恨意和刻薄足以讓邁克爾·摩爾臉紅」。

好萊塢明星在這一年一共獻上十支反對布希的廣告, 出現的熟面孔包括斯嘉麗·詹森、馬特·達蒙和馬丁·辛。 反對布希的獨立電影也不只有《華氏911》一部, 斯派克·李的《她恨我》和約翰·塞爾斯的《驚爆銀色選戰》同樣直接攻擊了布希政府的關係戶和競選黑幕, 《華氏911》只是因邁克爾·摩爾之名成為了最著名的作品。

《她恨我》(2004)

邁克爾·摩爾毫不避諱自己的政治意圖, 他不喜歡民主黨候選人克裡, 但他更希望「布希先生從白宮中搬出去」, 他衷心期待自己的紀錄片能對大選結果產生影響。 儘管《華氏911》大約獲得兩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在商業上可謂驚人的成功, 但對大選的影響肯定不如「快艇老兵尋求真相」組織為指責克裡捏造越戰經歷而發佈的那些越戰老兵廣告。

摩爾與小布希的恩怨糾葛要回溯到2000年的總統大選,當時他為極左黨派綠党候選人拉爾夫·納德拉票,競選口號是「你每給戈爾投一票也就等於給布希投一票」,最後納德只拿到2.7%的選票,但因為戈爾和布希的票數極其接近,僅在佛羅里達州落後537票,如果納德的票數投給戈爾,戈爾就贏了。於是,在2004年,摩爾為了不再分裂左派選票,不惜在比爾·馬赫的脫口秀節目後臺向納德下跪,懇求他不要再參加競選。

儘管摩爾如此努力,小布希還是贏得了2004年總統大選。十三年後,邁克爾·摩爾在百老匯首次亮相,演出自編自導的獨角戲。這些諷喻川普的表演收穫了大量負面評論,也許因為摩爾在每一次表演的開場都會抱怨:「這TMD是怎麼回事?

在十六年後我們又一次獲得了多數選票(指希拉蕊的普選票高於川普)。」自由派人士尚未從沉重打擊中恢復過來,這句話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邁克爾·摩爾準確預測了川普將會贏得大選,他在2016年7月撰寫長文列出川普將會獲勝的五項理由。

這一次,他沒有必要在大選之年再拍攝一部《華氏911》。在他看來,這次大選不是2004年的重演,而是2000年——實際上,伯尼·桑德斯的「攪局」遠比拉爾夫·納德的意義更為重大,雖然獨立派人士桑德斯以民主黨候選人的身份登記,但他的支持者對希拉蕊並沒有好感。

在《華氏911》的開頭,我們看到CBS News和CNN都宣佈戈爾在佛羅里達州勝出,只有Fox News預計小布希是佛州的勝者,CBS News隨即對誤報結果道歉。

接著,片中告知觀眾Fox News的新聞顧問是小布希的表弟約翰·艾理斯。唯一以右翼保守傾向聞名的新聞媒體率先宣佈小布希在佛州獲勝,這被摩爾視作一個疑點,但他沒有證據證明布希對Fox News的報導有任何干涉。

2017年,當默多克決定拆分二十一世紀福斯的業務,將電影、電視和流媒體部分出售給迪士尼後,川普特意打電話給默多克,要求確保這次並購不會影響到Fox News。

對現在的邁克爾·摩爾而言,這已經不再是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了。

摩爾與小布希的恩怨糾葛要回溯到2000年的總統大選,當時他為極左黨派綠党候選人拉爾夫·納德拉票,競選口號是「你每給戈爾投一票也就等於給布希投一票」,最後納德只拿到2.7%的選票,但因為戈爾和布希的票數極其接近,僅在佛羅里達州落後537票,如果納德的票數投給戈爾,戈爾就贏了。於是,在2004年,摩爾為了不再分裂左派選票,不惜在比爾·馬赫的脫口秀節目後臺向納德下跪,懇求他不要再參加競選。

儘管摩爾如此努力,小布希還是贏得了2004年總統大選。十三年後,邁克爾·摩爾在百老匯首次亮相,演出自編自導的獨角戲。這些諷喻川普的表演收穫了大量負面評論,也許因為摩爾在每一次表演的開場都會抱怨:「這TMD是怎麼回事?

在十六年後我們又一次獲得了多數選票(指希拉蕊的普選票高於川普)。」自由派人士尚未從沉重打擊中恢復過來,這句話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邁克爾·摩爾準確預測了川普將會贏得大選,他在2016年7月撰寫長文列出川普將會獲勝的五項理由。

這一次,他沒有必要在大選之年再拍攝一部《華氏911》。在他看來,這次大選不是2004年的重演,而是2000年——實際上,伯尼·桑德斯的「攪局」遠比拉爾夫·納德的意義更為重大,雖然獨立派人士桑德斯以民主黨候選人的身份登記,但他的支持者對希拉蕊並沒有好感。

在《華氏911》的開頭,我們看到CBS News和CNN都宣佈戈爾在佛羅里達州勝出,只有Fox News預計小布希是佛州的勝者,CBS News隨即對誤報結果道歉。

接著,片中告知觀眾Fox News的新聞顧問是小布希的表弟約翰·艾理斯。唯一以右翼保守傾向聞名的新聞媒體率先宣佈小布希在佛州獲勝,這被摩爾視作一個疑點,但他沒有證據證明布希對Fox News的報導有任何干涉。

2017年,當默多克決定拆分二十一世紀福斯的業務,將電影、電視和流媒體部分出售給迪士尼後,川普特意打電話給默多克,要求確保這次並購不會影響到Fox News。

對現在的邁克爾·摩爾而言,這已經不再是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